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在我的印像中一直是片神秘的熱土, 不過還沒有達到萬分憧憬, 魂牽夢繞的地步。這次匆匆而行的OUTING本來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次完成任務, 一來是淡季便宜, 二來老板一周都不在(這在一年中的概率也是屈指可數啊)。不過回來後當然就不一樣了,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精神狀態, 不一樣的生活態度, 對雲南更有了不一樣的認識。飽覽秀美景色,領略風土人情,嘗遍美食佳肴,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生活嗎^_^
畢竟是在兩周前力馬拍板決定的, 沒有任何精力和時間來安排自助, 雖然是跟的團,但8天的行程也免去了不少麻煩, 帶來了另一番樂趣。一回生二回熟嘛, 我想下次我再去美麗的雲南, 再去麗江的時候就可以直飛那裡, 開始我的自助行程啦~~
先說行,這次旅行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四飛三星的行程總共才三千多,雖然可惡的是飛機老晚點,一拖就是1,2個小時,害得我們差不多沒幾天是在早上1點之前上床的,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最氣人最倒霉又最恐怖的是回來的時候飛機竟然壞了,換了架,整整延誤了5個小時,我們擔驚受怕一夜沒合眼,清晨5點才到的家。更何況竟還是坐在安全通道的座位上,倍受空姐“照顧”,以前好像從來沒這麼認真向我們解說如何逃生的。。。哎,能平安地回家已經很知足了。。。
雲南實在太大,而且方圓幾百裡除了山還是山,我們每天下午差不多都是伴著汽車的顛簸度過的,從這裡到那裡,又從那裡到這裡。這裡的司機個個都是頭文字D,這裡的山路也比丘明山危險得多,斜眼一看旁邊全是萬丈深淵,而且相行互撞的機率實在太高,有時候半個輪胎都極有可能吊在半空,更別說是在平地上了,一手看地圖,一手打電話的情景多得讓人捏把汗都來不及。。。可我們的司機還是猛得很,到最後還是被超速罰了款。
最讓人欣慰的莫過於住的還不錯,全程三星比我想像得好。最喜歡的就是西雙版納的財鑫大酒店了,雖說聽上去蠻俗氣的,但裡面的設施都不錯,住的是別墅房,早餐又是在游泳池邊享用的,真是富人的遐意生活啊~~
旅游餐麼也不指望什麼了,欣慰的是每頓還算是有變化。期間也品嘗了不少當地特色小吃,還算吃得慣,不錯不錯。餌塊啊,乳扇啊,米線啊都挺好吃的呢。雲南菜都偏酸偏辣,反正就呆沒幾天,那就入鄉隨俗嘗嘗也好。而且導游還親自帶我們幾個去吃了他們認為最好吃的米線啊,版納風味菜啊,真是榮幸啊,呵呵。那裡的熱帶水果特別多,稀奇古怪的什麼都有,好多都是我們吃不習慣的,酸角啊,XX果啊什麼的都沒啥吃頭。柚子麼是紅色的,香蕉麼只有我們這裡的一半大,菠蘿蜜麼原來和榴蓮味道差不多。。。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西雙版納的水果了,特別是菠蘿,才1塊錢好大一個,甜得都快發膩了,而且絕對不是那種糖精水的甜,太喜歡了,真恨不得拎個幾箱回來,哈哈。
雲南之大我們這短短的八天其實從氣溫上就很能感受到了,春夏秋冬都經歷了一遍。都說昆明是春城,四季如春,這倒不假,陽光普照,暖意洋洋,很有上海5月份的感覺。 越往緯度低的地方氣候越冷,如果把大理的下關大風比做秋天,那麗江的玉龍雪山就是十足的冬天了,那時候我們可把所有能穿的都穿上了,好多人上山前還借棉衣呢。而到西雙版納的時候,又像一下子蹦到了另一個世界,把能脫的都脫了。不過雖然我們原先是做好34度炎熱酷暑的准備了,可老天不知怎麼了,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說出來也許你不信,西雙版納竟也會有20多度的天氣,把穿著短袖的我們冷得夠嗆。不過這裡的日光真的是充足,太陽毒得很,早上天亮得遲,晚上7,8點天也還沒暗,怪不得城裡的屋頂上滿眼望去都是太陽能。
雲南的少數民族之多是我之前沒概念的,來了才知道,這裡有26個民族之多呢,各族群都有其獨特而又異彩紛呈的習俗風情。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在接觸不同的民族,被叫的稱呼幾乎是天天在變:在石林是彝族,女的叫“阿詩瑪”,男的麼“阿黑”;在大理是白族,女的變成“金花”,男的是“阿鵬”;在麗江的納西族,女的應該被稱為“咪智”,男的“弱智”(哈哈,這個很搞笑),而我們卻無論胖瘦都被叫做“胖金妹”,哎,誰叫這裡是以胖為美,以黑為艷呢,男的符合這個標准的都叫“二條哥”,而那些白白胖胖的男士就只能被稱做“胖金哥”了。南下至楚雄,這裡的彝族稱呼又有些不同,男的是“阿老土”,女的是“阿表妹”。而在西雙版納,這裡大部分都是傣族,女的叫“搔多裡”,男的叫“貓多裡”。這次可惜我們沒有去香格裡拉,那裡的藏族叫法大概大家都知道,女的是“卓瑪”,男的是“扎西”。一路走來,能記住這些形形色色的稱呼其實也很不容易了,不要搞錯就好:)
相傳雲南有“十八怪”,其實就是些這裡的民俗風情,我們這次見到的也不多,就來寫幾條眼見為實的。
第一怪:火車沒有汽車跑得快。在雲南的山坡上,我們的確看到了1米還不到的“米軌”,是通往越南的,聽說去一次要30個小時呢,這麼小的火車那的確是慢了,呵呵。
第二怪:摘下鬥笠當鍋蓋。 在彝族特色飯店吃飯的時候,他們飯鍋的蓋子真的是像鬥笠模樣的,以前沒錢買鍋蓋就用鬥笠,沒想到就沿襲到了現在。
第三怪:粑粑叫餌塊。這是大理的特產,有點像飯團,裡面包的甜的或是辣的陷,挺好吃的。
第四怪:小和尚可以談戀愛。這個我們也見到了,是傣族的小男孩。 他們讀書的學堂就是傣族的寺廟,只不過是裝束上像和尚,剃頭穿袈裟,學習佛家經文,其實和“俗人”沒多大區別的。
第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這是納西族特有的。那裡還算是“母系社會”,重女輕男,女的什麼都要干,外面田地裡干活的全是女的;而男的呢,就帶帶孩子,陶冶陶冶情操。。。真是舒服啊,女人的命真苦!!
第六怪:花生蠶豆數著賣。這裡買賣東西都不是以斤來算的,反正他們的秤估計也不准的,買賣還是論個比較方便,比如說拉,菠蘿能還價到1塊錢1個,呵呵。
其他的麼因為形形色色分類不同,各有各的說法,有些麼我們的確也沒見到,那就不一一介紹了。
第一天下了飛機我們就直僕石林,都是些奇峰怪石如莽莽叢林,地質學上叫喀斯特地貌,可能以前奇奇怪怪的山峰啊岩洞啊看得太多了,千峰競秀在我眼中也有點審美疲勞了,提不太起興趣。而且同伴們竟有了些高原反應,像似坐飛機氣流顛簸時頭暈目眩的那種感覺。其實這裡才一千多的海拔高度,不過後來也就慢慢適應了,到了麗江玉龍雪山三千多的海拔倒也沒多大感覺了。
第二站來到了大理,比起以前天龍八部裡的段氏門第的氣派,現在可蕭條多了,本來很出名的洋人街(三月街)也因為麗江的崛起而慢慢萎靡了。不過這裡最有名的還是它的“風花雪月”—“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我們登了蒼山,遠眺了洱海,欣賞了桃花,也被習習大風吹亂了秀發,也算是全都感受到了吧J 我們的導游非常通情達理,替我們免去了登大理三塔的安排,既省時又省錢,就讓我們在外面拍拍照,也算是到此一游吧。之後還去了以前馬幫的大財主嚴家,傳統的白族民居,卻張顯著榮華和富貴。來白族家做客怎麼能不喝白族三道茶呢?一苦,二甜,三回味,人生的歷程和真諦何嘗不是這樣呢,呵呵^_^最搞笑的莫過於白族的婚俗了,新娘胸前配掛鏡子防妖,眼戴墨鏡遮淚,原來這裡的風俗是新娘出嫁的時候眾人都要使勁拼命得扭新娘,哎,這新娘做得,剛新婚肯定就傷痕累累咯~~
重頭戲自然是麗江,這個在97年地震之後重建的古城如今煥發著勃勃生機,是雲南之行的必游之地。小橋,流水,人家,雖然是晚上,但無論走到哪裡,沿著那五彩石板路,到處都有清泉溪流相伴,花早楊柳相依依,好一片“高原姑蘇“之景。古城四方街可惜早已是商業氣氛濃郁,賣犛牛牛肉干,賣金銀飾品,賣各類工藝品的特色小店眼花繚亂;而刻有東巴像形文字的路牌卻使這個古城平添了一份原始和古樸。
晚上最熱鬧的就在酒吧一條街了,我們也去了傳說中最有名的“櫻花酒吧”,其實也沒覺得什麼,只不過是裝修得比較有納西味道,氛圍比較熱鬧獨特罷了。小橋溪水兩側互不相識的男男女女們對著情歌,懷著對片神秘熱土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大家來到了這裡,拋開了城市的喧囂,拋開了白天一切的煩惱憂愁,享受著生活,享受著激情。。。之後我們又轉戰另一酒吧,“小武哥”何潤東在《一米陽光》裡開的那個酒吧,雖說我沒看過那個片子,但看著同伴們興奮無比的樣子,也被他們感染了一回,不就是和電視裡一模一樣嘛,呵呵。不過這裡幽靜的氛圍和之前真是天壤之別啊,喝喝東西,聊聊心事,聽聽音樂,似乎這又是另一種生活的方式吧。
在麗江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納西古樂會了,真是不虛此行,本遺憾得以為票早已售完,上前打探一問,想不到現在是淡季竟還有多余座位,而且我們還從上挪到下,從後挪到前,坐到了視野聽覺都比較舒服的位子呢。納西古樂會的創始人宣科老師不愧為“鬼才”,一個英語比漢語還說得好的人不僅向世人勇敢地指出《失去的地平線》一書裡的香格裡拉就在雲南,更把“麗江洞經音樂”命名為“納西古樂”,他波瀾驚悚的人生經歷更讓人倍添崇敬和佩服。其實音樂不都是相通的嘛,不管是西洋的還是民族的,更重要的是心靈的交融。聽聽《八卦》,聽聽《浪淘沙》,再聽聽納西族深山男子娓娓動情地嚀唱民歌,如此的天籟之音又有誰不會被感動呢。。。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雖說在麗江的時間有點緊,有遺憾自然就有盼頭,下次來的時候就可以自助而行,直迸這裡,多呆上個幾天,有錢了還可以在這裡買買房子,呵呵,這日子過得多逍遙啊。。。
玉龍雪山就在麗江古城不遠,是納西人的神山,主峰還從來沒有人征服過。其實在雲杉坪上遠觀倒也有另一番情趣,這裡還是傳說中的“徇情谷”呢,滿山滿野都是杉樹,開闊的草坪一望無際,抬頭仰視皚皚的雪山高高聳立。我愛雪山,它美,它壯麗,它大氣磅礡。。。其實我愛雪山又需要什麼理由呢:)本來我們還在這裡留下了不少穿戴少數民族衣著的倩影,但倉倉的SD卡也慘遭和我的卡上次同樣的厄運---照片都沒了,嗚嗚嗚,一切就只能留在我們的美好回憶中了:)
下了雲杉坪只見幾頭犛牛在河邊悠閑地散步,哦,原來是白水河,都說這裡是“小九寨溝”,我長那麼大,真的還從沒見過如此清澈的河水,又伴著五顏六色的波瀾,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這水滴滴從雪山上流下,蘊涵著豐富的礦物質才會如此地冰清玉潔,絢麗多彩。綠的,藍的,紅的,黃的,參差不迭又錯落有秩,我們這些俗人的手伸入這聖水中,完完全全只有一個感覺----冰冰涼透心涼啊!
從這裡返回昆明的途中,我們還驛住了楚雄,十足的新興城區,太新了反而有點不像雲南了,呵呵。其實聽導游介紹,雲南還保留著許許多多類似麗江一樣的千年古城,而且都沒有那麼商業化,古樸純淨,都很有玩頭,那就留在下次吧:)
乘了飛機又來到了版納。一提到西雙版納,可能很多上海人都會不由自主得想到上海知青以及無數的”孽債”, 然而地處金三角的邊境對更多人來說這裡隱藏著無數的毒品,以至於原本在此的中緬邊境在前幾年就關閉了。對於我們來說,西雙版納卻代表了獨樣的異域風情,據說傣語裡十句有六句是和泰語一樣的,更別說他們的宗教啊習俗啊什麼的更是驚人的相似。
地處熱帶的特殊氣候孕育了別樣美麗的傣族人民。這裡的傣族姑娘都特別漂亮,一路上見到的就沒幾個是身材不好的,她們黝黑的膚色透顯著健康與活力,真是令人好生羨慕。這裡的少數民族也非常多,有傣族啦,愛伲族啦,哈尼族啊,基諾族等等等等,各個能歌善舞的,再過幾天到了潑水節更加是熱情大方喜迎各方來客呢。的確啊,這裡的氣候既炎熱又潮濕,水是他們最好的伙伴了。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們來的這幾天空氣特別不好,一下飛機就聞到了一股臭臭的馬糞般的味道,起先以為是機場獨有的,到了市區沒想到原來整個西雙版納除了山裡頭都是這股味道,始終沒弄明白到底是什麼惹的,天啊,還好只呆了兩天,否則真要被熏得XX了。。。
在西雙版納自然要欣賞熱帶雨林的植物,奇奇怪怪的什麼都有,好看的,難看的,認識了,又忘記了。。。知道了原來菠蘿是長在地下的,香蕉是在香蕉樹上的,而他們的母體原來都是“一次性”的,長出來了明年就要砍掉從新種,哎,種點東西還真不容易呢!
雖然聽說這裡好多人都以種植橡膠制富,百萬千萬富翁都不計其數,但看看他們住的傣家民居,實在是不敢恭維,全是竹子或是木材搭建的,根本就看不到一點磚瓦。雖說也許這有通風等特殊功能,但刮風下雨總有馬上就要倒下的趨勢。。。本來在一些山地裡看到毛胚的紅磚矮平房已經覺得很破了,沒想到這裡更破更窮。走進典型的傣族家裡,他們的第一層都是不住人的,只有第二層才算是正式的居室。其實也很簡單,一個“廳”,一個“臥房”,所謂的廳裡就拖鞋席地圍桌而坐,“牆”上就掛著唯一的一只鍋,這牆還毫不嚴實透著光透著風;而臥室呢是不允許外人參觀的,一家老老小小都睡在一間裡。而唯一看到有牆的建築就屬寺廟了。這裡的寺廟又是男小孩們上學的學堂,所以自然就有“和尚也能談戀愛”的怪談。進入寺廟也要拖鞋,這樣比較好,既是對神靈的尊重,又可以保持清潔。雖然所有種種對我們漢人來說都有點不可思議或是怪異連篇,但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只要他們開心就好,不是嗎?
最後說說昆明。昆明和其他的中國城市都差不多,沒多大特色,高架,塞車,人流,灰塵。。。市內有名的翠湖公園沒啥多大看頭,和上海的哪個公園不都相似嘛。對面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更別提了,裡面竟然造了兒童樂園,昏。。。99年建造的世博園我們也沒進去,聽說是仿世紀公園的結構建造的,還好沒進去,又節約了RMB100門票。
不過我們的導游還是很不錯的,既熱心又負責,專程帶我們幾個去吃了他認為最好的土雞米線,雖然環境有點不堪入目,但圖得就是吃的氛圍。坐在矮矮的竹板凳上,吃著像臉盆般的大碗米線,骨頭可以亂吐在地上,仿佛我們也融入了昆明人的生活之中了。。。
而最後一天行程上沒有安排,我們在飽吃了一頓“一品滇”的雲南特色菜之後,實在沒有方向,只能去唱歌了。不過這裡的消費水平是比上海低許多,吃頓飯幾個人也不會超過百元,更何況在好樂迪唱3小時只要40元,而且周六的下午竟然會“人煙稀少”。。。
等啊等,午夜乘著延誤了5個小時的航班,我們終於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雲南的美無法形容,雲南的魅力更難以表達,我想我還會再去的,連大致的路線都已經想好了:在40歲之前,直接從麗江出發,到瀘沽湖去拜訪一下摩梭人,然後去香格裡拉尋找那消失的地平線,再去西藏拉薩度過人生的另一個美妙時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