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廣州、廈門、福建永定游記2006年9月20日--10月4日,我和愛人前往深圳、廣州、永定游覽。一直想去廣州旅游,可是沒有機會,這次順道游覽深圳。去深圳乘坐的火車是K105次,它的硬臥車廂是6個鋪位封閉在一起,類似軟臥的安排。到中上鋪需踩腳蹬子上下,沒有一定的臂力是不行的,尤其對老年人不如上梯子容易,而且封閉後不相識的人過於靠近,不如敞開式好。
深圳
深圳是一個新興城市,幾個旅游點建的比較早,被北京幾個同類旅游點後起之秀趕上。因此,這次到深圳,諸如縮微景觀之類景點就沒有去看,主要是看看市容,景點就去了大梅沙海濱浴場。
大梅沙海濱浴場在沙頭角,免費,那裡和北戴河差不多,唯一不足是游泳圈都是普通的充氣塑料游泳圈,而不是汽車內胎,這樣不太安全。到沙頭角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梧桐山隧道。
深圳的地鐵站台有隔離屏,這樣使站台和鐵道完全分開,保溫隔風,而且隔離屏開門還正好和列車對准,便於旅客上下。車內顯示到站方式為在行車線路圖上亮燈顯示,車前進一段亮燈多幾個,這樣使到站及剩余時間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深圳地鐵車廂又寬又長。
地鐵的售票方式為自動售票,可在服務台換1元硬幣。購票方式為先在自動售票機按所示線路選定欲去車站,選所購票數,然後按要求投入硬幣,機器吐出圓幣狀車票,也可以塞入5元、10元、20元紙幣,機器會自動找零。坐地鐵站先將票在機上感應一下,門打開。在出口處將幣投入機器出門。這套系統設計先進,就是我覺得太麻煩,不如北京撕票省事。
深圳的馬路還是比較寬的,車速較快,人也不多。
在深圳去了中心公園。中心公園內有許多椰子樹、魚尾葵、散尾葵、棕樹等亞熱帶、熱帶植物,還有遍地的草坪,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大花園。
從深圳到廣州坐的是准高速列車,票價70元,1個多小時到達廣州。在深圳火車站看到有火車頭像子彈頭磁懸浮列車,因此以為廣深鐵路是磁懸浮列車,早知是普通列車,還不如坐過路車,二十多元就夠了。
廣州
廣州去了中山紀念堂、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北京路商業街、中山大學南校區、珠江夜游、沙面租界區。
中山紀念堂及越秀公園內的中山紀念碑均為呂彥直設計,紀念堂裡有一些圖片展覽孫中山的革命生涯。原來紀念堂內放孫中山生平錄像,我們去的那天是演出季彩排,這樣的地方也商業化了,在此推薦大家讀讀孫中山所著《建國方略》。紀念碑上鐫刻總理遺囑。
越秀公園非常漂亮,進門是花草,有幾個小湖可劃船。南方的水多,可是公園的湖卻不大。越秀公園有廣州市的標志--五羊雕像。藝術造型不是很好。還有明代古城牆遺址,據說還有伍庭芳墓,可是沒有找到,鎮海樓現為廣州博物館,門票20元。
越秀公園還有游泳池,9月下旬北京游泳池早關門了,可在廣州還可以游泳。
越秀公園有一個韓國園,是廣東省和韓國京畿道共同建設的,有幾個韓國式茅屋。
流花湖公園在越秀公園西面,據說有一個鷺鳥可以看到數千只白鷺,只可惜季節不對,而且也沒有找到小島。
珠江夜游是在大東沙碼頭上船的,那裡價格便宜,39元,大約行駛2小時,沿岸大廈的霓虹燈閃爍,把珠江兩岸打扮是非常漂亮。
北京路是步行街,主要是一些專賣店,還有一些小吃,可惜都沒有品嘗。
廣州有一種小吃叫滑爽拉腸,是蒸屜鋪上一層稀面蒸熟加上肉,味道還不錯。其他像牛楠湯面也較實惠,三星湯好像是肺葉,沒有什麼吃頭。
中山大學在珠江邊上,有國立中山大學牌樓,校內遍植榕樹,在逸仙路上有孫中山塑像,校內還有明天啟年間乙醜進士牌坊。
沙面位於市中醫院附近,是原租界,有一些西洋式建築,在街口有各建築物的指示,在每個建築物上就沒有指示了。
廣州過街天橋較少,也不能直接過馬路,只好走地鐵通道。地鐵通道很深很陡,好在有電梯,可這對老年人過街造成很大困難。廣州地鐵和深圳地鐵一樣,只是沒有隔離屏。廣州公交車報站先用普通話,再用廣州話報站名。
廈門
在廈門去了鼓浪嶼和廈門大學。鼓浪嶼是一個小島,坐輪渡上島免費,回程8元。在渡口有許多人說可以小三通去金門,讓坐他們的船,這恐怕是騙人的,沒有護照怎麼可能去金門。
在鼓浪嶼只有上日光岩才需花60元,有一個鄭成功塑像,據說面向台灣。鼓浪嶼海濱浴場砂子較粗,像小石子。廈門有5個較好的海濱浴場,其中曾厝海濱浴場離金門最近,我在那游了一會兒泳,感覺很好,砂子很細,水很清。
廈門大學是全國著名大學,校內鮮花錦簇,樹木郁郁蔥蔥,校外海濱浴場也很好。集美大學村附近海濱沒有很好的沙灘,因而學校就修建了許多標准游泳池,只還過裡面不是淡水,而是海水。
廈門的海鮮今年便宜了,去年還很貴。
廈門的沃爾瑪是一個大超市,像家樂福一樣,沒有實行會員制。
廈門的公交車較亂,還有許多是私人承包的公交車根本就沒有站牌。
廈門中秋節有一項活動稱為“博餅”,在一個大碗內擲三個色子,根據點數決定獎品大小,各單位、飯館、商店都有類似的活動。
福建人愛喝茶,喝茶還有程序,像茶道一樣,很麻煩,不過這都是主人麻煩,客人只管喝好了,不過杯子太小,需不斷添茶。
永定
永定是我愛人的老家,歸福建龍岩市管轄,是老區,也福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區,那裡有全國著名的土樓,有一些開辟為旅游區。
我沒有參觀旅游區的土樓,而是參觀了真正的土樓。土樓分三層,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一層是廚房、二層是儲物間、三層是居室,基本上是上下對應。院門內是祖堂,供有祖先畫像,院落中可有洗浴室、牲口棚、豬圈,視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