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澗景區景色秀麗,環境優美,擁有98%的森林覆蓋面,聯合國在華東地區惟一的大氣監測站就設在生態保護區內。景區以竹林、瀑布、人文景觀見長。綠色觀鳥基地西天目山有各種鳥類148種。白水澗屬於天目山脈,海拔1095米,被稱為北天目山。曾有專家考證,棲息在白水澗的鳥,種類也非常多。由於山陵谷地多變,氣候冬暖夏涼,雨量充沛,非常適宜生物的繁衍,曾被浙江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指定為“綠色觀鳥基地”。
我們隨同一群“野鳥會”的愛鳥“發燒友”去白水澗觀鳥,前一天晚上住在景區的農家旅館,第二天凌晨,從門樓坐游覽車大約10分鐘就到了景區,過了“懸橋通幽”,就像身臨一個大型的交響音樂會,曼妙婉轉的樂聲接連不斷:“嘀呤……嘀呤……”;“知覺……知覺……知知覺”;“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大家都豎起了耳朵,眼睛向竹林中搜索,可是層層疊疊的竹枝,一望無邊的竹林讓我們只聞其聲,不見其影,行家們說,像鈴鐺一樣叫的是棕臉翁鶯;也有大山雀的叫聲;四聲一拍的那種叫聲非四聲杜鵑莫屬。
過了“觀瀑亭”和“龍潭雙疊”,在賞心悅耳的享受中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半山腰竹林迷宮旁,這裡一面是竹林,一面是空曠的梯型菜地,菜地上方是用竹子建成的風格獨特的茶樓、飯店,澗水在梯田邊流過。原本隱藏於竹林幕後的鳥們在這裡露面亮相———
隨著“唧……唧……唧……”的歡叫,一道黑色的閃電在我們眼前一閃而過。自然博物館的一位老師說,這是河烏,它生長於林間溪流地帶,吃昆蟲、小魚。有位發燒友眼尖,用手指著興奮地叫:“大山雀——大山雀——”。我一看——天哪!一只像蝴蝶那麼丁點大的小鳥也能叫“大”山雀?但它確實很可愛,全身灰白色,一上一下地呈波浪型飛行,在空中畫下一道又一道美麗的弧。正當我們沉浸在鶯歌燕舞中時,從山上跑下來一個年輕的發燒友,他氣喘吁吁地說:“紫嘯鶇……紫嘯鶇……紫嘯鶇……”原來他是隨著紫嘯鶇的行蹤一路追下來的。經他稍加偵察,大家都在較遠的菜地上用望遠鏡看到一只大小像鴿子,全身藍紫色,背上點綴著小白點的鳥,可惜當時沒有太陽,據說它的羽毛在陽光下能變化出無數種神異的光芒,奇怪的是它走一步一鞠躬一展尾,展開的尾巴像一把彩色的鵝毛扇。大家都非常地激動,這可是稀有鳥類呵,能在白水澗見到它可真算是不虛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