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腳下翡翠谷 和同事一起去翡翠谷並不是因為對這個地方有多少向往,也並不是慕《臥虎藏龍》的名氣而去,只是因為一直都有向往黃山的情節,而現實中的很多偶然都錯過了,也許到黃山腳下這段溪谷也是一種小小的成全。 前一天晚上在網上查詢黃山的天氣,得知在黃山上,很冷,所以我得一定記得多穿點衣服。然而第二天走在黃山腳下的時候,發現根本就沒有預料的那麼冷。走近黃山的時候,我一路都聽著導游介紹著有關黃山、有關徽文化的東西,很久沒有見過青山一座座連綿著,兀自挺拔卻又記得纏綿悱惻,還有那些代表典型徽派建築的馬頭牆。一種文化的沉澱真的需要很多天然的地理,對於徽州文化我熟悉的不是很深,但是對於一種可以延免數載的文化底韻卻一直希望去了解。去西悌紅村是一種向往,感覺那種孕育文化的古典可以將我帶入一種在城市中遍尋不著的境界。 翡翠谷,別人也喜歡叫做情人谷,可能真的在裡面發生過宣傳中的地久天長,只是我不是為了這個。所以當走過情人道和情人橋的時候,我只是微笑得,看著身邊的情侶手牽手前行。
沿溪而上,記得面前的山體一直都讓我喜歡,陡峭的懸崖上,有一種干淨的突兀,即使清翠一直在,但是給人一種堅韌中的綠,活躍中的沉穩,這是我喜歡的感覺,一直都是這樣。面對大山,人是會平靜的,沒有別人的驚呼,只是暗自在心中告訴自己,喜歡的大自然很簡單。
導游說只有一條路,進去和出來都是同一條階梯,所以在擁擠的來往人群中不能久戀身邊潺潺的溪水。的確,翡翠谷的水名副其實,綠得透心,顏色純得舒服。我記得當時到大湘西的原始森林中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只是那種感覺是紅色,應為水中重金屬的原因,石頭都是紅色,而現在是翡翠谷,還有干淨而飽滿的石頭。這飽滿猶如汁液一樣,愉悅地充盈所有感官,像恰如其分的感情方式,自信。因此有舒緩的優雅。
到了山谷的盡頭,看到了那個大石頭上的“愛”字,原來很久前看到的場景就是這裡,突然覺得偶然真的就是這樣的必然。導游開玩笑說這就是盡頭了,再往裡面就沒有開發了,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前行了,“愛到盡頭就要回頭”。這樣的道理又有多少人能記得,很多人會以為下一個轉彎有另一片風景,所以一直前行,卻發現越走越遠,迷途而不知返。
大家都爭先恐後得在那個大大的溢滿血紅的字體上留影,我卻靜靜得坐在旁邊的大石頭上,看著大家那樣鮮活著去呈現自己心中是多麼向往的一種“愛”,我還是繼續仰望我喜歡的山體和岩石。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慢慢的發現自己對那些別人一直向往和爭奪的東西開始了陌然,不知是心的平靜,還是志的淡泊。
突然決定脫掉鞋子和襪子,走入水中。初秋的溪水確實有一種透骨的冰涼,但是會喜歡這樣的感覺,感覺水從自己的腳踝流走,就像自己看見時光可以這樣流倘,而我還是站在那裡看著一個點慢慢消失到自己再也看不見。
同事偷偷地拍下了我在水中的一幕,然後對我說:“你今天很開心。”
我對他笑笑說:“我喜歡自然。”
物質和聲名所建立起來的巨大的宮殿,龐大華麗但脆弱不可依傍。某日一旦傾斜,就無法再找到自己,因為在此中沒有堅實的自我。而自然賦予了一種不可剝奪的感覺,雖然當我離開這裡的那一刻起,還是會被剝奪。
記取得只有那一刻也許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