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美巴城蟹肥

作者: abtqf

導讀秋風響,蟹腳癢。每年11月秋黃蟹肥,是去陽澄湖旅游、垂釣、吃蟹的好時候。一行人約好周末去陽澄湖吃“蟹”,恰縫天高氣爽,驅車前往,一路上興致頗高。唯一讓人掃興的是出上海的高速太堵。 車從昆山高速出口下,朋友帶路從昆山市內走,以讓我們觀賞一下昆山市貌。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小城,昆山給我的印像很好。高樓大廈不多,綠化都很好,整潔干淨,不失現代氣 ...

秋風響,蟹腳癢。每年11月秋黃蟹肥,是去陽澄湖旅游、垂釣、吃蟹的好時候。一行人約好周末去陽澄湖吃“蟹”,恰縫天高氣爽,驅車前往,一路上興致頗高。唯一讓人掃興的是出上海的高速太堵。

車從昆山高速出口下,朋友帶路從昆山市內走,以讓我們觀賞一下昆山市貌。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小城,昆山給我的印像很好。高樓大廈不多,綠化都很好,整潔干淨,不失現代氣息。一路開過去,我很驚詫於昆山市內的有座小山,邊有一寺曰華藏寺。其後邊沿馬鞍山路一種向西,過了森林生態公園再往西直行便至陽澄湖邊。我很狐疑為什麼這麼一條大道叫馬鞍山路,是因安徽馬鞍山得名的嗎?原來馬鞍山路得名於華藏寺所在的那座小山名叫馬鞍山,是亭林公園的主體,這都是後來才得知的事了。

陽澄湖蟹以巴城最為有名,巴城有四大品蟹寶地,我們去的是“漁家燈火”品蟹美食市場。車至馬鞍路盡頭向左一拐,便是“漁家燈火”了。向內開去,路左邊的停車場黑壓壓望不到邊的是各式的車輛。70%是上海牌照,都是慕陽澄湖大閘蟹名而來。據說當地人一年就吃這一個蟹季了,在蟹季猛賺一筆,淡季便休養生息了。

下車四望,真是蟹的世界。沿湖及兩邊,滿是各式各樣的酒樓蟹舫。餐廳的名稱也是千奇百怪,蟹樓、蟹莊、蟹舫、有讓我驚奇的名字如“蟹天蟹地”、“蝦兵蟹將”、“蟹哈大笑”、“蟹滿樓”等,甚為有趣,真不知這些飯店的名字寓意是指“蟹”多滿樓,還是指“滿樓是蟹(消費客)”。右邊臨陽澄湖,從岸邊伸入湖面的是許多竹巷,每條竹巷內有十來家水上餐廳,左右分列。走近竹巷,撲鼻而來的便是一陣陣蟹黃的香氣。每條巷盡頭都有一座竹亭,一條環湖的竹巷串起這些亭子,供游人欣賞湖面風光。湖面被一格格的竹杆漁網劃分開來,陽光灑在陽澄湖上,一派豐收的景像。

我們在一家蟹舫的二樓臨窗而坐。陽澄湖有“一蟹三鮮”,除大閘蟹外,還有湖蝦、螺螄和扁魚。陽澄湖大閘蟹自是每人上一對,一公一母,點了“一蟹三鮮”外,還配了些水鄉土菜如水煮毛豆、草雞、水芹肉絲等。蟹性涼,宜黃酒,朋友帶了一壇花雕老酒,以姜絲調,為上佳,我雖不飲,也很覺有詩意。我們要了清蒸蟹,以突出其原汁原味。據說陽澄湖大閘蟹除了蟹黃肥厚,味道鮮美外,還有“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特點。所謂“青背”是指蟹殼成青泥色,平滑光澤。“白肚”指它的臍腹甲殼顏色潔白晶瑩沒有污泥斑點。“黃毛”指蟹腿上的鋼毛長而呈金黃色。所謂“金爪”,是指蟹足金黃,堅實有力。不過我對於吃一向沒有什麼研究,認不出陽澄湖蟹與其它蟹,吃不出這其中的奧妙。

食蟹之後,自不能忘賞一下陽澄湖美景。開到陽澄湖綠地,湖岸的草坪上三三倆倆,橫七豎八的躺了眾多的游人。沿湖雖則開發了很多旅游別墅度假村,但湖面旅游開發的很一般,湖邊草坪就成了人們留影的場所了。

陽澄湖美,巴城蟹肥。陽澄湖大閘蟹被當地人做足了文章。陽澄湖蟹每年約2000頓銷往全國各地,連台灣也拿陽澄湖蟹做文章,可見其影響力。陽澄湖蟹的成功,有其自然條件及蟹自身的特色,當地人的經濟意識和經商頭腦是促成陽澄湖大閘蟹發展關健所在。此外,優越的經濟地理位置也是成就陽澄湖蟹的因素之一,因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與江浙一帶的高消費人群都是蟹消費的巨大市場。據說近幾年,一到蟹季,四面八方的賓客潮水般湧到了陽澄湖畔,僅在巴城吃蟹的每天就有1萬人上下,最多的一天有4萬人。像這樣的周末,僅這一個蟹市場就有幾千輛上海自駕車前往陽澄湖品蟹,一度造成進出上海的高速公路堵塞,收費站免費放行以緩解堵車,這在全國其它區域很難想像。

記得一次和朋友談起市場與區位的重要性。朋友說他家鄉的花亭湖魚頭絲毫不比天目湖魚頭差,可是有誰會知道花亭湖魚頭呢。安徽五河的螃蟹味道也很鮮美,可在全國範圍人有多少人知道呢。當然這有我們自身缺少包裝與宣傳外,與當地市場的發達與否有很重要的因素。我在天柱山工作的時候,對浙江人的旅游包裝很是不屑,如果天柱山這樣的景色座落在浙江或者江蘇,旅游收入是什麼樣呢?可惜,不可能有這個如果。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