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踏足過聞名於世的北京八達嶺長城,幕田峪長城,陡峭險峻的司馬台古長城;曾欣賞過山海關老龍頭,長城盡頭的雄偉壯觀,但對於這萬裡長城的起點--嘉峪關,確實是讓我領略了另一番豪邁的風情。嘉峪關的城市不是很大,所屬於甘肅省酒泉市,確切的說,開車20分鐘就能從嘉峪關到酒泉了。嘉峪關干淨整齊,幾乎每個十字路口都有個花叢的轉盤,連接著去往四個方向的筆直的馬路,市中心繁華的地段,行人道,自行車道,還有汽車道都分開明確,一些主要的大馬路還有四個汽車道,這對於從敦煌沙洲回來的我們,一下子感覺寬敞了很多。嘉峪關關城是長城眾多關城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兩側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口,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稱。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有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裡一燧,十裡一墩,三十裡一堡,一百裡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關內城牆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內城有東西兩門,東為“光化門”,意為紫氣東升,光華普照;西為“柔遠門”,意為以懷柔而致遠,安定西陲。這裡的城磚保留著最原始的氣息,絲毫沒有挪動過,至今仍然流傳著“定城磚”的神奇傳說。作為一名游客,一名置身於城樓之間,觸摸著幾百年古磚的觀光者,你會在瞬間感覺很真實,似乎歷史就在眼前匆匆流過,而明天似乎又要在這裡為了傾聽歷史而留步。嘉峪關長城附近,有個討賴河大峽谷,自然形成的地表斷裂,在空曠的西部大地上顯得異常壯觀。我們站的地方是深黃色的略帶石子的沙土地,面前是深近20米,寬約十多米的的大峽谷,時而彎曲,而又一眼望不到盡頭,內壁兩側垂直陡峭,露著被太陽曬過的純正的黃土色,下面流淌著遠處祁連山七一冰川融化後的雪水。向下望去,河面有寬有窄,河道時高時低,高的地方露著干涸的黃土,低的地方則流淌著清涼的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淡綠略帶乳白的顏色。遠處的山峰連綿起伏,呈深黃色,而最搶眼的則是後面更高的祁連山山脈,雖然不知道距離有多遠,但堆積的雪山山頂卻清晰的挺立而出,似乎是要越過前面的山峰去目送從她那裡融化的正流向遠方的雪水,高高的聖潔的雪頂,與藍天白雲遙相呼應。站在這裡,抬頭是干淨的藍天,遠望是常年不化的雪山,腳踏著干涸的黃土沙地,眼前是上億年形成的斷裂峽谷,側耳傾聽到的是嘩嘩流水的聲音,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若干年以前的某一天,倘若時光隧道真的存在的話,我想剎那間,我已經穿過了千年,萬年……倘若佇立在山海關的老龍頭,是以大海為終點來結束長城的雄偉,那古老的嘉峪關古城,就是以這令人震撼的討賴河大峽谷開篇,在數百年前就為萬裡長城做出了莊嚴神聖的第一步。

(古城牆外)

(甕城護圍)

(大峽谷與雪山)

(黃河第一墩)

(遙望斷臂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