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評點

作者: air

導讀1.五台山今年五一節去了普陀山,廟很多,人也很多,但是對於不信佛教的我來說,也就是看看熱鬧,聽聽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盡管如此,對此次的五台山之行還是充滿了希望,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名氣上超出普陀山不少,感覺上有更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五台山和普陀山一樣,以前都是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在這樣的地方成就這樣大規模的寺院群實在是個奇跡, ...

1.五台山今年五一節去了普陀山,廟很多,人也很多,但是對於不信佛教的我來說,也就是看看熱鬧,聽聽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盡管如此,對此次的五台山之行還是充滿了希望,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名氣上超出普陀山不少,感覺上有更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五台山和普陀山一樣,以前都是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在這樣的地方成就這樣大規模的寺院群實在是個奇跡,信念的力量真是無法估量。五台山比較有特點的是它有藏傳佛教的喇嘛廟,比如,五台山的標志-白塔所在的塔院寺,在塔院寺能看到轉經筒。順便插一句,毛主席有個“8341”的說法,就是塔院寺的方丈告訴他的,不過毛本人應該沒有領會其中的意思。五台山寺廟的門票都很便宜,最大的顯通寺也才6塊,很多小點的廟都是免費的。一方面是廟太多而導致“競爭”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這裡香火很旺,做“功德”的人不計其數,門票收入已經無關緊要了。從商業角度講,與其收二十塊的門票,還不如讓他投入到功德箱呢,游客心裡能找到平衡。但是我有個疑問,五台山有一百多個廟,在台懷鎮上的廟一般名氣都比較大,游人參觀也比較方便,自然“收入”不菲,但是大部分沒有名氣的寺廟,沒什麼人參觀,不知道如何生存下去。當然,這是杞人憂天,以前交通那麼麻煩,這些廟都能生存,現在應該更沒有問題了,只是不知道他們的“收入模式”是怎麼樣的。還要提一下的是五台山騙子特別多,我就碰到兩次假和尚對我說“先生慢走,師傅有兩句話送給你………”之類,更有人往我手裡塞東西,說是送給我的。這些招式網上看多了,當然不會上當,否則不掏個幾百塊錢是很難脫身的。要知道五台山可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在老百姓看來,就是天上的菩薩在地上的家。五台山當地的治安很成問題,這個就不說了,這是俗家的事,菩薩可以不管。但是那些假和尚打著佛家的招牌,騙人錢財,敗壞佛家的名聲,難道菩薩也不開開眼嗎?人家抱著虔誠的心,慕名來到五台山,卻把“功德”做給了騙子,不知道菩薩認不認這個賬?但願能認吧,只是便宜了那些騙子。五台山的位置離政治中心比較近,所以歷史上受皇帝的關照比較多,寺廟的規模氣魄都不錯,沒有讓我失望。幾個有意思的景點提一下。到大螺頂要爬1080級台階,其實不是很累,時間不是很匆忙的人沒有必要坐索道,等你爬到上面,台懷鎮盡收眼底的時候會有一種成就感的。顯通寺有座銅殿,完全用銅鑄成,現在某國內著名飲料公司出資給它外面包了一層金,我去的那天正好雨後天晴,金光閃閃,非常漂亮。晚上在素菜館吃飯,吃到一個烤牛排,還真有點牛排的味道。現在把西餐也引進了素菜,真是與時俱進,佩服佩服。2.懸空寺這次去山西,懸空寺和雲崗石窟是兩個重點,期望值很高,當然,懸空寺沒有讓我失望。他的照片從小到大不知道看過多少次了,但是現場看的感覺完全不同。懸空寺的名字很形像,是在接近垂直的石壁上構建的全木結構建築,他的樣式和普通古代建築差不多,並沒有把欄杆特別加固或者加高,所以有恐高症的人是絕對不敢走上這個離地一百多米的木頭房子的。站在上面會有種標准的玉樹臨風的感覺,當然,這個時候腳下的木板可能在吱吱叫,不過放心,安全其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知道當時和尚的日常起居是不是都在這上面還是另有地方?看看房子也不少,應該就是在這個上面吧,不知道是什麼感覺,或許干擾比較少,能認真研究佛法。懸在一百多米高的空中的廟,也有“大雄寶殿“,只是相對來說非常狹窄,毫無氣魄,進深也就兩三米的樣子,佛像也很小,當然這是沒辦法,能做成這樣已經不錯了。這又不得不提到信念的力量。修廟和修商業大廈是不同的,不需要考慮投入產出的問題。在這麼一個交通不便的地方構築如此高難度的一個工程目的何在呢?我想,這本身就是吸引人的一個地方吧,慕名參觀的人多了,不就是弘揚了佛法了嗎?而且,顯然這個工程的產出已經是遠遠超出了它的投入,不是嗎?有幾個廟能保存1500年並保持盛名呢?呵呵,看來做生意也要這樣,目光要放長遠。懸空寺一直號稱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但據說已經給否決了,原因是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建築,我看原因可能是入口處的磚石建築年代要晚一些。而且說是1500多年,當中肯定也是經過不斷的修繕的。3.雲崗石窟懸空寺沒有讓我失望,雲崗石窟就更讓我激動了。就算只看了這個石窟,山西就沒有白來。很多年前去過洛陽的龍門石窟,時間長了記憶有點模糊了,只記得絕大多數佛像的頭都沒有了,印像最深的是中間的那個號稱亞洲第一佛像“盧舍那”,當然,就憑這一個佛像,龍門石窟就應該去一趟。相對龍門石窟,雲崗石窟保存要好得多,佛像都有十幾米高,神態刻畫自然傳神。特別是六窟和七窟,華麗而精美,采用中央塔柱結構,除了地面之外,全部都有雕刻。有些雕刻就像連環畫一樣講述佛經上的故事,蠻有意思的。一到四窟在進門的右手方向,去的人不多,個人覺得第三四窟也值得一看,殘破有殘破的味道。第二十窟是上鏡最多的一窟。到此石窟的精華部分也就結束了,再過去是後來民間所鑿的佛窟,相比之下,遜色不少,價值不大。我當時有個疑問,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需要巨大的人力財力,更需要精確的設計和計算,在當時怎麼能做到呢?原來,在更早的時候,印度就已經很流行開鑿石窟,所以在北魏時期,這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技術了,事實上,雲崗石窟的“總工程師”就是一個印度高僧。石窟風化很嚴重,很多浮雕已經消失了,非常可惜。在石窟附近有幾個大型的煤礦,所以佛像表面積都了一層煤粉,這會加速風化,好在國家對這個問題很重視,幾年前把一條運煤公路改道了,以減少煤粉的侵蝕。在門口買了一本介紹雲崗石窟的書,裡面有張老照片,前景是一戶農家,後面就是石窟,石窟的頂上還有一座小廟,一副完全被人遺忘的樣子。那些價值無法估量的佛像就靜靜得立在山腳下,無人理睬,一片凄涼,呵呵。對比現在的人滿為患真是有意思。4.九龍壁大同的九龍壁是國內最大的九龍壁,比故宮的要大得多,盛名之下,不去看一下覺得可惜,但進去之後,拍張照片就差不多可以出來了。沒什麼看頭,九條龍也談不上有什麼特色。5.雁門關離現在的代縣縣城十八公裡,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裡是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多歷史上的名將,李牧、蒙恬、劉邦、衛青、霍去病、李廣、薛仁貴都曾在這裡鎮守,還有評書裡面的楊家將的故事也在這裡。大部隊長途行軍是不可能一直翻山越嶺的,而雁門關這裡正是兩山相交形成山溝,溝底的路又很平坦,最寬處十米,最窄處也有三米,行軍十分方便,據說現在底盤比較高的越野車還能在上面行走。所以一千多年前就在這裡修築城樓,把道路封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在大同去雁門關的路上,接近雁門關的時候能清楚得看到,路的一邊有很多保存非常完好的烽火樓,每隔幾百米一座,時刻准備傳遞敵人入侵的信號。想到當年駐守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生活艱苦,與世隔絕,一旦北方入侵,恐怕還要最先犧牲,不禁感慨萬千。往前一點還看到一段八千多米的古長城。還有楊家將當年差不多全軍覆沒的金沙灘,也在附近,當然,現在一點痕跡也沒有了。雁門關的戰火一直延續到近代,留下的城門已經非常殘破,長滿了雜草,在夕陽下面顯得孤寂而可憐,就像一個解甲歸田、風燭殘年的老兵,無人在意他當年的英勇。小時候,廣播裡的評書《楊家將》《薛仁貴》聽得如痴如醉,金戈鐵馬的場面每每在夢中出現。現在再看看眼前的城樓,看看周圍的群山,想想當年的楊家將、薛仁貴,他們真的有衝天的豪情嗎?或許只是後人表達的一種敬仰吧。西門的城樓不能攀登。爬上東門的城樓,一條大路從門樓下蜿蜒向前,幾百年來,中原攻打匈奴的軍隊,或者匈奴入侵中原走的就是這條路。就在這個時候,有位游客高歌了一曲《青藏高原》,和這裡的感覺非常的匹配,唱得不錯,我們不禁鼓了掌。順便說一下,城門旁邊有幾個石頭窯洞,毛主席曾經住過一個晚上,然後就去了西柏坡。當年戰國大將李牧的祠堂也在旁邊,不過不開放,呵呵。6.喬家大院張藝謀90年在這裡拍了《大紅燈籠高高掛》讓默默無聞的喬家大院一夜走紅,今年央視的電視劇《喬家大院》又把這裡的人氣推上了新的高峰。據說5.1的時候,這裡的客流是故宮的三倍,而這裡的面積我看也就是故宮太和殿前的廣場差不多大。國慶時候也一樣,人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隨便加幾個非常都不過分),草草看了一下,加上導游的解說,基本上有了個概念。點評幾句吧。喬家大院的名氣很大,主要是吵作得好,其實其中的水分不少。喬家大院的規模不算大,王家大院和常家莊園都比它大很多,常家的面積更是它的100倍。喬家大院要成為山西大院的典型有點勉為其難,說白了,在當時這樣的大院好像有點排不上號,喬家的經濟實力在晉商中更算不上出類拔萃。大院有六個院子,而人數最多的時候,主人有60多,僕人有240多,“住宿條件”似乎並不好。還有一點不吐不快,就是那紅燈籠。山西地處黃土高原,黃色是基調,大院本來的基調也是黃灰色,紅色的燈籠掛在那裡實在是“觸目驚心”。要說當年喬家大院依靠電影走紅,掛上燈籠以顯示這是電影拍攝地,好招徠人氣,這能理解,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大院的人氣已經如日中天,這些燈籠早該拿下來,恢復其本來面目了。7.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保存很好,城牆完整,裡面的街道也保存了很大一部分明清時候的建築,值得住上幾天細細品味。門票上有很多景點,有兩個值得一提。首先是保存完好的縣衙。在古裝電視劇裡面經常看到這樣的地方,所以不覺得陌生。縣衙的規模很大,它容納了所有的“政府機關”,和縣太爺生活起居的地方。印像深刻的是,在原來“公安局”的地方,展出了很多當時的刑具,看了頭皮發麻,電視裡看過的玩意這裡都有,而且看樣子都是原物而不是復制品。最值得一看得是中國最早的銀行“日升昌”票號。看看房子也很普通,好在導游的解說非常精彩,票號的起源,彙票的加密,用人之道,如何敗落,好像是上了一堂的歷史課。在鼎盛時期,票號財力雄厚,砌的牆壁裡面每層都有銅錢。裡面的“高級”伙計就是現在的金領,收入相當於年薪百萬以上。8.晉祠記性不太差的人都知道中學語文課本有篇課文名字就叫《晉祠》,這篇課文成了晉祠最佳的廣告。晉祠離太原市區不遠,年代久遠,具體建於什麼時候無從考察了。晉祠就是個祠堂,也像個規模不小公園,裡面有泉水和小河,所以說它像江南園林,這在北方上比較少見。

晉祠大殿供奉的是聖母,兩邊有幾十個彩塑,這些彩塑制作精美,可惜現在只能在門口看看。整個大殿很有氣勢,但是外面的油漆差不多都已經剝落了。有些名人題字的牌匾當年估計是光可鑒人,現在看著也就是一塊破木板了。不過,我喜歡這樣的感覺。大殿前面的柱子上有八條盤龍,保存還不錯。右側有一株據說有三千年的柏樹,非常罕見。另外,大殿前有座十字橋,據梁思成考證,這是中國所存唯一的,據說這還是當年魯班建的呢。

反正,晉祠裡面“據說”特別多,這也印證了它的古老。總的來晉祠就是一個古老的公園,名氣大於內容。9.後記山西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這次基本上把其中最有名的地方走了一遍,還有很多名氣稍差但同樣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只能留待下次了,比如:運城的永樂宮和關帝廟,應縣的木塔,擦肩而過的平遙雙林寺等等等等。山西和陝西有點相似,地處中原,曾經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幾千年來在這裡發生了無數的歷史事件,當然也留下了相應的痕跡。有句話:地下看陝西,地上看山西。說得非常精辟。小時候,學古文和歷史的時候,總覺得非常遙遠,就像神話一樣不可觸摸,來到山西陝西這樣的地方,最大的感覺就是歷史就在身邊。比如說雁門關,破敗的城樓其實沒什麼看的,但是想到當年楊家將就在這裡“工作生活”,那感覺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所謂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吧。



(五台山顯通寺銅殿)



(懸空寺)



(雲崗石窟)



(雁門關)



(喬家大院“觸目驚心”的紅燈籠)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