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晌午,天還是很熱,喝茶的人大多在茶室外的樹下,偶爾一、兩個端著杯子四處閑逛的。茶室後面是一處平台,位置極好,兩面環林,一面為崖。崖不高,但景致很美,崖下就是一汪綠水,水邊林木蔥蓉綠樹成蔭。古磚鋪就的平台也栽著幾棵大樹,高大而濃密,一看即知那是有些年頭的,只是不曉得是不是也由哪朝哪代的名人騷客所為。
叫了一杯“銀針”,拖一把藤椅在崖邊那棵最大的樹下,把身子深深的撂進去,再抬腳倚樹,疲憊的身體頓時輕松了很多。頭微仰,陽光透過繁密的枝葉一條條的打在身上,溫暖、舒適。恍惚間我覺得是在春天,可惜,平台的地面上一片片黃葉無聲的提醒著我,進秋了。
四下靜悄悄的,仿若天下之大只有我一個人一樣,陪伴我的只有眼前飛閃而過的一只只小飛蟲,連那潭綠水都似乎明了我的心意,不曾泛起一串漣漪。發呆,這裡真是個絕佳的好地方,腦子裡慢慢排空,再後來,連飛蟲振翅的聲音我都聽不到了。
上一次這樣無人打擾的獨處是在什麼時候,幾個月?還是一年?我真的忘記了。有他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幾年來一直這麼覺得。一起上班一起下班,買菜做飯購物逛街,簡單的生活卻過的充滿了樂趣。似乎讓人愉悅的東西總能代替苦痛,慢慢的,過去的記憶會覺得越來越淡。時間對於我這樣豬一樣生活著的人,好像成了擺設,甚至於曾經那麼深切的過往,我都很難再想起。就像初初相識的時候,總是那麼無限憧憬的去想像著未來的一切,也許人總是這樣的,當恍惚覺得什麼都還遙不可及的時候,不知覺不經意之間時間卻已飛逝輪轉,一切嘩的一下變成了過往。當遙想轉為了回憶,才不得以的承認,一切原來其實這麼簡單,一切原本就是這麼簡單。
這個中午的這個我,看起來似乎有些孤獨。是的,時間留駐於這樣的一個畫面,看起來是很孤單。可是,我自己知道,我的心幸福盈盈。因為心裡有愛和被愛的人,心是滿的,人自然就不會覺得寂寞。
正午了,伸展了半天姿態的太陽也許累了,天看起來昏昏的,好像在營造更濃重點的氣氛。站起來,伸伸稍有點麻痹的腿腳,本是應該再多享受一下這難得的自在,可是,半個蘋果不能滿足的我的胃,開始提請了抗議,初時只是無聲,繼而就開始發出一陣陣怪叫,該吃飯了。
山裡的午餐簡單,菜不多,但是一盤盤的重復端出,生意人的精明下也有一份樸實,雖不可吃好但吃飽足亦。已經開好會的他和享受完孤獨的我,還有一大群他的伙伴們,開始攜手攀登這山的後半程。後面的路較前半程難登了許多,路彎石多,彎來轉去這麼幾次,一條整石雕鑿的陡峭石梯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叮咚五十三參”吧”,趕緊告訴他,看過簡介,“五十三參”取自佛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參見佛”之說,相傳康熙帝當年欲駕欲花山登臨蓮花頂峰,蘇州府衙急告山腰寺院方丈,要“辟捷徑登山通道”。於是寺內數百和尚連夜在整塊崖石上鑿出這五十三個台階。並且,登時石梯會發出叮咚音響,成為花山一大景觀。
過石階爬山道,眼前越來越開闊,林木已不在阻礙視線,登高遠望,心境果然不同,體力的匱乏和胸中的勞郁一掃而空。正當我沉浸其中之時,同來的伙伴早已至頂峰遙遙而呼了,腳下加緊幾步,蓮花峰,花山之最高頂就這樣留於足下。及目四顧,山山環繞,草木青青,山間小路蜿蜒;山前一片都市面貌,山後天池聖地著名的小天池微縮成一點玲瓏,雖遠不及腳下幾塊巨石來的磅礡,卻另有近觀所不能悟的靈巧。我開始羨慕這山裡的人,這詩畫一般的景致就在自家門口,早也看晚也看,豈不就像生活在畫中一樣美哉。
上山下山,愛人始終牽著我的手,在他心裡,大概和我一樣,是彼此的需要。如同簡單生活裡的每一天,我們互相依附著對方,就像參天大樹和蔓延其身的紫藤,互相依唯著以前和以後的無數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