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敦煌(一)

作者: liuchangchun

導讀12號晚上8點半,我們乘坐T521次列車,向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文明鑒證地敦煌駛出,38個小時的路程悠悠地把人的思緒帶入了曾經燦爛的古代文明,從長江流域的紅花綠草到豫陝的中原腹地,再到黃土高原的悲涼貧瘠,一直走到戈壁沙漠中的綠洲敦煌,一路經歷了的沉積岩,一層層,直到心中的漢朝,夢中的唐代,這是蘊含了華夏之粹的漢唐文明之城。 火車在柳園站停靠,上汽車 ...

12號晚上8點半,我們乘坐T521次列車,向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文明鑒證地敦煌駛出,38個小時的路程悠悠地把人的思緒帶入了曾經燦爛的古代文明,從長江流域的紅花綠草到豫陝的中原腹地,再到黃土高原的悲涼貧瘠,一直走到戈壁沙漠中的綠洲敦煌,一路經歷了的沉積岩,一層層,直到心中的漢朝,夢中的唐代,這是蘊含了華夏之粹的漢唐文明之城。

火車在柳園站停靠,上汽車,再行駛130公裡,才到了敦煌市。原以為這裡是個荒無人煙,只有石窟大佛的戈壁荒灘,沒想到卻是一座整潔而與沿海城市別無他異的小城市,分不出西北的粗獷,看不到西域的神秘,更感不到漢唐的氣息。此時已是下午1點,吃了午飯,市政府安排我們去鳴沙山。從市區走,一路上樹木點綴,到了一處有牆圍起的地方,裡面就是鳴沙山,牆內外二米的距離,景致甚殊,內是沙漠,外卻如江南一樣的蔥綠,今人嘆為觀止。鳴沙山不比一般的沙丘,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地貌,使這裡的沙礫從不離開鳴沙山的八百平方公裡,白天沙被游人踏下山坡,晚上山丘四面風起,一同向著山頂揚沙,將之送上山頂,使這個獨一無二的沙山,如此神奇地生息了千萬年。然而更為奇特的是,在沙山之腳,有一潭清泉,狀如月牙,稱為月牙泉,數千年來,位處沙漠之中,水流源源不絕,清可見底,沙漠圍在四周,從不侵犯。由於有水,泉邊便長著樹,有著極高的審美境界的中國古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又配以人文,在泉邊建起拱亭,良亭綠樹,明月黃沙,風起時,沙飛如霧,清泉中倒影成圖,你說不是仙境是什麼呢!不過由於文革的人為破壞,月牙泉已喪失了自身的循環系統,導致泉水面積不斷萎縮,不知多少年後,泉也會消失,那將是人類文明的損失。我們從江南來到塞北,從沿海平原來到沙漠戈壁,強烈的反差並沒讓我覺得陌生,畢竟心中早有西北的大概,可是騎駱駝著實讓我開懷,沙漠,烈日,駝隊,悠悠乎乎,仿佛回到了遠古,回到了夢裡的絲綢之路。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