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束河氣氛好過古城,更為休閑和隨意,比古城更少了一分商業和市儈。第一趟去束河,是從中甸回來的那天晚上。其實束河離麗江很近,中巴只要2塊錢,通常從正門進去需要花30塊的門票,不過跟著當地中巴進去,司機帶你逃票只要一人10元。到束河時天色已經有些晚了,有些街邊鋪面已經打烊,其實古鎮和古城差不多,居民多靠游客消費為生,青石板兩邊都是賣紀念品和當地特色的小店。來前就聽人說扎染和東巴文字是麗江的特色,果然是這樣,其實密密麻麻的小店裡賣的都是差不多的貨品,真是覺得奇怪密度如此高的店鋪怎麼能夠維持生計?離入口處沒多遠,我們竟在一家民族特色極濃的小店裡碰上了納西阿姨,阿姨原來住在束河,自家經營著一家手工織布的小店,回到工作狀態的阿姨穿著“工作服”- 納西族傳統服飾,一邊手不停的織著納西土布,一面與兩個小姑娘討價還價。我們跟阿姨打了個招呼,繼續往古鎮深處探尋。沒走多久,就到了古鎮的老四方街,名字跟古城四方街一樣,但顯然少了很多繁華,過了四方街,面前是一字排開的酒吧街。這邊的酒吧因為游客稀少而顯得十分冷清,但我卻更喜歡這樣的氣氛,服務的小姑娘懶洋洋地攤在沒人的竹椅上,你可以隨意踏進任何一家酒吧,四處參觀,你不示意要坐下來,絕對沒人來問上一句,少了城市裡的那份殷勤,反而覺得更自在些。快到盡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家叫“守望者”的小酒吧,門口的餐牌甚為有趣“素菜-看河邊菜地,葷菜-在雞圈,不葷不素,問胖金妹”,仔細想想,覺得有問題,哪有不葷不素的菜,想來胖金美知道的不只是菜,嘿嘿。。。
領略了束河的清淨悠閑,回到古城體驗一下庸俗的旅游勝地。還沒到游客雲集的四方街,遠遠地就聽到了酒吧街上傳來的對歌聲,一路尋來更有漸入煙花之地的感覺,掛滿紅燈籠的酒吧隔著小橋流水遙相呼應,河這邊的納西族服務員扯著嗓子跟河那邊酒吧裡的游客對著歌,酒吧門口到處都是穿著不知是哪族服裝邊唱邊跳的小姑娘,柳樹婆娑,倒影著小河流水的紅燈籠,還真有些古時秦淮河邊畫舫鶯歌,“滿樓紅袖招”的味道。來來往往的男人女人衣鬢交錯間,空氣是曖昧的,眼神是游離的,酒吧裡的人群臉上都寫滿了ONS的渴望,我不禁苦笑,原來果然是個“艷遇”的地方,直接而赤裸,不給也沒有必要有適應的機會。你來了,早就聽說了,那就享受吧!
即來之,則泡之,我們選了據說是當地最HOT的一間酒吧坐了進去-“櫻花屋”。到了二樓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酒單上倒是什麼都有,可惜喝法都很奇怪,MALIBU 和 SMIRNOFF只提供純飲,我依然選了BAILEYS,給高麗莎點了杯“PINA COLADA”,結果證明極其難喝,在麗江的酒吧千萬別點COCKTAIL,不然結局尷尬。無奈之下,還是BAILEYS比較可靠,20毫升賣22塊,不算貴,也不能算便宜,加冰卻用的是SHOT杯,是我有史以來喝BAILEYS用的最小的杯子。聊天聊地聊男人聊理想聊家庭,該聊的都聊完了,起身離開的時候已接近午夜,下樓的時候才發現每口窗口都貼著櫻花語錄,如“前方100米有美女出沒,速帶防毒面具”等等,不由得想起王朔的“動物凶猛,生人勿近”,看多了,倒沒了該有的味道,反而有些嘩眾取寵了。
本來麗江已沒有多少可寫的素材,這裡畢竟是個讓人吃飯,睡覺,發呆的地方,要精彩,就不要選來這裡了。不過還想再羅嗦兩句,因為最後一天我吃到了這次旅行中最讓我兩眼放光的一餐:“哈記牛肉館”。哈記就坐落在古城入口處,店面不小,裝修是麗江特色的小樓,看上去還算干淨。本來只想試試,但一進去就看見別人桌上的菜市色面看上去都極富感染力,特別是哈記特色燉牛肉。斟酌之下,點了一個小份的燉牛肉,一份清炒豆苗,一份酸菜土豆絲湯,米飯是用小木桶盛的,一桶3元。燉牛肉的火候恰到好處,當地的牛肉也與城市裡的不同,更為醇香,肉質既爛又有咬勁,非常入味,舀一些牛肉湯拌在米飯裡,香濃無比!兩個人一頓飯只用了30元,真是回味無窮,強力推薦,如到麗江,絕對不容錯過!唯一的敗筆是席間有扮做喇嘛的人進飯店化緣,衝著你不停地說“扎西得勒”。看得出所有人對藏民都有所顧忌,在座每桌人都掏了腰包,比一般乞丐的成功率高出許多,連飯店也對他們無可奈何,只能任他們在店堂裡穿梭。
其實麗江比我想像的更為商業,旅游城市都脫不了市儈,但麗江多的是那份從容淡定,也許真的是“無欲則剛”,錢是要賺的,但夠生活就行,沒有名車,沒有大屋,要的只是家門前的那片菜地和小溪裡的冰凍啤酒。也許有很多人願意在這裡渡假,認為可以被悠然的氣氛感染,我卻並不這樣想,心定則萬物皆空,心不定關在深山老林也無用。我承認我還是更喜歡海邊的假期,有好屋,好食和完美的服務,本是俗人一個,還是明目張膽的腐敗好,矯情的面紗還是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