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10月2日 上海->青島
不一樣的臥鋪車廂 一看列車外的車牌:青島->上海(下鋪¥309)就知道這列車是屬於青島機務段的,鑽進車廂裡,裡面設施還真是跟別人的不同,他把硬臥的每一個單元設計成半封閉式,看上去好似軟臥包廂,包廂裡還有一個LCD;每個鋪位都有“床頭燈”,還明暗兩級可調,熄燈後開著小燈看看報,夜晚列車在沉睡中奔馳,一切顯得愜意而自在。 D2 10月3日 青島 有漢城味道的馬路 清晨5:58,列車准時停靠青島站,青島火車站的建築有它自己的性格,歐式的建築風格,與大海如此親近,抵消了我對一般火車站廣場混亂吵雜的反感與厭惡,旅客下車步行不到十分鐘就可以抵達青島的著名標志---棧橋。 目前當務之急當然不是背著大包小包地去棧橋了,而是---找家旅館。經過對青島地圖的短暫研究,我們把方向確定為台東一帶,那裡道路集中靠近商業街公交線路豐富處於各景點之間地段優越,2路車(¥1)一不小心過了站,只能慢慢往回走,也好,邊走邊找。如果不是上下起伏高高低低,那麼這裡和南方的道路就沒有什麼區別;就是因為這起伏的道路倒是讓我聯想到電視裡漢城的馬路,也是這樣的寬闊,也是這樣的高低起伏,一時間感覺來了,感嘆一番。 這裡客方挺緊張 上坡下坡轉彎,問了不少賓館旅店,最後在一條小路覓得家旅館,和別家一樣,目前沒有空房間,只有12.00前退房的,時間有限,¥120/天定下一間,放了包准備先到四方長途站把去威海的票買好;穿出小路,Neko眼睛一亮,發現一家我們理想中的賓館:不帶星、有規模、干淨設備齊全、價格合理。進去一看,確實是這樣,開始後悔付了那家小旅館一天的房費;只能把這裡第二天的房間預定好(¥180/天),明天再“搬家”。值此,在青島的住宿問題全數解決,當然,還有諸多車票問題有待解決。。。。。。 這就是棧橋? TAXI(¥8)到四方買好5號去威海的高檔車車票(¥85),303路(¥1)到往棧橋(¥0)。棧橋,是一座伸進大海的海堤,長400多米,棧橋頂端建有一幢很中國的建築---回瀾閣。 到棧橋大約是10點,驕陽似火,人滿為患,到處都是給海底世界拉客的大叔大嬸,海堤上確實如眾多游記記載,商業化膿腫以致整個景點的潰爛。再往棧橋上望,除了人,不知道還有什麼,我們當即決定走馬觀花,一“照”了之;連棧橋也沒上,直接316(¥1),往八大關。 鼓浪嶼第二 八大關(¥0)之於青島就像鼓浪嶼之於廈門,一年之內就能踏上這兩處被中國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城區,真不知是不是上天的安排或是一種注定? 八大關,就是用中國的八條著名關隘(山海關、嘉峪關、武勝關、寧武關、居庸關、韶關、紫荊關、正陽關)命名的道路,後來又加入兩關,所以現在是“十大關”。這十條道路相互交錯,組成青島海濱觀光帶的一個亮點,一個歐式建築的集群。 走進八大關,感受明顯與鼓浪嶼不同,鼓浪嶼的馬路是不通汽車的,因而多纖細;八大關則位於青島市中心區,馬路寬闊,每條“關”都種植著不同的行道樹:“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因此你的感受與一般的城區完全不同,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滿眼的綠色,各式庭院點綴其中,寂靜而悠閑,把身心浸透其中,那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花石樓是八大關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他是一座融合了希腊、羅馬和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古堡,古堡用花崗岩和鵝卵石壘起,故取名花石樓。如果在鼓浪嶼,這樣的建築也許並不算什麼,但對於八大關,它卻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花石樓頂上有一座觀海台,俯視而下,好多對新人正在海灘礁石邊“婚紗攝影”,羨慕這裡的新人竟受到大自然如此浪漫的禮遇。 相對於鼓浪嶼,八大關的歐陸建築不論從規模、數量、種類確實都遜上一籌,但她的生命力不在於此,而在於她利用道路、樹木、草地、海灘所營造出的氛圍,那是一種遠離塵囂的寧靜與安逸,而鼓浪嶼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更為直接和純粹的歐陸風情展。 青島最美麗的海 八大關背後就是第二海水浴場(¥0),這裡不像棧橋浴場那樣人潮洶湧,海水泛著泡沫。這裡的海清澈、蔚藍。這裡也有一座棧橋,橋上游人顯然要愜意許多,三三兩兩的坐在橋邊,把雙眼交給無垠的大海,這個時候海上的霧氣已完全散去,大海展現出它本來的顏色,陽光、海水、沙灘,這裡是青島最美麗的地方。我也和他們一樣,走到橋的頂端,坐下來,聽海水拍岸,看海天相接處駛過的輪船,伴隨輕柔海風的吹拂,一切都太過於迷人,也許相對於酒精,這樣的感受更加令人沉醉。 黃昏的石老人和被衝上來的寄居蟹 等吃好飯317(¥1)趕到青島著名的石老人海水浴場(¥0),已是下午四點多了;同為最著名,這裡和廈門椰風寨的海灘有許多不同。 石老人的沙灘要比椰風寨寬許多,也沒有種植那麼多的植物,更沒有沿海的橡膠馬路,因此少了廈門海灘的熱帶風情。石老人的海浪要比椰風寨大不少,這為那些商家提供了平台:海上摩托艇的喧囂,海上自行車的波浪起伏,創造收入的同時也銳減了游人的感受。臨近黃昏,大海顯得不一樣了,不再湛藍,而是顯出它的深沉,看著眾多摩托艇在他的身軀上劃過,發出欲聾般的尖叫,我感到些許的憂傷。 還好有許多小家伙讓我又快樂起來,海灘邊有許多小孩子拎著小桶,不停的在海水退去的沙灘上尋找著什麼,然後趁著下一波海浪衝上岸之前,迅速的把拾到的東西抓緊桶裡。我好奇的跟在他們屁股後頭,也學著他們的樣子盯著海灘,哈哈,原來他們在捉被海水衝上來的小小寄居蟹,看那些背著廢棄的海螺殼的寄居蟹在沙灘上飛快的往大海裡爬,沒想到卻爬進了孩子的小桶,我也開始心動了。於是問Neko要了個塑料袋,裝了海水,和孩子們一起捉起蟹來。後來我把這些寄居蟹們養在一個純水瓶裡,把它們從青島帶到了威海,從威海帶到了蓬萊,又從蓬萊帶回青島,放生在了棧橋海水浴場,其間他們一直餓著,我想當他們又回到青島的大海時一定會把這些天來的山東半島游告訴他們的朋友們吧。 累啊 從石老人上來,已經快六點,在路邊買了當地著名的鐵板烤魷魚(¥6),好大的魷魚,我們覺得好合算,當然也就更好吃。還買了當地的特色:肉夾饃(¥2),就是把紅燒肉、青椒、蔥等一道剁碎然後用饃夾著吃,那個實在是太辣,最後實在吃不下,喂垃圾桶了。 本想晚上一起吃海鮮的,可是到了市裡我們都累得不行,我也困得不像話,22.00,洗了澡,居然睡覺了。現在回想起來,這天是我所有旅游在外睡的最早的一天,估計和年齡增長有關。 D3 10月4日 青島 北方城市的特點 昨天都沿海,沒有這種感覺。今天卻特別的明顯,青島作為一座北方城市,似乎永遠逃脫不掉髒亂差。尤其是城市內部,交通混亂不堪,許多十字路口甚至沒有紅綠燈,絕大多數路口沒有行人紅綠燈。在這裡過馬路也是一種驚險與刺激。青島比我想像中的大很多,當然人口也多不少,看看火車站排隊的景像就略知一二。這裡似乎並沒有廈門泉州式的清爽整潔、悠然自得,西部老城區的破敗更是讓人很難親近;但這並不是青島的全部,它的魅力在東部。 海上名山 市區到嶗山需要近2小時,路上和Neko談起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話題,後來這句話給了我最深的感受,後面說。 進入嶗山景區(¥50),一路的沿盤山公路行駛,Neko最近得了太陽恐懼症,於是當車途經著名的嶗山木棧道時,我們只是透過車窗欣賞:一邊是高山懸崖,一邊是一望無際的藍色大海,海上名山的寓意正得以初步體現。由於對嶗山的道士毫無興趣,我們選擇從啞口開始上山,此時海上名山的寓意再次得到升華:如果不是因為嶗山臨海,那麼嶗山什麼也不是,即使沒去過黃山的人,比如我,也開始覺得沒有海的陪襯的嶗山是乏味的。 嶗山的景區間相距很遠又沒有班車,於是我們只好從啞口包面包車(¥25/人)去仰口,聯票裡的第二個景區。沿途的風光再次令人折服,也許不是景點的景點才是最經典的,公路沿著大海,懸崖海灘、海天一色。 仰口是一個比較好玩的景點,上山的纜車(¥20)雖然簡陋,但卻符合仰口的“原生態”景觀。仰口有一個天然的大石洞,裡面蜿蜒崎嶇,漆黑一片,許多地方要毛著腰摸索著前行,更有甚者,我們簡直是在巨石的夾縫裡求生存。通過石洞,攀上“天苑”,在這巨石的表面,既可以看到起伏的山巒,也可以領略遠處的大海,我想有一個詞可以形容我的感受---廣闊。 海鮮---價廉物美 晚上終於在市內代售點買到了回上海的火車票(¥309),心裡美滋滋。晚餐選擇了一家美食城吃海鮮,因為我們人少那裡量大,所以貝類都點了半份:蛤蜊(ga﹀ la-)、香螺、八抓魚、加吉魚、青島扎啤,扎啤到了青島是一定要嘗嘗的,清爽怡人,口感和別的瓶裝啤酒完全不同,我是愛上了,價格也便宜,3塊/斤。 D4 10月5日 威海 一個人的旅行開始 按照計劃,Neko於今天返滬,一早和她分別,開始一個人的旅行。 高檔車很舒服 不愧是高檔的旅游車,環境很好,還有小姐相陪,電影可看,觀賞沿途的風光也算是種享受。經過3小時50分,12:10客車抵達威海汽車站。 中韓雙語---威海特征 威海是大陸最早與韓國通航的城市,至今仍有來往於威海港和韓國仁川港的客運航線。同時威海又是大陸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最近處成山頭距離仁川港僅943海裡。因此在威海有大批的韓國商人和游客,而街頭幾乎每一個商店的牌匾都是中韓雙語便成了威海的鮮明特征。走在威海街頭,你便可以切身的體會到這裡的“韓流”,時不時與你擦肩而過的就是口嚼韓語的韓國人;許多商鋪的店主正在使用韓語和客人交談,有的店主本身就是韓國人,而有的一轉頭則開起了山東方言;這裡最多的並不是海鮮店,而是韓國烤肉店,也許威海人已經吃膩了海鮮而對韓國料理情有獨鐘吧。如果說青島的馬路感覺有韓國味,那麼威海的整個城市都洋溢著韓國氣息,哈韓的我雖不懂韓語,但在這樣中韓交融的城市裡確實感覺新奇而特別。 你見過這麼藍的海水麼? 在威海著名的商業街光明路找了處滿意的旅館(開價¥80/天,還到¥65)安頓好,TAXI(¥7起步,¥12)到網友評價極高的威海公園(¥0)。威海公園是一座沿海而建的狹長綠化帶,公園內有許多頗為大氣,以大海為主題的雕塑,其中那個雙手舉握相框的雕塑,通過相框所見即為大海,以此展現海的無限延伸,給我印像最為深刻。也許是天氣太好,這裡的海水並不像青島那樣藍得含蓄,而是藍得深沉藍的豪邁,就我而言,是從未見過這麼藍的海水,深藍色的大海,如此深邃,一時間腦海裡似乎什麼都不存在了,岸邊找一處台階坐下來,游人與清澈透藍的大海一同沐浴陽光,沉醉其中。 落日 時間總是過得太快,催著游人趕快清醒,下午四點多了,從城市東南趕到西北的國際海水浴場(¥0),正好可以看到海上落日。威海城並不大,斜穿市區也僅需一小時左右(10路轉7路,共¥2),五點多走上海水浴場的沙灘,此時已臨近黃昏,沙灘上人並不多,沙灘一端就是山東大學,又一座臨海的大學,令人羨慕。由於太陽已失去了他的殺傷力,我便坐在海灘邊,吹吹海風,聽聽海聲,靜靜地等待夕陽從西邊的天空隱去。落日余暉下的大海,又展現出他的另一種魅力,被染紅的海水泛起輕輕的波浪,謝謝你以這樣的方式和我告別。 吃得不消化的晚餐 晚餐就在浴場邊上的沈陽路點了當地出名的鲅魚水餃(¥6/3兩),餡料是鲅魚和豬肉再有少許韭菜,口感嫩滑,口味鮮香(http://bbs.chinabroadcast.cn/read.php?tid=134466&page=e);扇貝(¥10)和一種海蝦(¥10)。雖然當時飽了口福,可連日的海鮮卻鬧壞了消化系統,第二天在市區不得不買了消化藥,才使得當天有胃口吃了一頓飯…… D5 10月6日 威海 我去山東的重點 為什麼要去山東?因為成山頭。威海成山頭是我此次山東之行的重中之重,是目的是重點。9:10班車(¥12)自威海汽車站發車,10:40買了成山頭與海驢島的聯票(¥100)。成山頭的經典之一是它的海邊棧道,棧道建在礁石之上,由於這裡的波濤洶湧,你可以近身感受海浪拍打礁石的波瀾壯闊,可以親身體驗大海的另一張凶悍臉孔。正是這裡的海浪拍岸深深的把我吸引過來,這是我欣賞的是我崇拜的大海。也許此處並不適合陽光燦爛的上午到訪,如果現時陰雨連天狂風大作,那麼這裡必然是一幅彪悍大海掀起巨浪的駭人場景。 從棧道上來便是成山頭的像征---天無盡頭,天無盡頭是一塊伸入大海的高聳岩石,岩石上建有二層的觀光平台。非常巧合的是,這塊礁石就是大陸距離韓國最近的點,這也是吸引我來的原因之一,也是成山頭的經典之二。今天的我雖不能踏上韓國的土地,但卻可以先到祖國距離它最近的地方看看,有一種不一樣的向往和憧憬。駐足平台,低頭看看幾十米之下的海浪衝將著岩石底部,抬頭仰望蔚藍的天空,平視遙想海岸另一頭的韓國,一時間似乎你已經擁有了一切。 原來你在這裡啊---意外的驚喜 離開成山頭,乘坐景區免費班車趕到去海驢島的碼頭。海驢島是一座距離大陸約2海裡的礁石島嶼,也是當地一座著名的鳥島,每逢4、5月份,成千上萬的海鷗到此停留,整個島上都會布滿密密麻麻的海鷗,聽守島的大爺說,每年那時候你走在島上必須帶好寬沿草帽,否則劃天而過的海鷗就會將他的糞便留在你的頭頂,肩頭,衣服上,褲子上……. 乘在去往海驢島的船上,海面和岸邊的海浪真是兩個數量級,小船在風口浪尖上下起伏,左右搖擺,這才是真正的海盜船呢,我不斷的和船上的人一道發出陣陣驚呼,過癮極了。 登上海驢島,穿過百米長的隧道,來到後島,此時才發現,原來整個島上就我們這一班船的9位游客,刻意的和他們分開行走,現在仿佛整個島嶼都屬於我的了!也許是在島上的關系,環顧四周,好像自己就處於海的中心,除了對岸的遠山,另外三面一望無際,海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不再泛藍而是綠色,遠近的船舶成為動人的點綴。走在島上的環山小道上,不時飛過的海鳥,乳白色的燈塔,近處的蔥郁灌木,遠處的綠色大海,和諧溫馨,由我一人獨享。 遠離大陸,置身海島,獨自享受這寧靜午後的陽光海景,悠然自得,安詳舒適,在這裡花上一整天都值得。海驢島是我此行的一次意外一個驚喜。 我說你為了錢不要命了? 16:00趕上成山頭回市區的班車(¥12),此車一路的邊走邊停,不斷拉客,到最後售票的大嬸竟然無處可站,就把車門打開,半身探出車外,而此時中巴車的時速超過90km,車裡更是擠得小MM只能蹲下拉著爺爺的褲腳。我坐在後面膽戰心驚,這老爺車嚴重超載,車速又如此之快,萬一出了事故,不但剎車也停不下來,更可能在停下來之前就已散架,而我也要被遺體運回了。強烈抗議!!!我說你為了錢不要命了?! D6 10月7日 蓬萊 地點轉換轉轉轉 今天是我在山東地點轉換最多也是最快的一天,一早在威海,白天在蓬萊,晚上則坐在了青島的棧橋邊。 蓬萊仙境---蓬萊閣 8:00依維柯駛離威海汽車站(¥37),10:20抵達蓬萊。馬上買好最晚一班發往青島的高級車(¥60)。蓬萊閣距離汽車站很近,步行向北再向西,不過十分鐘,在蓬萊海濱,蓬萊閣的全景已經顯現眼前。買了景區聯票(¥65),包括水師府、蓬萊閣、田橫棧道、黃渤海分界線、古船博物館、登州博物館、全周影院。 蓬萊閣的古建築是我喜歡的風格,說喜歡並不是因為他們多麼有特點或者建築多麼具有精華,而是因為它們年久失修,顯出它們破敗的本色,我喜歡這樣的純粹,喜歡這樣的原始原貌。 從蓬萊閣去往田橫山的路上,有一個石灘,海灘上不是金沙而是鵝卵石,近海長滿了海帶,赤腳踩在海帶上,柔柔滑滑的,還真生怕滑倒。而踩在鵝卵石上的感受就不那麼美妙了,因為太痛了,很快我就一屁股坐了下來,奇怪的是我身邊的小孩子卻像沒事人似的光腳在海邊挑著自己滿意的個性石頭。 田橫棧道並不是修建在海邊,而是臨海修建在田橫山的半山腰,一直向上就是黃渤海分界線的蓬萊起點,有兩條巨龍銜一龍珠,龍身分別刻有黃海、渤海字樣,倒是頗具寓意。可是傳說中的海上明顯的分界線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也許是由於人類改變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吧。 今天蓬萊的海顯得害羞,因為海上有輕霧,風也不大,海水平靜柔和,陽光時隱時現,一切都顯得朦朦朧朧忽近忽遠。也許這就是海市蜃樓的先兆,就在10月14號在新聞裡聽到蓬萊又發生了一次海市蜃樓奇觀,那才是真正的仙境,很遺憾,發生的不是時候。 蓬萊的午餐是北方一種特色小食---涼粉(¥4),用醋、黃瓜等拌著吃,好似用面粉做的寬粉條,可是太硬,口感不好,只吃了2/3。 再批青島的公交系統 16:00,乘上蓬萊開往青島的大巴,准備第二天下午從青島返滬。雖然沒有高速,但車依舊開得夠快,時速100,19:40抵達青島四方長途站。一直到20:20也沒等到一輛303,氣煞人也,TAXI(¥13)到棧橋,准備在這裡找旅館過夜,一來這裡就在海邊,可以就近感受一下夜晚的大海,二來這裡到火車站步行僅幾分鐘,第二天趕火車也方便。棧橋雖然旅館眾多,價格低廉,但同時房間狹小設施簡陋,好在只住一晚,便挑了間稍貴的稍大的帶空調的獨立衛浴的房間(¥60/晚)。 棧橋不是無藥可救,深夜的它夠迷人 晚飯後已將近十點,出了旅館一轉彎就到了棧橋,很遠就聽到廣場歌手悠揚動聽的歌聲,頓時來了感覺。夜晚的棧橋除了一對對情侶和夜潛的人就是我了,安靜的在橋上走走,在橋頂坐下,靜下心來感受一下夜晚海的深邃,聽一聽海的呻吟,伴著遠處輪船的點點燈火,難怪吸引這麼多的浪漫情侶了。 十一點半,岸邊的景觀燈光悉數熄滅,只有路燈灑下柔和的光,大海沉睡了,除了海浪聲漆黑一片,城市也停止了喧鬧,沉寂其實也是一種美。 D7 10月8日 青島 現代都市—東部開發區 看到東部的城市景像,僅僅在西部游覽過的你能夠想像麼?這裡高樓林立,馬路寬闊,車水馬龍,是完完全全的現代都市景觀。現代商務樓、高檔社區、時尚購物街區、沿街的綠化帶配合著海灣,盡顯都市的富貴與繁華。只是感嘆同一座城市東西部之間的差距竟如此之大,相隔一條馬路,就是貧窮與富貴,落後與現代。 歷史與現代,交融或諷刺? 今天是在山東的最後一天了,今天的主題不是大海,而是文化。五四廣場坐落於青島東部開發區的沿海地帶。廣場上螺旋上升的血紅雕塑“五月的風”,“充分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廣場面向廣闊的大海,背靠繁華的開發區,再加上歷史寓意,已不折不扣的成為青島的另一個標志和像征。在我看來,這裡也是供游人休閑觀海,感受都市氣息的絕佳場所。而歷史的凝重呢? 似用糖果壘起的歷史建築 接下來的兩處歷史建築都是典型的德國古堡式,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的身臨其境的感受德式古堡的外表與內在。德式古堡多以花崗岩構築,色彩艷麗張揚,建築體多取黃色頂取紅綠色等亮色調,而且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看上去就好像是用各種形狀不同種類的的糖果壘搭而成,我想如果把它們按比例縮小做成糖果,作為旅游紀念品出售一定會非常暢銷。 基督教堂(¥7)坐落在青島江蘇路,由一座古典鐘樓和一座禮堂組成,剛步入教堂大院,就聽到教堂唱詩班的高音唱調,拾級而上到達鐘樓頂樓,樓頂的三口大鐘還完好的工作著,而大鐘的驅動機械則可供游人近距離參觀。禮拜堂說實話還是第一次進入,雖然看電視裡的已經看到沒有感覺,但親臨時,禮拜堂前的十字架,堂內的排排長凳,潔白拱形的屋頂,游客的輕聲細語,安靜禱告的信徒,仍然感到教堂的肅穆與凝重,也許這就是花崗岩建築內部的魔力吧。 相對於教堂,迎賓館(¥15)的建築則要宏大和復雜許多,也更具層次感,於是更強化了游人對於歐洲古堡的向往與遐想。迎賓館原是青島被德國占領期間德國總督的官邸,解放後也接待過毛澤東、陳雲及國際友人胡志明、 謝胡、西哈努克、希爾等等。迎賓館內部設有大小餐廳、會議廳、臥室、辦公室、花房等,基本都保持了當時的陳設,尤其是裡面的壁爐和吊燈讓人眼前一亮,印像深刻。而一架古老的德國鋼琴,讓我回憶起了在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的幕幕場景。今日的迎賓館已儼然成為青島滄桑歷史與現代巨變的見證。 我的靈感和山東人民 就在教堂靜坐時,看著手中握著的教堂門票---一張明信片,靈感一動,何不填上家裡的地址從這裡寄回,這樣明信片上的青島郵戳不僅記錄了我來青的時間,更是一種留念。於是借了筆,填好,投進了教堂出口的信筒。從迎賓館出來,在附近吃了青島的特色---排骨米飯(¥8),很大的排骨很多的肉,浸在油湯裡,香極了,我也餓急了,想著連日都開葷,點了一盤炒油菜(¥10),口味和南方的不同,脆而油香可口。兩點多了,要趕火車,公交220(¥1)從江蘇路到棧橋旅館取行李,填好一張蓬萊的明信片門票,准備呆會寄出。問了賣報的阿婆,說附近沒有郵局沒有信筒,她得知我要趕火車,主動答應幫我郵寄,還關照我車上人多把東西看看好。 想起幾日的山東行,威海公交司機的微笑服務,主動為我指路;蓬萊汽車站導乘人員對我的關照;青島棧橋旅館MM的和藹可親,山東人親善的服務態度確實有比我們先進的地方,關鍵人家透出股真誠。有時,旅行的意義也在於和當地人交流,體會他們的風土人情,給自己機會感受他們的生活態度。 道別 檢票進站,就要離開青島離開山東了,我背著拿著大包小包的想用相機再次記錄青島的站台,這時推車售貨的阿姨見我在給列車特寫,問要不要幫我拍張照,還說她不會用DC,讓我先教她,拍完了問我:“行麼?”,我連聲道謝,沒想到在青島的最後時刻也是如此的美好和感動。15:36,列車准點駛離,把雙眼交給窗外的風景。 D8 10月9日 上海 10:18,列車准點到達上海站,上海的天氣真好,謝謝和煦陽光、習習微風迎接又被曬黑了的我回家。 12號和13號,分別收到了自己和阿婆從青島寄回的兩張明信片,作為紀念我會好好的保存它們。 PS:1.這次山東半島8日行包括來回的車票¥309*2,總開銷在1700多點,一次難忘的“超值之旅”。
2.更多旅行照片請訪問:http://jesusxin.spaces.live.com/

(第二海水浴場)

(棧橋石灘)

(威海公園 雕塑)

(威海公園 藍得我想哭)

(海驢島 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