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紹興
喜歡紹興,應該源於小的時候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祥林嫂”的凄慘命運、“孔乙己”的悲劇一生、“百草園”裡魯迅兒時的童趣,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不僅如此,透過這些人物的點點滴滴,我還感受到了紹興水鄉的美。那個時候想去紹興看看,應該屬於理想範疇中的事,過了許久,我的這個願望才得以實現。
初到紹興,就好像置身於台北,這裡的建築都是清一色的四層樓,具有十足的江南風情。我走出了紹興站,拖著笨重的行李來到一家小吃店,當地的朋友在這裡迎候著我,朋友見我有些疲憊就讓我將行李擱置一邊,和他一同去前台挑些可口的菜,而此刻的我卻感到有些不安,這行李是我此次出行的全部家當,店鋪裡又是人來人往,我怎敢將這包裹離手呢?朋友見我有些謹慎,便是一臉的疑惑對我說:這裡的治安環境很好,很少有東西丟失的事情發生,讓我盡管放心。可我還是拖著行李跟隨著他,呵呵。
魯迅先生當年的作品對人們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魯迅的故居和祖院,都是當地知名的旅游景點,魯迅兒時就讀過的三味書屋也在景區其中,游覽中我發現,過往游客的心中都裝著各自的故事,他們在和眼前的景點相互的對應著。看來,兒時的心理和成人的審美真是大相徑庭,魯迅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園”,其實就是家裡的後菜園,是他兒時嬉戲的主要場所,這裡也就成了參觀的熱點。再有就是那兩棵高大的皂角樹依然的茂盛著,樹圍比原來粗了些。如今房子裡的人不在了,可是,在人們的腦海中卻再現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這也是這裡能夠吸引眾多游人的原因所在。
穿過魯迅先生故居門前的一條街東走不久,就是著名的“鹹哼酒店”,不論“孔已己”是不是確有其人,“鹹哼酒店”是不能不去,這家店主告訴我說:“鹹哼酒店”原來的面積很小,滿足不了日常顧客的需求,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們對原有的酒店進行了擴建,如今這裡的生意火的不得了,每天中午和晚上,用餐的人絡繹不絕。奇怪的是,許多客人好像是學著書裡描寫的樣子,要上二兩黃酒和一碟茴香豆,站的站,坐的坐,三三兩兩的說著話,吃過也就各奔東西了。我在店裡四周張望著,努力的記憶著,仿佛走進了小說的情節之中不能自拔。這裡既不是舞台,也不是拍攝場,時至今日,我的周圍只是一些普通的顧客,眼前的這一切真是讓人妙趣橫生。
府山旁的那條河可以通往整個紹興水系,在這裡乘上小船可以一覽整個水鄉。河周圍的店鋪關的很晚,總會有些客人前來觀顧,我在這裡找到了中央電視台拍攝紹興時的幾個機位點,環顧著周圍美麗的風景,不經意間,還會有些烏蓬船從我身邊劃過,游客們在船上靜靜的享受著水鄉夜的美,泛舟於水面,美在其中,美不勝收。看來今晚我也不能睡得太早,因為我是游客,我就是為感受這裡的一切而來的,紹興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如果明年還有假期我還來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