小注:娭毑(ai jie)是長沙話,意思是“奶奶、老太太”
四十年前文化大革命串聯高潮期間,青春年少的我朝拜革命勝地延安,因交通不便滯留西安看了兩天的街景,依稀記得那古老的城牆和鐘樓,圍院牆外掛簾子的西北民居,還有那寬寬的面條,紅紅的柿子和吃著生羅蔔的孩子。
今年國慶長假,隨著兒女去西安旅游並探望從未謀面的大嫂。想當年,我攜女兒游北京,而如今我隨女兒逛西安,幸福之情如同秋高氣爽的天氣格外舒暢。閑來喜歡上網瀏覽,遂將幾日感受記錄於後,談談老年人眼中的西安游。
早在兩個月前,女婿預定了長沙至西安的往返機票,票價四折,單人往返總價972元,而且不受後來9月1日機場建設費調價(單程上調40元)的影響,因此省了不少銀子,所以各位如早有行程計劃,早訂票是很劃算的。
10月1日下午1:30,乘南航的波音飛機直飛西安鹹陽機場,三點准時到達。火車汽車坐得多,但飛機還才第二次。上次飛深圳,可惜天黑看不見,同汽車差不多。這次天氣晴朗,我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娭毑進大觀園咯!飛機分三次爬高直衝雲霄,窗外陽光燦爛,分外刺眼,腳下白雲翻滾卷起千堆雪,又似棉花糖,比雪蓬松。雲海一望無邊,天際線與藍寶石的天空相連,漂浮的雲彩是王母娘娘的宮殿,這裡一座那裡一座,又恍惚是孫悟空腳踩祥雲,手搭涼蓬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真乃仙境也!飛著飛著,水平的雲海傾斜成一個近30度的大坡,近處高遠處低,無盡之處也許是萬丈深崖吧!飛機降低高度,透過雲層,鳥瞰大地,如同一個巨大的沙盤,山川、河流、公路連綿不斷,那彎彎曲曲的帶子是普通公路,又寬又直的是高速公路,很可惜,所見的兩條大河黃黃的,未見一點綠色。飛抵鹹陽上空,大地非常寬闊平坦,莊稼地有如棋盤路,一格格,樓房頂上大多裝有太陽能熱水器,樓頂平面塗的全是黃色,怎麼西北人偏愛黃色?後來再路過農村才恍然大悟,房頂曬的是玉米粒,金秋時節屋頂難怪都成“金頂”了!
出了機場口,有六條機場大巴開往市區,車票25元,車程約70分鐘,走高速,方便得很。
夕陽西下,暮色來臨,大雁塔噴泉廣場(又稱北廣場)氣勢宏偉,人海如潮,我們也是衝著它是亞洲最大的噴泉而來,不是因為它奇,而是它的大。噴泉廣場由八個小廣場組成,順著地勢拾級而上,連成一片,音樂聲起,流光異彩,甚是壯觀。按網友介紹的上廣場東北角肯德基二樓看噴泉,距離較遠又隔著玻璃聽不見音樂,效果不佳,不如鑽進人群身臨其境的痛快。國慶之夜,人多、燈亮、氣溫舒適,一派祥和喜氣景像。
10月2日兵馬俑
西安謂之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氣溫與長沙相差無幾,只是早晚稍顯涼意。本地人都穿兩件衣,中午熱了也不脫,我們則不然,穿件襯衣或體恤還舒服些。今天是國慶第二天,火車站對面郵政局門口去兵馬俑的人排成了長蛇陣,但是秩序井然,民警值勤人員也多,游5路一輛接著一輛,每個人都有座位,票價7元。汽車剛啟動,鄰座游客掏出一摞打印好的白紙,後座也有翻紙聲,反身看去還有幾位也如法炮制,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同我們一樣,下載了網上的信息。網絡真是個好東西,吃穿住行玩、交通、注意事項內容詳盡,面面俱到,是個免費的好導游。與時俱進,時代不同了,地圖也退居二線了。
汽車東行一個半小時至停車場,再步行10分鐘至兵馬俑博物館,盡管門票90元價格不菲,黑壓壓的人群排著隊往裡送錢,收費員收錢收得手發軟,猶似一場馬拉松點鈔比賽,驗票的手腳麻利,直催游客快點,生怕門口堵塞。“平日裡接待一萬多人,今天估計有三萬多人,快打起精神來”一個工作人員在囑咐他的同行。
兵馬俑盛名在外,黃頭發藍眼睛黑皮膚的外國游客滿眼皆是,四處聽見嘰裡呱啦的外語聲,英語、日語、韓語,萬國會議開幕了。在電視上多次見過兵馬俑,灰頭土腦的沒啥看頭,實地觀察還是為之一振。兵馬俑陣營龐大、壯觀,神似即將出征的軍隊,面積有體育館那麼大,這是最大的一號坑,二號坑為多兵種軍陣,三號坑是軍事指揮部,都不及一號坑大。兵佣不多,因保護技術暫不過關,大多數還埋在土裡,留有很多痕跡。參觀只能遠眺,不能近觀。要想近距離看,陝博陳列了4個真家伙,真人大小,神態各異,連指甲蓋都清晰可見。怪不得那麼多國外游客遠涉重洋來西安,都是這世界奇跡——兵馬俑的影響力。文物陳列廳還有一稀世珍寶——銅車馬,這裡展的是原物,陝博放的是復制品。
到了臨潼,千萬別忘了帶點石榴、火晶柿子。秋季當令水果,新鮮又便宜。石榴10元8個,柿子5元一小籃,可與小販討價還價,到了市區就不是這個價了。石榴個大、皮薄、味甜,晶瑩剔透,像一顆顆紅寶石,看著就流口水,女孩子喜歡酸酸甜甜,男士感覺一般嫌吐子麻煩。柿子就是回民街小吃柿子餅的原料,個小、紅彤彤、特甜特軟。一陣香氣飄來,路邊小販邊炒石頭邊烙饃,烙熱之後,薄薄的皮坑坑窪窪的,這就是石頭饃。忍不住誘惑嘗了一塊,香、軟、有勁道好吃,涼了就沒這個味了。據當地人說,坐月子的女人要吃加了雞蛋的石頭饃,營養又松軟,可防牙口松動。景區小吃店店堂大,人少,衛生欠佳,碗內時興套一塑料薄膜袋,感覺就不干淨,不如自帶食品墊墊底,回市區再補回。
夜幕下,鐘鼓樓燈光輝煌,將古城的美麗展露無遺。鼓樓下的同盛祥,食客熙熙攘攘,不管喜不喜歡,都點了羊肉泡饃、涼皮、柿子餅、蔬菜酥餅,都還行。印像最深的是柿子餅,時令甜品,秋冬才有,此時不吃更待何時。羊肉泡饃非吃不可,不然就是白到了西安,盡管南方人不是太喜歡。嘗過之後,覺得肉嫩湯鮮,就是饃有點夾生、粘牙,一泡湯就吸干了,肉只有幾片,價格貴,誰叫這裡是名店哩!
穿過鼓樓,踏入北院門,右邊是一個賣核桃、紅棗等干鮮果品的市場。那些果脯紅的紅得鮮亮,綠的綠得耀眼,五光十色,但使人很容易將色彩與色素聯想到一塊。從左進入街口,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老外真不少。油煙味夾雜著羊膻味彌漫著夜空,眼睛蒙蒙的,地上也滑滑的,整個一個大排檔、夜宵攤,烤牛羊肉串、泡饃、酸菜炒米、涼糕,清真食品應有盡有。想嘗嘗網民介紹的紅紅酸菜炒米,入店就坐,看到三個師傅手執鐵鏟在大鍋裡攪得正歡,火苗熊熊的爐膛旁堆滿了寸把厚的飯粒(即所謂的炒米),地上髒得踩起來軟軟的,紙巾紙杯扔得遍地都是。女婿見此,扭頭就走,壞了胃口。食街兩旁賣烤羊肉串的最多,肉串堆得滿滿的,灶上烤得吱吱作響,桌下卻血水橫流,塑料器具污漬斑斑,親眼所見,胃口全無,只得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