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氣氤氳古城逍遙

作者: ciciiris

導讀下午兩點集合,車開往風景區。進門是阿慶嫂、郭建光的雕像,一副軍民魚水情深的表情。廣場左右兩邊是不知新舊不辨年代的大炮、戰機,頑皮的男生迅速坐在去將炮筒四下轉瞄准開來。而我最期待的是坐一回蘆葦蕩裡的游船。六個人一組,因為我的組有一個相當不瘦的男同志,安全起見只安排了5個人。樂趣不減。掌船的大都是女艄公,質樸的臉面、伶俐的手腳。蘆葦綠的 ...

下午兩點集合,車開往風景區。進門是阿慶嫂、郭建光的雕像,一副軍民魚水情深的表情。廣場左右兩邊是不知新舊不辨年代的大炮、戰機,頑皮的男生迅速坐在去將炮筒四下轉瞄准開來。而我最期待的是坐一回蘆葦蕩裡的游船。六個人一組,因為我的組有一個相當不瘦的男同志,安全起見只安排了5個人。樂趣不減。掌船的大都是女艄公,質樸的臉面、伶俐的手腳。蘆葦綠的莖葉微黃的須,大片大片,將左右的視線包圍。我們忙不迭的拍照,竄到船頭、船尾,坐著、站著。當要求和撐船的阿姨合張影的時候,我看見她臉上分明的笑意和害羞,末了她嗔怪一句:你們統統坐好了啊,不要亂跑,救生圈只有一個……九曲十八彎。我想像當年紅軍蘆葦蕩裡打鬼子的情形,一定很英勇,而因了這水和蘆葦,又頗多幾分額外美麗和詩意。上船後四散活動,三五成群。沒有方向感的我只得跟著別人逛。經過一座木橋讓我印像深刻。鐵鏈做的,上面鋪的木板,嚴整但是搖晃。而這搖晃是它的特色。六歲的小孩、十八的少女、五十六十的老漢,走上去都要將屁股刻意的左右擺動,興奮不已。我沒有晃,但是他們走過的震蕩足以讓我左搖右擺,提心吊膽,而這真的有趣。春來茶館、梅花糕、手制豆花,都值得坐上一坐,嘗上一嘗。去的時候有劇組在取景,旁邊用東西圍了起來,還有雇的當地的兩個人舉著牌子:請勿喧嘩,正在錄音。這樣更加讓探頭探腦的人多了起來。裡面還有個小小的兒童游樂場,不過玩的大都是大人,反倒沒有小孩。秋千晃上天的時候我不顧一切大叫,當時還被一個很小的毛丫頭嘲笑了。蹺蹺板,滑滑梯,還有些叫不上名字的玩意兒。有些暈暈的,我想我是確定了不適合那些驚險刺激不要命的游樂設施……那天下午天氣陰陰,不知是雲太多還是沒有雲,天氣是我一種沒有見過的淡黃色。和著夕陽的余暉倒很別致。我所遺憾的是:經過一個地方的時候,我望見一片蘆葦的那邊有一坐白色的橋,名曰:八字橋。那時候景像空靈,橋下水流靜謐,微風習習,我實在想站在那座橋目睹一眼壯闊,卻被告知:那已經不是度假區的範圍,且沒有直接通向的路,只得作罷。遺憾和景像卻一直留了下來。五點車回。稍稍修整之後我們出門覓食--晚飯自己消遣。經大堂經理介紹,出度假區門往左步行10分鐘有一家“沙家浜食府”,大閘蟹堪稱正宗。一人要了一只蟹(貴呀),另外點了些菜,總體吃的還算可以--不過說實話:我沒吃出來那蟹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另:小。付帳的時候驀然發現飯堂掛著:度假村連鎖餐廳。怪不得,那位仁兄不顧一切推薦,慨嘆原來是一家的。吃完出來的時候突然下了小雨。風往脖子裡灌。不時有人力摩托過來親切問詢是否需要搭乘,因為實在很近還是走了回去,回去的路上買了副牌,四個人就那麼打到晚上2點。困的要死,仍然和與我同房的姑娘聊了不少。介紹一下酒店狀況:准三星,200/標間,設施尚算條理清楚。沒有什麼特別印像。不過第二天的自助早餐還可以。忍不住誘惑我吃了一碗白粥、一個茶葉蛋、一塊芝麻小餅、半杯豆漿(這些直接導致下午回程時我的胃翻江倒海)。離開沙家浜前往蘇州甪直古鎮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尚能忍受,下車意識還算清醒。至下車買好門票進入,已經完全回復。甪直是另一番天地。且先看一些介紹:甪直位於江蘇昆山市,是江南六個古鎮之一,位於蘇州城東南25公裡,因唐代詩人陸龜蒙號甫裡先生隱居於此故名。明代村落聚鎮改名甪直,古鎮占地面積約一平方公裡,保護區面積為4平方公裡,地理位置優越,鎮內河網交錯,碧水環繞,橋橋相望,景色美好。當人們來到甪直,很多人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甪”究竟是怎麼來的,這裡為什麼叫甪直?據《甫裡志》載:甪直原名為甫裡,因鎮西有“甫裡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又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來,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 當人們進入古鎮,就會感悟到一種舒適感,一種甪直古鎮特有的新奇感。鎮上河水清清,環境幽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歷史景觀,鴨沼清風、分署清泉、吳淞雪浪、海芷鐘聲、浮圖夕照、漁蓮燈阜、西彙曉市等被先人們概括的“甫裡八景”雖然歷經歷史的磨難,大部分已經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們當年的恢宏的風彩。建於公元503年,據今1495年歷史的甪直保聖寺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羅漢,雖歷經千年蒼桑,卻仍然保存完好。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曾為寺題抱柱聯:“梵宮敕建梁朝推甫裡禪林第一,羅漢溯源惠之為江南佛像無雙”。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後講“保聖寺的羅漢塑像,筋骨見胸,脈絡在手,盡管受著宗教題材的束縛,而現實感卻以無限的迫力向人逼來,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種崇高的美”。……門票60元。包括:古鎮游玩、陶行知紀念堂、王韜紀念館、萬盛米行、保聖寺、蕭芳宅、沈宅等。一一逛過。水多、橋多,果然典型的江南水鄉。我在岸上走,蜿蜒流過的小河裡,穿著民族服飾的姑娘撐一直長篙,載游人“向青草更深處漫溯”。鸕鶿、漁夫,這些與岸上的炸臭豆腐的小攤、賣蘇絲印染的小店相映成趣。我們都不記得路的名字,因為太窄、太熱鬧,也沒有人去留意,也許有的路走了兩遍,也許有的路還沒涉足。外國人和中國人一樣多,他們她們對那些古鎮農民用來灌溉的水車、米行用來舂米的工具尤其感興趣。我親眼看到有個鎮上的大媽在青石板下的岸邊(其實就是家門口)刷洗馬桶,裡裡外外,十分周全和隨意。一位外國游人用攝像機“虔誠的”記錄全過程。這是美好,無關時光的懶散與悠閑。鎮上人的家門框上,寫的都是很有嚼勁的名稱;裡面坐的、布置的也都是一樣的古樸和恰到好處。很多賣珍珠、古董、印染、配飾的小店。賣珍珠的當面給你表演:我賣的都是真珍珠,不信你看,我用剪刀刮珠子,掉下來的都是珍珠粉。她們說的有模有樣,讓人深信不疑。賣古董的--也許還談不上古董,倒是很多瓷器、佛像、煙壺,甚至我還問到一個清代某大戶人家的小姐用來盛首飾的梳妝盒(可惜太貴,沒忍心買)。不過我有我的收獲。我買了一件純手工制作的、對襟的小馬褂。沒有很多侃價,我相信店主奶奶的年輪和她擺放在屋內的織布機。穿上她們說我還真像那麼回事--那個時代的丫鬟或小姐之類。那些千年銀杏、百年羅漢都賺去我不少的唏噓。聚首離開的時候,同事們都是大包小包。我沒買太多,那些景像和回味,已然濃重和深厚。時間倉促,甪直筆墨不多,精彩自不在言。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