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旅行日記

作者: trip1979

導讀2005.4.14 最長一天的性衝動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句睿智、實在並成為我價值體系中絕對真理的話: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歸根結底到兩個動機:一個是渴望偉大、一個是性衝動! 直到做出去馬爾代夫度假的決定——實在無法把去這個南印度洋島國的動機裝進這兩者的範疇。老弗如果去過馬爾代夫,相信他會給全球為偉大和衝動日出而作的人們指明第三個生活的理由。 其實 ...

2005.4.14 最長一天的性衝動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句睿智、實在並成為我價值體系中絕對真理的話: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歸根結底到兩個動機:一個是渴望偉大、一個是性衝動!

直到做出去馬爾代夫度假的決定——實在無法把去這個南印度洋島國的動機裝進這兩者的範疇。老弗如果去過馬爾代夫,相信他會給全球為偉大和衝動日出而作的人們指明第三個生活的理由。

其實我的動機沒這麼復雜,北京的哥們拿到了新航往返馬爾代夫途經新加坡的超低機票——僅僅是體驗傳說中有口皆碑的新航服務,1999也物超所值。早晨8點40進入機艙,首先讓人精神一震的是廣播中機長發音和內容都極富個人色彩的問候,目的地、飛行時間、飛行高度。。。例行的介紹在他口中就像在和一位朋友聊天“The temperature is 15 degree here in Beijing today. Pretty cold , ha? at least I think so.”

Well I think so too! 專業、熱情,微笑就像貼在臉上的空乘;精美的菜單、花樣繁多的小吃和正餐、從礦泉水到伏特加一應俱全的drink;寬裕的腿部空間、前排座椅下擱腳的小設備;機上娛樂系統裡居然還有一直沒機會看到的電影“Meet The Fockers”、老友記的續篇“Joey”。。。難怪新航將會是第一家引進空客A380的航空公司,她做了所有的努力讓長途飛行變成旅行享受的一部分。唯一的抱怨來自坐在旁邊的同伴陳亮,因為新航的空姐們都穿著修身的漂亮制服,他說好像頭等艙的空姐胸部都比經濟艙的大。

看來還是性衝動。

飛機在下午3點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由於行李直接托運到馬累,我們一身輕裝開始在機場溜達。來之前做足了功課,大名鼎鼎的樟宜機場幾乎可以列為新加坡的主要景點之一,大得驚人的面積、整潔現代的硬件、隨手可得的實用資訊、足以比肩國貿二層的一線品牌門店,免費的新加坡市內2小時游,十幾台免費上網的電腦。。。機場兩個字在這裡有了全新的內涵。

乘坐當地的地鐵MRT直奔新加坡的南京西路烏節路,一路看過愛馬仕、路易威登、卡地亞等等品牌的新加坡旗艦店風采,清爽的街道、潮濕的空氣。新加坡女孩子臉蛋不算精致但大都身材苗條、穿著清涼,古銅的皮膚透著性感。4個小時,新加坡的第一印像還未清晰,我們又馬不停蹄登上了前往馬累的班機。這次飛機上電影的數量達到了80部!期待已久的”Sideway”、”Ray”,我幾乎來不及細細消化這兩部在本屆奧斯卡上大放異彩的佳作,出國的興奮和接踵而至的幸福感讓今天的滿足持久而多元。

飛機在茫茫海面上又飛行了4個小時,快到馬累的時候,我在同樣個性十足的機長廣播提醒下,把手表往回撥了3個小時——當地時間晚上十點,馬累簡樸的機場和濕熱的空氣迎面而來。馬爾代夫給所有的入境客人落地簽證,只需要在飛機上填好一張簡短的表格,在入關處經過漫長的排隊等待,就能順利踏上這個以旅游業為經濟支柱的迷人島國。領托運行李的時候,看到一群Beach Boy打扮的老外,小小的背包、碩大的衝浪板,國際旅行也能如此輕裝上陣。

出了機場,很快找到了預定的酒店前來接機的黑哥們,由於我們的方案是明天才去酒店所在的小島入住,黑哥們麻利地安排了另一個黑哥們帶我們去找馬累的酒店住宿。機場到馬累還隔著一灣海水,我們和當地人一起坐上渡船,船底燈光下的海水幾近透明,小小的驚鴻一瞥,馬爾代夫的海已然引人遐想。

2005.4.15MARHABAA——Welcome as we say in the Maldives!

算上時差的緣故,昨天當之無愧是我生命中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天。懶懶的起床,洗漱完畢後到酒店對面小樓的頂層吃早餐。墨鏡、帽子、背心短褲人字拖;安靜的餐廳靠窗的座位、晃眼的太陽干淨的空氣、蔚藍的海面鮮艷的小城,馬爾代夫就這樣從容地滲進了你的肌膚。也許這正是深夜到達一個目的地的妙處:當天晚上是心理的亢奮,第二天早晨則是眼睛的盛宴。

我們在黑黑的waiter滿臉的笑容和拗口的英文中開始享用馬累的早餐。一片榨干的菠蘿、一片薄薄的西瓜、一瓣酸甜的柑橘,一杯小小的橙汁,簡單得讓人懷疑:That’s it? 當然不是,看我們吃得差不多了,waiter端上了烤過的面包和三種果醬,接下來又在你懷疑是不是就這樣了的時候端上咖啡並親切地問雞蛋要單面煎還是雙面煎。

10點整,昨晚的黑哥們已經等在門口,他幫我們叫了一輛的士,自己騎摩托跟在後面,十分鐘不到就來到一號碼頭。馬爾代夫的各大酒店都獨占著一座小島,需要乘快艇或海上飛機前往,黑哥們非常自豪地說我們就要去的Banyan Tree Hotel是馬爾代夫最好的兩個酒店之一。當然,他指的另一個是同一集團下的兄弟酒店Angsana,就在Banyan Tree旁邊。“Which one is better between those two?”我追問,“Oh, I can’t really tell”,黑哥們狡猾的笑容告訴我,2個美元的小費可以讓他賣力地不停介紹馬累但還不足以讓他大義滅親。

快艇25分鐘後抵達Banyan Tree,碼頭就是一座建在長滿珊瑚淡藍色淺海裡的茅草亭,通過一條長長的木棧道與潔白的沙灘相連。在兩根圖騰柱一般的酒店大門後,酒店大堂也是完全開放式的,一圈寬大的沙發、兩台結賬的電腦、一張浸過精油卷得一絲不苟的冰毛巾、一杯好喝的冰茶、三張印度血統的黑色笑臉,只此一次也今生無悔的無敵海景,天堂的大門也不過如此吧。

Banyan Tree的大堂領班趁我們預定的房間還在收拾過程中,帶我們參觀了小島上所有的功能設施,明確了三餐時間,還讓我們又把手表往後撥了一小時——這是島上時間。來回來去的調整時間概念倒也有趣,到了馬爾代夫,最不需要在乎的也許就是時間。

自助午餐時間,住店的客人三三兩兩的出現,歐美居多、間或一家日本人,海灘上漸漸旺了人氣。小島上除了室內,所有的地面都覆蓋著白沙,似乎沙灘鞋也不是這裡的必需品。幾十張餐桌就錯落在離海水幾米遠一片茂密的樹林下,中午陽光下的大海平靜而刺眼,但卻是墨鏡過濾後顏色最漂亮的時刻。

用完餐不久,領班帶我們入住一號小別墅。不愧是島上除了總統套房最豪華的Villa:開放式的衛生間、室內外分別都有的冷暖淋浴、圓形的豪華房間、CD播放機裡的輕音樂、臨海一面的三扇落地玻璃門緊連著木質的露台、遮陽傘下的木質小圓桌、能容4人的室外按摩浴池、植被高低錯落的小庭院、沙灘上供人面海而臥的遮陽亭、所有能躺能座的地方都一覽無余的大海、帆船、快艇。。。800美金的房價在那一刻好像變的不再割肉般的劇痛。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都是水中時間——Hot Tub、Banana Boat、Safari,玩得筋疲力盡直接走進了Spa中心,浸腳寬衣後任按摩師寬大肥厚的雙手在全身游走,把精油慢慢推入肌膚。專業的手法、彌漫在空氣中的熏香、處處關照的細節,頭一次覺得異性按摩全無尷尬,只剩下身心的徹底放松。

同樣的沙灘、同樣是自助晚餐、同樣的一批客人,不同的是燈光燭光下所有的美女老外。They all dressed up!幾乎清一色的派對晚裝成為沙灘上另一道養眼的風景。

2005.4.16印度洋上的中國大飯店

Lazy morning, big breakfast。然後像所有的網友馬島游記都會描述的一樣,看書、看海、發呆、海吃海喝。新鮮勁過了以後才是真正的休假,喜歡的東西還是跟在家裡喜歡的一樣,但時空的轉換讓這一切變得彌足珍貴。

午餐只吃了一些水果蔬菜,喝了一杯冰鎮喜力,誰知道這杯啤酒讓我們預定的下午4個小時的潛水項目泡了湯——來自日本的潛水老師Coji說什麼也不讓我們酒後下水。他說這個144美金一個人的項目包括潛水的專業體驗,最深可以潛到水下12米,絕對刺激、絕對安全第一。

無奈之下,我們選擇了浮潛,租了工具和腳蹼跟在一群歐洲客人後面享受了環島半周的海底世界之旅。方圓十來米的淺海對於我的處女潛而言也內容豐富,珊瑚地帶五彩斑斕的小魚、海參;深海處成群結隊的快魚方陣;淺海盡頭的海底懸崖;穿透海面的縷縷陽光。。。一個小時業余水准的浮潛已經讓我愛上這項美麗的運動。

今天的晚餐由自助餐換成了標准的五星酒店正餐:領位員帶你入座後照例是島上特色的濕毛巾、面包和依雲冰水,然後是一份很小的開胃菜,接下來是二選一的蔬菜沙拉,在主菜烤羊腿上來之前還有一道水果泥,最後是6種選擇的甜點。無論是服務還是餐飲質量,放到中國大飯店的西餐廳,這頓晚餐也能輕易獲得任何食客的贊揚,而在這個亮滿燭光遠離大陸的印度洋小島上,it’s too good to be true!

又在酒吧和沙灘上溜達了一圈回到房間,服務生不出意外的已經開好夜床,雪白的床單上靜靜的躺著一大一小兩封信。急急打開信封,小的裡面是剛上島時酒店員工在大堂給我們一行人拍的照片,封在Banyan Tree特制的卡片中留作紀念;大的裡面是提醒我們明天的退房時間、我們的航班時間和送我們去機場的快艇安排的信件,同時把兩天以來的賬單列在後面,另外還有一頁頗為煽情的文字號召所有住店客人在每天的房費中允許酒店多收兩美元作為海嘯後的重建基金。” We ended last year with a tragedy. The Tsunami left many who survived in the affected communities with a bleak future.”,樸實的單詞,無法拒絕的要約。

今晚是我們在島上的最後一個夜晚了,短短兩天感覺已經成為小島的主人。躺在淺淺的海水裡,頭頂180度滿天的星星,坐擁北鬥七星和夜色中的海灘。來之前憧憬不斷,走之前留戀連連。

2005.4.17 馬爾代夫的魚人碼頭

又是一個懶懶的早晨,床上的10分鐘懶覺、掀開被窩露台上的1分鐘裸體發呆、露天淋浴下的2分鐘猛衝、馬桶上的3分鐘發泄、室內淋浴下的4分鐘熱水澡;洗漱後裹著浴巾回到露台上坐下,一張酒店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一杯加冰塊的依雲、一通防曬霜的塗抹、沙灘上一頓飽飽的早餐。

Banyan Tree的退房時間是中午12點,我們選擇了加收370美元半天房費延遲到晚上7點退房。這樣退房後用過晚餐剛好夠時間搭9點半的快艇返回馬累機場。

為了不辜負靠近赤道的陽光,我在早餐後為自己安排了1個小時的日光浴,別墅小院前的沙灘、毛巾、iPod、整整半瓶防曬油,讓馬爾代夫的顏色均勻地染過全身。中午路過水上中心,預訂了一個下午3點的海上衝浪,在經歷了5次失敗後成功地當了10分鐘的水上飛人——腳踩滑水板由一艘快艇牽引飛速前進。為了不辜負棧道邊成群飢餓的海魚,又用自助餐中的法式面包導演了一場群魚的水中芭蕾秀。

回到房間整理行李好,隨後到酒店的禮品采購處小小地shopping了一番。雖說房間只是推遲到七點,但酒店在八點鐘也沒有來查房的意思。一直到我們快用完晚餐的時候,才看見有工作人員推著我們的行李去前台,經過餐區還友善的微笑致意。在島上的幾天,感覺所有的waiter都像是只為自己服務,他們清楚你何時會離開,也對你每頓飯的簽單情況耳熟能詳。

晚餐後到前台結完帳,到公共洗手間衝了一個涼,換下拖鞋沙灘裝、換上啟程的心態。9點30分,准備一起上快艇去機場的還有一個日本三口之家、兩對住旁邊小島的上海夫婦。水上中心的Coji也正好在今天回東京休假,一群人站在小小的碼頭上等待。腳下的海水透過燈光又是晶瑩剔透,形形色色的海魚游得不知疲倦,兩頭直徑一米宛如巨大肉餅的stingray慢悠悠地滑過。這個時候,才真的有種大部分網友在游記中都會提到的強烈願望:變成馬爾代夫的魚。

2005.4.18 復雜的旅行、簡單的生活

馬累回新加坡的飛行時間同樣是4個小時,頭天晚上11點半登機,3個小時的時差變換,到達樟宜機場已經是早晨7點。疲憊不堪的我們迅速找到了機場的轉機旅客休息區域,在半封閉的房間裡睡到11點,洗了一個熱水澡,30新幣,不算太貴。

之所以選擇夜班飛機回程,就是為了擠出一天時間充裕地認識新加坡這個宜人的城市國家。事實上我們一直在機場逗留到下午,在化妝品、服裝櫃台經過一番血拼,才完成了國內朋友交代的采購任務。也許價格換算過後其實跟國內相差無幾,但你這裡的服務員,無論老少,專業到讓你無法拒絕。

順著MRT的路線,我們去了中國城、碼頭、吳節路,還在吃肉骨湯的時候結識了一位新朋友,皇後鎮中學的華文教師Kenny:在北京生活過半年的華人、兩個孩子的父親、開尼桑MPV的新加坡中產。回想幾年來的東奔西跑,在路上的友情收獲,往往是自助旅行的最精彩之處。

搭Kenny的車回到機場,打發時間的方法又是毫無創意的一招——免稅店裡的閑逛采購,直到凌晨一點滿座的飛機離開跑道飛向北京。

本來今年的旅行目的地是越南、泰國、柬埔寨,內容豐富又花費不多,應該是理想的國際旅行第一站。但春節的河內下龍灣之行陪爸媽跟團走過,簡單得讓人沒有寫下日記的衝動,接下來2005的第一次背包上路居然是計劃中2年之後的馬爾代夫新加坡,奢侈和享受得措不及防。匆忙中的決定、簽證機票酒店的忙碌、天堂和都市體驗的不停切換、煞費苦心的安排。要描述其中的滋味,借用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蘋果iPod Shuffle的品牌主張:Life is random。復雜的社會,簡單的蘋果;復雜的旅行,簡單的生活。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