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 晴 杭州
終於腳踏實地地踩在這個最美麗華貴之城美麗而富饒的土地上了,對於杭州的向往,一半源於有如天堂的傳說,一半源於我難以抵擋美景的誘惑。
我原以為杭州的繁華應該是始於京杭大運河的,古時南來北往的船只,成為那個時代最為方便的交通工具,而杭州灣靠近東海,也是海上貿易繁榮的原因。而杭州以外,便是錢塘江富春江楠溪江那些縱橫密布的水系成就了這個富庶的魚米之鄉,留下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枕河民居。水路的便捷也方便了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從長安、汴京、洛陽通過運河到達杭州,一邊造就了市井繁榮商業發達,一邊留下了流傳千古的文字,讓後人永世高歌。後來在走過浙江省博物館、錢王祠,知道保俶塔的來歷後,才意識到交通的便利只是成就富庶的原因之一,而安定祥和免於戰亂才是繁華之根本原因。
早在西夏時期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便是杭州地區文明的起源,此後春秋時期允常以杭州為都城建立越國,在越王勾踐時達到鼎盛;安史之亂後唐室日漸衰落,群藩割據,昭宗乾寧二年越州觀察使董昌獨立稱帝,錢镠應命討伐,於次年平誅董昌,朝廷感激封吳越王賜金書鐵券;唐亡後,錢镠建立吳越國(公元923-978),以杭州為都城,吳越是一個表面明臣屬於後梁而實際獨立的政權,版圖在十國之中較為狹小,包括杭、越、湖、蘇等13州,即今浙江的全境和江蘇、福建的部分地區。吳越國力小弱,孤處東南,始終對北方朝廷示好納貢,以聯絡中原抗衡周邊政權為國策,築錢塘江海岸石塘以防江潮,商業一如既往的繁榮,富兼華夷、百事繁庶,有“地上天宮”之稱。錢镠之後,吳越國經錢元瓘、錢弘佐、錢弘倧,到最後一位國君錢弘俶為保境安民免於轉亂納土歸宋,此後久居汴京,這些錢學森等錢家後代的祖宗,如今被供奉在杭州西湖邊的錢王祠內,五王殿裡供奉著吳越國五位君王的塑像,杭州人民世代對他們感恩戴德。北宋時期,杭州依然是東南翹楚,直到北宋亡,宋室南渡,杭州開始成為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開始處在權利的漩渦中心。
話說一個城市在歷史上有多少名字,就表明曾有過多少權力的更替,比如南京,曾被稱之金陵、秣陵、建康、建鄴、集慶、應天;而成都,自從開始用這個名字以來就沿用至今,這個都江堰衝積而成的成都平原雖亦富庶,卻以一個秦嶺之隔隔斷了與北方權力中心的交互,巴蜀人民慣有的逍遙自在也就延續至今。杭州,這個歷史上還曾叫過臨安的城市,做過苟延殘喘的南宋150年的都城,康王趙構定都時興許還想過要回到那個發生過靖康之難的北宋都城汴京,才將杭州改名臨安,臨時安定之意,只是臨時安定不假,一步一步卻步步向南遠離北方遠離初衷。
金陵虎踞龍盤、鐘靈毓秀、帝王之相、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硝煙彌漫、生靈塗炭也就在所難免,其城市也混合了北方的粗獷和南方的雋永,一如辛棄疾的詞,豪邁大氣;而杭州卻始終如小家碧玉般溫婉秀麗,即便在風雨飄搖的南宋,作為都城的臨安,依然寧靜安詳,沒有留下太多血雨腥風的記憶,一如李清照的詞,即便在國破家亡後,生活流離失所所填也只是透露出淡淡的哀傷。
歲月如歌,錢塘江潮漲潮落依舊生生不息,光陰的逝去並不曾催老杭州這個美女的容顏,而西湖如同美女的明眸,神采飛揚,光亮依舊,時而碧波萬裡,時而妖嬈迷朦。且不論浙江人民的富有,我寧願相信杭州的房價居全國之首都是西湖惹的禍。西湖,這個杭州人甚至上海人的後花園,比蘇州園林的一汪清水大氣卻比北京西山的昆明湖秀麗,這裡不僅移步換景,更重要的是典故叢生。
岳廟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從虎跑路騎過楊公堤,曲院風荷的斜對面便是岳廟,又叫岳王墳,岳飛墓,而門樓上的對聯便是這“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岳飛的《滿江紅》以及他的故事都是杭州這個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城市歷史上難得的錚錚鐵骨之展現,還是那首楹聯寫得好: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因為這一副忠骨,西湖就不僅是明艷的了,還有了剛烈和血性。最憶是杭州,最憶是西湖,最憶是這個城市的斷橋傳說和兒女柔情,可能也就岳廟還能讓我們依稀記起岳飛、韓世鐘、粱紅玉,還能想起偏安江南的南宋其實不乏雄心壯志之士曾為破碎山河奮力抗金過,只可惜遇上了不明事理的昏君。
我們現在吃的油條,以前叫做“油炸儈”,岳飛被害死在風波亭後世人為懲罰秦儈及妻子王氏兩小人,將其夫妻二人的模樣做成背靠背的面人下油鍋,今天秦儈等四人依舊跪在岳飛的跟前,遭萬人唾棄以示後人之恨。後人常說的最毒婦人心指的便是秦儈妻子王氏,當初也是她出主意捏造了莫須有這個罪名。其實古往今來小人一直不是稀缺之物,而小人得志才是釀成苦果的根本原因,想後來朱元璋誇劉伯溫出的主意好,劉伯溫笑說主意好也要有人敢用才行啊。秦儈小人不假,可趙構如果是個明君秦儈這種小人又怎會如魚得水,說到底是趙構不願抗金成功迎回被掠去的父兄,在山河和私欲前面,寧願做一個半壁江山的君王,也不願做個光復河山的功臣。
忠烈祠裡供奉著岳飛的塑像,四周的柱子上題滿了後人寫的對聯,記得一副長簾:
碧血丹心保疆域正氣碩節留後人仰瞻
青山綠水拱重檐西湖名勝有忠殿屹立
蘇小小墓
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於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玉梳雲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夢斷彩雲無覓處,夜涼明月生南浦。
走過岳廟向前至西泠橋邊便是蘇小小墓了,我在墓旁邊的一片花地裡用鏡頭追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可長時間徒勞終無所獲;蝴蝶一直孜孜不倦地飛舞著,像是一直在尋找著什麼,不知是否是蘇小小的化身哦。
西湖依舊,詞依舊,只是西泠橋畔,蘇小小的舊居不再,只剩下一座墳塋,和流傳至今的湖山佳話。蘇小小,南齊時(479-502)錢塘名伎,才貌出眾,出生於殷實家庭,卻遭遇父母早亡,於是與乳母搬至西泠橋畔居住。棋琴書畫俱佳,引來無數文人雅士;情竇初開之際遇上阮郁,蘇小小說: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燕引鶯招柳夾道,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冷妾姓蘇。
本該是一段才子佳人的美滿姻緣,卻被居於建康聲名顯赫的阮父橫刀阻攔;阮郁之前,蘇小小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可歌妓身份的卑微終究難登阮家豪門宅第的大雅之堂,在那個崇尚門當戶對的等級觀念森嚴年代,蘇小小終日只能以淚洗面。感人至深的大多悲劇,悲劇之悲在於感情的深厚也抵擋不過世俗的難題,在於佳人早逝。
阮郁之後,蘇小小資助鮑仁進京趕考,待鮑仁衣錦還鄉之日,卻是蘇小小因染風寒魂歸西去之時,為感謝其恩德建慕才亭。自古紅顏多薄命,正值美貌卻香消玉隕,時年才19歲,卻飽含了世間冷暖。蘇小小終歸是幸運的,她的才情讓後人念念不忘了1500多年,斯人已逝,卻鮮活地存在於後人的心中,看那慕才亭上所有柱子的四周都寫滿了詩句便知:笙歌畫舫猶叫芳塚占西冷,燈火珠廉盡有佳人居北裡;對比幾重山外的金陵,桃葉渡仍在,李香君故居依舊,可誰知董小宛、卞玉京守候在這個滿城墳塋的哪個山頭?
秋瑾墓
走過西泠橋,橋的那一頭便是秋瑾墓了,與蘇小小墓隔橋相望,卻相隔了千余年的光陰。秋瑾生前說“如果不幸犧牲,願埋骨西泠”,秋瑾墓在幾經遷徙後才從雞籠山遷至西泠橋畔,中山先生題字“巾幗英雄”。
雷鋒塔
看過一篇游記,寫得很有意思,說跟旅行團去西湖,在雷鋒塔邊導游小姐跟他們調侃說如果有怕老婆的男士,可以在旁邊賣紀念品的商店買木質的小雷鋒塔回去放在老婆的枕下,一個不管用放兩個,直到夠用為止,一群人捧腹大笑,當作笑話聽過而已。臨走時,大家發現一家三口買了一袋子的木質小雷鋒塔,很是納悶,問小朋友說你爸爸很怕你媽媽嗎,要不怎麼買這麼多雷鋒塔啊?小朋友不明就裡,說他認為雷鋒塔是紀念雷鋒叔叔的,所以買了很多小雷鋒塔回去送給班裡的同學,要人手一個。小朋友定是沒學過魯迅叔叔的《論雷鋒塔的倒掉》,或是跟我一般學的時候就沒明白過。
看看雷鋒塔的歷史吧:雷鋒塔始建於公元972年,因錢弘俶畢生篤信佛教,於是修建雷鋒塔是為佛塔以珍藏舍利子,並在塔身上雕刻佛經,塔建成後錢弘俶作跋於《嚴華經》尾“塔因名之曰皇妃雲”,始知雷鋒塔初名之真相。吳越年間,塔建成後數次遭到戰爭的創傷。北宋宣和年間的方腊起義中遭受重創,南宋初年再次摧殘。南宋元年由於戰爭的蹂躪塔已遍體鱗傷,於是南宋政權對塔進行了重修,磚砌塔身由原來的7層減為了五層。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雷鋒塔再次遭到戰爭破壞,倭寇燒塔,外圍木制結構和塔頂燒毀。二十世紀初,江南一帶洪澇災害不斷,軍閥混戰,陰霾籠罩。1924年9月25日下午1點40分以磚砌塔身之軀苦苦支撐了400年遍體創傷的雷鋒塔轟然倒塌。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建的決定,2000年12月26日正式奠基,2001年10月25日上午重建落成。
小時候一遍一遍地看著趙雅芝版的《新白娘子傳奇》長大,對裡面的旋律也甚為熟悉,“千年等一回…西湖美景三月天啊…西湖的水我的淚”,白素貞與許仙的斷橋相逢,今天想起,不由念道徐志摩的《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候/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斷橋相逢,後來水漫金山,再後來白娘子被壓雷鋒塔下,最後白娘子和許仙的兒子高中狀元來雷鋒塔接母團聚,白娘子就此離開了地宮;西子湖畔的杭州和長江之濱的鎮江,就這麼聯系了起來。斑駁滄桑的古雷鋒塔至今還有一段八角形的生土台基保留在了新塔的內部,傳聞江南人俗養蠶,可蠶總被蛇吃,人們都認為雷鋒塔曾經鎮壓過白蛇,於是紛紛取雷鋒塔磚回家供奉,以驅蛇避難,於是塔磚被抽空,剩下不足以支撐舊塔才轟然倒塌。
騎過白堤騎過斷橋,再騎過老錢塘門、南山路、長橋,終於到了雷鋒塔,如今的雷鋒塔已經不再是傳說的延續了,也不再是單純的佛塔,盡管塔內從佛國傳說到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都有惟妙惟肖的木刻,通過電梯可直達到的最高層頂上依舊是按照佛塔的模樣,還有金光閃閃的塔頂,可我寧願認為這是一個登高望遠的好地方,將三面環山一面城的杭州盡收眼底。當雷鋒塔矗立在原有的位置,卻已是今非昔比,於是便不斷有人質疑雷鋒塔的意義,笑追趕時髦的觀光電梯,其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東方明珠也不僅僅作為電視塔的意義存在,雷鋒塔為啥就一定需要破敗不堪才能延續那段歷史呢,更何況地宮裡白娘子的傳說也未必就是錢弘俶造塔的初衷啊。
靈隱寺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靈隱山麓,處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始建於東晉(公元326年),到現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裡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後來濟公在此出家,由於他游戲人間的故事家喻戶曉,靈隱寺因此名聞遐邇。五代吳越國時,靈隱寺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建成為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達1300 余間,僧眾達3000人。
騎過蘇堤然後沿著靈隱路一直騎行便到靈隱寺,路上經過一個叫月滿西樓的地方,不知是否與“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歸時,月滿西樓”有關。如今靈隱寺名氣之大遠不在西湖之下,於是一早便眾生雲集於此。最近不斷地拜寺,揚州的大明寺、鎮江的金山寺、南京的雞鳴寺、普陀的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這又到了杭州的靈隱寺,都是江南顯赫的寺廟啊,不乏各朝各代的皇家寺院,其中靈隱顯得尤為恢弘大氣。寺院環境幽靜,華嚴殿裡供奉的如來、普賢和文殊三尊佛像都非常高大,各殿前的香火都十分旺盛。我試圖在紅牆黃頂間尋一僧侶的身影,卻始終未果,徹頭徹尾就不見幾個僧人,全是香客。
沒聽到講經說法,卻有些意外的發現。有兩個大殿在修繕中,外面的圍欄上貼了很多宣傳畫,佛教聖地就是不一樣,連這些宣傳畫上的詩句都那麼富有哲理:
軒前轆轱轉冰盤,軒裡詩成徹骨寒;多少人來看明月,誰知倒被明月看。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休。
佛前日醉兩三場,莫笑山僧是酒狂;醉裡觀心無一事,看人妄想做禪床。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來杭州之前我一直以為飛來峰是一座山的名字,進了靈隱看到旁邊通往北高峰的索道,還以為山頂便是飛來峰,殊不知飛來峰卻是一座位於靈隱寺景區大門左手邊的石窟,而靈隱寺大門上方的一塊匾上也有“靈鷲飛來”四個大字,指的也是飛來峰,此峰奇石嵯峨,在主要岩洞和沿溪峭壁上有從五代到元代的石刻,伴隨著這些石刻的是千百年來的傳說。
天地無凋換百頃西湖十裡源
山水多奇踩二澗春淙一靈鷲
李叔同紀念館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一曲《送別》唱遍了大江南北,卻有多少人知填詞的人曾身在何處過。李叔同,這位中國近代史上將話劇、五線譜等引入中國,並創建了今中國美院前身的集大成者,豐子愷等人的老師,舍棄了凡塵遁入空門,《送別》也就成了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和即將告別人間棄世出家的“前奏曲”。關於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一方面源於對動蕩時代的失落和不安,作為一名愛國人士,卻發現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中,便萌生了出家的念頭;另一方面源於他本身身體虛弱,經常生病,曾作為俗家弟子在虎跑做斷食療法,頗有成效。
1918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被佛門稱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主師”高僧弘一法師,出家後雲游四海,最後圓寂於福建泉州,享年63歲。可我總不能將李叔同和弘一法師兩個人聯系起來,更難以合二為一。只是如今虎跑寺不再,這個曾經有性空,濟顛和弘一三位名僧久居的寺廟成就了西湖新十景之虎跑夢泉,虎跑寺的舊址上修建了這個李叔同紀念館,還有濟公塔院。
在杭州呆得不想離開,於是在虎跑給老大打電話請假,電話那頭一口的不情願,想想也就算了,老大有自己的難處,如果下面干活的人都如我般不思進取就完了。於是出了虎跑匆匆騎向六合塔,登塔望向汽車和火車並用的錢塘江大橋,以及錢塘江對岸顯眼處的UTStarcom,可惜看不到錢塘江潮了;然後打電話退了先前訂的南山路國際青年旅舍的房間,西湖夜景也就只待下次了,烏鎮還是留著以後再去吧。再騎回悠客,收拾行囊出門打車從虎跑到杭州北站,一路從南到北穿城而過,直到下車我也沒注意到坐的是個啥出租,衝向售票廳買了回南京的汽車票候著。
看過千島湖水再到西湖,西湖水已經勾不起我任何念想,倒是西湖邊的景致依舊讓人欲罷不能。千島湖就像一個素面朝天的農家姑娘,不加任何修飾卻也掩蓋不住天生麗質;西湖相對就明艷多了,就像一個入時的少婦,即便臉上有些許的雀斑,卻也因精致的妝容打扮得人見人愛。如今西湖水每周都要通過長橋、太子灣等地引錢塘江水入西湖,方能保持今天的模樣,就像少婦的臉,要保持美麗就得勤更妝容。
這次在上海沒時間去新天地,在杭州倒去西湖天地裡轉悠了很久,去的時候很多人在掛燈和燈謎,提醒著我那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晚上月亮很圓很亮,我在雷鋒塔拍了幾張杭州夜景相機就沒電了,於是騎回悠客也沒機會再去西湖天地猜燈謎。
一直以為斷橋邂逅會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只可惜斷橋不斷長橋不長,還趕上了長假人多,斷橋上站滿了拍照的游人,我騎車匆匆而過,向往的那一場美麗的邂逅就留待日後吧。曾經在ctrip上看過一篇寫西湖邂逅的游記《那夜,你從山上來湖裡》,正好此次一個人的旅行,只可惜我是個缺乏浪漫情懷的人,只懂得自顧自地偷著樂,即便我在上海地鐵站給人指路在杭州打車捎人,卻終沒有一個人去南山路的酒吧逍遙跟在梅家塢遇上的跟我一樣獨自騎行的帥哥打招呼的想法。一個人的悠長假期,即便身邊人潮如織行色匆匆,只要我開心,旅行便充實。
生不能解決的交給死,死不能解決的交給愛,愛不能解決的交給行走,旅行的意義,重在行,重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