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期間,我們一行六人進行了一次大香格裡拉環線旅游。根據事先設計的線路委托當地的旅行社安排導游和車輛,上海至麗江和成都至上海的機票則在上海通過網上進行預定。一切安排妥當,開始了總共十天的游程。
第一天:10月4日下午15:05搭乘MU5806次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出發,經停昆明後於晚上19:05到達麗江機場。出機場就有開往市區的機場大巴,25元/人。導游是位名叫阿布的藏族小伙子,他在大巴的終點站接團,然後一起打車到住宿地安置行李。稍事休息,我們一行來到了麗江老城用晚餐。
夜幕下的大研古鎮充滿著潮流的氣息,同時又深深地籠罩在一股濃濃的商業氛圍之中。1997年的麗江,我只看到一些店鋪零星的散落在幽靜的古巷之中。而今天,即使在初秋的晚上,古城內已經很難找到一間沒有亮燈開店的臨街住宅了。朝裡望去,幾乎每家店鋪都是人頭攢動。青石板上的人流堪與大城市的商業街相媲美。據說原著民均收著租金搬到新城區享受生活去了,留著石板、明渠、老屋讓我等這些外鄉人來此享受生活。
古城開發,是個永遠也討論不完、永遠也不會有統一結論的話題。大量的人流湧入,帶來了財富和繁榮,也帶走了貧窮和恬靜,幸哉?禍哉?我等小民是期待有更多的景點被開發的。有多少偏遠地區的古鎮老屋在歲月的雕琢中靜靜的消失,古鎮的主人老屋的後代卻依舊貧窮,考察的專家飽了眼福但永遠也帶不來財富。
晚餐後我們慕名來到了酒吧街,街的中心是一條小河道,河上漂著盞盞彩色的水燈,兩旁全是人聲鼎沸的酒吧,酒吧前的紅燈籠串起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兩岸不時傳來盡情的歌聲笑聲,有隔岸對著歌的,更有探出身子從二樓酒吧窗前傳出的民歌號子。在這裡只有歡樂沒有憂愁,麗江古城,真是一座高原的不夜城。我們夾雜在湧動的人流裡,舉起相機抓取著快樂,同時也分享著快樂。這是個讓人留戀的地方。
沿著古鎮悠悠地轉了一圈後,已是晚上11點多了,於是就在街口打車回到住宿地實力大酒店。
第二天:10月5日在賓館用完早餐後乘車開始了長途旅行。在從麗江往虎跳峽去的路上,九點三刻經過一個觀長江第一灣的觀景台,但見長江滾滾而去,卻不見那壯觀的Ω拐彎。原來真正的長江第一灣要往西到石鼓鎮才能看到,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在其西北側,所以是只見長江不見灣。
拍了兩張照聊以自慰後,繼續驅車北上。過了金沙江後有兩條路,左邊一條沿214國道直達中甸,我們因為要去虎跳峽和白水台,所以駛上了右邊的一條道,十點十分到達了上虎跳。從公路下到江邊有左右兩條下山路,左面一條下到虎跳石的正面,右面下去只能看到其背面,我們隨意從左邊下了山,這還真走對了,因為兩條路在江邊原有棧道相連,後因棧道損壞而不能相通,從右路下到江邊的游客若想觀賞江水正面衝擊虎跳石的美景還得返回公路再從左邊下去,在海拔近2000米的地方來回爬兩次幾十米高的台階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下到江邊,,只見碩大的虎跳石屹立在江心中,奔湧而來的滔滔江水衝擊著虎跳石,卷起陣陣浪花,然後無奈的從巨石兩旁穿流而下。千百年來,多少江水從此衝刷,虎跳石卻依然傲立江中。聽說虎跳峽上將建水電站,想到那千古不屈的虎跳石將在人類的手中永沉江底,猛虎將再也無法躍過寬闊而平靜的人工湖面時,真不知是虎跳石的罪過還是人類的罪過。
我們所處在的位置屬於中甸,江對面就是麗江境內。據說麗江那邊爬的山路要短的多,但進來要走很長的一段路,而且也只能看到虎跳石的背面,因沒去過,不知真實情況如何。
上了山後,氣喘吁吁了好一陣子,上車繼續前行。導游阿布是位攝影愛好者,隨身帶著個不錯的相機,在上虎跳和中虎跳的途中介紹了一處攝影點,果然不錯,狂拍一陣後十一點半來到了中虎跳附近的一處餐館午餐。餐館雖簡陋,但沿江有一排挑出的平台可俯觀江面,對岸則是蒼松翠綠的峻山,一邊饕餮一邊賞景,真乃旅途一大快事。
午飯過後繼續趕路,從虎跳峽到白水台有一百公裡的路程,兩點半到達了白水台,站在山下看白水台,只見山的中間有一大塊白色的岩石,爬過一段山路,突然眼前一亮,只見一片晶瑩剔透的乳白色梯田鑲嵌在半山腰間,說它像極了梯田一點也不為過,一片片扇形水潭隨著山勢的傾斜而錯落有致的層層散開,潔白的山泉水在陽光的照射下一閃一閃的泛著粼粼波光,然後漫過圓弧狀的圍堰向山下流去。千萬年來,正是這些水中的碳酸鈣在下瀉的過程中形成了白色沉澱物,久而久之,就像梯田邊緣的土壩,使傾斜的山坡變成了階梯形狀。順著邊緣乳白色的山坡可以走到層層水台的旁邊,起初以為光溜溜的岩石會很滑,小心翼翼的踩上去後發現這些白色沉澱物吸附力很強,我慢慢的趟著水走著,輕輕地就像踩在水靈靈的女孩的皮膚上,讓人憐憫地不敢下腳過重。
看到白水台,不禁想起了黃龍,由於地質構造相同,故而形成了相似的風景。黃龍的池沼數量遠遠超過白水台,顏色也遠比白水台艷麗多彩,但白水台的水潔淨無暇,白水台的水池有一種淡淡的清純。如果說黃龍是一位妖艷的少婦以風情萬種的姿色迎接著八方來客的話,那麼白水台就像是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含羞默默的凝視著遠道而來的白馬王子。
下得山來已近四點,驅車直奔中甸。中甸縣現在叫做香格裡拉縣,由於《消失的地平線》一書的關系,香格裡拉一詞聲名遠揚,書中的香格裡拉本身並無特定的地方,只是在川滇藏交界處的泛稱。據說雲南搶先改名成功,四川無奈只能把日瓦鄉改作香格裡拉鄉,不知道西藏是否在考慮把某個村改作香格裡拉村。這是中國旅游業在市場經濟下急功近利的一大時髦,大庸改作張家界、南坪改作九寨溝、崇安改作武夷山、距黃山還有百把公裡的屯溪市也改作黃山市,照此下去,泰山市、華山市、五台山市也指日可待了,定日縣可改作珠穆朗瑪縣,北京的各區可改作頤和園區、天壇區、毛主席紀念堂區,讓全國的地名都改作風景區名,華夏祖宗再世可就得迷路了。
晚上住在中甸的薩龍大酒店,在酒店用完晚餐後,到中甸老街去逛了一逛。八點半老街中心廣場放起了音樂,眾多男女開始圍著圈跳鍋莊舞,扭著熟練舞姿的都是當地藏民,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游客加入其中,跚跚學步似的甩動著胳膊,快樂的神情洋溢在臉上。據說來跳鍋莊的藏民都是自發的前來娛樂,少數民族的能歌善舞真讓人羨慕啊,長期在中庸之道熏陶下的漢民族在這方面可真汗顏啊。跳罷鍋莊到老街都一圈,中甸老街不大,也遠比不上麗江繁華,但幽靜自有幽靜的味道,漫步在雨後的石板路上,昏暗的街巷兩旁也開著一些小商鋪,隨意的進了一家藏飾店和一家藏刀點,因為對購物不甚感興趣,再加上高原反應已有頭痛症狀出現,所以早早地就打道回府休息了。
第三天:10月6日早餐後八點一過就出發了,今天的住宿目的地是四川鄉城。按計劃原先應該先去松贊林寺,但導游說由於前一陣子寺廟同村民鬧矛盾,影響到游客安全,當地政府一怒之下對旅游團隊封殺松贊林寺,散客要去只能自己打的過去,導游和團隊汽車均不敢違令帶客前往。這恐怕又是一個中國式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過動不動就想到封殺的政府官員全是凌弱怕強的料,他敢哪天封個布達拉宮故宮看看。算了,進不了就進不了,別壞了旅游的心情,留些遺憾為以後再來找個借口,導游體諒到大家的心情,在一個山坳口停車讓我們遠距離的瞥一眼松贊林寺,焦距拉到最大照一張遠景圖得以到此一游。
接著在八點三刻來到了納帕海,這時天下起了大雨,雨中的納帕海薄霧繚繞,供游客出騎的馬匹悠閑的散落在濕潤的草甸上。大家都沒有冒雨騎馬的興致,於是就在草地前拍了些與馬共舞的照片後就離開了納帕海,離開了中甸,離開了雲南的香格裡拉。難道這就是希爾頓筆下那永恆之謎的香格裡拉?是我的期望值太高,還是沒有領悟到純正的香格裡拉精髓,我也許還會再來,為了走進松贊林寺,也為了走近納帕海,但肯定不會是為了再看雲南的香格裡拉。
九點不到,乘車離開雲南往四川而去,從中甸到鄉城有兩條路,一條是從中甸往北經迪慶州的格咱鄉、小雪山埡口、大雪山埡口進入四川,經然烏鄉後到達鄉城縣桑披鎮。因為此路正在修理,所以我們走了另一條道。車子出了中甸後沿著214國道往西北德欽方向走,過了尼西鄉後到達金沙江大橋時,不過橋,離開214國道沿右路進入四川境內,一直沿金沙江東側轉向得榮方向,這段就是金沙江大峽谷。到達古學鄉附近,縱貫得榮縣全境的定曲河在此彙入金沙江,車子在經過金沙江第一灣後就沿著定曲河直奔得榮縣而去。得榮縣地處四川的西南角,我們下午一點才在得榮解決午飯,然後就匆匆的告別了這個充滿著藏族風情的小城。
漫長的山路再加上高原反應,使人在車上昏昏欲睡。沿著定曲河駛了好長時間後終於與其分道揚鑣了,下午四點來到了熱打鄉的熱打曲披嶺寺。此寺是這次游程中的第一處藏寺,其坐落在一個山坡上,寺廟不大,沒有看見喇嘛,更不見香火香客,整個寺廟就我們幾個人舉著照相機前前後後的找角度。告別了曲披嶺寺後開了十分鐘車,四點三刻就來到了位於縣城西北熱打鄉尼丁村的尼丁大峽谷,這時天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帶上雨具進入景區,這裡沒有大門,僅在路邊有一塊景區指示牌,也不用買門票。剛進景區,是一片溪水縱橫的草地,溪水中游魚如織,再往裡沿著峽谷而上,兩邊絕壁險峰,懸崖峭壁間,生長著茂密的綠色植被,據說一直往上走可至日照神山山頂,朝東、南、北三方向可遠望亞丁、梅裡、格列等雪山。我等哪有這般自虐豪情,走了不多時就已經大口喘氣了,再說時間不早了,趕快按原路返回,五點三刻離開了尼丁大峽谷,不多時就到了鄉城縣城桑披鎮,其規模風情同得榮差不多,我們當晚入住巴姆山大酒店。今天是我高原反應最厲害的一天,草草地吃了晚飯,吃了紅景天和一些防感冒藥後就蒙頭倒下了。
第四天:10月7日早餐後先去了近旁的桑披寺,桑披寺據稱有三百多年歷史,其規模比昨天去的曲披嶺寺大一些,尤其奪人眼球的是那些色彩斑斕的宗教壁畫,就連門廳的天穹也畫滿了艷麗的圖案,彰顯了藏傳佛教寺廟的特色。就如同在盧浮宮裡高舉相機搜尋著屋頂的角落,在科隆大教堂裡把一幀幀彩繪玻璃悉數收入鏡框一樣,大家舉起照相機對著畫面一陣狂拍。走出殿堂,拿起門票說明細細品味,才知道此乃2002年剛剛建成的新寺,舊寺早已被毀,且遺址另在他處。霎那間剛才一陣陣的快感蕩然無存,仿佛還嗅到了新鮮壁畫的顏料味道。
帶著淡淡的惆悵離開桑披寺,八點三刻啟程去稻城。十點半開到一處風景不錯的山坡休息攝影,阿布才發現方向開錯了,鄉城到稻城應該是沿著河流的右側往東北走,而我們則沿著河流的左側往南開,這條路要不是修路的話可直達中甸。馬上掉頭往回趕,再次經過桑披鎮前的岔路後往稻城而去。不久經過馬熊溝,據說以前這裡馬熊甚多,如今是不見馬熊只見溝,休息片刻後繼續趕路。一路上,山林中的秋葉盡顯著斑斕色彩,煞是好看。一點多後終於到達了稻城,在進縣城前的一座橋上,一輛四川旅游車已經早早的等著了,告別了雲南導游阿布後,接下來的游程將由四川導游負責,導游是位藏族女孩,藏名叫扎西錯,取了個漢名叫鄧燕。
在稻城吃了午飯後,兩點鐘就開車往今天的住宿地日瓦而去。開出不久,就看到了稻城著名的萬畝白楊林,又過了半小時途徑色拉鄉時,車子停在一個山坡,在這裡能夠遙望到對面山嶴中的上下熱烏寺,拉進焦距拍了幾張照後快快上車趕路。三點一刻翻越海拔4513米的波瓦山口,山口還有一個不大的高山海子。就在車子到達山口前,迎面看到兩名外國男孩一前一後騎著自行車下山而去,看看自己坐車坐得直喊累,不由得佩服他們的勇氣。
下午四點來到了貢嘎郎吉嶺寺,其是稻城最大的黃教寺院,寺內供奉的許多神像、菩薩,一位寺廟管理者陪著我們仔細地進行了講解,其中一尊五世達賴所贈的彌勒銅像放在顯著的位子,座像制作精美,人物形像和藹可親,很有看頭。寺內還有一座近期制作的座像,據稱待開過光後將送往剛建成的亞丁衝古寺。
四點三刻到達日瓦,日瓦鄉現稱香格裡拉鄉,我們在綠野亞丁酒店住宿,住宿條件比想像中的好,一點也不比鄉城的差,我們就在酒店吃了晚飯,一夜無話。
第五天:10月8日八點鐘出發前往亞丁。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了亞丁村的龍龍壩,從龍龍壩進入景區就只能靠騎馬了,不過也有一些騾混入其中。我們九點鐘騎馬上路了,每匹馬均有一名馬夫或馬嫂牽著。一邊走一邊同馬夫聊著,得知他們是日瓦村的,因為前段時間是旅游旺季,亞丁村的馬不夠用,他們就趕來了,現在十一長假已過,所以准備明天就回去了。以前汽車只通到日瓦村,從日瓦到亞丁也得騎馬,後來路修到亞丁,他們只得到亞丁來尋活。騎在馬上看到邊上一些工人正在干活,原來從龍龍壩到衝古寺正在建造電瓶車軌道,以後游客可直接坐車進入景區,既方便又不累人,不過馬夫又得下崗了。就在我們騎馬進去的途中,不時有背著碩大登山包的青年驢友從裡面走出來,想必他們昨晚是在景區裡過的夜,在寒冷的山坡上畏縮在帳篷裡住宿,既充滿了勇氣,又洋溢著浪漫。望著他們在泥濘崎嶇的山路上跨步向前,不禁從心裡感嘆,我等這樣的年代一去不復返矣。
九點三刻來到的衝古寺,這裡是景區內的一個宿營地。是游客觀賞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神山的必經之地,也是當地藏族轉山的出發地,從這兒開始,才是真正進入了亞丁景區。馬匹經過短暫的休息後,向洛絨牛場進發。
隨著海拔的高低變化,一路上的植被不斷的變換著形態,有時出現成片的松樹林,在濕潤的霧氣中條條松蘿懸垂在松葉或枝干間,我是第一次看到松蘿,松蘿又叫樹掛,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據說只有在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才能形成,但願此地在旅游開發的同時原生態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走過了松樹林,是一片灌木林,這些灌木林從根部分叉開的眾多樹枝都有碗口般粗細,我是第一次看見樹枝比有些喬木還粗的灌木。再往前走是溪水形成的一片片沼澤地,簇簇草叢在水邊搖曳,簡直讓人懷疑這是在高海拔的山坡上。再看對面的山上,隨著天氣轉涼,不同的樹葉變幻出五彩繽紛的顏色,有殷紅的、有淡紅的、有橘黃的、還有深淺不同的綠色,這可真是層林盡染啊。
十一點鐘到達了洛絨牛場,這裡是通往五色海、牛奶海的必經之地,但那條高海拔的山路連馬匹都不能走,只能徒步前往,有勇氣進去的驢友可在此宿營,我們今天就到此為止了。洛絨牛場是觀看神山的最佳地點,朝南可望央邁勇,朝東看則是夏諾多吉。放眼望去一大片綠色的草場,溪流在其中曲折繞行,點點湖泊泛著粼粼波光,山林的五顏六色同山峰的皚皚白雪相應成趣。我們剛下馬時央邁勇和夏諾多吉兩座神山還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不多時,神山掀開了雪白的紗巾,坦蕩蕩的沐浴在陽光下,央邁勇那銳角般的峰頂上還不時飄著一片旗雲,在這裡,人的靈魂得到了洗滌,在神山露出的一瞬間,人的心靈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時我似乎更明白了藏民對神山崇拜的心情了。
扎西說我們的運氣真好,經常有游客千辛萬苦趕來卻難睹神山一面。我們坐在草甸上邊吃著自帶的干糧邊盡情地領略香格裡拉的神韻。時間悄悄地溜走了一個多小時,十二點一刻上了馬鞍離開了洛絨牛場,再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馬背顛簸,下午一點一刻回到衝古草原。
衝古草原也是一片悠悠的綠色,草場、溪流、湖泊、山林、雪峰同洛絨牛場有異曲同工之妙,除去雪山的雄姿,感覺還比洛絨牛場略勝一籌。在這裡能清晰地看到仙乃日雪山。至此三座神山悉數拜見,帶著愉悅的感覺前往珍珠海。因為路不好走怕出危險,景區管委會禁止馬夫帶客上珍珠海,但伴著高原反應徒步爬山近半個小時可不是好受的,為此私下同馬夫商量,以一人五十元的價格騎馬上珍珠海,導游因恐被管委會責難而獨自先行下山。果然往珍珠海的路非常窄而陡,路面崎嶇,還不時有大塊的石頭凸出地面。不停地往上翻過高坡,在一塊空地上下了馬,珍珠海就在右邊下面的密林裡。我們鑽進幾乎沒有路的灌木叢,再經過一個下坡,透過了灌木林見到了珍珠海。珍珠海並不大,靜靜的水面泛著淡淡的綠色,同常見的平原湖面沒什麼兩樣,只是仙乃日雪山在湖的前方巍然襟坐,而湖水如同一面明鏡將仙乃日倒映其中,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水中相映成趣。
從珍珠海下來經過衝古寺,新寺剛剛建造好,藏民正在忙碌著裝修,寺後有幾排簡陋的民居供旅行者宿營,門前有一座高高的瑪尼堆上掛滿著五顏六色的經幡,匆匆看後三點過後上馬離開了衝古寺往龍龍壩而去。三點三刻在龍龍壩上車結束了香格裡拉核心之旅。車子經過亞丁村時,下車向村民要了些開水就直往稻城而去,當晚住在稻城的德沙賓館,由於太累了,所以連原定的茹布查卡溫泉沐浴都沒去就睡覺了。
第六天:10月9日上午七點半就出發了,不久就到了蚌普寺。蚌普寺不大,寺廟本身也沒有什麼特色,但據說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只是不知道現存的建築是哪一年修的,因為現在舊址上新建的也會號稱有幾百年的歷史。蚌普寺有兩個看點:一是貢奉著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寺廟創建者噶瑪巴·都松欽巴的一尊自塑像;二是在後山的岩壁上,清晰可見當年噶瑪巴·都欽松巴用自己的鼻血親手所寫的古老藏文 “我走遍康區,這裡是最美麗的地方”。
離開了蚌普寺後開始了今天漫長艱辛的旅程。八點半翻越途中的第一座高山海子山,因沿途可見許多大大小小的海子,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於理塘與稻城兩縣之間,平均海拔4500米,是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遍布古冰川遺跡----花崗岩礫石,其小如鵝卵石,大則需數人才能合圍。望著這些沉睡了幾億年的礫石與湖泊,感覺時間已經被凝固了。
九點三刻翻越兔兒山,兔兒山海拔4696米,因山頂一塊岩石酷似一只兔子而得名。
十點一刻經過扎嘎神山,神山上縱橫交錯的掛滿了條條經幡,就像被罩著一張網,這是一張宗教的網,是一張用虔誠的心鋪織的網,旅途中時刻感覺到還有一張無形的信仰之網籠罩在藏民的心中。
十點三刻到達了海拔4014米號稱 “世界高城”的理塘,先去參觀了城旁的長青春科爾寺。寺廟規模較大,寺內彩畫富麗堂皇,寺廟門口的台階上一長者帶著孫兒正在頂禮膜拜,寺廟外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塔,塔邊場地上用片石層層疊起了一座石牆,牆邊擺放著一些畫有彩色圖案的片石,不時有藏民搖著轉經筒或撥弄著念佛珠走來。中午時分,一大批身穿紫醬紅佛袍的學生走出寺廟後面的學堂。在這種氛圍中成長怎能不充滿著至死不渝的信仰。
十一點半在理塘鎮吃午飯,飯店邊上的廣場上豎立著格薩爾王的銅像,理塘鎮規模比稻城鄉城大得多,因為312國道川藏南線橫穿縣城,理塘至雲南的公路亦由此開始,所以縣城也比較繁華。
吃了午飯就開始沿著312國道向東往今天的住宿點新都橋前進。兩點左右翻越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口,兩點半不到翻越海拔4659米的剪子灣山口。翻過山口就到了川藏線上的又一個重鎮雅江縣,雅江是建在雅礱江邊的山城,緊貼著川藏公路,我們的車在縣城穿過,城裡的路坡度很大,上下起伏好像在爬山路。公路外側正在建造繞城公路和過江大橋,今後川藏線就不用再從縣城裡面經過了。川藏公路在雅江前後段路況極差,司機形容為搓衣板路,經常跑這種路的駕駛員可真有能耐啊。過了縣城又開始盤山,坐在車上迷迷糊糊的過了好久開始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爾寺山口,高爾寺山的山頂是康定與雅江兩縣的分界線。到了一處觀景台下車,一看時間已經是傍晚六點一刻了,朝北面望去,雅拉神山被皚皚白雪覆蓋著的金字塔形山峰在夕陽的映照下閃著微微的金光,由於距離太遠,我等娛樂級的照相機就無法同炮筒一試高低了,屏住呼吸拉足焦距,圖像是有了,但清晰度大打折扣。又開了半個小時來到了下一個觀景台,這時太陽已經下山了,遠處的一排山峰在太陽余暉的照射下,露出金黃色的峰頂,這就是所謂的日照金山,看來眼福還真不淺啊。這樣的景觀稍縱即逝,不久太陽完全下了山,山峰變成烏壓壓的一片,真慶幸在路過被稱為“攝影家的天堂”的新都橋附近,領略了美妙的奇景。
七點一刻在暮色中來到了新都橋,新都橋是川藏南北線的分叉口,我們入住沿街的康珠酒店,新都橋雖不是縣城,但由於地處交通要道,所以街容也較熱鬧。
第七天:10月10日上午八點半點出發,今天的游程是先沿川藏北線北上到塔公,然後走回頭路再回新都橋經康定瀘定去海螺溝。車子行駛在新都橋鎮上,扎西指著路旁的一排嶄新建築介紹說這就是新都橋監獄。比較著兩旁的舊建築,新監獄很是奪人眼球,難怪網上有網友感嘆“就算以後進監獄也得到這裡的監獄來”。
新都橋到塔公的道路正在修建,汽車開的奇慢無比,九點半經過一處湖泊,風景很是美麗,下車拍了一陣後十點半到達塔公。
經過塔公寺後我們先到塔公草原,塔公草原上散落著一頂頂白色的帳篷,放牧的藏民圍坐在帳篷外聊著天,緩緩的山坡上馬兒在悠閑地吃著草,近處木雅金塔的金頂閃著耀眼的光芒,遠處雅拉神山的銀裝素裹在陽光下栩栩生輝,一片祥和的景像。這不也是我心目中的香格裡拉嗎? “桃花源”也罷,“香格裡拉”也罷,這些文人筆下充滿理想的世外桃源又何必到處尋根問祖搶占地名呢?就讓香格裡拉成為旅行者心目中的大眾情人吧!
隨後走進了金碧輝煌的木雅金塔,這座為紀念班禪大師而於1997年建造的紀念塔,據說用了一百多公斤的黃金。走出木雅金塔來到了塔公寺,塔公寺是本次旅途參觀的最後一個寺廟,也是最大的寺廟,它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因為此寺的建造還同文成公主進藏經過塔公有關。文成公主進藏經過塔公的時候,按唐太宗賜給藏王的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原貌用當地的金沙復制一尊留在塔公。原像隨行進藏供奉在拉薩大昭寺中。新像落成後建立起了塔公寺。參觀完畢在寺廟門口品嘗了新鮮的酸奶,藏民自己制作的酸奶放在一個大桶裡現舀現賣,味道非常不錯。
十一點三刻離開了塔公寺,回到新都橋吃了午飯後就上路了。下午三點半來到了號稱康巴第一關、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折多山是康定與雅江的界山,折多山以東是山區,而折多山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屬於真正的藏區。從稻城一路過來,總共翻過了六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至此開始告別了高海拔的旅途,再也不用擔心高原反應了。
過了折多山口不久就來到了康定,318國道在跑馬山和縣城中穿過,隔著車窗望著“康定情歌”的故鄉慢慢遠去,再見,康巴漢子!再見,跑馬山上的姑娘!
向東前行的318國道在到達大渡河前向南拐了個彎,沿著大渡河西岸一直往南,在進瀘定縣城前過河沿著大渡河的東岸走,所以318國道東面就是瀘定縣城,西面緊連著著名的瀘定橋。我們下午五點半來到了瀘定橋,走在晃晃悠悠的鐵索橋上,下面就是大渡河的滾滾水流,真難以相信當年紅軍是怎樣冒著槍林彈雨爬過長長的鐵索的。
離開瀘定縣城繼續往南,不久來到了一個三岔路口,318國道往東去雅安,我們則離開國道沿著大渡河一直往南,一邊是川急的河流,一邊是高高的懸崖,這段風景真是美極了。天完全黑了才趕到磨西鎮,晚上八點乘上了最後一班海螺溝景區班車上二號營地住宿。(因為修築公路限時開放車輛,所以景區末班車由六點延長至八點。)
在二號營地餐廳吃了晚飯後休息片刻就急不可耐的去洗溫泉,晚上黑燈瞎火的浴池沒幾個人,山上的秋夜涼風颼颼,脂肪層特薄的我還沒享受到溫泉的樂趣就趕緊逃回了房間睡覺了。
第八天:10月11日上午八點半點在二號營地門口乘景區班車去索道站,九點半乘索道到了索道上站的四號營地。平生第一次看到了冰川。
這是一幅讓人怦然心動的壯觀場面,山坳裡湧出了一股寬闊的滾滾雪浪,這雪浪又好像在瞬間被凝固了,那就是著名的大冰瀑布。看著大冰瀑布,感覺一股自然的神力在冥冥之中顯示著無窮的威力,看著分明是靜止的畫面,腦海裡卻不時閃現著瀑布下瀉的動感。大冰瀑布背後就是貢嘎雪山和金銀雪山,由於今天山上飄著陣陣雲彩,所以遠處雪山若隱若現。大冰瀑布下的末端就是一條延伸至原始森林長長的冰川,沿著山邊台階路可直接走到冰川的表面,由於冰川在下滑的過程中夾帶著山石,所以冰川表面顏色已呈灰黯,另外由於冰川在漫長的下滑過程中不斷地擠壓碰撞,所以表面呈片片的三角錐形,擠壓不緊密的地方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空洞,因而冰川活動區是禁止進入的。山上的雪花不知要經過多少年的層層推進,才會進入到原始森林化作河流流向大海,人生的漫漫長路只是自然界的彈指一揮間,撫摸著冰層,尋思著她還是雪花的模樣,或許那時我剛降臨人世,待到她流入大海的那一刻,我又會在哪兒?突然砰的一聲震醒了發呆的思緒,原來是冰川擠壓傳來的響聲,冰川在走,我也該走了。
下午一點鐘回到二號營地吃午飯,原以為山上的旅游區物價會很貴,不料昨晚上菜肴價格還可以,而且量多味美,所以今天中午痛痛快快地腐敗了一下,值得一提的是羊雜湯,三下五除二就掃了個精光,趕緊叫服務員再來一大碗。
酒足飯飽後,直接到溫泉去,不為洗澡,只為領略一下高山溫泉的風情。放眼望去,一個個溫泉池借著地勢高低錯落的灑在山坡上,就像是白水台和黃龍的五彩池,集體出游的人們擠在同一個水池中喧鬧著,成雙的情侶在幽靜的池隅享受著甜蜜,兩邊是密密的山林,泉水的蒸汽冉冉上升彌漫在樹梢間,成片綠色中流動著的五彩繽紛泳衣顯得格外顯眼,這是多麼養眼的美景啊!
二號營地溫泉還有一處可供參觀的泉眼,叫貢嘎神泉,據說溫泉裡的水全是從這裡流下去的,比起打深井取水,這才是貨真價實湧出來的泉水。
今天是出游以來最輕松的一天,晚上仍然住在二號營地,吃完晚飯就打起了撲克牌。
第九天:10月12日,原准備今天上午去成都,一早醒來發現天氣格外的好,為了彌補昨天雲遮雪山遺憾,大家決定再上一次四號營地一睹雪山真容。九點半趕到四號營地不料又飄來了雲層,雖然比昨天好一些,搶拍了一些照片後大家還不死心,一直等到十點眼看雲層越來越厚這才悻悻的下了山。不過在下山的纜車上看見遠處的二郎山巍峨雄踞在雲霧之上,也算是以外的收獲。
出了海螺溝景區,來到了磨西鎮,因為要趕在封路之前出去,所以匆匆的穿過磨西老街,看了一下天主堂,也沒進去就上車趕路了。拐入318國道後一點半穿越了中國最長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出隧道不久正巧趕上公路塌方搶修耽擱了近一個小時。原准備到雅安吃午飯,為的是嘗一下雅魚,領略一下雅女的風采,司機說成雅高速公路雅安入口在雅安縣城外,如果到雅安吃飯還得走回頭路上高速,再說時間也不早了,所以四點鐘在天全縣吃了午飯。
天全是318國道上的又一個縣城,這裡往東是一馬平川的四川盆地,往西則是一路翻山越嶺,因而這裡是汽車進藏前進行檢修的首選之地,公路兩邊的商鋪盡是林林總總的汽配店汽修店。飯後繼續趕路,不久就上了成雅高速,同雅安擦肩而過,直奔成都而去。
天黑前趕到了成都,直接入住喀秋莎大酒店,原計劃晚上觀看“唐古拉風”演出,導游說因演出場所正在裝修, “唐古拉風”停演,所以就去大型超市買了一些土特產,十點鐘去啜了一頓久負盛名的四川麻辣火鍋,然後回賓館休息。
第十天:10月13日九點半來到了永陵,我們在成都只選擇了永陵一個景點,永陵又稱王建墓,王建是公元907年唐亡後前蜀的皇帝,該陵墓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我國已知規模最大的地上皇陵,由14道雙重石券平地而起砌成的墓室就像一座拱形的大禮堂,巨大的石棺就安放在墓室中央的地面上。王建墓裡的石雕藝術很有看點,棺座東、南、西三面的24個舞伎浮雕以不同姿態翩翩起舞,在棺床東面雕刻著由10種打擊樂器組成的鼓樂隊;在西面雕刻著由10種吹奏樂器組成的管樂隊;南面雕刻的是兩個樂隊領隊人,彈弄著琵琶和拍板。現代音樂人根據石雕圖案復制了這些樂器同石雕圖案一起陳列在櫥窗裡。另一個石雕精品就是王建石像,它是中國歷史上現存唯一一件帝王寫生石雕紀念像,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寫生石雕像, 雕像的雕刻刀法細膩而柔韌,寫實風格強烈,充分表現出帝王威武大度、神態慈祥、雍容華貴的氣派。在毫無安全保護措施的石像前端詳了許久,暗暗思忖這不會是拿復制品來忽悠人吧。算了,我就當它是真的描寫,也來忽悠看客一回。
九點三刻離開了永陵,直接趕往成都雙流機場乘坐12點20分的航班,於14點45分准時到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結束了這充滿著快樂和艱辛的十天旅程。
就在本游記擱筆之時,耳旁縈繞著一首三四十年代舊上海的老歌:“那美麗的香格裡拉,那可愛的香格裡拉,我深深的愛上了她,愛上了她。”歌中的香格裡拉儼然是戀人、情人的化身,在我的心目中香格裡拉不是中甸、不是稻城,而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願善良的人們永遠生活在心中的香格裡拉。
200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