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古壁畫3:碑坑失,大石得

作者: 泥鰍師傅

導讀 下黨在望,洗去臉上汗水 馬上就到碑坑村了,休息片刻 大石村古廊橋內壁畫 《廊橋、古壁畫 3 :碑坑失,大石得》 “明嘉靖二十四年(1595),壽寧知縣張鶴年在壽寧縣下黨鄉碑坑村立有閩浙兩省界碑一塊,使這裡成了著名的古隘口,該村的先祖以碑為榮,把飛坑村名改為碑坑……” 我在網絡上看到上述文字,對照地圖,疑點重重,碑坑離省界還遠著呢。繼續看下面� ...


下黨在望,洗去臉上汗水



馬上就到碑坑村了,休息片刻



大石村古廊橋內壁畫

《廊橋、古壁畫 3 :碑坑失,大石得》

“明嘉靖二十四年(1595),壽寧知縣張鶴年在壽寧縣下黨鄉碑坑村立有閩浙兩省界碑一塊,使這裡成了著名的古隘口,該村的先祖以碑為榮,把飛坑村名改為碑坑……”

我在網絡上看到上述文字,對照地圖,疑點重重,碑坑離省界還遠著呢。繼續看下面,我方才打消顧慮。

“碑坑村受到了上海交大劉傑教授、北京著名攝影家李玉祥、法國西格瑪圖片社國際級攝影師胡湧、廈門大學戴志堅教授等權威古建築專家的好評,專家們認為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村落在中國已見不到了……”

交通極端困難,從岔路口步行十二公裡,到達下黨鄉,再走四公裡,終於到碑坑村。但是,此古村落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古村,沒東西可看,更不要說攝影了。遇見一對從上海來玩的夫婦,他們埋怨,現在的專家怎麼都是二百五呢?據我估計,不關專家的事,網文為某戶外運動俱樂部寫手的傑作。村民繪聲繪色說,村裡古代出了會飛的哥倆,去壽寧城裡只須一刻鐘。立即有老嫗飛快地跑回家取來一只黃黑色帶老鷹的煙灰缸,地攤上售幾塊錢的那種,堅稱是傳家寶。心急吃不得熱豆腐。

鄉政府所在地的旅館獨家經營,千萬別把自己當上帝。房屋依山澗建造,流水轟鳴,夜間睡得舒坦。

次日,花大半天時間趕到鳳陽鄉。我前兩年路過這裡,順手買了一些裹芝麻的軟糕,回家細嘗,其中一款的味道相當不錯。不巧,糕點作坊在趕制中秋月餅,沒精力制作別的點心。

依照鄉人指點,赴大石村。村尾的古廊橋集交通、祭祀於一體,橋廊裡供奉觀音菩薩,廊頂繪滿觀音題材壁畫,名為觀音橋。橋設在村莊下游,防止好運順水漂逝,是群眾的心理寄托。


精選遊記: 寧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