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花開的地方

作者: 愛水是水

導讀在我想著要去雲南時,腦海裡的詞語是一個花開的地方。於是這個花開的地方,我想像著漫山遍野開花的爛漫.清澈而純淨,或熱烈,豐潤。那些晶瑩且細嫩的花辨,那些精巧細致的形狀,那麼自然自由歡快地生長。它使你陷入一種純粹美麗的彌漫中。這個花開的地方在我想像中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我不知如何述說我對花開的迷戀與痴迷。我是用整個心靈,每一根細微的神經去 ...

在我想著要去雲南時,腦海裡的詞語是一個花開的地方。於是這個花開的地方,我想像著漫山遍野開花的爛漫.清澈而純淨,或熱烈,豐潤。那些晶瑩且細嫩的花辨,那些精巧細致的形狀,那麼自然自由歡快地生長。它使你陷入一種純粹美麗的彌漫中。這個花開的地方在我想像中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我不知如何述說我對花開的迷戀與痴迷。我是用整個心靈,每一根細微的神經去感受開花的情感。花辨與色彩形成的幻像。

我覺得有些情感和情緣是與生俱來的,莫明其妙而無法解釋。

雲南手記之

雲南,花開的地方(1)


列車緩緩地行走,窗外下著迷蒙的雨,雨點積在列車的車窗玻璃上,形成一個斑斑漬漬的世界。透過茫然的窗玻璃,悠然想起高中畢業那年,獨自一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無依無助。坐在公共汽車上的情景,那也是一個下雨的天空。

列車經過一片野地,看到一片一片的玫瑰,盡管在眼前的玫瑰地,並不是所想到的燦爛和美麗。但玫瑰地這一詞仍給我很多的幻想。

列車上的人很多,所有的位置都坐得滿滿的,我滴著眼藥水,一種細微的刺痛促使大滴大滴的淚珠滾落面頰,我憂傷地想起一種淚落滿面的寂然。

列車漸遠,窗外在一大片平整的綠色,一種毫無爭奪的整齊自然的綠色,均勻而平和地生長著,沒有過多的深淺沒有過多的隔閡。

我始終抵不過“在某天清晨醒來處於一陌生而美麗的的方“之中的誘惑。

列車駛過我居住的城市,我想起我的親人,想起那個我居住著的城市,就在眼前卻擦身而過,我不忍,不忍告訴父母,怕他們的擔心與牽掛,所有的風霜,我只能一路去感受,一路上去放逐自己夢想花開的地方,想著父親最疼愛的女兒在路上。心仍是不忍。

始終感覺心底有一種漂泊無根的黯然。那種無根飄泊感在心內強烈地滋生漫長。那是一種不想去承認卻又不可不面對的情感。

我在車廂裡行走,穿行在滿是座位與人群的狹道之間,在這種陌生的形像與熟悉的場景之中游離。在反反復復中行走。

夜。凌晨。車廂裡的人睡姿百態。那些認識與不認識的人都互相粘在一起。還有一些就著報紙,躺在板上,椅子上底下,露出一個腦袋在過道上。半夜,我睡眼惺松地跑上廁所,搖搖晃晃地,生怕一不小心一腳踩在那張過道上的臉。

路上,瑩拿出幾根紅繩,於是,我們饒有興趣地嘗試著用那根紅繩子織纏著美麗的繩結,原來快樂也很簡單,猶如一根紅繩子,也可以營造一種美麗的心情。

窗外突然有淡淡的陽光,有一種驚喜,好久沒有陽光的感覺,天空一直在下著雨,一直是灰沉迷霧的,仿佛整座城市擺放在一個煙霧圍繞的空中。

快要到昆明時,陽光明亮起來,驟然看到那麼溫暖的陽光,眼睛和腦海裡有一陣弦暈,一種很不真實的入侵,然後感到陽光的炙熱,烤在身體上。後來和鄰座的幾個人聊起來,其中有兩個是雲南大理的青年,看起來和我們差不多,但原來他們兩個才16歲和18歲。天!那麼小,我在想,我在16歲時干了些什麼,在16歲和23歲之間呢?又在忙什麼?這種時間和流逝讓我

茫不所措。

下午四點鐘,車終於到達昆明站了。呵!要到的地方終於出現在面前。出站時,我們穿過長長的遂道,遂道沒有光,伸手不見五指的那種,只看到盡頭處透出光線,我希望這種黑暗的穿越能觸摸到必然的絕對的光明。

出了站台,街道上一片繁榮,和來往的人群,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或者是城市的繁榮感。打聽到晚上到大理車的班次,我們有四小時可以在昆明逗留,我陌然地看著穿梭的車輛與人群,仍是一片茫然。下了公共汽車,走在這個整潔而干淨的城市。

我和瑩在街上找小食,那些玉米色彩金黃而誘人,我們興奮地一人買了一支,捧在手上,迫不及待地啃著,但事實上卻淡然無味,啃多了幾口,更是無味,我和瑩對視著玉米,相視而笑。或者所有事情都是這樣。然後,我們坐在大街上,啃著手中的玉米,街邊種植著五彩繽紛的蝴蝶花。在這個花開的城市,我看不到花開與春天,這時,雨點大滴大滴地落下來,我們沒有躲,依然坐著啃著手中的玉米。我會找到花開嗎?我無法強烈到感覺這個城市的花開。

經過天橋,驟然,看到街道上的綠化樹竟然是荷包玉蘭。花朵潔白而燦然。哦,在廣州我只見過很少的幾棵,而這個城市卻種得滿街道都有是。

我們在一個小巷裡找到一個小吃街,然後便把那些沒吃過的小吃全吃一遍。在吃完這些小吃時。再吃一大把的藥。

雲南手記之

雲南,花開的地方(2)

八點多鐘,我們乘坐公共汽車回到汽車站,坐晚上到大理的夜班車,要坐七個小時的車程。車上有一股難聞的味道,汽車在晚上行駛,在冰涼、酷熱,臭味之中我反復的輾轉,醒來睡去和睡去醒來。在不知不覺的迷糊中,被吵醒,說已到大理下關。此時,是凌晨六點鐘,我睜開朦朧的雙眼,收拾好東西,下了車,處在一個破落的車站當中,天氣寒涼,車站上停著車和已下車的人群,車站門口有小販出售生意,還有招攬游客的旅行社。我們在車站門口吃過早餐,早餐是米線。然後,乘坐從下關到大理的車。天空魚肚白,漸漸亮起來,在這個陌生的小鎮上,我害怕和恐懼自己的失望,不敢讓自己去思考,我說“我喜歡在某天清晨醒來處在一個陌生的小鎮。”這種感覺。我怕我所有的想像和感覺都被破碎幻滅。我已感覺到這種懼怕的入侵,還有花開的想像。汽車行駛在彎曲的山路上,田野上一片桔黃,已是春天,但在這些田野上,卻是一片秋天的意像,我在拼命地讓自己忍耐種尋找,不想讓自己輕易的去失望。

汽車行約半個多小時,到達大理古城,清晨的大理,很寂靜,青石板,古舊建築。雕花畫舫,飛檐。一切都有在沉睡中,街上的行人很少,已是差不多九點鐘了。我們背著背包,走在這古老的城池的千百年之後。

把行李放置旅館,然後開始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中行走,街道,建築,這個城市的純樸與美好。大理古城面積不大,我們用不了多久,便把這個城市的東南西北走遍。

中午,在一間干淨整潔的小餐館吃飯,點了一些我們從沒看過的菜名的菜。其中有一道菜的辣,辣得我一口氣填完了小半碗的大米飯。

吃過飯,我們騎著從洋人街租來的自行車去洱海。出大理古城,到洱海的路,都是石子路,坑坑窪窪,很是不平,不太運動的我,不一會便感覺到了疲累。大約一個小時後,我們在這樣的路途中到達了洱海,那一片淡綠淡藍的湖水在田野與小樹林旁,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看過太多一望無際的海,也看過碧綠清脆的湖,湖水清澈,湛藍。而這個洱海絲毫給不了我太多美麗的幻想,我們坐在堤壩上吹著風,看著遠方的雲層倒影投在對岸的山上。形成斑斑駁駁的紅土與灰影的顏色。 我們騎著車,繞著洱海走,本來是想著走一圈的,最終因為無路可走,被迫停止對洱海的一圈圍繞,洱海的月,洱海的月亮真的非常好看嗎?

我們在洱海旁的村莊穿行,見到一座稱為“洱水祠”的祠宇。村民很熱情地邀請我們進祠參觀游覽。還熱情地解說,但因為語言的障礙,我老是聽不清楚,於是我放棄了這種吃力的聽覺與傳達的交流。這座祠廟建於唐朝,於清朝重修。

下午四點,我們在那個村莊,在幾次的迷路往返與重復之中,找尋去三塔寺的路。出了村莊,三塔寺遠遠的影子與形像便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朝著塔的方向走。仍是石子路,我和瑩都有幾乎受不了,在田園中休息了好久的一段時間,看到待收的莊稼地,一片金黃。田野的路上,開著很多各色的野花,有一種指甲大小的花兒,顏色是鈷藍的那種,異常的美麗。還一種黃色像野菊的那種。我摘了一大把粉紅色的小花,放在車的後架。一直把它帶回到旅館的玻璃杯上養著。

在往三塔寺的路上。體力的透支,感到疲倦不堪,大理的風很大,(大理有風花雪月之稱)我們迎著風而走,很吃力地騎著車。我落在瑩和恆的後面。我只能拼命地告誡自己要堅持,我的一種放棄就是等於所有的放棄,我並不堅強。所以我的任性會導致自己的放任和放棄很多事物。

晚上,跑去古城池門,坐在城池牆的欄杆上,看整座古老的城市。想像著他們當年的模樣,皇宮在那兒,居民又在那兒,他們是怎麼樣的過著,此刻的這個時份,他們會在干什麼。若然有遙知遠方的末來,我們又會怎樣,還是這樣的過嗎?我們一直在城牆上坐了好久。

我喜愛這座古老的城市,盡管我不能深刻的去感受。

在大理的第二天,一大早被恆叫起床。其實早已醒來,只是沒有起來。(恆是在昆明到大理的車上認識的。來自西安,研究生一年級,計算機專業。)

早上,天空竟然下著雨,我們本來打算騎車去上關的,去看上關的花。風花雪月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花。看過一篇文章的一小節說,花是一種虛假的幻像,它只是色彩的假像迷幻,但我寧願去相信這種美麗的迷幻。

恆一大早已起來了,已在附近轉了一圈。說,等我們刷洗完畢,帶我們去喝稀飯。因為天空下著雨, 我們便慢悠悠地去吃早餐。

八點多,雨小了很多,可以上路了。於是,我們騎車出發。我們沿著柏油公路而走,相對昨天的路,今天好走多了。我們沿著朝上關的方向走。沒有多長時間,在路邊我們看到有一個無為寺的碑銘。於是,我們便拐入了旁邊的小路,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喜歡上了這個寺院的名字。無為寺。無為,也無所不為。

在往寺院的山腳,看見一大戶人家的圍牆。我們好奇地跑過去看。才知道是台灣的一私人將要建的住宅。面積大得很。裡面正開始建一些庭台樓閣,假山流水等。我和瑩驚嘆,若然擁有那麼大的宅院落,那是何等美事,我們一起痴痴地想了好久。

我們沿著山路上寺廟。將車棄在宅院門口,沒走多久,天空下起大滴的雨,我和瑩有雨衣,恆說他不用,於是我們繼續趕路。山路上開著另一種白色的野花,我摘了一支,緊緊的抓在手中,連同聽著雨水拍打在雨衣的聲音。恆穿著防雨的外衣。我說,我們摘花吧。於是我們在雨中的山草上摘野花。離開了大路,在草叢中爬著小山坡。雨越下越大,恆的外衣快要濕透。在我們找到大路後,看到有一帳篷,跑過去避雨。當地人很是好客和友善,熱情地招呼我們。恆和他們拉著話題,盡管我很想和他們交流,但卻不知如何說話,只是默言地烤著火,看恆和他們喝酒說話

帳篷外的雨越下越大,像倒瀉一般,還伴有雷聲。我們只好困坐在火爐旁,烤著濕透的衣服。

好客的當地人,請我們喝酒。還送我們一人一塊小石頭,石頭上有隱約而抽像的花紋。他們把藏有隱約花紋的石頭放在火上烤,烤到滾燙後,用蠟燭在石頭上擦拭,蠟在高溫下,溶化在石頭表面。於是,那些花紋和圖案便清晰地映現出來了。我得到的那塊是一個圖案像熟睡的小鳥的石頭。

十一點多鐘。山雨過後,天空清朗。當地人告訴我們,上到寺廟後,可以在寺院裡用飯,只需捐一些功德錢。他指點了我們上山的路線。於是,我們走往上山的路。大約十多分鐘後,寺廟出現在我們有面前。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藥師殿。殿裡面有外國人在學中國功夫。我們站著在殿前看了好久,便去正殿。三人,每見佛像就磕頭跪拜。

中午在寺廟用齋飯,那些外國人也在一起。食物主要是一些齋菜。腌豆角,西紅柿,豆腐,茄子和青菜,還有一大盤白米飯。

寺廟後面有一泉眼,名為救疫泉。旁邊欄杆為新建。看了碑銘的簡介,才知道寺廟就是當年大理國皇帝出家的廟宇。我所知有關大理國的歷史,都是從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知道的。其中更不知道多少是杜撰,多少是真實。小說中有敘述說,大理國皇帝在退位後出家。原來就在這座廟宇。

寺院風景。背蒼山,面洱海。視野開闊,山林清幽,樹木清翌,山鳥婉轉。

我們用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從大路邊騎車到山腳,而我們從山腳出到大路時,卻只用了六分鐘。瑩看著表說。

此時,已差不多正午兩點。恆說仍往上關方向走。我們打聽到離上關還有十多公裡的路。

大約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在路邊我們又見一碑,名為靈山寺。於是,我們又轉入了小道,我們又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從坑坑窪窪的石子路中到達靈山寺。而這個寺廟是新建的,塗刷著濃艷的對比色彩。一進門,便讓我們捐功德錢。我和恆沒有進去。瑩又進去求了一支簽。不大好。在寺廟的宇檐下,有風經過時,聽到四面角檐下叮嚀叮嚀的鈴鐺聲。

出了靈山寺,繼續前進。公路的兩旁是田野和麥田。路邊的樹長得很怪,都是一個大枝干,長著一小叢一小叢的葉子,葉子不多,不像南方的樹,,長著一個大樹冠。或者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這裡的風很大。有時因為風,我們的行車非常困難。又走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又看見路旁的一個碑牌指示:段思平故裡。據說段思平是大理的開國皇帝。我們繼續搜尋這一發現。村子叫傍坨村。房屋是泥土的顏色。古樸陳舊。走進村子裡,村子很靜,走動的人很少,令我想起表現主義的一幅畫,一種很寂很空的空寂的街道。

我們一直這樣沿途所走,走走停停。後,到了喜洲,白族自治區。其中有保留得很好的白族民居----嚴家大院。是他們歷史悠久,且保存得最完整的民族建築。三房一照壁,五合四天井。但走在這層疊的房屋迂回曲折中,總覺得有一種空間的壓抑。房屋間隔較小,且因是木質顏色灰暗,光線也很暗淡。

從喜洲出來時,因天色漸暗,沒有再去上關。

回來時,三人累得要命,便坐車回大理。發覺原來坐車是那麼舒服的,我們對視而笑。

晚上,一起吃飯。喝了一點酒,因為恆飲了一些,我也跟著喝。

恆說我們的方向感極差。我和瑩在說著,都不知道恆是什麼人。會不會拐了我們,然後說著他會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拐去騙。恆那時在一邊玩耍著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貓。悠悠地聽著我們的說話。

這是我們最後一天呆在大理。吃完飯後,他倆去逛街,我因喝了一點酒,便回了旅館。

到晚十一點,自己又一個人跑出街道,街道昏黃。古城暗寂。除了洋人街,整個古城是寂靜的。我在這種空寂中行走。

雲南手記之

雲南,花開的地方(3)

從大理到麗江,行程約摸四個小時。因為昨晚沒睡好,凌晨四點時分,可能昨晚喝了酒的緣故,全身發癢和熱。爬起床。一直坐到凌晨六點。於是一直在車上昏睡。到差不多睡意困消時,已快到了麗江。聽說,五一後,所有消費都變貴。而我和瑩此行帶的錢不多,已剩無幾。

到了麗江,在車站下車,打了一個電話給網友馬曉。其實我只是在網上和他聊過三次,我便說要去看他。那時我一直沉迷在網上,因為他關於雲南,便找上了他。他因為我的年齡小,不想和我交談,於是我便任性地對他說,我要去看他。在停下來的幾天中,我在網上收集雲南的有關資料時,再遇到他,和他聊第三次。在我和他第四次的語言交流時,此時,我已人在大理。電話中我說我明天到麗江。在車站打電話給他時,他說要過來接我們。後馬曉帶我們找旅館和吃飯。他在開網吧,其實在忙。我卻被他的熱情和幫忙覺得惶恐。他還讓他的一個朋友帶我們去游玩。他的朋友麼麼,也是馬曉的網友。有一天麼麼上網和馬曉聊天時,馬曉發覺麼麼就在他的網吧裡。麼麼是個可愛的女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導游,她的活潑和開朗,使我們很快隨和起來。

我們先去了黑龍潭公園,黑龍潭的由來有著一個很美麗的傳說。麼麼慢聲細語地和我們娓娓道來。黑龍潭的水底種植著一種植物,柔軟的枝葉從水底長到水面,水面上飄著白色的小花,很有一種詩意柔順的美,我喜歡這種素潔的美,麼麼笑著告訴我們,說它有一個不大好聽的名字----水性楊花。我們笑了,的確不大好聽,但細細一想,卻也很貼切。它不從意思上解,而純粹的字面上解注。

經過一工藝館,裡面有東巴文字解說和故事。原始東巴文字,是圖形像形字,被稱為當今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像形文字。文字中有凄美的關於愛情的“第三王國”,故事色彩有類似於世外桃源的說法,說有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因為家人的反對,他們被迫雙雙逃到雪山腳下的一片美麗的草原上生活。他們的這種生活美麗的想像是,以鹿為牛耕種,以虎為馬作坐騎。表達了對一種美好生活的向往。

出了黑龍潭,我們沿著水流而下,流水中長著一種碧綠的水草,在水流的梳理下,非常的柔順,曼妙成優美的流動。我想像著那是水妖的秀發,水妖嬌媚的秀發。在水中游動著碧綠。

我們沿水流進入麗江古城。麼麼說,麗江古城的最大特點,便是沒有城牆。但她卻是一個絕對純正的古城。有關城牆,也有著很多種說法。踏著五花石子路,走在兩旁納西族的古建築群中,我又一次被這街道兩旁盛開著的鮮花,顏色鮮艷度極高的花朵感到弦惑。玫瑰的脂紅,藍紫,檸黃,雪白,一叢一叢,一片一片,層次鮮明,色彩鮮明,毫不含糊地展現在你的眼前。

晚飯,麼麼帶我們吃這裡特色的食物。麗江粑粑,雞豆涼粉,米灌腸,千張肉等。其中麗江粑粑有很多種類。鹹的,甜的,大的,小的,還有水蒸粑粑,水蒸粑粑可以當主食。麗江的小麥是有名的小麥,將小麥磨成面粉,麗江人便可以做成各種和樣的粑粑。在《行走麗江》的地圖中,說,到麗江所做的十件事中之一其中有各買一個不同類型的粑粑。

晚上十點多,和麼麼、馬曉分開後,我們回旅館,不知干些什麼。恆說,我們夜游古城吧!於是,三人隨意挑了一條路,開始漫無目的的游走。古城小巷內是一片漆黑的寧靜,偶爾閃爍著稀疏的燈光,泠泠的流水聲。我們走到迷不知處時,便打開地圖尋找所在點,恆買了一包煙,我要了一支。我始終陷於一種莫名心靈上的飄泊無根感中。瑩也試著抽了一支,她嗆得很,在拼命地咳。我們隨著小巷轉,看著小巷上注著的街名。五一街,七一街,八一段。麼麼說,在古城中,若迷路,只需逆水流而走,便可走回古城。有時走到十字路中時,不知往那一個方向,便讓恆閉著眼睛站著,推著他轉圈,他停下來時,面對那個方向,便朝著那個方向走。我們有時停下來,坐在夜色的院落天井中,互對無言。

我們或跑去已打烊的店鋪卻還有燈光的店主和人搭話。結果,我們跑回旅館時,每人手上都多了幾盒茶葉。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