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6 (農民畫家:趙元橋和他的老婆楊文秀)提起下司鎮銅鼓鄉,當地的人都會告訴你,這裡是農民畫之鄉。我離開南花苗寨,本想去貴陽的,但聽說下司古鎮有鬥牛賽,就毫不猶豫的改變行程,從南花苗寨來到下司鎮。這就是自由行的好處:自由。因鬥牛是明天開始。我便利用一下午的時間去銅鼓鄉看農民畫。“慢慢游”在鄉村的土路上顛簸了一個小時左右,我來到了銅鼓鄉。同車的一位老鄉自告奮勇的帶我去找當地最有名的農民畫家:趙元橋。經過一片稻田,來到一個帶圍牆的院子,院門虛掩,那老鄉推開院門,叫著:趙老師,有游客看你們的畫來了。我跟著他進了院子。院裡正在建新房,亂七八糟的。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嫂從屋裡走出來,“老趙他不在,去學校了,你們進來等吧。”我跟著她進了屋。屋裡有些昏暗,門旁一側放著一張大木床。正對著門的地方有一張大木桌,靠牆的兩個小窗下各有一個小桌子。那位五十來歲的婦女自我介紹:我是趙元橋的老伴,叫:楊文秀。她穿著一身青色的衣褲,上衣外還套著一件漂亮的毛背心,一看就是很有文化的打扮。頭發在腦後隨意的挽了個卷,很有韻味。人長的很白淨,大眼睛,年青時一定是位美女。我來前她在畫畫,一幅正上色的畫紙鋪在小桌上,廣告顏料膏筒七七八八的放了一床。她拿出已畫好的畫讓我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畫的太好了,有各種民間的鬥雞;鬥牛,蘆笙表演場面的色彩鮮艷的圖案畫,還有木刻板畫。我因母親是位畫畫的,所以略知畫畫技巧。但在這貴州的大山裡,看到這樣的畫,還是讓我很驚訝。尤其是根據當地的出嫁;鬥牛還有蓋房子的情景創作的木刻板畫,非常有新意且藝術感強烈,完全可以與那些所謂的藝術大師的畫相比。楊文秀告訴我,她一直畫民間原色圖案畫,她丈夫則更喜歡創作木刻畫。她說,趙元橋完全是自學畫畫,原來就是一個民辦教師。後來一直畫畫,現在教中學美術。她原是跟趙元橋學畫的女子中畫的最好的一個,後來就嫁給了他。我笑著說:趙老師真有福呀,娶了你,又多了一位畫畫的知音和幫手。她也笑了。等了大半天,趙元橋才從學校回來。從窗口看到一位典型的農民樣子,個子不高的五十出頭的略瘦小的男人朝這裡走來,楊文秀說:他回來了。我還以為這位農民畫家一定是位很出色的人,要不是在他家見他,我一定會把當成底底道道農民呢。他聽說我是從大連來的,很熱情的給我講木刻的過程和印畫的方法,還有他是怎樣想用木刻的方式搞創作的。略黑的臉上露出誠摯的笑,眼睛不大,話不多。我想買他的幅木刻印畫,他也不好意思同我講價錢,臉都紅了。走時,他們夫妻倆一直送我出院門,並給我留下詳細的地址。告訴我一定要去看鬥牛,那是下司鎮最值得看的民間活動。銅鼓農民畫,雖不止他們夫婦二人在畫,但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農民畫的純樸和源於生活的創作熱情。我被深深的感動著。

(農民畫家:趙元橋和他的老婆楊文秀)

(農民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