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三記(國慶漫游之一)

作者: 23wesdxc

導讀黃山三記(國慶漫游之一)久居城中不出,知覺漸鈍,適新遇不順,心情郁郁。學古人暫寄情山水,以抒塊壘,遂游黃山,是為引。天都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向來登過的大山不多,只手屈指可算,天都峰的印像可當“驚艷”二字。暗想讀書從業以來未嘗不有一波三折之感,但逢天都,真是酣暢愉快的經歷。晨6:45,抵慈光閣:黃山的前門,天都峰入口處。慈光閣—從容亭— ...

黃山三記(國慶漫游之一)久居城中不出,知覺漸鈍,適新遇不順,心情郁郁。學古人暫寄情山水,以抒塊壘,遂游黃山,是為引。天都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向來登過的大山不多,只手屈指可算,天都峰的印像可當“驚艷”二字。暗想讀書從業以來未嘗不有一波三折之感,但逢天都,真是酣暢愉快的經歷。晨6:45,抵慈光閣:黃山的前門,天都峰入口處。慈光閣—從容亭—立馬橋—半山寺此段山路較緩。行在清晨的山中,真是人生的樂趣。大自然慷慨饋贈的新鮮氧氣吸入肺內,充盈每一個肺泡,隨著血液散至全身,讓每個毛孔有花開的聲音。你還會邂逅許多久違的鳥鳴:有的叫聲很有節奏,先兩個音節兩個音節最後卻是三個音節,好像一句七言唐詩;有的嘰嘰喳喳嘰嘰喳喳,讓人想起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在你轉過山角時,“嘎 ”的一聲從你身邊的林子飛走,留下悠悠余音。沒有鳥鳴時,潺潺流水聲會若隱若現,伴隨你著的旅途。過半山寺後山路分為兩條:天都南路,天都北路。天都峰號黃山最險峰,多半是天都南路異常險峻的緣故。南路多50度-60度的坡,最後幾段山路有的坡度達70度到80度,且多為人工棧道,僅能過一人,道旁便是懸崖,雖有欄杆但極簡陋,叫人心驚。天都北路較南路緩。一般大多游客選擇從後門雲谷寺進山;從前門慈光閣進山的大多選擇纜車上山,步行的人群中又絕大多從北路上山,想是有道理的。當日從南路上山,路上竟未遇一人。無限風光在險路!當偶爾緊靠山壁停下歇息時,眺望對面朝霞下的蛤蟆峰,佛掌峰;山峰近在咫尺,異常清麗,有水墨畫的飄逸,也有油畫的明艷,仿佛不沾半點塵煙,有如孩童的眼眸般清澈,讓人疑心傳說中某個神仙隱在其中。很妙的是途中險處往往有奇松挺拔,而且旁立牌指明:觀松處。8:40抵山頂。登山的愉悅在乎景,在乎征服。當終於攀到山頂,所有的艱辛都化成了歡樂,艱辛有多少,歡樂就有多大。山頂有兩塊巨石,高的上立一碑,上書“天都絕頂 海拔1810M”,低的稍平緩。站在低石上極目遠望:層巒疊翠,莽莽蒼蒼;四顧何茫茫!不知當年徐霞客可曾站在這巨石上眺望整個黃山;“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真感慨也。 西海大峽谷眾覽黃山,觀天都,蓮花,光明頂,始信數峰,大抵為黃山美景之大略,西海卻是黃山的精細妙處所在。晨6:45從天海出發,探西海大峽谷。造物主從來都不是公平的,無論是對待萬物之靈的人類,還是對待大自然。見慣了禿山臭水,窮山惡水,再看西海大峽谷就是集天地靈秀於一身,就是所謂得天獨厚者。人稱黃山“千秀競峰,萬壑崢嶸,峽谷幽長,溪澗縱橫,林木蔥蘢”,而大峽谷則“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其究”!黃山以峰為骨,大峽谷中山峰尤多,且峰峰有姿,山山有態:或孤峰筆立,傲然自處;或拔地而起,端莊大方;或連綿相守,顧盼神飛,不一而足。一峰一嶺,遠望有神姿,近看有妙韻,正看為嶺,側看成峰。有山松“破石而生,抱崖而立,或側身於峭壁,或冠蓋於岩首”,為秀山增姿;又有巧石或矗立道旁,或伏臥峰頂,渾然天成,妙趣橫生,為諸峰點睛。峽谷中山道隨山就勢,多纏於山腰,有的直下谷底。纏於山腰者為新近開鑿的人工棧道,能容三人並走;行於道中,可俯可仰,俯仰之間山峰谷底已然在胸,得古人之所未曾。谷中有許多峰山體奇特,好像一塊塊板狀巨石粘和而成,直插天空,有壁立千仞的意思,為別處所未見。最妙的是谷中雲霧。初時,遠處的谷間白雲漫漫,諸峰半現,恍惚中若有仙娥舞於瑤池。許是隔著天路,不聞鼓樂。忍不住長嘯助興,空谷回音裊裊,游走在山谷間。忽然間,陣陣薄霧飄來,須臾,攬周遭於懷抱。近處山巒隱約其間,如溫泉出浴般。緊接著,遠處的白雲奔湧而來,迅速淹沒一切。山消失了,人消失了,只余魂魄在飄蕩。伸手觸摸白雲,滑爽而飄逸;仿佛聞到清香,又仿佛聽到隱隱的鼓樂。一切在夢中。許久後,近處的山峰顯出淡淡的輪廓,小山露出鋒頂的怪石,山松又悄悄地點綴著山巒。雲退了,霧散了,人醒了。9:30抵排雲亭。黃山晨日2006年9月28日,日出時間:05點55分。晨起,先於光明頂守望。仲秋的清晨山上已很涼,微風拂過,寒氣繞身,心卻熱烈。眺望四周,一切還在混沌中。環立的群峰只有模糊的影子;那挺拔的松,俏立的石,都隱在晨藹裡。漸漸那一片青色的天邊現出了雲層,雲層下有一線白邊。白邊越來越寬,雲層也慢慢變亮,繼而染上金色,依近遠,濃淡不一,極有層次。俄傾,金色變成驚心動魄的紅,幾縷的霞光早已透過雲層,射向清冷的塵世:那日就要出來了。果然,突然間一個紅點躍入眼簾,轉而成了一段紅弧,半圓,終於那日整個跳出地平線。剎那,萬道霞光普照,披著輕紗的山巒一下子有了生氣,而奇松和巧石也漸入眼底。初始,那日懸在空中,有些白亮,卻無甚熱力,像是初起有些慵懶。日四周的雲透著紅暈,讓人心生遐想。漸漸,那日活潑起來,肯舍予人間更多的熱力,周遭的雲像是燃燒起來,透亮透亮的。回到天海寓處,憑欄而望:日離山巒越來越遠,離人卻像越來越近。日的霞光溫暖著冷寂的眼,宛如初戀卻害羞的少年的目光,熱烈而不熾熱。日忽在松枝之間忽在松枝之上,原本黑黝的松沐著晨光,每一枝都有了暖色。在一抹山松剪影中,日夾處在兩掩映的松枝間,真是奇異的景像。2006.10.24.12:00完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