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獨行走滇西(一):昆明,大理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06年9月6~23,利用旅游淡季,獨游雲南18日,其中:廈門-昆明雙飛;途徑昆明兩次,首尾共計7天,住親戚家;大理停留四日;騰衝停留三日;盈江、瑞麗、緬甸共游兩日;保山宿一日;游玉溪撫仙湖一日。總計花費4192元,扣除往返機票後,在雲南的實際開銷為2382元。9月6日,國航CA4534航班11:10從廈門高崎機場起飛,機票4折,包括機場費及燃油加價, ...

06年9月6~23,利用旅游淡季,獨游雲南18日,其中:廈門-昆明雙飛;途徑昆明兩次,首尾共計7天,住親戚家;大理停留四日;騰衝停留三日;盈江、瑞麗、緬甸共游兩日;保山宿一日;游玉溪撫仙湖一日。總計花費4192元,扣除往返機票後,在雲南的實際開銷為2382元。9月6日,國航CA4534航班11:10從廈門高崎機場起飛,機票4折,包括機場費及燃油加價,總計790元。13:20抵昆明巫家壩機場,XD、MM和XY到機場接,打的進城。機場離城區很近,車費只需16元。當晚住MM家。9月7日早餐後,與XD同游“大觀樓”。1999年夏天,我攜兩兒入滇,曾游遍“石林”、“龍門”、“世博園”和“民族村”等,昆明地區的頂級名勝。七年後獨自再來,不擬故地重游,只打算再見識一下當年未能光顧的其他的景點,“大觀樓”便是其中之一。此樓距市區6公裡,緊鄰滇池,是一幢三層古樓,其最出名的特色就是門前的180字長聯: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此翠羽丹霞。莫負:四周香稻,萬頃晴菽頻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爺,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朱廉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聯為清朝乾隆年間,昆明詩人孫髯所撰,有“天下第一長聯”之稱。此番邀XD逛園,除結伴觀景外,其實也是有重要的事情必須解決。兩人多年“天各一方”,遇事雖可用電話聯系,但卻常感“隔靴搔癢”,難以溝通。當面交談的效果就好得多,尋一茶座,要壺“高黎貢山綠茶”(12元),沒談多久就達到了相互的諒解。暢談後,乘船游草海(10元/人),這塊水域與滇池本為一體,不知何時?也不知何故?當局在西山附近修建了一道“海埂”,硬是將草海與滇池分成兩家。XD說,前些年的草海污染嚴重,水質曾達劣五類標准,湖面上水浮蓮遍布,湖水臭氣熏天,國家曾連續多年投入巨資進行治理。不過,幸好錢沒白花,現時的草海中已不見水浮蓮的蹤跡,臭氣也基本消失,只是憑我肉眼所見,水中的污物依舊頗多。 船至西山附近調頭,依原路返回,登岸時已是下午一點半左右。在大觀樓公園門口尋一餐廳吃午飯,兩人各要一碗過橋米線(十元/碗),還點了著名的“汽鍋雞”,老板娘開價30元,經還價後降為20。不論何事均可還價,這是雲南的一大特色。“汽鍋雞”味美量足,過橋米線也很好吃,這樣的一碗過橋米線在廈門可賣到25元,而且味道還不見得正宗。 下午到南窯汽車站,購買次日早7:40赴大理的車票,120元,車型是Volvo。這裡也有連夜趕路的臥鋪車,以及其他價位較低的車型,但我寧願白天上路,而且選擇乘坐最“昂貴”的Volvo,因為,能夠舒舒服服地一路觀景,也是一種難得的旅游樂趣。傍晚用電話向老朋友CW報到,他表示要宴請,我本想推辭,因為MM已備好豐盛的晚餐,但CW說廣西的SGS正巧也在昆明,見面機會難得,只好赴約,在MM家附近的“老昆明”餐廳吃雲南風味菜。9月8日,班車7:40准點出發,全車僅8位乘客,我獨占一個雙人座位,感覺非常舒適。Volvo是直達車,離昆明後就不再上人。9:15,車過陸豐縣恐龍山,路旁的標志表明,這裡是長江上游水土保持示範區,山上植被開始變得茂盛,到處郁郁蔥蔥。10點左右駛入高速公路的楚雄服務區,汽車開上檢修台進行例行保養,大家下車活動。對面山上有行大字“楚雄人民歡迎您”,山頂還有一座漂亮的寶塔,估計是近年新建,不像是古跡。公廁收費也是雲南的特色,在服務區入廁被收取0.5元,其實,這項服務本應包括在高速公路的收費中。福建高速路的公廁就不收費,而且遠比這裡豪華。繼續上路,汽車通過“安楚高速”與“楚大高速”的接合部,道路由單向三車道突然縮成單向兩車道。11點左右過“雲南驛”,11點半過祥雲,正午12點進入大理(下關),終點是位於下關區,建設路上的“大理客運總站”。因為日後還要去騰衝,下車後首先考察了大理車站的發車和住宿情況。客運總站每日10:00和13:00各有一班發騰衝的“高快”,票價85元,車型是廈門金龍。車站附近也有幾家二星級賓館可以投宿,打折後的最低價位是80元/天。了解到這些信息後,在總站門口登上4路公交車赴古城,車資1.5元,自行投幣不找零。 剛開車就下起小雨,到達古城時已是暴雨傾盆,在南城門前下車,立即鑽進城門洞中躲雨。初到即遇“下馬威”,使我對以後的游程十分擔心,一位也在躲雨的當地“大理學院”年輕教師安慰我說,這樣的大雨並不常見,近幾個月來也僅為首次而已。與他閑談中還得知,大理古城中有兩萬多居民,消費水平不高(社會低保180元),在職教授月工資4千,他自己只有一千多元。半小時後雨漸疏,冒雨尋找住處,城門附近客棧的標准間均開價50/天,經還價後可降為40,但仍覺太貴。繼續搜索,沿城牆西行,走到“博愛路”口,標間已降至30元/天。最後選中距城牆不遠處的“客來居”,房間雖然不大,但設備是全新的,也很干淨,有熱水供應,漫天風雨中能找到舒適的安身之所,自我感覺頗佳。還是在久遠以前的中學生年代,大理的洱海、古城、蒼山,就曾讓我浮想聯翩。1999年赴香格裡拉,途經大理,停留半日,抓緊時間游覽了“崇聖寺三塔”和“蝴蝶泉”,古城只是草草地張望了一眼,未及登山、下海,就匆匆離去,留下近七年的遺憾。此次再來大理,下決心一定要登蒼山、下洱海,並暢游古城。稍事休息,已是下午兩點多鐘,雨依舊不停地下,冒雨出游,先到洋人街附近去轉了轉。與七年前的記憶相比,古城的風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蒼山的泉水被引入城中,形成多條穿城而過的小溪,到處都懸掛著大紅燈籠,就好像是麗江古城一樣。人民路/復興路口有一間白族餐廳尚在供應飯食,吃了一碗沙鍋排骨米線(4元),算是補償今日的午餐。飯後雨停,抓緊時間游覽宏聖寺“一塔”,該塔是唐代建築,距今已有千年,當地人告訴我,宏聖寺本身毀於明朝初年,現時的“一塔”只是廢墟中的孤塔,前往參觀的國人很少,只有老外時常光顧。出南門,沿一塔路西行至214國道,雨後的蒼山雲霧升騰,路旁的白族民居襯托在蒼山雲霧中,顯得很漂亮。跨越國道,沿條土路一直上坡,走十分鐘左右,就來到一座遍地荒草的大院。門口無人管理,長驅直入,“一塔”立即呈現在眼前。塔為方形,十六層,約40米高,全塔刷白灰,其外形與大理三塔中的主塔(千尋塔)頗為相似,都是南詔古國的建築風格。院內也不見半個人影,可以毫無顧忌地支起三腳架,利用相機的自拍功能,選景拍照。不久來了一個老外,不知為何不敢進門,只在門口向內伸頭探腦一會兒就走了。後來又來了一個老外,頭戴解放軍帽,肩挎解放軍包,打扮得好似當年的紅衛兵,旁若無人般地與我擦身而過,鑽進塔旁的樹叢,從此不見蹤影,直到我撤離時也沒見他再走出來。離開“一塔”,回到古城南門,想拍照留念,但求助多人後,總是白白地浪費了感情,他們都說已按下了快門,但相機裡卻不見相應的圖片。正在懊惱,見到身後有位老外也在擺弄數碼相機,只好請他幫忙,拍下一張“到此一游”的標准照。對於獨自旅游而言,攝影留念確實是個不小的難題。晚餐是在洋人街附近的“瑪麗咖啡廳”吃西餐:肉醬意大利面條、蔬菜沙拉和一杯紅茶,共計30元。飯後買了張地圖,開價6元,4元成交。9月9日,今天計劃游蒼山。早餐吃大理著名的“粑肉餌絲”,3元一碗,所謂“餌絲”,其實就是糯米年糕絲,“粑肉”是燉得爛爛的肥豬肉。飯後買了三包“子弟”牌薯片,准備當午餐用,雲南的薯片既便宜,又好吃,每包只需一元,而且有很多種口味。登蒼山有大、小兩條索道,起點不同,終點也不同。我決定乘小索道,終點是位於半山上的中和寺,往返票價總計60元,但在城內旅行社購買,只需37元。客棧老板說,小索道的起點在“蒼山門”正對面的斜坡上,可以步行前往。出古城,在214國道上行走,遇到幾位利用周六結伴出游的“大理學院”安徽籍學生,聽說我從廈門來,一位英語專業的大一女生說,廈大是全國最漂亮的大學,她連做夢都想去。這些孩子平時很少出校門,向他們打聽“蒼山門”,大家都說不清楚。一位大二男生極力慫恿我“打的”,自告奮勇為我攔下“三輪摩托”,經他砍價,司機答應只需五元就可送我上山。一路上坡,行駛約十多分鐘,三輪摩托把我送到一間售票亭,現時的蒼山已變成“國家地質公園”,入園門票30元/人。這讓我有些始料不及,售票小姐解釋說,因為山上新修建了“玉帶雲游路”,從今年“五一”開始,登蒼山就不再免費了。入園後,又上了一個小坡,才看到索道,站內冷冷清清,我是唯一的登山客。剛坐上索道,空中就降下了小雨,座椅無遮無蓋,幸好隨身還帶著雨傘。蒼山郁郁,雲霧茫茫,索道穿越茂密的林木,我獨自一人在高大的樹梢之間靜悄悄地“飄蕩”,整個身心都投入了雲雨蒼山的懷抱。大約二十分鐘後,抵達終點“中和寺”,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院,既有佛教,也有道教,還供奉著當地白族的聖祖。寺院中只有為數不多的香客,端著照相機到處拍照的旅游者,好像只有我一個。漫游古剎,在一間殿堂中遇到三位正在跪拜的老外,他們好像是見佛就燒香,並不太在意所朝拜的究竟是哪路神仙。閑庭信步走到觀景台,眺望腳下的大理壩子及遠處的洱海,但可惜是雨天,眼前的蒼洱勝景只是一片朦朦朧朧。沿寺旁的一條石階路繼續向上攀登,來到“玉帶雲游路”。這是專為步行者設計的游路,總長18公裡,全程沒有台階,都是平坦大道,游人可以舒舒服服地平地漫步,欣賞如詩如畫的蒼山美景。這條路在中和寺背後橫行穿過,由此向左可抵清碧溪,雖然途經多處景點,但道路漫長,向右拐是通向桃花溪,路途較近。我因為是背包獨行,決定選擇較近的路線,向桃花溪前進,據說那裡有一處瀑布。小雨依舊下個不停,飄忽不定的雲霧時濃時淡,周圍景色也隨之不斷地變換著模樣。獨自一人在雲雨中漫游,遇到小亭或是可以遮雨的巨石,就支起三腳架為自己拍張靚照、留影。“玉帶雲游路”沿著險峻的蒼山大峽谷修建,谷壁直上直下,隆隆的水聲不時從腳下的深淵中傳出,估計是有股激流在山下流淌,然而,冒險向下探頭,卻只見霧滿山谷,到處白茫茫,什麼也看不見。慢慢地溜達了個把小時,沒有遇到任何游人,來到小路盡頭,見到一堵白色矮牆,上書“落石危險,游人止步”幾個紅色大字。這裡就是桃花溪景區,所謂的瀑布其實就是山澗激流,旁邊有座小亭,是觀賞“瀑布”的最佳地點。我把相機架在亭內,按下自拍,快速衝到瀑布邊,冒雨留下“到此一游”的紀念。往回走,依舊是滿山美景只供我一人欣賞。經過一座亭子,時間是下午一點,這裡距索道已經不遠,決定入亭小憩,順便享用我的“豐盛”午餐,美味的薯片和保溫杯中滾燙的熱茶。雨仍在下,但雲霧已經飄散,視野頓時開闊了許多。正在亭中觀景,雲游路上走來一對年輕老外,寒暄幾句,得知他們是以色列人,剛乘索道上來,准備去看瀑布。我找出數碼相機中的“瀑布”,告訴他們那道水流很小,其實算不上是“瀑布”,然而,女孩子說,他們的國家非常干旱,所以,凡是有水的地方,她都喜歡。兩位年輕人面對蒼山雨景不住地贊嘆,還請我為他倆拍下合影,作為“等價交換”,我也請他們為我拍了一張照片。雨漸停,乘索道下山,能見度大增,坐在纜車上已經可以清晰地觀賞腳下的古城、稍遠些的壩子、田園,以及更遠處的洱海風光。蒼山公園的人氣也興旺了許多,一路下山,迎面“飄”過來的登山游人絡繹不絕,在山下還遇到一大隊正准備搭乘索道的香港游客。離開公園,時間尚早,決意再赴“一塔”,因為昨日拍下的照片都不甚如意。尚在山上時,曾把“一塔”的方位看得很清楚,然而,下山後卻找不著相應的通路。當地人建議重走214國道,但這樣做必須繞行一個大圈子。我想走捷徑,但人家說村野小道並不適合於我,會迷路。我不信這個邪,相信路在嘴上,於是一頭扎進小路。在田野中行走時方向感尚可,然而,進入村莊後問題就來了,岔口奇多,必須不停地問路。幸好村民都很熱情,特別是遇到兩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我稱呼他們“小同學”,兩人很高興,非常賣力地為我帶了很長的路。再次來到“一塔”,想不到門前已設橫杆,大門也有人值守,一對老外被阻擋在門外。我走上前去詢問,看門人讓我先看看門邊的布告,只見上面用中、英文寫著“寺廟維修,嚴禁入內”。我這才恍然大悟,為何昨日有位老外站在門口不敢入內。三人請求通融,但門衛鐵面無私,只是透露可以經由村中小路繞到塔背面去觀光。於是我和老外成了同路人,他倆來自澳大利亞,經香港、昆明、麗江到大理,然後還要經澳門回國。一路打探,在村莊中繞行,終於來到了古塔近旁。古塔跟前是青松遍布的山坡,遠處是雲霧中的蒼山,老外見此美景,一個勁地呼喊“太漂亮了!”。然而,這兩人只是觀景、贊美,並不拍照,直至我請男老外為我攝影留念後,仍不見他們拿出相機。我有些詫異,女老外凄涼地說:“我們的相機摔壞了!”。於是我也為他們拍了兩張照片,請他們留下“伊妹兒”,答應以後用互聯網發過去。不過,當事後查看雙方互拍的照片時,我卻很難欣賞澳洲人的攝影風格,這也許是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離開“一塔”,已是下午4點多鐘,走到古城南門前,與老外分手。肚子已開始鬧“空城計”,畢竟走了那麼多的路,僅靠三小包薯片是抗不住的,決定提前吃晚飯。城門對面有一家號稱“白族老字號”的餐館,走進去要了一份大理名菜“沙鍋魚”,加上米飯,一共32元。也許因為是最“正宗”的白族特色,砂鍋中有些配料是我從未見過的(例如一種又黑又硬的香腸),魚也煮得太老,總的感覺是不如七年前曾在“下關”吃過的“沙鍋魚”那般味美。9月10日,計劃上午逛古城,下午游洱海。早起後在洋人街一家韓國人開的餐館吃美式早餐,因為昨日聽澳洲人講,洋人街上的西餐不錯。兩片“吐司”,兩個煎蛋外加半只烤洋芋,一份素菜沙拉,一份果醬,一杯咖啡,一共20元。吃後感覺一般,這也許又是中西餐飲文化的差異。不過,小店內的布置卻很溫馨,頗像是陽朔西街或大研古鎮上的小餐館。洋人街本名“護國路”,是條東西走向的道路,只因街上有許多售賣紀念品的店鋪和中西式餐廳,頗受老外們的鐘情,因而得到“洋人街”的諢名。飯後“考察”古城,大理城的南北主干道為復興路,它溝通南北兩座城門,沿途分別於人民路、護國路、玉洱路等東西走向的道路相交。沿護國路向東走,其實,這條街的“洋”味只存在於(護國路/復興路)十字口以西,越過路口後,“洋”味立即驟減。繼續東行,護國路上就只有老百姓的民居,一間很有規模的中學和一家醫院。護國路的東方終端是(葉榆路/護國路)三岔口,葉榆路也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離開護國路,沿葉榆路向北,走到(葉榆路/玉洱路)十字口,再沿玉洱路向東,去找洱海門。玉洱路是城中東西走向的主干道,客棧老板曾告訴我說,蒼山門在它的西端,那麼,作為古城東門的洱海門,想當然地就應該在玉洱路的東頭。誰知,沿玉洱路一直向東,走到大(理)麗(江)公路邊,也沒有洱海門,只見到一座大理石牌坊,我怎麼也不能相信它就是洱海門。附近有座“風花雪月大酒店”,詢問總台小姐後得知,我已經遠遠地走出了古城。她們還說,大理古城的南、北門是對稱的,位於復興路的南、北兩頭,而東、西門卻是錯開分布,蒼山門在玉洱路的西端,洱海門在人民路的東口。退回玉洱路,回頭向西,已經延伸到古城外面的這一段玉洱路延長線是新近開發的,有很多漂亮的白族建築。走到環城東路向南拐,再走數百公尺,就看到洱海門了,它很漂亮,但好像是新建的,不是古跡。門前有位開小巴的女司機,極力勸我乘她的車去“崇聖寺三塔”,無奈我並無此計劃,幫不上她的忙。雖然生意沒做成,女司機仍爽快地答應為我拍照,而且,與昨天的老外相比,她的攝影風格更讓我滿意。登上洱海門旁的城牆,古城內外的風光立即展現在眼前,城牆為土建,上面只生長著稀疏的雜草,好像也是新修的。城內有片面積很大的養魚池,估計挖池取出的泥,就是建築城牆的土。城牆頗高,而且,城內的地面明顯地高於城外。在城牆上行走,先向南,再折向西,城外的地勢逐漸升高,城牆也變得越來越矮,最終止於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跟前。走出城外,繼續西行,身邊的城牆有了明顯的改變,雖然堆土不高,上面卻長滿樹木,顯然這段城牆已經有些年頭了。從南門進城,走到玉華樓,買了一片烤乳扇,這就是雲南十八怪中的“牛奶做成扇子買”。不過,我並不覺得這東西有多好吃,而且,極易掉渣,吃得滿身都是乳扇碎片。中午吃白族餐,要了木瓜炒雞塊,海菜豆腐湯和素炒餌快,一共25元。其中,素炒餌塊最合我的口味,“海菜”是洱海中的一種水草,“木瓜”是一種樹的果子,非常酸,做調味用,“酸”是白族餐飲的一大特色。下午游洱海,在客棧附近乘2路車(自動投幣全程一元),沿博愛路北行,出城後向東,過大理古城北門,再橫穿大麗公路,終點站是“才村”,下車後前行不遠,就是洱海游船的碼頭。網友曾說,才村游船的票價是100元/人(黑市可打折到40元),然而,找到售票處時,發現票價已經漲到130元。而且,這一航線的游船只停靠“天鏡閣”和“金梭島”,從地圖上看,兩個景點靠的很近,只不過是洱海中的一個小小的角落,130元的價格實在是貴得離譜。我悻悻地離開售票處,希望附近有人賣黑市票。果然,一位婦人立即靠上來,聲稱可以只收110元,我仍嫌太貴並表示已失去乘船的興趣,打算只在洱海邊轉轉就乘車回城,婦人的票價降到了90元,她還說,票價中有30元是大理市新近硬性收取的洱海環境保護費,所以90元不能再少了。我說,這樣我寧可到下關去做大船(114元),還可以多玩幾個景點,說完立即向汽車站方向走去。婦人看我真的要走,急忙說她的最後價格是80元,於是,我們成交。買好票,專人送我進碼頭,安排上7號船,游船內空蕩蕩,暫時走不了,只好先在碼頭上轉轉,拍拍照片。不一會,來了個旅游團,登上另一條只去“天鏡閣”一處景點的船,碼頭方面建議我跟那條船走,我不同意,因為我付的是兩個景點的錢。又等了約半小時,來了兩撥人,一撥是本省的,另一撥從吉林省長春市一路自己開車過來,共六人,也是買80元/人的船票。游船出發,駛向東南,目標就是對岸的“天鏡閣”以及相距不遠的“金梭島”。洱海是高原淡水湖,海拔近兩千米,北起洱源縣的江尾鄉,南至大理市的下關區,兩頭窄,中間寬,略彎曲,形如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長41.5公裡,東西寬3~9公裡,面積雖比滇池小,但蓄水量卻相當於滇池的兩倍,平均水深10.5米(最深達20.5米),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洱海周邊有大小河流十數條,水源充足,“海”水經下關地區的西洱河流出,與漾江彙合,最終注入瀾滄江。海面風平浪靜,小船緩緩地行駛,環顧四周,西有蒼山橫列,東有玉案山襯托,南、北兩個方向蒼蒼茫茫,水天一色,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覺,真是“船行碧水,人在畫中”。船主說,我們的游程大約為三個小時,登岸與游海各占一半。船近東岸,擦“天鏡閣”半島而過,繼續前行,停靠“金梭島”。金梭島是洱海三島中最大的,南北長約800米,東西寬100多米,形似一支織布的梭子,故而得名。船靠碼頭,眾人下船,立即有人走上前來收取“登島費”,每人三元。洱海水產資源豐富,島民以漁業為生,前些年也發展過網箱養魚,但因污染水體,早已被當局叫停。現時的洱海極重環保,漁民只准使用人力搖槳的小船,唯有經嚴格控制的旅游船才可以使用機械動力。不過旅游也為島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很多人都投資興建了專為游客服務的餐館和客棧,還建有一座市場,售賣各種觀光紀念品和特色食品。我獨自閑逛,島上有幾座小廟,岸邊到處都是晾曬的魚蝦,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魚腥味。同船的游客都已不見了蹤影,距離集合時間尚早,我無事可做,又經不起“海”鮮燒烤攤販的誘惑,買了一大塊烤烏魚肉(當地人稱為蛇魚),攤主開價6元,最後以4元成交。吃著美味的烤魚,漫步回碼頭,又等了一會兒,驢友們才紛紛回船。小船出發,掉頭向北,直駛“天鏡閣”。天鏡閣坐落在羅荃半島上,這個半島是玉案山向南延伸的余脈。據史書記載,早在南詔時期,羅荃半島上就已修建了一寺、一閣和一塔。其中,寺為羅荃寺,塔叫羅荃塔,閣就是觀音閣,裡面供奉著觀音菩薩,是歷史上洱海的四大名閣之一。此閣因地勢險要,有“山環吞海,澄然如鏡”的景色,也叫著天鏡閣。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古建築早已蕩然無存,現在的天鏡閣是1996年在原羅荃塔的遺址前重新修建的。我們棄舟登岸,購買景點門票(10元/人)後,沿小路拾級而上,經觀音閣舊址(現有一座其貌不揚的二層小樓)、石牌坊、小亭,廊橋,抵達天鏡閣。現時的天鏡閣共三層,高22米,具有原天鏡閣和羅荃塔登高遠眺的寬闊視野,閣頂懸一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天鏡閣”三個大字。這座閣樓雖非古跡,但造型美觀,不論是遠眺、近看,都是理想的留影背景。半山上有幾處油炸“海”鮮攤點,我又成為被招攬的對像,攤主們說,到洱海就應該嘗嘗真正的洱海魚,金梭島的蛇魚並非正宗。於是,我又買了一大條體形扁扁的魚,老板娘開價五元,因為時近黃昏,我還價2元,她也肯賣。這條魚是早已炸好,又重新回鍋的,並非鮮魚現炸,所以吃起來就不如金梭島的現烤活魚那末鮮美。然而,兩頓魚肉下肚,我的胃就再也沒有剩余空間來容納當日的晚餐啦!乘船返回才村碼頭,再乘2路公交回客棧,因已無需再吃晚飯,洗個熱水澡後就上床休息,看了一會兒電視,早早地就寢。9月11日,計劃上午探訪《元世祖平雲南碑》和古城北門,下午遷居至下關,明日從下關出發赴騰衝。早餐再吃“粑肉餌絲”,為增添粑肉,額外多付一元。飯後出城,步行至蒼山門,再折向西,沿三月街大道上坡,去找《元世祖平雲南碑》。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蒙古大軍從寧夏出發,經甘肅,入四川,分兵三路攻占大理。其間曾用皮筏巧渡金沙江,這就是昆明大觀樓長聯所指的“元跨革囊”。此後,忽必烈又從雲南揮戈向東,滅了南宋,完成統一。“平雲南碑”是元軍攻占大理後豎立的,為雲南省的一座著名古碑,就位於三月街大道坡頂左側的紅牆院內,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牆院的門閂倒插,卻並未落鎖,猛敲門不應,大著膽子拉開門閂推門而入,只見院內堆滿建材,迎面是一座高大、嶄新的亭子,古碑就在亭中。明、清石碑我曾見過不少,但探訪元碑尚屬首次,這座碑的碑身又高、又寬,但卻很薄,馱碑烏龜的造型也與明、清風格有頗大差異,而且,整個碑身由兩塊石板拼接,不知是古時曾遭損毀,還是在文革中被破了“四舊”。獨自在亭子內徘徊、拍照,門外進來一人,自稱是看守,對我很客氣,閑聊了一會兒。據他說,此景點尚在修繕,未正式開放,然而,絡繹不絕地也常有游人光顧,特別是老外,來得很頻繁。告別古碑,沿三月街下坡,通過蒼山門入城,走到玉洱路/博愛路十字口,再沿博愛路向北,去拜訪古城北門。北門的特點是門前有對石獅,這在大理的四座城門中是獨一無二的。正在城下游蕩,一位負責收取停車費的婦人主動走上前來,介紹城門歷史,我也不失時機地請她為我拍了一張留念照。婦人建議我登城門觀景,然而,剛踏上台階,還沒走幾步,就有一位小姑娘飛快地追了上來,收取登城費,好在只是兩元而已。大理城內沒有高樓,登上城門,城裡、城外的風光都可以一覽無余,兩元錢花得並不冤枉。從城樓下來,立即乘4路公交車回客棧,結算房費,實住三天,付90元。與老扳告別,背起行囊,再次搭乘4路車,前往位於下關區的大理汽車客運總站,購買次日上午10點赴騰衝的“高快”車票,然後住進旁邊的二星級“下關飯店”,淡季打折,標准間80元/天。稍事安頓,下樓到賓館附設餐廳吃午飯,點了沙鍋魚、炒青菜和米飯,一共26元。沙鍋魚有大、小鍋之分,我要的是小鍋,20元,一人吃足夠,配料有白菜、火腿片、蘑菇和筍片等,魚也很鮮美,下關的沙鍋魚果然好吃。從地圖上看,“下關”位於洱海最南端,海邊有座洱海公園,決定步行前往。徒步行走最能品味當地的風土民情,這也是旅游中的一種樂趣。離開下關飯店,沿建設路向東,遇泰安路向北,一直走到泰安橋頭的西洱河邊,向右轉,沿河漫步至大理港的游輪碼頭。這裡是洱海旅游大船的母港,正在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挖坑種樹,種花,種草,樹立雕像,顯然,不久後這一帶會變得非常漂亮。河邊有許多休閑老人,我也湊上前去坐下休息了一會兒。老人們說,沿河邊小路一直向前走就可以抵達洱海公園,然而,我向前走一段路後卻遇到一片工地,小路被工地的圍牆封閉,只得回頭,繞道雙鴛路向東,再沿蒼瀾路北行,繞了一個大圈,走得兩腳發酸,才抵達洱海湖邊。洱海公園也在大興土木,寬闊的湖邊大道正在修建中,一座高大漂亮的牌樓(洱海公園西大門)已經矗立,還有一座水上花園,彎彎曲曲的水上棧道連接著廊坊和小亭,顯得非常別致。也許是看准未來的商機,許多餐館和休閑娛樂場所都已搶先在附近扎根,只是景區尚在建設,依我所見,這些老板們目前的生意似乎都很清淡。水上花園尚未完工,入口設置了障礙,但這並不能阻止當地人進入游泳,釣魚,我也利用前人“開辟”的通道,鑽進水上花園免費游覽。洱海中的魚實在是多,這些業余漁民居然能釣到4~5斤重的野生鯉魚。近黃昏時往回走,前往雙鴛路,那裡有個6路公交車站,可以乘車直達“下關飯店”。走過蒼瀾路,兩側是一連串的餐館,每間門前都有身著各種民族服裝的女孩子,熱情地邀人用餐。連闖幾關後,遇到一位特別熱情的白族小姐,漢話說得就好像是外國人在講中國話,雖然我一再聲明是獨自一人,消費能力有限,但她依舊十分熱情,強調來者都是客。後來,就連餐館老板也前來助陣,一定要我進去看看飯店的環境,不吃飯也可以。這使我有些盛情難卻,再一想,當天的晚飯總是要吃的,而且,在哪兒吃都一樣,故決定留下為他們捧場。白族小姐熱心地幫我點菜,要了苦瓜煎蛋,農家炒肉等白族特色菜,外加啤酒,米飯,一共20元。飯後乘車回賓館,因次日要出發赴騰衝,早早地睡覺。在大理游玩四天,包括吃飯、住宿、景點門票、旅游交通(市內),總計花費525元。另外,由昆明來大理的汽車票是120元。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