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勞燕分飛(新都橋—瀘定—成都)一、 8月12日,早上被他們叫醒,向窗外望去,天氣非常好,果然是“光與影的世界”,我趕快收拾好東西下去,原來他們很早就起來了,有的還去騎馬回來了。 我站出旅館門口的草地,好好看看這裡,昨天來到這裡天已經很暗了。原來我們住的旅館是這麼漂亮的,藏式的建築,最喜歡那窗台上花。我想,去過拉薩的人,都會為那窗台上的花而感動,無論是富人家還是窮人家,窗台必定種有花,那是對生活的熱愛。 草地上有一匹馬,在悠閑地吃草,我走過去摸摸它,它一點也不吃驚,頭也不抬一下。它的馬鞍真漂亮,是藏式的編織,色彩非常鮮艷。 草地上還有一只狗,很乖巧的一只狗,這只狗我昨晚就跟它認識了,它的樣子有點像藏獒,但一點也不凶,眼神裡流露出的一種溫純。或許因為我是屬狗的,我不怕狗,很快就能它熟悉起來了。 二、 9點多我們出發了。窗外不斷變化著的景色,我只能說出一個字,“美”,只怪自己詞窮,想不出一些詞語來描述這美景,來表達我此刻的感受。 我們在一處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牛有馬有屋的地方停下來拍照,我和我團隊裡的每一個都合照一張,因為今天是我們相處的最後一天了,過了今天,以後都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見面,我要把相處的這一刻留作永恆。 三、 從新都橋出發61公裡即翻越山口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東為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也是傳統的藏漢分野線,藏民稱此以東為關外,以西為關內。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態等方面處於過渡地帶,主要分布著有“嘉絨”之稱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壩州的大小金川一帶。 下山即到甘孜州府康定,這裡已經基本看不到藏民了。我們今天終於離開藏區了,真正結束我的藏地旅了。深深的不舍,深深的不願意。 因為那首幾乎家喻戶曉的《康定情歌》,到康定的人十有八九要打聽“跑馬山”。跑馬山藏語名“拉姆則”,意為“仙女”,位於康定城南郊,屬貢嘎山的余脈,海拔2900米,山勢陡峭險峻。公元8世紀,印度蓮花生大師派弟子碧如扎拉來康定傳教誦經,見跑馬山風光絕美,故寫《拉姆則》一書贊頌。從此,人們稱山頂峰為“拉姆則”(“則”,藏語意為“山頂”)。 四、 我們沒做停留,繼續趕往50公裡外的瀘定。我們在瀘定吃飯,站在餐館就能看到瀘定橋了。因為我不是學歷史的,所以對瀘定橋的感情,只局限於讀書時的“飛渡瀘定橋”,因此對瀘定橋也就是這麼遙望,沒有親近。 299年前,團結友愛的當地藏漢人民,用40多噸生鐵,打造13根碗口粗的鐵鏈,橫跨大渡河。13根碗口粗的鐵索橫跨兩岸的險峰峻谷。其中的9根做底鏈鋪著木板供人行走,4根分別兩邊做扶手。三五個游客來往橋上,索橋晃蕩如舟,十分驚險。 公元1705年,康熙大帝取“瀘河安定”之意,御筆親題橋名“瀘定橋”,瀘定橋自此載入史冊。公元1863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率4萬之眾到達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軍“犒賞休養3日”,延誤戰機未能奪下上游瀘定橋,致四面受敵,全軍覆沒於安順場。 1935年5月29日下午4時,紅軍22名勇士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率先衝過瀘定橋。紅軍一戰而勝,一舉粉碎了蔣介石企圖把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的陰謀,打開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頁。毛澤東同志為此而寫下了“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壯麗詩篇,瀘定橋自此名揚中外。
一座承載悠久歷史和書寫光輝未來的豐碑——瀘定橋。 五、 離開新都橋的早上還是比較冷的,可以這麼說,在新都橋之前的所有地方,也可以這麼說,由我們的第一站西寧到新都橋,每晚我們都要蓋被子,甚至有時我還蓋兩張被子,但由瀘定開始,已經開始悶熱起來了,原來我們一直都逃離了夏天,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飯桌上,他們拿出在路上買的水果來吃,那水果叫名,我忘了,只記得它的表面有很多小刺,像仙人掌,直接拿在手上吃,那些小刺粘得一手,我問他們好吃不,他們不發表好吃的意見,我見吃得這麼麻煩,所以對它我一只也沒嘗。現在想起,還真有點遺憾,出來旅游,應該什麼東西也得嘗嘗。所以在飯桌上,我嘗了那道唐師傅他們很喜歡的那道菜,也不知道叫什麼名,整一道菜都是長長的青辣椒,好像做法很簡單,不見任何的作料,只見有醬油,沒吃之前,我一直以為它會很辣很辣,所以一直都不敢吃。這次我終於鼓氣勇氣嘗了一個,很好吃,不是十分辣,又有點後悔了,我怎麼到了最後的一天才敢試呢,只怪自己勇氣不夠,為了彌補,我要多吃幾個。 吃飯前,我向他們公布了這九天的財務情況,我有點做得不好的是,我應該將每一餐的每一道菜的菜名和價錢記下,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做得更好。 吃完飯,我們就離開瀘定,離開瀘定的路在修,只有單車道,要靠兩邊的工人指揮行車。在車上,我吃著小梁他們買的石榴,聽著丁頭的MP3,看著外面的景色,這時的景色已一點高原的藏區的感覺都沒有了,天也不再是藍色的,已變成都市的灰靡,心裡有點失落,風吹到臉上和著MP3裡憂郁的歌聲,更有點傷感,但口中的石榴是甜的,雖然要結束,雖然要分離,但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是開心的,我們所經歷的是難忘的。 六、 不久,就來到二郎山隧道。 二郎山始於一個傳說:少年二郎與一神仙打賭,雞叫前將這座山背過大渡河。眼看二郎馱著大山已走近大渡河,神仙裝出雞鳴,二郎以為輸定,一泄氣把山撂在地上,天亮才發現距大渡河僅一步之遙……從此,人們將此山叫做二郎山。 二郎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和甘孜州瀘定縣的交界處,海拔3437米,以陡峭險峻、氣候惡劣聞名於全國,是千裡川藏線上的第一道咽喉險關,被人們稱為“天塹”。50年代初,川藏線築路大軍戰勝艱難險阻,在二郎山上修築了成都通往西藏的第一條盤山公路。但因這裡全年3/4為雨雪天氣,常年冰雪、暴雨、濃霧、泥石流、滑坡不斷,致使該路段行車事故多發、斷道頻繁,交通運輸極為困難。“車過二郎山,像進鬼門關,僥幸不翻車,也要凍三天”的諺語是二郎山行路難的真實生動寫照。二郎山已成為制約甘孜州及西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1995年,國家決定投入巨資整治川藏線,並將二郎山隧道工程列入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4.4億元的二郎山隧道工程於1996年動工興建。整個隧道起於天全縣龍膽溪,止於瀘定縣別托村,位於二郎山山腰,全長8660米,其中主隧道海拔高度2182米,長4172米,隧道淨寬9米,高5米,為雙向通行車道,是國內已貫通的公路隧道中最長和海拔最高的一條。 以前過二郎山需要幾天,現在只需要幾十分鐘就可以了,社會在進步呀。 七、 差不多到雅安時,遇上塞車,長長的一條車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有領導來要封路,也可能前面發生意外了。我們在悶熱的天氣下等了半個小時,車子終於開始動了,前行不久,好像是當地的群眾在抗議什麼,很多人聚在一起,而旁邊的一條河裡,有一輛衝下去的小貨車。搞不清是什麼原因導致塞車了。 三點半,我們路邊的一個賣蜂蜜的小店裡停下來,這小店在山間,老板養蜂,有天然的蜂蜜和花粉,唐師傅要買這些送給他女朋友。我也買了一瓶花粉回來,但帶回家後,沒動過,還放在那兒。 來到雅安,韓師傅要洗車,而走在前面的唐師傅也上了開往成都的高速公路了。高速公路,出來玩這麼多天了,第一次上高速,第一次走這麼好的路,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八、 一路飛馳,真痛快。但此時吹進車窗的風不再是清涼的,而是郁悶的。下了高速,來到成都,非常悶熱,聽說今年是成都熱得最久的一年,沒有冷氣根本不能入睡。 原來他們早在那裡等我們,等我們商量一下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我以為我們九個人或者七個人還可以在一起吃最後的晚餐,沒想到,已沒這個機會了。 來到成都市區,我們七個真正分開走了。木頭和金老師一起走,丁頭和小周一起走,因為小梁小孫和我叫唐師傅幫我們買票,所以我們三個一起走。我們和他們四個深深的道別,今天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聚,可能以後都沒機會了,留給我們的只有深深的十天回憶和一份沉沉的感情,感謝我們遇見,讓我們能一起經歷人生中難忘的九天。 九、 和他們分開後,唐師傅帶我們仨去一間酒店取票。小梁和小孫是後天回北京的機票,因為小孫要趕著回去開學,他差點為此打消了去稻城的念頭。而我是明天回廣州的火車票。其實我還沒想回去的,因為現在才8月12日,我才出來24天,與去年相比,8月12日我才到喀什,才開始我的南疆旅程,我去年是8月25日才回到廣州的呀,而今年,我將8月15日回到廣州了。再加上,到目前為止,我還有錢,我預算的還沒用完,我大可還可以玩十天呀,郁悶呀,浪費大好的機會。都怪自己,因為去年回廣州買難,今年也怕會買不到票回廣州,所以向唐師傅提了一下,沒想到,他真的幫我買了票,並且是最早離開成都的一張票,讓我連成都都沒法好好看看。這是命呀,就這樣與你擦肩而過了。 拿了票後,小梁和小孫決定要腐敗一下,他們要住好吃好,於是他們就在這大酒店住下了。即使我口袋還有錢,但我可不允許自己這麼腐敗,於是叫唐師傅幫我找一間便宜的旅店,通過唐師傅的關系網,我入住了九龍鼎青年旅舍,三人間,35元/床。就這樣,我與他們六個真正的完成分開了,以後的路我將一個人。 九龍鼎旅舍的外國人真多呀,都是背包客,覺得自己好像去了外國了。安頓好行李,出去打電話、買東西吃,我的電話前天就沒話費了,所以現在誰也找不到我,誰也不能煩到我了,但此刻的我,想有人來煩我,我也有想去煩一下別人。 買了一個泡面回去吃,吃完就洗澡睡覺。而和我同房的是一對北京來的夫妻。但這一晚,我沒和他們交淡,因為他們回來太晚了,那時我睡了。

(狗)

(新都橋的旅館)

(新都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