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知道十一期間游五台山的人很多,為避開人流,只游覽五台縣城周邊的幾座名寺。一早從太原出發,在汽車東站坐上開往豆村的長途車,車很破,沒趕上好車,只好忍耐了。太原到忻州的路真破,司機為掙錢也不走高速,還好從忻州到五台的路況還可以。經過3個多小時的奔波到達了豆村鎮,這裡離佛光寺只有5公裡了,但是沒有公交車,只能打車,一問出租車一口價全是20元,真夠黑的,誰讓人一看我就是旅游的,心裡明白也就10元就可拿下,沒辦法誰讓他們心那麼齊,只好談好30元往返。沒幾分鐘就到了佛光寺,外面看著很普通,但很清靜,游人稀少,和十一其他景區熱鬧的場面真不相稱!花了十元門票進入大院正對的就是東大殿——佛光寺的主殿,大殿特殊的造型讓我 驚呆了,不同於一般的寺院佛殿清晰地展現在你的眼前,只見聳立在一座高高的平台之上,而且點前的兩棵松樹好像是故意遮擋住東大殿,好像不想讓游人看清它的廬山真面目。早就聽說唐代建築有建在高台上的特點,這次總算見到實物了,雖然整個寺廟就這麼一座院落,但由於建築的宏偉的氣勢,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座小廟,北側的文殊殿建於金代,雖然沒有唐代建築宏偉,也有輝宏的氣質,沒有讓人感到是一座配殿。文殊殿內雕像色彩鮮艷,尤其是文殊的坐騎更讓人感到栩栩如生,四周的壁畫保存還算完好,像是一幅幅連環畫,但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故事。可惜不讓拍照!?走出文殊殿直奔東大殿,拾階而上像上了二層小樓樓頂,唐代的建築就是高!東大殿就撥開了神秘的面紗,顯露在我的眼前,這就是令梁思成、林徽因一生無比自豪的建築。外表看來顯得古樸大方,但通過鬥拱可看出其明顯的滄桑感,而且形勢也是與眾不同,是從外側直接伸向大殿中央,這就是歷經千年不倒的原因!內部雕像同樣色彩鮮艷,形像栩栩如生,可惜人家看管的嚴,不讓拍照。而且這裡的保護措施太好了,殿內大部分面積被木欄擋住,東大殿珍貴的唐代壁畫也就只能遠遠看看了。建議路過豆村鎮要來這裡看看。出了佛光寺回到豆村,花2元做公共車到尊勝寺路口下車,步行10分鐘到達,這裡正好處於回五台縣的路上,而且不收門票,就順路看看,這才叫真正的佛教聖地,不以營利為目的,現在像這樣的寺院真是太少了!這裡的寺院規模比較大,標志性建築是寺後面的萬藏塔,可能由於是剛從佛光寺出來,或者是明清的建築看多了,沒感覺到這裡有耀眼的地方。不過某些細節還是挺精致的,例如影壁牆、殿前的龍頭木雕,這裡的和尚有時還充當義務導游呢!當然游人要有一定的數量才可以,這裡的游客明顯比佛光寺的多,看來來五台的游人受旅行社的擺布的挺多的!出了尊勝寺路上沒車,正好有一個老太也是同方向,就搭伴步行,走了大概1裡,來了輛小面,老太用本地話與司機搭訕,司機一口價到五台縣城4元,天哪!有本地人幫忙真便宜,也許是他正好順路,不管怎樣,老太還是幫了我大忙。D2:
一早起來,聽說五台縣城裡有座廣濟寺,就散步去看看,找了半天,原來是在一座現代化的小門裡,要不是門口草草的掛著一個牌子“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真會走過了!工作人員把我帶到後院,才見到一座古樸的建築——大雄寶殿,外表看著已經破爛不堪了,打開殿門,真沒想到在這麼一座破舊的殿裡居然有如此精湛的佛像,中間是釋迦牟尼,兩旁是文殊、普賢,背面是三大士——文殊、普賢、觀音,兩旁是十八羅漢,全是元代的雕塑。元代留到今天的雕像沒有多少,這裡就顯得難能可貴了!看來逛寺院也不要以貌取人!建議路過五台縣城到這裡看看,如果你是走馬觀花,就不要來了,免得花10元。
從五台花3元坐車到東冶鎮,與司機討價還價談定30元往返南禪寺,與佛光寺價錢一樣,但路明顯比其難走,而且還多出2公裡,心想還是豆村的司機黑!到了南禪寺不出所料游客還是就我一人,門票7元,大殿建築風格還是很獨特,還是受佛光寺的影響,感覺價值沒有佛光寺高,不過鬥拱和佛像還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像,畢定是唐代的嘛!就是與眾不同!聽說我游的這幾座寺院(除尊勝寺)以前都有很多和尚,文化大革命都被趕走了!對古建築不感興趣的建議不要來南禪寺。

(佛光寺東大殿)

(佛光寺文殊殿)

(尊勝寺萬藏塔)

(廣濟寺釋迦牟尼像)

(南禪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