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完成了期待以久的揚州之行,在這煙花飛舞的陽春三月,踏上這塊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處,褪去了富賈盤踞,歌舞升平,揮金如土後的揚州城,更多了幾分秀氣,幾分古典,歷史與文化的氣息隨處可見,好似這漫天的柳絮,時不時的會在你眼前飄過.當年,隋煬帝為了去江南游覽而下令修建的這條京杭大運河,使揚州成為了北上南下,商業貿易漕運集散地,明清以後,更成為全國鹽業的集散中心."乾嘉間揚州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皆謂之小商",站在揚州的護城河邊,兩岸楊柳拂堤,似依稀還看到琴台舞榭,品竹彈絲,夜夜笙歌不息,好個繁榮的場景.如果你認為揚州城曾經富商雲集,必定是個金錢至上銅臭熏天的地方,那你就錯了.在游覽了何園和個園之後,我驚嘆當年的商人是多麼的富有,更驚嘆富得如此高雅,富得如此有道.用金錢堆砌出的私家花園中講究的卻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道理.一竹一石,一橋一亭,一廊一院,無不顯露出主人的品位來.自古便有揚州出美女一說,如今在揚州街頭走走,卻實在少見美女的蹤影了,於是有順口溜"一等美女漂洋過海,二等美女北京上海,三等美女廣州深圳,四等美女經商下海",來說明了揚州美女的去向,因此我們能看到的留在揚州的只有五等以後的美女了,確實是一大遺憾.揚州美女究竟是何等模樣,弄得上至黃龍天子,下至文人墨客如此鐘愛迷戀此地,我們也只能從書中自己尋找答案去了.剛剛"娉娉裊裊十三余",就像"豆蔻梢頭二月初",可謂"楚腰纖細掌中輕",真是"春風是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墨客騷人筆下的揚州美女像是一副畫,更像是一個迷,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遐想.揚州城不大,景點與景點也相隔不遠,於是有種揚州城裡處處是景的感覺,其實也正是這樣,聽著導游的講解,時而讓人驚訝,時而疑惑,時而又贊嘆,我的心情也隨著景點的變換起起落落.一下似身臨其境,時光轉眼倒退千年,一下又回過神來,景物依舊,卻多了一番滋味在心頭.美與不美,個人的標准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其實這都是次要的,有景有境有心有情,足以.好比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橋,本不存在,也無人知道二十四橋究竟是哪座橋,若一味的要追究便有些俗了,不如細細品位杜牧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意境吧. PS:是今年4月去的揚州,這篇隨筆轉自我自己的博客.

(瓊花)

(揚州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