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泰順游記

作者: hzzy75

導讀國慶泰順游記不僅遺夢廊橋,更多山水如畫(國慶泰順游記之序) 早就聽說浙南泰順保留了不少古廊橋,有驢友去過,回來都說不錯,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去看看,國慶七天長假,便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約了兩位網友,一起去這個浙江省最偏遠的縣走了一圈。 原以為泰順也就可以看看廊橋,走過了才知道,其實那裡有很多秀麗的山,到處是峽谷溪流,有眾多古老的民局, ...

國慶泰順游記不僅遺夢廊橋,更多山水如畫(國慶泰順游記之序)

早就聽說浙南泰順保留了不少古廊橋,有驢友去過,回來都說不錯,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去看看,國慶七天長假,便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約了兩位網友,一起去這個浙江省最偏遠的縣走了一圈。

原以為泰順也就可以看看廊橋,走過了才知道,其實那裡有很多秀麗的山,到處是峽谷溪流,有眾多古老的民局,還有特別淳樸的山民,加上天公做美,實在是一斷難忘的旅程。

北澗橋,老宅,蹦蹦車(國慶泰順游記之一)

到泰順的路上就碰到了一位當地淳樸的村干部,由於我們的路線資料不全,本想了解一下路程情況,當他得知我們的用意後非常熱情,還告訴我們,他原來的家現在也已經是文物保護單位,還上過電視,並熱情的邀請我們去看看;於是,我們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泗溪的前坪村張家大宅,老宅為清道光年間所建,有1700多平方,盡管已經有些破敗,但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精美的木刻,紅木的對聯,還有一塊狀元題匾。古宅離大路不遠,路對面,還有一座祠堂,看來也比較老。

從前坪到泗溪坐的是蹦蹦車,其實也就是有蓬子的農用車,在泰順這種地無半裡平路的地方,蹦蹦車也就成了連接個村的重要交通工具,這裡的蹦蹦車感覺比其他地方的輪胎要大,蹦起來也就特別厲害,坐在車上,渾身五一處不在扭動,確實過癮;當地有些人就站在蹦蹦的車尾,拉著車頂的欄杆,整個人都在車外,試了一下,比坐在車裡感覺好多了。

泗溪有兩座上、下兩座廊橋,上橋有叫東溪橋,從車站下車走一小段路,古樸的廊橋就出現在路邊,橋身為紅色,飛檐翹角,中央有重檐閣樓,橋下溪水潺潺的流過,古橋如虹跨溪而過,在經過15個小時的旅途,終於看到了第一座廊橋,大家都比較興奮。

下橋就是北澗橋,一看到此橋,簡直被它驚呆了,其規模要比上橋大得多,橋兩頭都有眾多木樓,飛檐翹角上有龍鳥,古橋位於一個東、南、北三溪彙合處的古渡口邊。正中三間突起成二重疊檐,檐頂有非常精美的二龍戲珠,四翼高翹呈大鵬展翅之狀;飛檐翹角上刻有龍鳥。整座大橋,雕梁畫棟,紅欄灰瓦,古色古香。橋頭邊有千年古樟一棵,老樹橫枝,掩映這古橋,在加上遠處的重重青山,構成了一幅精美的圖畫,吸引我們在這裡看了近2個小時。

劉宅橋,溫州米面,碇步(國慶泰順游記之二)

劉宅橋,溫州米面,碇步(國慶泰順游記之二)劉宅橋,溫州米面,碇步(國慶泰順游記之二)劉宅橋,溫州米面,碇步(國慶泰順游記之二)泗溪過東溪到三魁的路剛通車不久,公路沿溪而行,兩邊的山色本身就是一道風景,溪中有眾多碇步,巨石;其中有一塊2米多高的石頭非常像牛,同路一女學生特地帶我們去看了一下,確實有幾分型似。

三魁有薛宅,劉宅,永慶三廊橋,其中劉宅橋實際上更像一座亭子,橋下的溪流不過1米多寬,確建造了比溪流寬幾倍的橋,劉宅橋為上下兩層,下層行人,上層為供奉神仙和祭祀場所。到劉宅橋約須步行30分鐘,沿路要穿過劉宅村,正值收獲季節,稻田中一幅忙碌的秋收景像,男女老少齊上陣,即有七旬老人,也有小學生,對久居城市的人而言,感受一下收獲的氣氛也不錯。

晚餐品嘗了當地的一種小吃——溫州米面,用米粉做成,像煎餅一樣很大一張,吃的時候把它切成4~5公分寬的面條,可炒米面也可煮米面,味道還不錯。

仕水碇步據說是現存最老最長的石碇步,被中國橋梁史收錄,有高低兩層,當地人在上面健步如飛,走起來相當自然,我則低頭看著也能走的很快,同行的MM則搖搖晃晃半天才走過,可惜由於上游開采石礦,水質已經受污染,感覺已經差了很多,碇步頭上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不知有何含義。

三條橋,奸商,鯉魚(國慶泰順游記之三)

三條橋是此行所見最美的地方,僅橋本身而言,不如北澗橋,但在那樣一個山谷,那樣的一座橋,根本控制不住按快門的手指,從公路邊一個不起眼的沒有名字的路口走到三條橋約須25分鐘,約在一半路上有一戶山民,這也是附近唯一的一戶人家,路是不錯的石階路,畢竟是昔日浙閩古道的一段,但路邊草已經很高了,我們在路上還意外的遇到一條蛇。

路邊就是深深的山谷,谷底的溪流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幾處小深潭像一串翡翠,分外漂亮,山路轉過一個彎,三條橋就在眼前了,深奧的山谷,藍藍的溪水,一座帶著歲月的滄桑的古橋,周圍沒有人家,孤獨的架在溪水上。

在橋上,我們也找到了那首“點絳唇”:常憶五月,與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呤呤水邊立,千萬縷,溪水難寄,任是東流去。

三條橋由於位置偏僻,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來了,我們在橋下溪邊停留了約1小時,也沒有人經過,但橋上依然非常干淨,一點灰塵都沒有,可能和空氣比較好有關。

從三條橋邊另一條路走可以到長坑村,但路程比較長,約40分鐘,夜住州嶺鄉,當地只有一處旅社,要價20元,而且條件非常差,而州嶺鄉向外的交通非常不便,一天只有四趟車,進來就出不去,這也就算是為看三條橋付出的代價的,也算受一次壟斷的迫害吧;後來聽說老板娘的妹妹是阿裡巴巴的,這才恍然大悟,難怪那麼會做生意,這是本次旅途碰到的唯一的“奸商”。

州嶺鄉有一條非常好的民約,有很長一段溪流不許釣魚,因此,當地有一道特殊的風景,大鯉魚,在當地的橋上,可以看到溪中有很多魚,有的有60公分以上,有點像杭州玉泉的魚,向溪中扔餅干等食品時,群魚爭搶,有的還會跳出水面,剎是好看。

毓文橋,副鄉長,縣城(國慶泰順游記之四)

當地還有一座廊橋——毓文橋。

毓文橋是一座石拱木廊橋。青石砌就了石拱,三重閣樓的橋廊,。橋欄上雕刻有圖紋,白色飛檐,青灰瓦,紅欄,依青山而立,橋邊有一株千年古樹,樹冠巨大,將橋掩映在樹下,溪中有幾塊巨石,沿溪向下,回首望去,恰好構成一幅美卷。夕陽之下,更有意味。

在橋旁偶遇州嶺鄉副鄉長,吳副鄉長非常好客,和他聊了幾個小時,從和他的談論中明顯感到其對發展當地經濟的迫切希望,從發展旅游到改造交通等,還帶我們參觀了當地的古民宅,祠堂,幾棵大樹以及希望學校,也就因為如此,我們的行程中有了清道光年間的吳宅等意外收獲。

不過也鬧了個有趣的笑話:在聊天中,我只是偶然提起,可惜當地沒有網吧,晚上沒地方去,副鄉長大人飛快的回答:“王八,我們這裡有,溪裡可以抓的。”當時實在忍不住,肚子都笑疼了,直到第二天晚上,本想帶了手電筒出去轉轉,同行的MM還問:“你是不是去抓王八。”

泰順縣城羅陽有登雲橋和東門橋,但和已經看過的橋比,簡直不能入眼,說實在的,縣城沒給我留下什麼印像,只是感覺亂亂的。

仙居橋,瀑布,路(國慶泰順游記之五)

由於在洲嶺遇到了一批廣東驢友,他們的路線恰恰與我們的相反,經過一番交流和溝通,對下一段游程有了很大幫助。能看到紅岩瀑布就是得益與驢友的消息,因為此前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瀑布。很難想像如果不是打通了紅岩隧道,怎麼能看到這瀑布,這是長達5公裡的隧道,車行其中好久,才能看到出口,一出隧道,路邊就是落差高達100多米的紅岩瀑布,瀑布由於該處山岩為紅色而得名,只可惜現在是枯水期,水量不算大,但百米高的瀑布還是讓人感到氣勢逼人,瀑布附近山勢陡峭,根本找不到可以上去的路。附近看不到人家,也沒有游人,只有幾間施工時遺留下的破爛的工棚。公路對面的山也很險峻,有塊巨石中的石縫是唯一上山的路,但只能爬到相當於瀑布一半高的地方。

看到仙居橋,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美的讓人心痛。一種殘破的美,橋的紅漆已經基本完全脫落,欄杆上的木版僅有寥寥幾塊,橋已經是危橋,禁止人上去,橋面已經有很多破洞,整個橋體已經傾斜,歲月的摧殘,風雨的肆虐在仙居橋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但它仍如虹般跨越在山溪之上,任風吹雨打,一邊是翠綠翠綠的青山,一邊是新修的公路,歷史與現代在這裡交彙,昔日繁華的交通要道,今天靜靜的躺在路邊,美的讓人心痛。

來之前就知道當地路不好,但這幾天的行程下來才算真正領教了,做當地的中巴,發現一個怪事,人們寧可坐在發動機蓋上,也不願意坐最後排,坐了才知道,那才真叫翻江倒海啊,這條路實在是領教了。

水尾橋,東坑橋,畬鄉(國慶泰順游記之六)

福建壽寧也有廊橋,而且就在泰順旁邊,其中最漂亮的就屬犀溪的水尾橋,到犀溪已經傍晚,天氣不好,下著蒙蒙細雨,遠處的群山顯得朦朦朧朧,山頂被籠罩,雨中的水尾橋是那麼的清新,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天剛亮,我獨自來到橋旁,農夫們拿這農具匆匆而過,遠處農居中炊煙了了,幾名學童在橋邊讀書,郎郎書聲中偶而還會有幾聲鳥鳴,初升的太陽照在橋上,古橋上反射出一片金黃的光芒,遠處山頂圓圓的月亮還在天上,橋旁雜草上的露珠閃爍這珍珠般的色彩,溪水在靜靜的流淌,好一片田園風光。

水尾橋下游約一公裡有一處碇步,碇步位與兩溪交彙處,旁邊另兩條溪面上分別有一做清代石板橋和現代公路拱橋,這裡也就恰恰是橋梁史發展的一個縮影;碇步兩邊都有參天古樹,樹影,人影倒影在水面,恰是一張精美的水彩畫。

回程計劃通過景寧,麗水回杭,一路全是山路,雖然車上時間很長,但一路風景看來,不虛此行,途中另有機遇,司機聽說我們是來看廊橋的,非常熱情,在一個叫東坑的地方停了一下車,帶我們看了一做也在峽谷中的廊橋,只可惜車要走,只能遠遠的看到也是一座不錯的古廊橋,算是一個發現吧。

在景寧轉車時去街上逛了一圈,原以為在這個浙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可以看到一些畬鄉風情,誰知道街上一點也看不出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來,倒是我們一群背包族,身背大旅行包,掛個照相機,頭頂遮陽帽,引起不少人注目,回頭率極高,真不知道誰看誰!!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