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6.晴 (沈老筆下的邊城)以前讀過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但印像不深。到了茶峒,才體會到這裡為什麼叫邊城。酉水河及其支流將湖南;重慶;貴州一分為三。茶峒就在這雞鳴三省的中心,與重慶的洪安縣和貴州省的松桃縣迓架鎮隔河相對。三省的人來來往往全靠這酉水河上的渡船。《邊城》中的翠翠和她的爺爺就曾是這渡船的主人。茶峒,鎮子不大,但很純樸。老鎮上有三條街。兩條老街一條新街。老街兩邊都是鱗次櫛比的老房子。木頭檁子和木板牆均已成褐色,木窗大都是花格式,上面用布簾或花塑料布擋著。青石板路經長年的磨礫已光華的讓人走在上邊不由的小心翼翼,生怕滑倒在帶有露水的石板上。這裡的人們的生活很隨意,早上九點以後,街上才可以看到開門做生意的熱鬧。白天,茶館裡的人不斷,打麻將和玩當地特有的一種紙牌。街邊的房沿下常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人在閑坐聊天。鎮上來了生人,聊天的人也不在意。若你要是問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很熱情的把他們知道的相關不相關的事講給你。所以,走在鎮上,有一種既親切又隨意的故鄉的感覺。這裡和湖南;貴州大部分地方一樣,三天一小集,逢農歷一;五;十......趕大集。趕集時,車水馬隆,十裡八鄉的人你來我往的十分的熱鬧。茶峒這個古鎮裡花錢最少的交通工具,要數過擺渡的費用了。從茶峒到對岸重慶的洪安,只要伍毛錢。據說這過河的收費標准十幾年都沒變過。而渡船也很有意思,在古舊碼頭的河岸兩邊用一條很粗的鋼絲繩連著,並穿過渡船上的一個鐵環。渡船上由船工用一個大夾子一樣的東西,夾一下,往前倒一下,船靠這力在水中前行。這種原始的擺渡方式在這裡顯得那麼古樸自然,好像在這酉水河的渡口就是應當是這樣的渡船。酉水河東岸還有一個新的游船的碼頭,碼頭的對面有一小島,島上已將沈老的《邊城》轉化成旅游景點,一位湖南著名的藝術家黃永玉先生的雕塑作品:翠翠姑娘和她的大黃狗佇立在島上望著心愛的人離去的方向......我住在翠翠島的對面的翠翠賓館,下面就是碼頭。傍晚,夕陽西下,我坐在房間門前的小平台上,望著靜靜流趟的酉水河,看著翠翠憂傷的背影,回想《邊城》曾經發生的故事,仿佛看見翠翠的心上人真的回來了。不是嗎?那渡船上的梢工可能就是他們的後人啊......

(沈老筆下的邊城)

(沈老筆下的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