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修煉:梵淨山

作者: 海硯

導讀2006.09.21 晴 (心的修煉:梵淨山)梵淨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淨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淨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後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淨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 米,山體龐大深邃, 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 ...

2006.09.21 晴 (心的修煉:梵淨山)梵淨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淨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淨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後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淨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 米,山體龐大深邃, 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 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進入梵淨山,有兩條路線。一條從印江上山,路好走,而且有和禪院和出家人的寺廟,是歷代香客朝山拜佛的傳統線路。另一條,是從江口縣上山。那是一條極其堅苦和難以攀登的路。從那一條路上山,是一種選擇,也是對信心的考驗。我,選擇了後一條路線:從江口方向上山,去走那七千八百八十多個台階。我從銅仁坐長途車到江口,到了梵淨山下的麻麻村。住在“農家樂”客棧,老板娘是一位既能干又漂亮的小媳婦。晚上在梵淨山腳下,我吃到了這次湘黔旅行中的最好吃的一道菜:酸湯魚。湯是濃濃的紅酸湯,魚是新鮮的青頭魚,至今還回味無窮。第二天早上,做好了一切上山的准備,我七點半來到進山的路口。從這裡到登山的石階路(魚拗)還有十公裡。第一個內心的考驗:是坐車到魚拗,還是走十公裡到魚拗?我選擇:走。從山門開始,沿著山谷中的一條河,我開始步行上山。十公裡路,能走多長時間?我以前沒走過,但我對自己有信心,更何況天還尚早,我想三個小時是可以走到的。人在有希望的時候是有勇氣的,有勇氣就有力量。山路大多是很好的公路,我邊走邊照像,情緒昂然。但是很快,走了近兩個小時,看見一位當地人,問他還有多少公裡到魚拗?他答:還早著呢,現在一半的路都不到。這時已近十一點。我不由的感到了疲勞和失望。還走嗎?十公裡呀,四公裡都沒走完,就打退堂鼓?看看每一公裡就豎的公裡界碑,我還是接著走了……。又走了差不多兩個小時,這是剛開始的興奮和決心已全無,只盼著有車經過讓我可搭車到魚拗,可車呢?前面是不知走到什麼時候才能到的路,後面沒有一點車的影子的空曠的大道,我怎麼辦?已是下午一點了,看看界碑,大概還有三公裡左右才有望到魚拗……沒有辦法,要想到達目的地,只有走下去。其實人在絕望時,孤注一擲的勇氣也是驚人的。我又走了一小時二十分,終於看到了上山的石階。第二個內心的考驗:是坐滑竿上山,還是徒步走完六千八百八十八級台階?我選擇了徒步走上去。看到我是走到魚拗的,當地的老鄉對我伸出大母指,連稱:佩服,佩服。但他們告訴我還有六千多級台階,我是無論如何走不上去的。就是一般坐車到魚拗的人徒步走都難以承受這堅苦的攀登,更何況我已走了近十公裡山路了。一位抬滑竿的小伙子同我打賭:我要走到山頂,他給我三十元。人在戰勝了第一個自我時,會有更大的勇氣去繼續前行戰勝下一個困難的。我信心百倍的繼續前行了。但當上到一千八百多級台階時,我遇到了生理極限的考驗。極度的疲憊,極度的消耗,我真的無力攀登了。梵淨山的台階像巨大的跨欄橫在我面前,每一步都舉步為艱.....。有時勝利來自於在堅持一下的努之中(這好像是毛主席說的。我在最關鍵的時候終於想到了毛主席的教導。)。因為生理的疲勞在極限之後是麻木的狀態。我在堅持中獲得了這種狀態。終於下午六點多鐘到達了山頂的木屋旅館和鎮國寺。這時,太陽剛剛下山,在落日的余輝中,梵淨山及周圍的武陵山脈像沐浴的少婦美麗端莊,豐滿鮮艷……,這經過千辛萬苦看到的境界讓我感慨無限。梵淨山一個讓我修煉心境的地方。晚上住在六千八百八十八步客棧。靠發電機照明,燈泡昏暗且忽滅忽亮的。山上夜晚很冷,我帶的衣服全穿上還是不暖和,想必明早到金頂看日出是個考驗。2006.09.22 晴凌晨三點半,雞還沒叫呢,就被昨天同住在客棧的香港的攝影師給吵醒了。他們去老金頂拍日出去了。我也睡不著了,躺在床上合計是去老金頂還是去新金頂看日出。第三個內心考驗: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去梵淨山最高的地方,也就是要不要爬幾百階台階看日出?我選擇去,當然去。梵淨山上有兩個石柱形山峰:老金頂和新金頂。因為老金頂我不熟悉上山的路,只好選新金頂。新金頂是在海拔22 00余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直指蒼穹。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黎明前最黑的時候,我拿著手電開始攀登。上金頂的石階路,時寬時窄,時平時陡,有的地方要靠固定在崖壁上的鐵鎖鏈的力量才能上去。人面對險境時有兩種狀態。一種是,知道險境的真實情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勇敢。另一種是:不知危險有多大,也不知危險在那裡,而前行,這叫冒險。也許冒險比勇敢更勇敢和自信。在黎明前攀登新金頂,就是一種冒險。因為可以明確的知道金頂的位置,只是不知攀登過程中的危險,這次考驗我的不是耐心,而是勇敢。我終於在日出前登上新金頂。山頂上風大,十分的寒冷。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我打量著這兩座山頂上的寺廟,和連接兩個山頂寺廟的天橋。在微亮的晨曦中,好像是雲端之中的幻境。太陽終於要從東方天邊的那一絲亮線中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了,我激動極了,山下也有人在喊:“太陽出來了。”只見,那金色的光芒越來越亮,越來越大,幾秒鐘之後,已是一輪紅日出東方了......。先是乒乓球那麼大的金紅色的太陽,一會就變成紅紅的藍球那麼大了。整個日出很快,很快。美麗的瞬間讓你感嘆這短暫,感嘆這金光四射的短暫。但這一瞬間永留心間。在金頂的腳下有一漢白玉的石碑,上面刻著:“性是菩緹樹,心如明鏡台。性心來相印,佛花遍地開。”。看過日出,到金頂峰下,我才真正領會這碑的含意。花開花落,就像日出日落,既自然,又美麗。但這種美麗是不屬於任何人的,她是大自然的造化,是來自心靈的感動。從江口方向上梵淨山,是看不到除金頂外的任何寺廟的。但上山的過程,讓我的心經歷了考驗和修煉。讓我悟出許多道理。這梵淨山上的每一石每一草,不就是參悟的道場嗎?菩堤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許,心靈的淨化才是梵天淨土的本意呢。



(心的修煉:梵淨山)



(心的修煉:梵淨山)



(心的修煉:梵淨山)



(心的修煉:梵淨山)



(心的修煉:梵淨山)


精選遊記: 銅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