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新疆之南疆東疆

作者: 弄舟

導讀游走新疆之南疆東疆 2006年10月1日 喀什 考慮去紅旗拉甫要辦邊防證,我們決定把賓館換到離邊防站較近的海關公寓,標間100元,較為方便環境尚好,但並不是網上推薦所說的所有房間都帶大陽台。准備去辦邊防證時,才知道如今已經取消,到塔縣(塔什庫爾干)邊防檢查站直接辦理前往界碑的通行單就可以了。 很多旅游書籍中都說:不來喀什等於沒有來新疆,想必緣於它 ...

游走新疆之南疆東疆



2006年10月1日 喀什

考慮去紅旗拉甫要辦邊防證,我們決定把賓館換到離邊防站較近的海關公寓,標間100元,較為方便環境尚好,但並不是網上推薦所說的所有房間都帶大陽台。准備去辦邊防證時,才知道如今已經取消,到塔縣(塔什庫爾干)邊防檢查站直接辦理前往界碑的通行單就可以了。

很多旅游書籍中都說:不來喀什等於沒有來新疆,想必緣於它濃郁的民族風情吧,由於90%以上都是維族人,更有人誇張地說來喀什就跟到國外一樣。白天的喀什明顯熱鬧起來,城市的氛圍一覽無遺,這裡絕對不同於一路上我們所經過的任何一座城市。穿梭在維族人群之中,聽著異鄉民族打擊樂,看著周圍特色建築和商品,一片祥和景像,絕對會讓第一次來的人感到新鮮。尤為奇怪的是,街道兩旁奇特畫面的牙醫招牌竟然如此之多,實在讓我們莫名其妙。

從海關公寓向東拐過去,幾分鐘就看到手工一條街,繼續前行很快就看到廣場西面艾提尕爾清真寺金黃色大門和背後的弧頂。買了10元門票,大家溜溜達達地步入清真寺裡,脫鞋進入寺內長廊和禮拜堂。雖然號稱最大的清真寺,不過其實面積沒有多大,也許我們去的太晚吧,趕上開齋節,但寺裡除了游人沒有看到信徒禮拜的景像。

從清真寺出來,我們向喀什老城方向隨意閑逛。在路上碰到兩個很帥氣的小男孩主動要求照相,照完後用生澀的漢語說:“兩塊錢”,讓我有點哭笑不得只能奪路而逃。

像黃土窯一樣的喀什老城由於過於破舊,在周圍建築中有點另類,但被北京中坤公司買斷後,門票帶導游還是30元每人照收不誤。可以參觀老城中的特色民宅,有上百年的巴伊老爺的老宅,也有經現代裝修過的民居,還有諸如樂器、帽子等手工作坊,沿著狹窄的小巷,穿梭在昏暗的過街樓中,可以看到小巧的清真寺和歷史悠久的泉水。更有意思其實是老城中的孩子,看上去像俄羅斯人,很漂亮。據導游說他們喜歡看到自己的樣子,因此很喜歡照相,會主動圍在你的周圍,照完後爭著看數碼相機裡的自己,然後奶聲奶氣地用維語說謝謝而不會跟你要錢。

從古城出來早過了中午,大家又渴又餓,花3.5元錢吃了個西瓜後,竟然都飽了,於是打車去香妃墓。香妃墓是是座伊斯蘭風格的琉璃建築,其實是一個家族墓而不只是香妃自己的墓穴,與其說參觀不如說花15元聽一段香妃家族史,畢竟香妃墓確切在哪也尚未定論。當地人肯定還會告訴你對香妃的另一種解釋:香妃是因為有狐臭而不是身有異香被康熙寵愛的。看來惡搞之風在這裡也甚是風行,呵呵。在香妃墓門口要小心那些推銷的小販,會趁你不注意把一個小蝴蝶夾在你身上要錢,雖然沒有危險不過打發掉也很麻煩。

從香妃墓回市裡會路過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市場----喀什大巴扎,吃穿玩用的各種民族特產都有,比烏市的國際大巴扎要便宜,所以每個游客出來都是大包小包的。購物的時候要學會侃價和擺脫,不然會被老板揪住難以脫身,但不用擔心傳言的拳腳相加。在門口有鮮榨石榴汁,按杯子大小收費,酸酸澀澀,味道還不錯。

打車到玉素普墓,發現門票臨時從10元票價漲到30元,於是在門口轉了圈就走了。路過班超城時,一看就是近期的人工建築,更是過門而不入。

根據司機推薦,我們去了當地最有名的一家餐廳解決晚餐。點了手抓飯、拌飯和肉串,味道還可以,不過手抓飯裡的杏干和葡萄都被我們挑了出去。看來這家店果然是有名,結賬的時候,老板愛答不理地把找的零錢直接就甩給你。

由於時間比較緊,我們決定放棄庫車和庫爾勒,好好利用三天時間充分地體會喀什至紅旗拉甫沿線。於是跟當地提前訂好返回烏市的紅眼機票(3折),租好後面行程包車,桑塔那3天共1500元,又約了司機馬師傅(人很實在,詼諧風趣,電話13179980022)確認好最終的包車路線,我們開始分外期盼南疆的雪山淨湖之旅。

2006年10月2日 喀什-白沙山-喀湖-公格爾峰-慕士塔格峰-石頭城-塔縣

今天的目的地是距喀什290公裡的塔縣,其實帕米爾高原的這一路才是最令人向往的。把行李寄存在海關公寓,不到8點我們就早早出發。

在馬師傅的詼諧打趣之間,桑塔那很快就駛出了喀什,漸漸進入沙礫四布的戈壁,路過通往奧依塔格的岔路時,一片血紅色山體蔓延在干涸的河岸一側,從紅旗拉甫返回後我們還將進入奧依塔格更為親近感受它,所以簡單停留後繼續駛入蓋孜大峽谷。峽谷紅褐的岩壁幾乎寸草不生,只是默默地巍然聳立,峽谷流淌著混濁的河水,蒼涼雄渾的氛圍毫不留情地把一切都變得與北疆天翻地覆的不同。

繼續駛去,原本冷峻的山體又柔和起來,山體上淡淡的粉、紫、綠等色彩仿佛是被浸潤的水粉還在泫然欲滴。好像只一轉彎,白沙山到了,一片白色細潤的沙漠丘陵橫亙在眼前,連帶著藍天白雲被倒影在如鏡的草甸淺水之間,不遠處的牧群則不知覺地流動在這靜止的絕色之中,沒有幾天前金黃翠綠的妖嬈誘惑,然而冷靜的美卻更加毫不留情,銳利地刺疼了每個人的眼。馬師傅打趣地說,“要是這你們都絕對美,那這趟就不會白來了。”

我們熱切的期待沒有等多久,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都出現在我們視線之中,正午的陽光讓雪山簡直無法直視,從未如此清晰領略到雪山的我一下子沸騰起來。很快,極其清澈的喀湖(喀拉庫裡湖)姊妹湖出現在道路的右側,湖面上雲朵的陰影讓湖水的顏色很有層次。

很快,被三座雪山圍繞的喀湖也出現在眼前,喀湖在克爾克孜語中是黑湖的意思,湖面海拔3600米,面積10平方公裡,近處看透明清澈,遠望去深藍中繚繞片片黑色。站在湖邊是欣賞慕士塔格峰絕佳的角度,遠處是靜止的瑩白,眼前是波光粼粼的藏藍,犛牛馬匹在草甸上與世無爭地吃著草,這一切都讓人遐思也讓人寧靜。遺憾的是,由於有風,湖面上看不到清晰的雪山倒影。

由於景區被中坤公司買斷,進入湖邊要買門票,其實繼續前行至牧民居住區,就可以免費走到湖邊,還可以走入草甸或者騎馬到更遠處慢慢品位。在湖邊的牧民家可以吃到新鮮的犛牛肉喝到自制的酸奶,由於牧民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鹽和糖都是稀缺之物,犛牛肉比較淡也比較油膩,雖然再三囑咐,犛牛肉比當初在青海糊邊吃的還難嚼,但花費很便宜,總共才50元。

午飯後繼續向塔縣進發。慕士塔格峰一直在我們的視線之中,隨著海拔越來越高,視野逐漸開闊起來,天空上大片的雲彩變換著各種形狀,高原在雲彩的陰影下也忽明忽暗。快到塔縣的時候,馬師傅帶我們參觀了克爾克孜美女的家,她換上火紅的民族服裝,戴好全銀的頭飾跟我們合影,不愧是鷹的後代,鷹鉤鼻讓整個臉顯得層次分明,但是否美女就見仁見智了。

大約下午5點多鐘,我們進入塔縣,按馬師傅的話,這是個“一個馕滾到頭”的小縣城。由於游客太多,滿街的出租車、旅游車都在為沒有住的地方逡巡不已,隨遇而安的我們於是先去縣城北面的石頭城遺址游覽,據說它有1300多年歷史,也有說是公元初期塔吉克人的先祖建立的“盤陀國”的都城。可以從後山直接爬上去逃掉門票,也不用擔心有人跟你追票。石頭城建在險峻的高丘之上,全部由石頭混土壘砌而成,前面是巍然聳立的群山,腳下塔什庫爾干河在阿拉爾草灘蜿蜒而過,讓人不禁聯想到縱馬陰山敗寇擒王的畫面。如果想拍到更有味道的石頭城,可以在黃昏和早晨時分守候。

游畢我們直接去邊防站辦明天去界碑的通行單,每人50元。在從邊防站返回時,意外看到一家不起眼的小賓館----塔什庫爾干邊貿賓館,15床/每人,衛生還可以,公共衛生間,是往返巴基斯坦大貨車司機住宿的地方。雖然從司機門口走過都能聞到無法忍受的氣味,不過對於很多沒有住宿的游客來說,我們仍然是幸運的。住在我們隔壁的就是一個大胡子的巴基斯坦人,用手抓胡子的樣子很有趣,不過怕引起誤解沒好意思給他照相。

根據馬師傅推薦,在太公魚莊解決晚餐,菜不貴味道也不錯,尤其是一道“恰麻菇燉羊肉”,羊湯尤其鮮美很是值得一試。回到賓館已經晚上9點多,雖然塔縣平均海拔在3000米,但是對於疲倦而滿足的我們很快就夢裡不知花落多少了……

2006年10月3日 塔縣-紅旗拉甫-奧依塔格

早晨8:30奔赴紅旗拉甫口岸,一路上伴隨我們的是無邊的戈壁,黑色柏油公路一直綿延至雪山從中,回望來路,慕士塔格依然巍峨聳立。

奔馳在黃褐的帕米爾高原,愈是靠近紅旗拉甫,大家愈發感受到高原反應,爬坡拍照後都會有明顯的胸悶氣短,不過休息下來很快就恢復正常。約上午10:30,經過前哨班檢查通行單後,我們很快就到達了海拔4600米的紅旗拉甫口岸。

由於上的早,游客還不多。雖然天氣很好,但下車後第一感覺還是出乎意料的冷,路邊還可以看到冰塊,看來我們太小看了這個最高海拔的邊防口岸。用中巴兩國語言標志的界碑分立在道路兩旁,周圍就是黃褐色的高原和不遠處起伏綿延的雪山,巴基斯坦的牛群就在鐵絲網的另一面四處游蕩,蒼涼和質樸與北疆霍爾果斯看到的繁忙雜亂完全不同。雖然巴基斯坦的界碑只在不遠的地方,但是不允許走過去,只能在國境內走動。邊境的武警很和氣,可以跟他交談並合影留念,由於來的太早,巴基斯坦的士兵還沒有出來,據說天氣暖和的時候,他們經常走過來和國人聊天留影,畢竟人在這裡實在太過寂寞了。由於溫度實在太低,呆了半個小時,我們就乘車下山。

回程由於不需要趕路多了份悠閑,邊看邊拍,大約中午12:30回到喀縣解決午餐。一路上都想吃的烤包子終於得償夙願,不過還真是有點油膩。

午餐後繼續沿來路返回,在行至一條岔路時,馬師傅主動帶領我們向慕士塔格峰開拔。幸好他的桑塔那是經過改裝的,簡直是在當越野車開。沿著車轍在高原上一路爬高,茫茫天地之間只有我們一輛車在孤獨地攀登,都不知道開了多久,我們都以為是要一直開到登山大本營去了。開到海拔4100米左右,已經是無路可進。下車四望,竟然看到一個不知名的湖波,在雲影之下,顏色變換,或明或暗,而雲霧繚繞中的聖山慕士塔格峰接近得仿佛伸手可觸,據慕士塔格猛男蛐蛐後來說,大概再走1小時就可以到達雪線。

下午4點左右抵達來時吃犛牛肉的牧民家裡,叨擾了幾杯酸奶,和坐在蒙古包門口曬太陽讀書的老外閑聊幾句,又補拍了幾張喀湖,大家戀戀不舍地向喀湖、慕士塔格峰告別。

從柏油公路駛入奧依塔格,大約30公裡的路異常顛簸,沿途只看到從景區駛出的車,不長的一段路開了有1個多小時。讓人安慰的是沿途奇異的山景很讓人叫絕,深淺不一的絳、紅、紫、綠各種顏色的或者奇形怪狀的山體一路不斷。到達景區門口已經晚上8點,日照金頂的阿衣拉尼什雪山呈現在我們眼前。等到夜裡,明亮的月亮則肯定會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驚嘆。

這個景區也被中坤公司買斷,所以50元的門票依舊少不了。晚上如果不扎營,只能在景區賓館住宿,三人間150元還不能洗澡,四人間沒有衛生間200元,雖然住宿的游客只有我們一隊,卻被告知四人間只能包整間房而不能單獨要一張床,於是決定四個人擠在三人間裡湊合一晚上。景區內有飯店,不過味道實在一般。

吃完晚飯回賓館,由於實在不能忍受三個男人擠在兩張床上,只好蛐蛐和夫人擠在一張床上,這一夜,不知道對於他們是不是最希望早點過去。

2006年10月4日 奧依塔克-阿衣拉尼什雪山-喀什-烏市

早晨8點起床去賓館就餐,每人10元標准的早餐凄慘得不忍目睹,棒子渣粥帶著說不出的怪味,花卷有著令人驚異的黃色,雞蛋沒有不說小菜還不夠吃,以至於我們開始吃2天前在喀什買的豆沙包和茶雞蛋。大家邊吃邊聲討中坤公司的不人道。

約9點我們找了導游(50元不限時)帶領我們正式開始登山。奧依塔克是突厥語“群山中的窪地”的意思,它擁有我國海拔最高的瀑布群和我國海拔最低的現代冰川,是最容易看到雪崩的地方。由於沒有過多開發和宣傳,游人不是很多。

在早晨太陽的逆光下,阿衣拉尼什雪山和近處的山體成了簡單動人的黑白畫面。雖然這裡也被叫做森林公園,不過樹木並不繁茂,基本都是矮小的松樹。在爬山的時候,導游經常會提醒我們在山體下要小心岩石下落。通過一條陡峭狹窄的山坡小道,走近一片又黑又濕的地方,在某些斷裂處可以依稀的白色,如果不是導游告訴我們那是火山灰裹雜冰雪順山而下形成的冰川,每個人都會毫無疑問地篤定那是煤堆。

整個景區只有我們5個人在不停地翻越山坡,穿過樹林,不知道多久,景色豁然開朗,可以看到南疆之行從未看到的綠油油的草地,在草地上稀稀落落地分布著牧羊人的臨時建築,幾只幸福的犛牛懶散地在草原上吃著草,還有一只碩大的旱獺從草地上跑過飛快鑽入洞中。踩著軟軟的草地徒步不久,阿衣拉尼什更加完整清晰地站在面前,巨大的黑色冰舌蜿蜒直下,雪山右面的高山掛著兩條小小的瀑布,左面草原上擺著許多用石頭組成的文字,在周圍更遠處,則是更多不知名的峻嶺雪峰。老遠我們就大聲地呼喊著雪崩,卻是絲毫不見動靜。坐在雪山前面的草地上休息不久,只聽到悶悶一聲轟響,雪崩意外而至,白色的雪團呼擁而下,濺起更多的雪霧最後緩緩消散,面前不一刻便就湧來陣陣寒氣。

導游說順著山體爬下去,在冰舌上面可以看到深層各種形狀的雪白色冰川,只有蟈蟈沿著陡峭的山體爬下去兩米就趕緊往上爬,讓遠遠看著的我們哈哈大笑。蟈蟈攜夫人去擺石頭字,我就在雪山面前坐著看了5、6回雪崩,後來冷得不得不穿上夾克。

回去時,導游帶我們走一條與來時不一樣的路,沿著河水順流而下,水清澈冰涼,而後沿著地上用石頭擺成的箭頭,我們看到了巨大的黑色冰洞,雪水從冰洞裡汩汩而出。等走回停車坪的時候,已經是下午3點半。

車子從奧依塔克開出,我們再次領略了一路的怪山彩石,被我們戲稱為“條條山”、“五彩山”、“雞血峰”“豬肝嶺”,有一個不大的山頭與電影的金剛大猩猩非常像,被我一眼發現命名為“金剛山”。

回到喀什大概5點多,熱情的馬師傅請我們在一個紡織廠裡吃了一頓很不錯的拌面,然後大家一起去桑拿按摩,耗到夜裡將近12點多,馬師傅把我們送到機場後握手告別,一路上他的詼諧風趣真的帶給我們許多樂趣。登上凌晨1點半的飛機,到達烏市回到“八音和賓館”已經是凌晨4點,躺倒下真的是感覺累了,明天其它三個伙伴就要飛回北京,而我將一個人體驗東疆吐魯番的風情。

2006年10月5日 烏市-吐魯番-烏市

迷迷糊糊睡了三個多小時,沒有聽到鬧鈴卻被蟈蟈給踹醒。跟賓館裡的旅行團交了180元的團費,然後跟其它散團被打包轉賣給另外一家旅行社,早晨9點鐘在雨中坐上了開赴吐魯番的旅行大巴。上車沒多久,可愛的導游即告知行程中兩個項目是自費項目,合計50元,沒轍,趕快主動掏錢包。

在陰雨綿綿然後是不讓北京的沙塵暴中,導游介紹了路邊的風力發電站、鹽湖、達阪城,不過距公路兩旁不到100米的“磕頭機”在黃色混沌中根本看不到,一路不停直接把大家牽下去看玉器廠和針織廠順便解決內急,末了像點入圈的羊一樣數准了人頭走人;在坎爾井展覽館,大家伙擠成團然後排成溜轉了個圈,馬上被吆喝著又上了車;維吾爾古村更像個博物館,漂亮的維族講解員美眉操著不知所雲的普通話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然後地道的喊著‘跟著我’,‘走這邊’把大家送出門,眾人利碼跟餓急了的牲口一樣扎進沙塵中奔向大巴;葡萄溝的民族家訪更像一場別開聲面的產品推介會,只不過120元每公斤甚至更貴的葡萄干似乎跟我在喀什大巴扎買的25元每公斤的沒什麼區別;至於那裡的拌面和拌飯當然更不需要有任何想像,事實上對於到下午3點才吃上午飯的人們說也別無選擇;在葡萄溝繞著稀稀拉拉的葡萄架子走了20分鐘便又把大家趕回車裡圈好;添飽肚子的人們在漸漸小了的沙塵中參觀了葡萄谷若干民族家訪,繼而圍在“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周圍狂按快門,我卻已經意興索然,火焰山還真不如奧依塔格的“雞血峰”紅的鮮艷和飽滿,後面的萬佛宮和西游記地宮更是走馬觀花……不,還沒有完,最後一站是去買雪蓮花……

途中我一上車就開始補覺,夢裡都後悔干嘛不是在賓館的床上。到了晚上11點,我們的大巴終於駛入了烏市。雖然不是很多人能體驗沙塵暴中的吐魯番,不過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跟團去旅游。

吃完晚飯已經晚上12點,在烏市打車繞了圈拍下了夜色中的國際大巴扎。在入睡那一刻,回味這13天的新疆之旅,幸福滿足又不免遺憾,畢竟還有很多地方該去看看,庫車的大峽谷和龜茲古國、庫爾勒的博斯騰湖和胡楊林、和田的玉、白哈吧的白樺村落......原來,旅游也是門遺憾的藝術,不過,或許正因如此,才給了游人們重返新疆的借口吧。

轉自http://nongzhou72.spaces.live.com/,相關圖片詳見網頁連接。


(白沙山)



(石頭城)



(早晨的阿衣拉尼什雪山)



(喀湖和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