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之流水帳
跟團公費游,純是為介紹山上的景區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久負勝名的黃山,一直是在我心中繚繞的勝地。傳說,黃山是軒轅黃帝修身練丹的勝地,最後在此飄然成仙的地方,是中華漢民族富有傳奇色彩的旅游文化勝地。1990年12月,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的瑰寶。
入黃山賞奇松怪石溫泉雲海,時機不巧合,溫泉與雲海無緣得看,我看過峨眉山的雲海,見過張家界的奇峰,也嘗試過華山的驚險,更體會到泰山的文化,黃山把它們不但融為已用,並將之化成一體,形成一股富有氣勢的魄力。黃山作為一個旅游勝地,最大的缺點就是人多,換言之,黃山雖險但親民,黃山勝名但並不高傲。在玉屏樓上索道,每六個人一車箱,高高的支架從黃山谷壑中拔地而起,我們飛翔於這峽谷這中,山峽下,一線溪水緩緩而流,秀麗而嬌小。出索道,向左抬頭仰望,便是黃山最高峰,蓮花峰,向右略為遠眺,可以見一只松鼠,臥於岩石上,正躍躍欲跳,這是“松鼠跳天都”。沿著好漢坡往上走,直達玉屏樓,首先迎接我們的是送客松,小小的平地站滿了游客,正中是玉屏賓館,旁邊的巨石上都刻有名人的題字,賓館的另一邊則是迎客松,游客很有秩序地排隊等候與迎客松合照,相比下,送客松就沒有那麼受歡迎了。平地對開去是深淵,也是奇峰。所走的路,就是在奇峰,懸崖峭壁之間。我一直都希望去天都峰,天都峰尤以其險所著稱,從遠處看,路就像一條線從高峰上垂下來,長長的,游人像螞蟻爬走於其上。可是,時間不允許,只能夠作罷。或許是期待我的下次光臨吧。
在玉屏賓館匆忙地吃了一餐飯,就往蓮花峰上轉去。蓮花峰的路同樣的七拐八彎的,險,窄,當然,只要你不畏高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一邊緊貼山崖,另一邊雖是深淵,但有鐵護欄。即便如是,據說,黃山在游人眾多的時候還是出過事了,看來人多總會讓風景折煞的。最經典的一段是,路僅容一個人行,而你不管願意與否,你都要屁股朝上,這一刻,人嘛,不由自主的返撲歸祖了。在巨石之間,上的下的,擠成了一團,因為有人怕,有人要行,有人要休息,就這麼一耽擱,這條棧道,就被人潮封住了,一陣喧鬧後,大家都自覺地維持了隊伍的正常行進。風,是極大,直在頭頂上呼嘯而過,旅游帽子是戴不牢的。蓮花峰頂是一個小小的平台,上面有一塊石碑,一堆人擠上去,都想著來一個勇士的拍照,這下子,我可有些怕,趕緊下了。在蓮花峰上回首來時路,卻也挺有趣的,很像華山的北峰山,大有一纜眾山小之勢。沿另一方向下山,經過幽靜的山松小路,就可以見著鰲魚峰,山峰上有兩條路,一條路呈“之”字形,導游說這是升官發財路,另一條路是直直的上,據說是桃花路。望著有些讓人生畏。我選擇了桃花路,因為想行過桃花運嘛。有不少擔架在招纜生意,但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干這事,坐轎比走路險哪。桃花路像是山峰裡頭開鑿的一條路,感覺是只容一個人上下,上帝保佑,上面別有人下山哪。我們屁股頂著頭,就往前登,看不見路,回頭,只看見一排人埋頭苦走。快到頂時,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塊巨石,圓圓的,夾在兩峰頂上,不曉得什麼時候會滾下來,那可真的是拋繡球了。
上到鰲魚峰,一個鰲魚嘴正對著游人——不,是路邊的石頭,田螺,准備張口吃,很是形像,而旁邊還有一只“大拇指”般的大石翹了起來,好像在贊咱們說:好樣的。
鰲魚峰,是一個比較大和舒服的平地,可以盡情地休憩。享受風帶來的樂趣。繼續向前行就是曬藥台,據說是軒轅黃帝在此曬藥練丹的平台。再到一個賓館前,這裡有綠樹,餐廳有石凳,行走了兩個多小時後,終於找到如廁的地方了。這裡坐滿的都是旅游團的人。
據說光明頂是黃山上最大最平整的一片平台,實則也不算大吧,上面也有賓館平台,可以住宿,住在這裡可以方便觀看日出日落,聽聞是最佳的觀日台。來到這裡的時候,風起雲湧,蓮花峰的樣子都不太看得清了。周圍的山也被霧氣所罩,不少人都要披上風衣防風防寒。光明頂是黃山景區的分界嶺,前山是以險峻峭麗為主,後山則以秀麗嬌艷為景了。一路行過去,果然是綠蔭成道,松鼠,艷麗的蘑菇一路上都可以見著。突然間見著前面大阻塞,原來是有名的飛來石到了,所有的飛來石都有著相同類似的神話,大都是與媧練石補天相關。走上飛來石的小石階路極為險窄,必須步步為營,人也特多,因而只是上去摸摸石頭,沾些靈氣就走了,連景色也未能好好地欣賞一番。
在我印像最深的是西海大峽谷,又名魔幻景區,開始以為是旅行社弄的什麼騙錢的景點,原來是一條深深的大峽谷。這景區是黃山中最神奇的景色,去的時候近黃昏,陽光並不好,太陽發毛一般在雲後偷偷摸摸的。景區奇峰突兀,各有形態,有仙人曬靴,武松打虎,還有一系列的名字,但即便有人指點給我看,我也看不出什麼來了,只是覺得這裡集秀,奇,美於一體,山從縱深的峽谷中拔地而起。吃過晚飯後,我再度來這裡本擬賞月,可惜月亮不給面子,只聽到松濤聲陣陣,風聲呼拉,而這峽谷像是隔了一層藍幕,藍藍的很神秘。坐在這裡可真舒服。住的是六人通鋪,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被鄰家團友吵醒,齊齊去看日出。翻上丹霞站,一路都是挺拔的松樹作伴了。上到去,大失所望,松樹占滿了山頭,看日出真難。而且都辨不清東西方向,鬧出不少笑話。除了雲,就是霧,雲霧一層層地湧過來,又散去。偶然間揭開天空一角,然後又收攏了,讓早起的人群一聲又一聲喧嘩而過。
下山,失望,趁著還有些余時間又過去大峽谷,小鳥啁啾,與叔記的口哨呼成一片煞是熱鬧,清幽。只有三兩個游人,來此拍照。此時的大峽谷換了一層輕紗,層次極為分明,一層一層地向後推移,就像宮崎俊畫下的晨景,如果有雲霧就更妙了,我可以想像出雲霧湧起的景像了。難怪這叫做魔幻景區呢。
吃過簡單的早餐,我們沿路下山了,途經北海賓館,往始信峰而行。沿路可以見著團結松,還能遠眺飛來石,此時卻變作仙桃了。繼續就能看到妙筆生花,這個景區也是挺迷人的。可惜妙筆繪就奇山後,現在再難以生花了,上面的老松樹已壽終了。
始信峰是以奇松為名,不入始信峰,不識黃山松,此言不假。懸崖上伸出一棵松樹,松樹的枝丫直直的往外伸著,任由冬天的雪花積壓,仍然傲氣不改,這是有名的大雪壓青松,深谷裡拔地而起的是竹筍峰,上面如插花般插著一棵棵小松樹,仔細看看,頂上還有“小樹熊”呢。把目光往後移,可以看到幾塊修長的石條,是“童子拜觀音”
這裡有著有名的轅門松,枝條極為優雅地彎成一個弓形,像一座門,游人都在此門經過,同時又像一張豎琴。松樹在這裡是盡情盡意地生長。
有一部分人需要坐索道下山,而我們堅決把ZN進行到底,徒步下山。沿路,挑山工與游人“搶道”,經典之極。一邊是山坡,另一邊是山溪還有的就是高高的山峰,一路上能見著仙人指路,仙人翻桌之類的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