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烏鎮,尋找被匆忙遺失的美最初讓我知道並愛上烏鎮的,是電視劇《似水年華》;讓我對烏鎮失望的,是烏鎮最火日子裡的喧囂吵雜;再次愛上烏鎮,是因為故地重游時,找回了被匆忙遺失的美。第一次去烏鎮,是2005年3月19日,正是農歷的二月初十,選擇這個日子去烏鎮,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想看看早春二月的江南春光。日子選對了,但是我卻忽略了一個致命的節日—周末,因為3月19日恰好是星期六。那天我是從上海參加的楓涇、烏鎮一日兩游,先去的楓涇,下午兩點才到烏鎮。剛進入烏鎮停車場,我就被這裡喧鬧的人和轟鳴旅游車聲給嚇住了。導游給我們留了三個小時的時間。進入烏鎮的大門,就趕緊在擁擠的人群裡四處打聽找景點。為了節約時間,不走冤枉路,我花40元請了一位自告奮勇給我當導游的當地大嫂,她帶著我像數門戶一樣在景點之間擠進擠出,連拍照的機會都沒有,一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拍自己的地盤,拍出來的幾張照片都分不清人物的主次身份。此時此刻,人,成了烏鎮最大的景觀。我在這樣的環境中就逛了一條主街道,我帶著一種煩躁不安放棄了這次烏鎮之旅。不到四點就頭暈腦脹地回到停車場,懨懨地坐在場邊的路沿石上等待返程。後來,在翻看關於烏鎮的有關游記和照片時,發現去過烏鎮的我竟然對烏鎮還是那麼陌生,因為我不知道烏鎮還有百床館、釀酒作坊、林家鋪子、根雕等,烏鎮留給我的只有烏青色的房屋和一條並不清澈水巷,還有水中碰來碰去的小船。,後來,有一個念頭在我心中漸漸膨脹起來,那就是再游烏鎮,看清烏鎮真面貌。這次,我對故地重游烏鎮有了一個很經驗的日期選擇。10月7日這個日子,是游客們回家的日子,而我就是在別人回家的下午從上海自駕去的烏鎮。這次的烏鎮游,的確不出我所料,才到烏鎮的時候,街上還有不少的散客在游蕩,但是比第一次的情景那就算是很清靜了。我先去一家旅館停好車子放下行李,然後就背著一個小背包慢悠悠出了門。外面的游人越來越少,到了下午五點以後,街道上和河道裡就變得非常寧靜了,只是偶爾有三三兩兩的人從身邊經過。黃昏到來的時候,烏鎮已經是一片寧靜祥和了,我以一種慵懶的心情,靠在水邊的“美人靠”上,看著黃昏裡的烏鎮,這才找到向往了多年的水鄉夢境。晚飯時間到了,我穿過一條狹窄的小巷,我對這條小巷的記憶很深刻,因為上次從這條小巷走過的時候,我是側著身子擠著走的,背包上一個跟隨了我幾年的小毛毛熊還被擠丟了呢。今天,還是這條小巷,我可以甩開雙臂大步流星地走了。走到小巷盡頭轉身回望的那一刻,空無一人的小巷盡管很窄,但我還是覺得有一種空曠感。在小巷盡頭,有一家小酒館,我來了,就我一個客人,這種獨享的感覺好極了,我坐在古舊的小木桌邊,看著即將被夜幕包圍的烏鎮,這才真正找到了水鄉那份醉人的意境。烏鎮的夜色是美麗的,和白天有著截然相反的寧靜。此時此刻,我突然被一種意外的收獲激動了,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更何況今天是中秋節的第二天,當一輪圓月升起來,沐浴在月色裡的烏鎮,朦朦朧朧猶如仙境,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江南出才子、出佳人了,因為這的浪漫,還有誰敢於其媲美呢!小酒館要打烊了,我走出小酒館,靜靜地坐在“美人靠”上,覺得再這樣的時候去睡覺,真是一種光陰的極大浪費啊!我被清晨鳴叫的鳥兒叫醒,在附近一條被翠竹包圍的石板小道上散步,烏鎮的清晨愜意的很啊!這一天,烏鎮沒有往日的喧鬧,我終於見到了高高掛起的藍花布,還在古老的紡車前像模像樣地搖著紡車當了一回紡織娘,也見到了《似水年華》裡那些販黃的道具書,還有很多很多我夢寐以求的風景,都見了。這一次再游烏鎮,我把上次匆忙中遺失在烏鎮的美麗都找到了,並用心把它珍藏起來,以便在想念烏鎮的時候能隨心得來。

(游客散盡後,空蕩蕩的小酒館一片幽靜)

(高高懸掛的印花布,是烏鎮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加工藍印花布的老媽媽)

(在竹林小徑走走,聽一聽烏鎮優美的晨曲,是一種陶醉)

(看看這樣的情景,除了人看人,人擠人,你有心情去欣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