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機上向下看,緬甸是郁郁蔥蔥的,阡陌交通都是醉人的綠。蜿蜒流淌的大概就是依諾瓦底江了,這條緬甸人民的母親河從北部貫穿整個緬甸自仰光入海,大江大河總是孕育著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偶爾還能從叢林中找到一座座金黃的塔群,靜靜地佇立在荒野上。
仰光機場是令人心酸的,我在整個旅途上一直重復著這句話,每次回想初見仰光機場的情景時都會想到這句話。一個國家的首都機場,居然和國內的汽車站一樣破舊和拮據,如果不是寫著仰光國際機場我是不敢想像的,沒有登機橋,沒有大型的飛機,只有兩輛擺渡車還是破舊的,坐上車後車內的提示牌全是用日文寫的。沒有明亮的大理石地面,沒有鮮亮的指示牌,樸素的幾張桌子後邊埋著移民局的官員,身後是掉了漆的長凳用來檢查行李,我環顧四周發現沒有X光檢查機,難道這些都是手動進行?整個大廳氣氛莊嚴而活潑,本來默默辦理手續的人群中時不常看到關內來迎接的親友,洋溢著興奮的笑臉,熱情的寒暄,使得感覺就像飢餓中要壓抑著蠢蠢欲動的讒蟲。剛從曼谷新機場來到這個汽車站一樣的機場,同是一個國家首都的機場對比卻是如此強烈如此鮮明的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國家的門面就這樣如此樸素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使我們不得不在真正踏入緬甸國門前認真考慮和想像一下,她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應該說坐上的士後投入張開懷抱的仰光是超出我的想像的,街道是整潔的,綠化是令人吃驚的,既是我生活在花園城市廈門也不能自誇甚至自愧不如,這是不經刻意雕琢的純樸的街景。建築基本沒有現代化城市的高樓大廈,甚至有點破舊,幸好在綠樹青草的掩映中不至於顯得過於陳舊破落。我們不能過多責備仍在統治這個國家的軍政府,但毫無疑問接受我們的這個國家確實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看到首都機場的樣子已經吃了一驚,看到長途巴士站後雖然早有思想准備還是震撼了一次。這是一個奇怪的國家,長途巴士站不是修在市區中方便市民乘坐,而是修在郊區不能在郊區的地方幾乎和機場在一個水平線上,難以想像緬甸人民是怎樣為了越過千山萬水回家或看望親友前必須先越過千山萬水先找到巴士站才能完成任務
曼德勒
公元13世紀蒲甘王朝滅亡後,緬族人在曼德勒這一帶建立起緬族王國。後經朝代的更替,1857年貢榜王朝的國王明東王在此修築曼德勒王城,作為緬甸的首都,直到1885年緬甸被英國作為殖民地。
敞蓬的皮卡車把我們載到曼德勒山頂時,天還沒有亮。架好三腳架迎接第一縷陽光穿過雲層,山下茂密的叢林中蒸騰著霧氣,掩映著透出尖角的金塔,神秘的千塔佛國逐漸掀起面紗,向我們四個來自鄰國的游客敞開懷抱。身旁就是金塔,是這樣貼近她站在她的腳下凝神仰望她。在泰國的大皇宮我們感嘆過傾國之力打造的富貴奢華的金塔,在清邁雙龍寺裡我們唏噓過繁復的塔底眾佛和裝飾,今天在曼德勒山上,我們感受到的是洗盡鉛華卻同樣寶相莊嚴的震撼。
山下就是那座世界上最大的書,石碑塔林(古托道塔群KUTHODAW POGODA)。資料:位於曼德勒山麓東南,由一座主塔和數百座白色的藏碑小塔亭組成。共有729塊排列整齊的白色大理石石碑,碑的正面刻有細密娟秀的佛教經文《三藏經》410塊上刻著《素坦覽藏》3卷,111塊上刻著《吡奈耶藏》5卷,208塊上刻著《阿吡達磨藏》7卷,還有一塊是關於這寫大理石石碑歷史的說明。
曼德勒皇宮,想說愛你不容易。前天晚上我們只能在護城河的對岸遙望四角樓在暮色中的迷人身資和倒映在水中的粼粼波光。清晨,我們再一次來到東門,和緬甸阿兵哥熱情的招呼。

(曼德勒塔林)

(金碧輝煌,別忘了帶墨鏡)

(虔誠的女人虔誠的狗,上達天國的塔)

(掩映的佛殿)

(柚木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