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州的攻略(交通游玩和吃喝)特別是吃,哈哈

作者: 小胖子米提

導讀漫游在蘇州城的小巷弄中,航行於京航大運河中,或到庭園中尋芳,都能感受到蘇州的細致粉嫩與美麗韻致。 蘇州因市內共有20個以上的湖泊,因而有「水都」的美名。京杭大運河環繞著蘇州,過去曾是南北交通運輸的主要通渠。「水陸平行,河街相鄰」的市井生活,更使蘇州也贏得「東方威尼斯」的雅稱,雖然東方威尼斯的雅號今天不再為人所傳頌,但是蘇州水都之古樸風 ...

漫游在蘇州城的小巷弄中,航行於京航大運河中,或到庭園中尋芳,都能感受到蘇州的細致粉嫩與美麗韻致。

蘇州因市內共有20個以上的湖泊,因而有「水都」的美名。京杭大運河環繞著蘇州,過去曾是南北交通運輸的主要通渠。「水陸平行,河街相鄰」的市井生活,更使蘇州也贏得「東方威尼斯」的雅稱,雖然東方威尼斯的雅號今天不再為人所傳頌,但是蘇州水都之古樸風貌,仍讓人津津樂道。 受惠於當時水路的發達,蘇州很早就成為國內絲織品的集散中心,當時眾多的富商名貴、文人墨客紛紛定居於此。這些舉止闊綽的富豪們在有錢有閑後,乃將財富投資在眾多的庭園建造中。從這些亭台樓榭、小橋流水的中式庭園中,不難看出蘇州人是想在庭園的小格局中,創造出變化莫測的大千世界,這也是為何蘇州的園林景觀名聞遐邇的原因,在中國4大名園中,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就占了2個名額。

建於明朝末年的拙政園為蘇城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庭園。因水而建的亭台樓閣,自然是以水景著稱。該園可以分成東、西、中3個園區,每區皆是碧水縈徊、荷香撲鼻的山光水色。同樣以池塘為中心的留園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6世紀),曲徑通幽、暗香疏影之姿,同樣吸引人。

整個蘇州就是一座巨大的園林:白牆、熏瓦的民居、縱橫流淌的河水、古樸動人的石橋,錯落相映,畫意悠然。魚米之鄉的富庶是古城蘇州持續繁榮的物質基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的富裕、江南的安寧、江南的詩書風流使人為之傾倒。這座已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已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樓三百九十橋”的東方韻味具有了世界意義。登上高高的北寺塔,可以俯瞰古城風光,而人民路與觀前街交會處,則是蘇州最繁華的街區。品蘇州名菜,聽蘇州坪彈,賞蘇州園林,實為人生一大美事。

一,交通:

航空

航空售票處和機票代理服務機構:銷售從上海、南京飛往全國各地的機票。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蘇州售票處 0512-65245035

中國民航蘇州售票服務處 0512-65226400

中國南方航空蘇州售票處 0512-65243437

蘇州中旅航空服務部 0512-67572882

鐵路

蘇州火車站位於蘇州城北,是被鐵道部授予的全國一級火車站,可容納1500人同時候車,還設有高等級貴賓候車室。蘇州火車站每天近95趟次列車到發,日客流量4萬人次以上。

訂票服務: 團體訂票預定15天車票,訂票電話0512-67534957

火車站售票處位於車站廣場東側,發售3天內各次車票,問訊電話 67532831

各計算機聯網及代用票車票代售點預售5天硬座、臥鋪。

各計算機聯網發售局管內往返車票,車站售票處和市聯合售票處發售全國往返車票。每天上午7:30在車站值班窗口發售T715次車票。

市內交通

公交車:

空調無人售票車價格為上車2元/人,非空調車無人售票車價格為上車1元/人,在車站始發點都設有兌零處。

出租車:

車型為普通型桑塔納轎車,采用雙跳制收費,3千米內按起步價10元計算,超過3千米,每千米加收1.8元。在行車裡程超過5千米時加收50%的空車返回費。特別提示:火車站附近禁止招出租車,蘇州火車站廣場南面有出租車定點發車處。

市內交通觀光巴士:

已開通了六趟旅游專線車,全部車輛實行無人售票,部分線路啟用了空調車。乘坐旅游專線巴士,幾乎可以到達所有蘇州城內的旅游景點。

游1東線:虎丘路→工藝美院→留園(西園)→環秀山莊→觀前街(怡園)→玄妙觀→拙政園、獅子林(蘇州博物館、民俗博物館→蘇州刺繡廠→北寺塔→絲綢博物館→火車站

游1西線:虎丘→工藝美院→西園→留園→火車站

游2線:虎丘→→蘇州工藝美院→山塘街→火車站→絲綢博物館→北寺塔→拙政園、獅子林(蘇州博物館、民俗博物館)→蘇州刺繡廠→觀前街→雙塔→網師園→滄浪亭→→盤門景區

游3線:火車站→西園→寒山寺→新城花園酒店→蘇州樂園→水上樂園

游4線:火車站→絲綢博物館→北寺塔→觀前街→怡園→滄浪亭→長途汽車站、輪船碼頭→公交公司→唐寅墓→鳳凰山→木瀆古鎮→木瀆嚴家花園→靈岩山→天平山

游5線:歐尚超市→雙塔→獅子林→拙政園→汽車北站→火車站→盤門景區→文化宮→友誼賓館→機場路→婁葑→蘇大東校區→歐尚超市

自行車和人力三輪車:

在人民路平門橋至桃花塢大街一帶有許多自行車出租店供您選擇。三輪車起步價為2元,每千米加收2元,包車旅游時,每人收費5元。可到達全市區內各個景點,價格合理公道。

水運

蘇州位於古運河之濱,沿水路北上可經鎮江、揚州、淮安直抵北京的通縣,南下可達嘉興、杭州等。若乘船離埠,可直接去輪船售票處或碼頭購票、登船。

蘇州發往杭州的班輪,每天由兩城市互開4班,蘇杭客輪每天傍晚開航,夕發朝至。執行運輸任務的為豪華型船,有空調等設施,房間為雙人或四人間,同時輪船上有餐飲供應。蘇杭客輪每天約發6至8艘客拖船,日送旅客近1000人次。

蘇州市輪船碼頭位於蘇州市人民橋下東北岸。售票處除售當日輪船票外,可預售船票,一般季節在開船前2小時左右都可購得船票,旅游旺季需提前預定。 咨詢電話:0512-65206681

二美食:

松鼠桂魚

以桂魚(又稱鱖魚、石桂魚)加工制成,活殺後去脊骨,在魚肉上剞成菱形狀刀紋,深至及皮,蘸干澱粉後,經熟豬油二次炸制,呈渾身金黃,肉粒翻開如毛,頭昂口張,魚尾微翹,形如松鼠,趁熱將鹵汁淋桂魚身時,會發出哧哧之聲,猶如松鼠歡叫。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堪稱蘇幫名菜中主角之一。

據傳,松鼠桂魚由松鼠魚鯉魚演變而來。當初乾隆皇帝下江南,閑逛至松鶴樓,為應酬皇帝硬要吃魚,廚師急中生智,將供於趙公元帥神案上的鯉魚,炸烹而成。後來以骨疏刺少、肉質細嫩的桂魚替代了鯉魚,松鼠桂魚成為宴席名菜。蘇州名廚又在烹飪上精益求精,光是佐料調料就有河蝦仁、熟筍丁、得菇丁、青豌豆、豬肉湯及酒、醋、鹽、糖、豬油、麻油、蔥段、蒜瓣、干澱粉、濕澱粉…達十五六種之多。松鼠桂魚,被拍攝《中華三味》的日本友人譽為松鶴樓“首席名菜”,1983年11月在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上,被列為江蘇表演菜點之一。

唐詩中有“桃花流水鱖魚肥”,因而品嘗松鼠桂魚最佳時節,當推每年三、四月間。

螺蝦仁

以太湖流域活河蝦與洞庭東、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濃厚的蘇州地方特色。蝦仁,以東山一帶白殼蝦為佳,活蝦擠出蝦仁,加上精鹽、雞蛋清、干澱粉制成的漿汁,待熟豬油鍋燒至五成熱時,將蝦仁溜至呈乳白色,漏勺瀝去油,再以旺火復炒,此時加預先用5 克碧螺春茶葉泡出的茶水及味精,不可多炒,僅顛翻數下即出鍋裝盤。同時以泡過的茶葉作圍飾邊,綠白相映,形美味鮮。

蓴菜汆塘片

以太湖特產蓴菜(又稱莆菜、水葵)與塘鱧魚(俗稱塘鱧魚、土魚、虎頭鯊)為原料,是蘇幫名菜中的一道湯羹。

蓴菜,生長在太湖中,取其未露出水面的嫩葉作羹,歷史悠久。《食經》有“ 魚蓴羹”。贊“蓴菜羹”道:“玻璃碗盛碧玉光,五味紛錯生馨香”。塘鱧魚,喜棲息於湖灘河邊石縫或樹根邊,以小魚小蝦為食,頭大體圓,肉質細嫩。塘片,即以塘鱧魚去脊骨及魚頭後,制成淨魚肉片。加紹酒、清鹽、蔥末拌勻,然後入豬油、肉湯清水制成的湯中煮沸;加紹酒、火腿絲、味精,隨後出鍋倒入蓴菜碗中,淋上雞油,遂成鮮美可口的湯羹,余味無窮。

蘇州船點

蘇州船點屬蘇州船菜中的點心部份,蘇州船菜有著悠久的歷史,這與蘇州水城不關。蘇州有東方威尼斯之譽,歷史上交通工具主要依賴舟楫,當時僅集中在著名的山塘河中的就有沙水船、燈船、快船、游船、雜耍船、逆水船等十多種,而沙飛船、燈船、游船等一類均設有“廚房”。

明清時期,本地商人往往在游船上設宴,請“在吳貿易者”洽談生意,船菜由此而越辦越豐盛。吳門宴席,以冷盤佐酒菜為首,爾後熱炒菜肴,間以精美點心,最後上大菜,大菜往往以魚為末,圖“吃剩有余”口彩。廚師深諳席間吃客心理,點心僅是點綴,小巧玲瓏,既有觀賞之美,又有美食之味。

目前,各名菜館均在傳統船點上推陳出新,培養許多制點高手,船點已成為宴席中不可少的內容。以花卉植物、蟲鳥動物為主,如:白鵝,用鑲粉、棗泥餡心等制成;白兔,用鑲粉、細甜豆沙等制成;桃子,用鑲粉、細甜豆沙、可可粉等制成;枇杷,用鑲粉、棗泥、細甜豆沙、可可粉、芝麻制成。制作時先將芡粉、鑲粉揉攏成粉團,再捏制成型,配上食用色素,然後放入蒸籠蒸熟,出籠時塗上麻油。

其它還有:刺毛鱔筒 白汁圓菜 響油鱔糊 鲃肺湯 帶子鹽水蝦 櫻桃肉 西瓜雞 叫化雞 油雞 細露蹄筋 天下第一菜 雞油菜心 母油整鴨 鹵鴨 甫裡鴨羹 蓴菜湯

朱鴻興面館

蘇州朱鴻興的面是很有學問的。蘇州人在外地吃面後常常抱怨說:吃的是杠棒面醬油湯。此乃地區口味的不同。蘇州面條講究湯水,朱鴻興亦然。每日吊湯像菜館裡燒高湯一樣,決不含糊。吊湯要用雞肉、豬肉、骨頭、鱔骨做原料,加水煮透,然後吊出清湯。各有手法,此乃秘方。說到這裡,大家就會領悟陸文夫《美食家》中“頭湯面”的含義了。

有了好湯水,還要講究面條粗細。朱鴻興的生面與眾不同,用的細面,稱28牙。入鍋後湧一下,加冷水,再湧就要撈出,用抓籬撈撥成形,朝空中摜兩摜,將面卷緊,一如木梳梳成似的,放入湯內,撒些蔥蒜,就是一碗既能吸收湯水、又有硬張吃口的陽春面。

做面的人講究,吃面的也不含糊。先挑和面條,然後啜湯、吃面。細面吸湯,味道就在其中了。而且非三、五分鐘裡吃完才好,這是原汁原味。如果吃吃停停拖長時間,面條吸湯過多又要爛了,口感就兩樣了。下次你也就學會這吃面的學問了吧?

面的花色上,也不簡單。以前蘇州人吃東西十分講究時令,吃朱鴻興的面也是四季分明。春日裡的三蝦面、蝦仁面、爆蟮面;夏日的楓鎮大肉面和菜饅頭;秋天的蝦蟹面、蟹粉饅頭,冬天的膀蹄面等等,都是美味的好面、好點。如今,朱鴻興不分各季,面色齊全,適時推出各類時令新品,以滿足不同客人的口味。

還有一樣別忘了。取面的時候,煮面人問你,要不要免青,別茫然,意思是不要蔥蒜香菜之類的花頭。現在的店員見來的慕名的外來客,大多就不會再讓你有這樣的麻煩與尷尬了.

綠楊餛飩店

北人喜歡吃餃子,南人喜歡吃餛飩。餃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個。餛飩要湯碗、調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

蘇州的綠楊雞湯蟹粉餛飩,厚皮,大餡,清湯,還撒著幾縷細細的豆腐干絲,很有賣相。湯清如水,不帶一絲面粉的渾濁,但又不失其鮮。餡心松軟,有醬味,是南方揉合了北方的風格。

綠揚還有一樣美味,值得推薦——半緊酵蟹粉小籠。半緊酵,意思就是微微發酵,介於發面與硬面之間,不溫不火的天然,十分有韌性,既保持了口感,也有一定的硬度,湯汁不易流出。入口輕吮,蟹的鮮,加之醬油的厚重和白糖的清甜,從牙齒和舌頭中掠過,正所謂唇齒留芳。

陸長興面館

陸長興是蘇州面館業中的後起之秀。1992年,受到洋快餐啟發的陸氏父子申請注冊了“陸長興”商標,陸長興由此成為蘇州餐飲行業第一塊商標。1998年,在蘇州工商聯、蘇州電視台等單位以及蘇州市民參與的“蘇州十碗面”評選中,陸長興的爆魚面、蔥油香菇面雙雙榮列其中,成為唯一一家有2個品種入列的面店。陸長興的面名聲在外,不僅是本地人,就是許多到蘇游客也對它贊不絕口。與朱鴻興一樣,陸長興也開出了碧鳳坊店、吳中路店、葑門店、牛角浜店、接駕橋店等連鎖店,每家店同時在早上5點迎客。各店的生面和各種面澆頭統一配送,進入了規模經營的新時代。

八寶粥店

篤篤篤!賣糖粥,蕩蕩觀前吃糖粥——蘇州巷間的叫賣聲,依舊這樣清晰熟稔。想見見這“紅雲蓋白雪”的佳麗,要去玄妙觀東腳門裡的一家“老店”了。即清代就已開張的“正源粥鋪”,康熙皇帝江南行,也嘗到了它美味的八寶粥,留下了“八寶粥”的墨寶,從此就有了“八寶粥店”的新名。

“八寶粥店”,不光賣營養豐富的八寶粥和價廉物美的糖粥,還有外脆內酥的臭豆腐、松脆內鮮的春卷、宮廷御膳的八寶豆腐,……絕對美味而又便宜。

其它小吃

(1)糖油龍頭山芋

蘇州的糖油龍頭山芋,選料嚴格,山芋一定要購自宜興。該處一時缺貨寧願停止供應(據說宜興山芋質地細膩易酥,別處山芋無法相比)。白糖選用上品,燒煮過程力求粗貨細做,極為認真。加工時先將山芋洗淨,用大盆文火焙燒,半酥時加入白糖收膏,要求糖味透心,再澆上熬成的糖油,然後上櫃供應。糖油龍頭山芋油光透亮,剖開時可看到滿心通紅香味濃郁,人口酥糯味若山栗,又甜又香,特別受蘇州人喜愛,東南亞一帶華僑也甚愛吃。這原本是百年老店黃天源的看家名點,現在似乎不太見的到了。

(2)桂花雞頭米

雞頭米,與雞無關,只是一種水生在蘇州葑門南塘的稀有特產,也稱為芡實。雞頭米,也算與雞有關。由於芡實果實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雞喙,所以大家就給了它“雞頭米”這個親切也貼切的俗名。其果肉色呈玉白,顆粒如珠,甜潤軟糯,即稱雞頭肉,是由農婦手工從果殼中剝出來的。由於費人工,雞頭米本身又是可與銀耳相媲美的滋補品,所以價格相對較貴。桂花雞頭肉,用雞頭肉、桂花糖、綿白糖為主輔原料,制成後香甜可口,是當地老百姓十分喜愛的甜品。以前,雞頭米都在時令的秋季上市時才吃的到,現在,在一些南貨店也可以買到一些曬干的雞頭米,以方便游客旅途攜帶。

(3)海棠糕-梅花糕

在蘇州長相最漂亮的兩種點心該屬海棠糕、梅花糕。現在,恐怕還很難在大店堂裡覓到她們的芳蹤,以前倒時常可以在街巷中叫賣的挑擔小販那裡買到。其梅花、海棠花的外形,讓人沒吃就有了賞心悅目的情懷。它們的外層是面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用了似梅花、海棠花形的模子,作出這樣的美人胚子也就再自然不過了。剛出爐的梅花與海棠糕,表面撒著飴糖,呈咖啡色,吃口分外香甜。上面還要加上果絲、瓜仁、芝麻等五色點綴,一朵朵花兒才完全的綻放開來。所以說吃海棠糕是一個樂趣,看店裡的師傅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在蘇州神仙街上有一家小販常年在那裡設攤做梅花、海棠糕,去嘗嘗啊!

(4)桂花焐熟藕

桂花焐熟藕,是蘇州秋季時令佳點。蘇州的糖藕,在唐代就已經名冠全國,蘇州人就地取材,用上蘇州特制的糯米及秋季遍開的桂花,就有了這道甜、糯、酥、香的美味佳品。做法是取藕中段,把糯米塞入藕段中空處,用筷子將切去的頭部與中段用牙簽或竹筷重新整合成條,在加了綿白糖、甜桂花、赤砂糖的鍋水中蒸煮,最後就看到了色澤醬紅、汁水如蜜、入口清香甜糯的桂花焐熟藕。也有用玫瑰甜醬、桂花甜醬或其它花露蘸食的。

(5)血糯甜飯

血糯自古就是常熟盛產的紅色名貴水稻品種,由於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以強身健體,曾作為進貢朝廷的特優“御米”。常熟人用它制冬釀甜酒、做甜點等。血糯甜飯,也稱炒血糯,是常熟名店王四酒家獨創的特色品種。炒血糯呈紫紅色,肥潤盈口,營養豐富,為筵席名點。制作方法比較特殊,需用常熟特產的鴨血糯和上等糯米,血糯事先浸泡,再按3比7比例與白糯一同蒸熟、加糖、加油炒成,撒上桂花,色、香、味俱全。

太監弄——碧鳳坊

蘇州最繁華的觀前街,有一條200多米長的太監弄,它因明代蘇州織造局的太監們聚居於此而得名。現在,它又成了蘇州有名的美食街。

這裡,10余家蘇州最有名的菜館、酒樓鱗次櫛比:要品嘗蘇州名菜松鼠鱖魚,可去始創於清乾隆年間的松鶴樓菜館;與松鶴樓隔街而望的,即是以拍攝《滿意不滿意》、《小小得月樓》、《美食家》3部電影而聞名的得月樓菜館;毗鄰得月樓的是王四酒家,以烹制常熟叫化雞等常熟菜出名;要吃江蘇名點楓橋系列大面和細沙豬油粽等,這裡有以制作小吃聞名的五芳齋。斜對面又是面點大王——朱鴻興了……

“天堂是蘇州,吃煞太監弄”,這一姑蘇民諺真正道出了這一美食街的優勢。

走過太監弄,一定再錯不過碧鳳坊了,這裡可是香氣氤氳、熱氣騰騰的美食新貴街。過去喜歡從東往西看,王四酒家、松鶴樓、得月樓、老正興,軋滿了美食的太監弄,現在更應從西往東看,朱鴻興、綠楊餛鈍店、好人民間小吃、川福樓、好倫哥巴西烤肉、同潤湘菜館、韓松苑韓式料理、一番屋……放眼滿街的店招,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

後起的碧鳳坊從沒想過要和美食老街太監弄去一比高低,想的只是海納百川的特色與天下美味一街包的理想。 西邊是大菜恭候,東邊就是平民的世界美食盛會。這條12米寬300米長的街坊不僅是朱鴻興、綠楊餛飩等這些蘇州本土的精銳,聰明的四川小吃自是當仁不“軋”一腳,廣東的、湖南也匆匆趕來,連日本、韓國、巴西的美味也遠渡重洋而來,好熱鬧。花不多的錢,卻能享受到世界的美味,該是碧鳳坊最大的飲食特色了,也成了它勃勃生機的陽光理念。

得月樓

地址:太監弄27號

電話:226969

蘇州最出名的餐廳之一,分兩層樓,整體為一古典精致的建築,極具蘇州園林之勝,既可品嘗佳肴,又可欣賞建築。

菜色因季節不同而隨時變換,例如春天的櫻桃汁肉;夏季有清蒸鰣魚、楓蹄、荷汁粉蒸肉等;秋天的名菜有栗於黃燜雞、走油肉;冬季則有出骨八寶雞、煮糟青魚、什錦暖鍋等。

另外,四時細點,也一應俱全。

松鶴樓

地址:觀前街141號

電話:227923

創始於清乾隆年間,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松鶴樓早已成為傳統蘇幫菜的代表。蘇州臨太湖之濱,水產豐富,故菜色也以魚蝦為主。松鶴樓自不例外,著名的代表菜有:松鼠桂魚、碧螺蝦仁、燜肉豆腐等。

王四酒家

王四酒家開設於清光緒年間,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和曾經常在王四飲酒小酌,並為王四酒家撰寫了"帶徑鋤綠野,留露釀黃花"的對聯,酒店以專營叫化童雞等而著稱。

總部設在蘇州繁華的鬧市中心太監弄"美食街",以正宗的蘇幫菜肴,並集南北風味於一體。

分店設在蘇州市西山風景區的分部"西山天龍賓館",位於西山石公山北首,依山傍水風景優雅,蘇幫菜肴,還提供具有地方特色膾炙人口的太湖三寶:"銀魚、白魚、白蝦"。

奧灶面館

奧灶面館創始於鹹豐三年(1853)年,至今已有147年歷史。國內貿易部授於中華老字號餐館。奧灶館的前身是半山橋北堍的“天香館”。因為經營不善,店主棄館而走。清朝末年,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易名“顏復興”。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認真聽取食客的意見,精心烹飪制作的紅油面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面館,頓時顧客盈門,名聲四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奧灶館恢復傳統特色,使百年老店煥發新春,聲譽大振,吸引了大批顧客。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奧灶館已蜚聲海內外。

關於“奧灶”二字,歷來眾說紛紜。有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此面,金口賜了“奧灶”的名字,這是傳說,並無實據。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顏復興面館又小又舊,黑咕隆咚,陳秀英年紀大,手腳慢,眼睛不仔細,但卻經常食客盈門,因此遭到同行的嫉爐,將紅油面蔑稱為“鏖糟面”,即不太干淨的意思。誰知這個怪名稱反倒使其名聲不徑而走,增加了此面的神秘色彩,之後便以“鏖糟”的諧音命為“奧灶館”。

三:購物:絲綢制品: 蘇州自古就是“絲綢之府”,蠶桑業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已相當發達,唐朝被列為貢品。主要有絲綢圍巾、睡衣、唐裝等產品。

蘇繡: 蘇繡與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至今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主要有繡片、冊頁、屏條、屏風等。

蘇扇: 歷史悠久,最負盛名的是檀香扇、絹宮扇和折扇。均以制作精巧而聞名。

洞庭碧螺春茶

產於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 碧螺春茶的特點是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衝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采摘碧螺人茶,以清明節前後一旗一槍的“明前茶”為最佳,葉制而成。烘制碧螺春不用工具,全靠雙手在鍋中不停地焙弄嫩葉,要光翠綠,白毫畢露,一斤碧螺春茶葉約需60000個葉芽才能烘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全憑炒茶高手掌握好溫度,適時地團、揉、搓、炒。可見工藝要求之高,功夫之深,因而丘螺春茶被人們稱譽為“功夫茶”、“心血茶”。

虎丘茶花茶

虎丘是我國茶花的主要產區,每年“立夏”前後,那裡山水相映,春光明媚,風景秀麗,山前冊後,茶花盛開,香氣襲人,真有“入目皆花影,放眼盡芳菲”之感。由虎丘茶花歷史悠久,早在五代時期就有供觀賞的茉莉花種植。長年累朋,虎丘民間便形成了一些於花事有關的習俗,如把每年的農歷2月12日作為百花生日,這天虎丘花農都要舉行隆重的祭花神儀式。 虎丘茶花,以供窨制花茶和提煉香精用的白蘭、茉莉、玳玳和珠蘭等名貴香花最負盛名,其中茉莉產量最高。

洞庭枇杷

吳縣洞庭是我國枇杷的傳統產區。早在明代,東山鎮白沙村就盛 產枇杷,故有“白沙枇杷”之稱。 枇杷是一種常綠樹,冬季花開,滿林飄香,放蜂采蜜可釀成枇杷蜜;五月端陽,枇杷黃澄,漫冊披錦。洞庭枇杷的品種分白沙、紅沙兩大類,共30多個品種,其中白沙枇杷有“照種”、“青種”、“小白沙”等品系。照種有果實整齊、皮薄汁多、果肉鮮甜、生長迅速、產量高、大小年不顯著等優點,是目前洞庭枇杷的當家品種,種植面積占枇杷總面積的90%以上。紅沙枇杷,皮和肉都呈黃色,品質較差,已基本被淘汰。

洞庭楊梅

“折來鶴頂紅猶濕,剜破龍晴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長安。”這是古人贊美洞庭楊梅的詩句。我國楊梅的栽培歷史開始於南北朝前,距今已有1000多年,其中以太湖地區洞庭山和馬跡冊的楊梅質量最佳,曾被列為貢品。 目前,洞庭楊梅的品種有“大葉細蒂”,“小葉細蒂”、“烏梅”、“綠陰頭”、“荔枝頭”等,果有紫色、紅色和白色三種,其中“烏梅”品種最好,顏色以紫色為好,其味甜裡逞酸,白色或紅色楊梅,味酸,產量低。

太湖蓴菜

蓴菜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來野生於長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蘇南太湖、杭州西湖出產最多,也最著名。蓴菜的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背面分泌出一種類似瓊脂的粘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葡萄糖等多種成份,可煮可炒,不僅是風味獨特的珍貴蔬菜,而且有清熱、潤肺、利尿、消腫、解毒、健胃、止瀉等功效。太湖蓴菜從明末清初開始人工栽培,生長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後水底的地下莖開始萌芽生長。在這個時節采摘的蓴菜嫩片稱為“春蓴菜”;“立夏”之後,氣溫上升,蓴菜生長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稱為“秋蓴菜”。目前,以東冊財團湖區和西冊消夏灣的蓴菜產量最多。每年夏秋,那裡大片地布滿了一簇簇蓴菜,連綿數華裡,仿佛給碧清如鏡的太湖湖面繡上了翠綠的“花邊”,美不勝收。

南蕩芡實

吳門水鄉,水生作物豐富,有茭白、茨菇、紅菱、荸薺、蓮藕,尤以葑門外芡實最為著稱。芡實,又名雞頭,其仁鮮潔,味腴,白嫩香糯,營養價值豐富,是傳統的冬令補品,出口東南亞一帶。 蘇州郊區葑門外的婁葑鄉群力村是水生特產芡實的傳統產地。

太湖銀魚

銀魚又名面條魚、面杖魚,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諸國,其中我國產量最高,種類最多,是我國重要的出口水產品之一。我國銀魚的產區,主要集中在長江及淮河下游的淺水湖泊中,尤以太湖銀魚最負盛。太湖銀魚,身長約10釐米,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骨剌,被譽為太湖三寶之一,並被列為國家水產資源的重點保護對像。太湖裡的銀魚,有大銀魚、雷氏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四種,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主,雷氏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因種群衰退,為數極少。太湖銀魚,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捕撈。捕獲後,大多冰鮮後供出口。“太湖牌”冰鮮銀魚在日本享有名牌聲譽。

陽澄湖清水大閘蟹

螃蟹的種類很多,僅淡水湖泊中就有20多種,其中以陽澄湖金爪大閘蟹為上品。“秋盡江南蟹正肥”,過了中秋鮮美肥大的陽澄湖蟹大量上市,成為大江南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陽澄湖是蘇州東北的一個大湖,跨吳縣、常熟、昆山三界,方圓80裡,湖水清澈明淨,蟲草豐富,為螃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同時由螃蟹是一種具有回游習性的動物,每年9月前在淡水湖泊裡長生,9月脫殼以後半個月左右,湖蟹為交配產卵,向東往長江品和海水交界處爬行,形成一年一度的蟹汛,陽澄湖東昆山的河港湖灣是陽澄湖蟹回游的必經之地,所以那裡成為陽澄湖大閘蟹的集中產地。每年九、十月間,漁民用網、籪、簍,甚至用竹杆捕蟹,一派動人景像。陽澄湖大閘蟹,碩大豐滿,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稱“金爪大蟹”。一般三只成斤,大的一只在半斤以上,而且解黃肥厚,肉質細嫩,剝開蟹蓋,那桔紅色的卵塊,白璧似的脂膏,連同那雪白的蟹肉一起,下酒佐餐,營養豐富,腴美異常。不僅在國內被各家菜館列為佳肴,而且等港澳等國際市場享有盛名。 

奶油西瓜子

奶油西瓜子選用烏黑薄殼、肉厚、蛋白質豐富、味香仁嫩的西瓜子為原料,添加含有奶油味的香甜料,並經過精心焙炒,形成獨特風格,是蘇州炒貨中的傳統產品。采齋糖果店的奶油西瓜子,繼承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學技術,采購、揀剔、焙炒、加料,各道工序都十分講究,把關嚴格,因此黝黑光亮。粒粒飽滿,質地香脆,甜度適中,別具風味,被列為西瓜子中的上品。

鹵汁豆腐干

鹵汁豆腐干,既可作蜜餞品嘗,又可作為家常肴或筵席鹵菜,是蘇州豆制品類中的著名特產。 鹵汁豆腐干以“津津”牌最有名。它色澤醬紅,香味獨特,飽含鹵汁,鮮甜軟糯,兼有鹵菜和蜜餞兩種風味。1983年獲江蘇省優質產品和國家經委新產品金龍獎,不僅暢銷滬寧、滬杭沿線,而且遠銷北京、天津、沈陽、西安、哈爾濱等各大城市。

觀前街:

"三生花草夢蘇州",蘇州自古就是江南繁華之地,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觀前地處蘇州古城中心,占地0.52平方千米,區域內商業繁榮,名店雲集,古跡眾多。觀前街因其地處玄妙觀前而得名。它的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一直以彙集稻香村、乾泰祥、黃天源等多家名優特色的百年老店而名滿天下;地處碧鳳坊--太監弄的美食街更是以蘇幫美食譽滿江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妙觀,以其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吸引著國內外游客。

歷經百年興衰,1999年,蘇州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資對觀前地區進行了全面整治和更新。改造後的觀前地區正成為交通網絡完備,基礎設施完善,人文環境優美,商業布局合理,投資環境優良,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市區商業、文化、宗教、旅游中心。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汲取百年文化精華,觀前地區和整個姑蘇古城一樣,正以全新的面貌,熱情歡迎來自海內外的每位朋友。

百年老店推薦:

醬肉陸稿薦 觀東醋坊橋

腌腊生春陽 觀前街洙泗巷口

糕餅稻香村 觀前街東段的蘇州稻香村茶食糖果店

茶食葉受和 觀前街東段

糕團黃天源 玄妙觀隔壁

糖果采芝齋 觀前街東段

妝品月中桂 玄妙觀東腳門東側

綢布乾泰祥 觀前街中段

石路商業區:

石路商業區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大中型綜合性、專業性商場有八面風、亞細亞、威尼斯、太平洋、彙豐、精品、文化用品、空調城等十余家,上百家銀行、郵局、旅社、酒店、飯館、浴室、舞廳、保齡球場、聯合售票處等更是一家挨一家,形成一個人氣旺盛、功能齊全、成交活躍,極具商業開發價值的鬧市區。

石路北側幾百米便是蘇州火車站與汽車站,區內有多條化交線路作為始發、終點及交彙站,開往風景名勝地虎丘、留園、西園、寒山寺、天平山、靈岩山以及郊區的農村公交及中巴運營車也都在石路設有站點。故石路地區交通便捷,出入留往、旅游出差極為方便,也是外地游客較為集中的地區。

十全街

十全街位於蘇州古城內賓館區,是享譽中外的餐飲工藝特色街。著名的南林飯店、蘇州飯店、南園賓館和古典園林網師園座落在這條街上,隨著旅游業的興旺和蘇州市對舊街坊的改造,使十全街舊貌換新顏,各類餐飲、工藝店應運而生,生意十分興隆。

舉步十全街,一眼望去,錯落有致,粉牆黛瓦,頗具明清風格的新樓屋後一家家餐館、工藝店接踵而開各具特色;有專用魚頭煨湯的"湯頭館"、集吳文化與餐飲一體的"老蘇州茶酒樓"、"晏芝沙龍"、會東西南北風味的山城火鍋、日本料理、韓國料理、燒烤、廣邦、淮揚佳肴等,菜系流派齊全,引得國內外游客趨之若鶩;十全街上的工藝店是各展其長,有專賣蘇繡藝術品的"蘇繡堂",有專賣陶瓷古董的"金沙閣"、"博古堂",有專賣字畫的"瑞光齋"等,紫砂、陶器、絲綢、書畫、金石、碧玉、紅木小件,在這裡應有盡有。

南浩街

繁華再造重現《紅樓夢》"天下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景像;輝煌又展,更添《姑蘇繁華圖》市肆鱗列萬商雲集的熱鬧。蘇州南浩街東沿大運河、南鄰金門路、北靠老閶門、西連石路商貿中心亞細亞廣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規劃占地六萬平方米,600米長的商業街為明清風格,二三層連排式的1200間店面,參差錯落,古色古香,有千年歷史的"神仙廟"在原址重建。一年一度的"軋神仙"在南浩街舉行,把南浩街推向繁華的巔峰。

南門商業區

南門商業區位於蘇州古城南端人民橋以北地段。

著名的"天堂水上航線"蘇州至杭州客輪碼頭就坐落在這裡;而這裡的長途客車南站每天發送近200趟車次。從這裡進出蘇州的人流每天近15,000人次,南門地區已成為蘇州的南大門。

南門地區商業十分興旺,有大型綜合商場泰華商城,南門商業大樓,等近10家;各類專業商場,商店上百家;這裡還有蘇州較大的水產市場,蔬菜水果批發市場、茶葉市場和電子市場,同時文化娛樂場所,各類風味菜館近20家。這裡交通便捷,商場眾多,人氣興旺,是蘇州市城南最繁華的鬧市區。

楓橋商業街

楓橋大街和寒山寺是楓橋風景名勝區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業街,明清建築,風貌古樸。林立的店鋪,彙集了江南幾乎所有的工藝商品,有絲綢、蘇繡、書畫、文房四寶、紅木雕刻和檀香扇等,還有各色古玩店、珍珠店、茶壺店,書畫家自產自銷的畫廊。你還能看到被列入上海吉尼斯世界記錄的"長筆書法"表演,真使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楓橋大街的歷史與寒山寺、楓橋一樣悠久。唐詩《楓橋夜泊》古今流傳,歷代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前來訪古探幽,駐足逗留,楓橋古鎮逐漸繁榮起來。如今,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古鎮商業街粉牆黛瓦的建築、古風盎然的招牌和具有吳文化特色的工藝商品,一起構成了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值得你徜徉其間,慢慢品味。

四,住宿:攜程已有詳細的解紹,各個地方的各個價位都有,在此不再列出。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34396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