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文章中,常常說朝鮮是一個有著“藏在神秘面紗後面的國度”。我沒能跨出國門,只能在丹東鴨綠江對岸遙遠的眺望中,從50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戰爭的點滴遺跡中,想像朝鮮異於常人的獨特魅力,正如直視一個戴著面紗的美女,朦朧,但又含蓄,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
國門公園:感受舊日硝煙的氣息
在丹東,有一個曾經是全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地方,就是鴨綠江大橋,
從火車站步行不到15分鐘,就到達了大橋所在地國門公園。
丹東雖是個只有70萬人口的小城,繁華程度卻絲毫不比省會城市差,一座座的高樓大廈嶙次皆比,如天空般蔚藍的玻璃幕牆在陽光下閃著晶瑩剔透的光,間或也會有些蘇式四五層樓房,牆面遍布著褪了色的斑,卻也依然沉默寧靜。
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50多年前刀光劍影的地方,只有這裡。
走到橋頭,就已經能聞到舊日硝煙的氣息,位於朝鮮的一方的殘橋則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橋墩,中國一方的殘橋上也是彈痕斑駁、遍體鱗傷。工字梁上,被美國飛機12.7毫米機槍掃射打出的彈孔清晰可見,一根根因狂轟濫炸而扭曲變形的鋼筋,如同一個個高聲呼喊的手臂,靜靜地訴說著戰爭的罪惡
據資料稱,該橋於1911年10月建成,是一座12孔,開閉式大橋。因為那場戰爭,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被美軍炸斷。中方一側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1993年鴨綠江“斷橋”被重新維修開發利用,並改名為“端橋”。
但同樣也是因為那場戰爭,這座再普通不過,本會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淹沒的國界大橋,卻和“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雄壯歌聲一起,成為中國人心底那幅再熟悉不過的光輝畫面。
當然鴨綠江“斷橋”是再不能通行了,現在中朝兩國的往來,一律經過幾米外的中朝友誼大橋。它建於1940年,為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940米,屬中朝兩國共管。它是中朝兩國的交通要道,也是游人觀光覽勝的景點。
有水的地方有橋,有橋的地方有景,有景的地方就有人,所以在兩座大橋附近的廣場上拍婚紗照的新婚夫婦特別多,
有時候,身邊還會閃過一兩個穿著舊軍裝,戴著紀念章甚至軍功章的老人,喜悅而安詳,盛裝的幸福男女,可能就是他們的重孫子重孫女吧。
問起過去的歷史,誰都知道的,就不用多說。
那是讓多少人感嘆不已的崢嶸歲月啊。
抗美援朝紀念館:觸摸56年前的血雨腥風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鴨綠江畔的錦江山西麓,由紀念塔、陳列館、全景畫館3大主體建築組成。53米高的紀念塔莊嚴肅穆、像征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陳列館為三層主體建築,設有10個展室,陳列著500余幅珍貴的照片、1000余件文物,再現了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宏偉場面。
全景畫館是全館的精華所在,它高24米,直徑44米,用全景畫的方式將繪畫、雕塑與燈光、音響融為一體。忽然間,槍聲大作,火光衝天,炸彈呼嘯,一場慘烈的“清川江畔圍殲戰”就這樣栩栩如生的展現在面前。
我就站在電動轉椅看台上,史書的片段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境驟然而至:
清川江一戰,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
在此之前,麥克阿瑟將軍望著已燃到鴨綠江畔的戰火,笑容滿面、志在必得地說“毫無疑問,我的弟兄們可以回家去吃聖誕晚餐了。”
在此之後,同樣是美國人的小克萊•布萊爾則在小說中描述道:“天黑不久,災難降臨了,約20萬中國人穿插進沃克的第8集團軍與阿爾蒙德的第10軍之間的空隙……局勢很快就明朗了,聯軍遭遇的是第一流的軍隊……沃克的第8集團軍被這突然襲擊完全打暈了頭,很快開始全面後撤。”
歲月的流逝只在彈指一揮間,卻從此改變了整個世界。
想必參加清川江畔圍殲戰的戰士,都是從丹東跨出國門的吧,
他們在走過這裡時,前方雖是長路漫漫,但在停留回望的片刻,一定在內心深處記住了安東(丹東舊稱)這個溫暖的名字。
他們一定期待著載譽而歸時要好好看看這座位於紅色東方的城市,但幾個月後,許多人就倒在了對岸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再也沒能回來。
鴨綠江邊:尋找20年前的自己
總以為鴨綠江邊是外地人獵奇的地方,其實未必。對於當地人來說,所謂安樂幸福,就是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約上家人和朋友,到鴨綠江邊的林蔭道旁去漫步。累了,再隨便鑽進成排的朝鮮風味餐廳中的一家,來一碗冷面,一大盤烤肉,酒足飯飽後再坐在江邊,聽著風吹過成排樹木的嘩嘩聲。
和平時代的家庭生活,就是如此簡單。
但對於我來說,對岸的獨特景色和異域情調的商品還是最具誘惑力的,江邊比旅游者還多的小販正是抓准了這種心理,推銷各式各樣的朝鮮郵票、紙幣,紀念品甚至像章,或者守著老式的高倍望遠鏡吆喝著:“1元看異國美景”!
然而我卻沒有湊上前去,原因很簡單,望遠鏡中短短的幾分鐘又怎能讀懂這個陌生的國度?在游船碼頭花上2元,敞篷游船就會向對岸靠過去,最近時只有幾十米,不但朝鮮境內高大的煙囪和游樂場的高空游覽車盡收眼底,群眾還會主動向船上的游客揮手致意。
和我們相比,朝鮮人的服裝色彩是單調的,深淺不一的灰白色、土黃色占據了大多數;他們的表情也是拘謹的,很少有人像我們一樣肆無忌憚地大呼小叫。但我知道,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過著自己的生活,從他們的質樸的臉上我可以讀到,那裡不是天堂,但也絕不是地獄。
當然,我最終沒能跨上對岸的土地,談不上有發言權,但在網上的丹東游記中,某些國家的某些人只不過和我一樣,乘船在江面上轉了轉,便憑胡亂猜測和道聽途說,大筆一揮道:“對岸簡直是一個鬼魅橫行的恐怖世界……”
對於他們豐富的想像力,我由衷地甘拜下風,因為我在丹東期間曾十幾次坐游船觀景,卻沒能找到半個“鬼魅”,估計只有戴上某種用意識形態特制的有色眼鏡,才能捕捉得到吧。
但有一次,我卻在江那邊看到了自己,20年前的自己,戴著紅領巾,穿著的確良白襯衫、及膝的藍色布裙子,和同學們公園裡開班會。我聽不懂他們的談話,是不是在討論如何到隔壁老奶奶家做好事呢?
一路的塵囂落到了這邊的河岸,心情卻漸漸清澈起來,飄蕩到過去的時空。
逛商場 領略超微型的聯合國
夜幕降臨了,這裡的商場卻比白天還熱鬧,霓虹竟放,猶如不夜天。
丹東城市面積不大,並沒有特別知名的購物一條街,但隨便那個大大小小的商場都會像個超微型的聯合國:櫃台上除了中國產的生活用品及常見的歐洲進口貨,更有韓國的小電器、食品和手工藝品,朝鮮的人參和土產。來來往往的人有一半都是戴著領袖像章的朝鮮顧客和遠道而來的韓國客商。
由於朝鮮南北雙方的微妙關系,雙方在購物中還有些顧慮,如果朝鮮顧客正在挑選商品時來了韓國客商,朝鮮顧客會立即放下東西,先到別處看看,等韓國客商走了,他們再回來。
不過朝鮮商人雖然服裝式樣舊些、表情古板些,出手卻相當闊綽。聽小商店的店主說,從日立和松下的電視機、各種發電機到烹調油和廁所紙,都有朝鮮顧客用歐元買,回國後很快就能賣掉,賺上一大筆錢。
我當然搞不懂中朝貿易的額度,但從丹東從星級賓館到私人旅社前中朝文並行的大字招牌,從豪華餐廳到路邊小店少不了朝鮮風味的冷面湯和辣泡菜,邊境貿易的繁榮已足見一斑。
雖然從表面看,相對丹東的燈火通明,鴨綠江那邊依然是一片沉寂,但生活的腳步,又有誰能阻擋的了呢?
從北京坐火車,只要12小時,就可以傾聽另一個國度的聲音。但要想讀懂一條邊境、一場戰爭、一個國家的歷史和現在,一星期,也只能在面紗前面窺到它幾縷細如發絲的神秘與美麗。
丹東旅游指南:
交通:從北京乘27次可直達,夕發朝至,硬臥260元左右。
火車站至鴨綠江步行不會超過20分鐘,或乘6、21路車可達
抗美援朝紀念館乘1、3、4、5、21、22、23、24路車可達。
門票:鴨綠江端橋15元、抗美援朝紀念館30元
鴨綠江游船敞篷游船2元,快艇15元
住宿:從30元/晚的私人旅社到500元/晚的四星級酒店應有盡有
美食:非常正宗的朝鮮冷面、烤肉、火鍋等,且比北京要便宜許多。
附近景點:青山溝、鳳凰山、大孤山、大鹿島等,在丹東火車站前的長途汽車站均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