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以為兩種狀態可以促成精彩而收獲頗豐的印度之旅,一是作無知者無畏,不在原地道聽途說,辦了簽證買了機票,抬腿就走,但是你要有超人的勇氣、機智和敏感,於是你會感受印度最徹底的真實,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又喜不喜歡。二來就要精心地准備,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而不論哪種狀態,我們都要為印度作出一種深刻的改變,或者說適應與寬容,拋棄現代文明的尺度和唯美的評判標准,准備好——接收獨特的、深遠而復雜的來自異域的訊息。
這次我屬於後者。印度計劃從萌芽,下定決心,搜集資料,制定行程,招兵買馬……到啟程,歷時兩個多月。2006年的9月20日至10月11日,一行四人終於踏上印度之旅——我們取道斯裡蘭卡進入印度,從北到南,走過德裡(Dehli)、瓦拉納西(Varanasi)、薩特納(Satna)、克久拉霍(Khaiuraho)、占西(Jhansi)、阿格拉(Agra)、齋浦爾(Jaipur)、焦特普(Jodpur)、賈沙梅爾(Jaismier)、孟買(Mubai)、以及卡拉拉省的科欽(Cochin)和特裡凡得琅(Trivandrum),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和古老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印度呈現出豐富而復雜的多面,不僅僅是自然景觀的迥異,更有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明顯的地區差異和人性的高低起落。當我逐漸地更加了解和能夠理解這個神奇的國家時,一切的不可思議都變得順理成章。
炫色印度——印北印像初到印度,夜晚帕哈拉甘的擁擠和嘈雜很容易使人對德裡產生極為糟糕的錯覺,而當旭日升起,能夠看清這座東方大都市的真容時,我們或許能夠多一分寬容和理解。德裡的表面並沒有像宣傳中的現代化、國際化,也沒有許多大國首都所具有的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介乎現在與過去,東方與西方,秩序與混亂之間,呈現著自己的特質,也影射著自己的歷史成因。新老德裡的界限並不像想像中的分明,擦肩而過的人、動物、建築總能清晰地提示你身在一個非常特別的國度,而不會像在很多千篇一律的現代城市裡迷失。在德裡,我們第一次那麼集中地看到印度所有人種、宗教、階層的城市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既發現很多共性,也有驚人的落差,猶如剛剛瀏覽一部精彩巨著的前言,而書中的內容就要在我們的旅程中展開。
雨中的Varanasi,好像正在去冥間的路上一樣陰霾,而這裡的眾生以為天堂。面對污泥、垃圾、動物糞便橫流的窄巷;衣衫襤褸露宿街邊的乞者、苦行僧和渾黃的恆河。。。。。。我無法看到聖潔與污濁的界限,我更加迷茫甚至還發了高燒。毀滅之神——濕婆護佑的城市或許本應如此,這個伴依恆河的歸宿之地呀,人們在恆河中晨浴以求淨化身體和心靈,在神壇舉行Puja,焚燒逝去的血肉之軀期待幸福的輪回,歡愉的祝禱歌聲此起彼伏,和著眾人的掌聲,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混亂肮髒的物質世界。物質真的那麼重要嗎?!我不禁要問,而Varanasi的力量就是答案。人們聽到神說,不能忽視和小覷這裡任何一個生靈,一頭漫步街頭瘦骨嶙峋的黃牛或許就是他的化身,接受你生的宿命,死去都歸於一處。。。。。。我的朝聖之路止步於此。離開的時候,我開始幻想晴天中的Varanasi,心中一切一切的疑惑被陽光化解消散。。。。。。
克久拉霍不是幻想,燦爛的陽光很快就把我潮濕冰冷的心曬干烤熱了。這裡是神佑的幸運之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不僅保護了已有近千年歷史的廟群,也讓這裡的人們擺脫了生活的困境。我慶幸這一切的發生,為這裡的住民,當然也為自己,面對如此精妙復雜的神廟建築和美輪美奐的石刻雕像,沒有人可以無動於衷,雖然那些曼妙的身姿似乎並不易於在現代的印度人中找到,也不能肯定在昔日的月亮王朝存在,但還是無可救藥地愛上她或者他,於是就明白為什麼克久拉霍的空氣中都彌漫著“愛”的味道卻沒有半點猥瑣。神在指示人們相愛,神在教會人們如何去愛——以達到靈與肉的完美結合。
Agra,我不能想像如果莫臥兒王朝沙賈汗大帝的願望實現,那一黑一白的陵墓的對望該是何等的壯觀絕美,但是我已被泰姬.瑪哈那無與倫比的潔白與純淨震撼,更為眼前所見感動不已,沙賈汗——王的石棺就在那裡——馬哈爾的身邊,小小的偏於中軸的左側,我仿佛聽見溫柔的耳語,“我不再是王了,只是永遠陪伴你的深愛你的丈夫。”濕婆、毗濕奴呀,你們也是有妻子的神啊,應該深諳這人間的情愫,為何卻沒有感動於這曠世的愛情?!讓他們一生相守,不受磨難。神說,“他們不是永遠地在一起了嘛”。。。。。。啞然。
磚紅色是pink嗎?我有點懷疑自己的色感,不過無論如何,號稱“粉紅城市”的齋普爾的老城雖然有些脂粉氣,也算是出眾的,這還要感謝當年英國威爾斯王子造訪。其實齋普爾老城更有意義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是古代印度唯一先經過規劃而後建設的城,所以才有縱橫街道和十座城門的明確的城市肌理。不過齋普爾給我最確切的感受還是又回到了如潮的人海和林立的店鋪之中。從風宮昔日為嬪妃設置的小窗望向這一片繁華和喧鬧,倒是又增加了窺視的新奇。妹尾河童寫過《窺視印度》,一定深諳其中的樂趣。印度節日裡的人和神都是無比快樂和興奮的,這在不大不小的齋普爾尤其明顯,在通往琥珀堡的山路上,我們淹沒在朝拜的人流中,而宮殿地下的印度廟前男一邊女一邊早已排成了長龍陣,素不相識的人們緊緊地挨著,歡笑著,慢慢地向神廟,向神的方向湧動。。。。。。
清晨的焦特普更像一個神的世界,Meherangarth城堡如同剛剛降生的神明之子,閃著金色的光暈被人間一片躍動歡呼的藍色托舉至蒼穹,奉獻給神——保護眾生的毗濕奴。而日落時,我更願從城堡俯視斑駁的色塊在暮色中溶化,騰起朦朧的霧氣,而我好像飛起來了,浮動在深藍深藍的空氣中。夜色中的鐘樓廣場上,節日的焰火騰空而起,隨著誘劫羅摩之妻的十首二十臂的魔王Ravanna的紙偶在熊熊烈火中燃為灰燼,密集的人群中歡呼雀躍,孩子們也跳起了歡快的棒棒舞。。。。。。
金色的Jaismier呢,難抵的熱情可以和沙漠陽光一起把人灼傷,我想這裡一定是梵天哪一天最高興的時候創造的,神雖然沒有賜予Jaismier豐富的資源和物產,卻給與人們一雙能工巧匠的手和一顆沙漠人獨有的分享與助人之心,足以“點石成金”。多麼神奇的城堡啊,從走進高大石門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分享她的美麗和奪目。。。。。。。在城牆頂端高高的露台上迎風而立,似乎置身於神界之巔,俯瞰人間,竟是國王一般的榮耀。
印北之旅是出人意料的。雖然真實的印度並不同於我們幻想中的西天極樂世界,中國人從印度傳承信奉的佛也遠在十三世紀便在印度消逝,甚至沒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記載,重走玄奘之路所能收獲的已不是經文,而是對另一種不同的豐富的精神世界的認知和吸納。
炫色印度——印南紀事海的洋流和季風總是能最快最早地傳播新的文明和契機,印度就像一把石器時代的三角錐插入印度洋,西側面朝阿拉伯海,東側簇擁孟加拉灣,自從海岸線出現的那一刻起,印度獨特而濃重的傳統文明與來自西方和東方兩個方向的異域文明開始交融。。。。。。從景物乃至人的精神世界都與印北大相徑庭,如同再次穿越時光隧道,我們返回了離我們更近的現實生活,但是仍然身處印度。
——邂逅孟買
邂逅孟買是此行的意外所得,因為從印北到卡拉拉省是一定要在孟買中轉的,而India Airline與Deccan的聯程中間有四個小時日間的停留時間,於是決定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租車到孟買市區去看最著名的幾個景點。
孟買機場有兩個terminal,India Airline和Deccan是分開兩處的,之間有免費的轉乘巴士。熱心的司機把我們直接送到Deccan所在航站樓最近的行李寄存處。留心到寄存處的旁邊就停滿了出租車,果然輕裝從寄存處出來,出租司機們蜂擁而至,一個面目還算英俊的年輕人充當掮客,怎奈還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游客價格,而且一些司機面目可憎,根本讓人放心不下,生意還是談不下來,時間卻在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躊躇間,一輛路過的出租車答應600Rs拉上我們,三個小時的城市巡游,來回70多公裡,價格已是非常公道,而且司機聲音宏亮,穿著整齊,額頭上還點著Tika,感覺是一個很善意而虔誠的印度教徒。其實這樣的柳暗花明一路上屢見不鮮,已經讓我們堅信在印度旅行雖然會遇到很多意外和困難,但從不會令人絕望,也不必為之不快。
孟買的出租車黑黃相間、圓鼓鼓的樣子,計價器掛在車外大概反光鏡的位置,至於反光鏡多半都沒有,轉彎要鳴笛甚至打手勢,和我們騎自行車的習慣差不多,所以也不必奇怪為什麼印度走車的街上總是如此喧鬧了。注意到前擋風的角落裡放著一張價目表,於是拿過來細看,比德裡便宜很多,大概因為這裡總體經濟狀況要好得多,Tuk不流行了,出租車的使用倒更加普及。除了這些“小黃蜂”,孟買街頭的私人汽車也增多了,不過最好的只看到Honda,不知那些高層階級權貴、富翁以及寶萊塢明星此刻都跑到哪去了?!
孟買是一個狹長的由填海造就的國際化大都市和天然良港,作為全印最大的城市在印度的地位舉足輕重,雖然城市面貌參差不齊,豐富繁華的程度卻毫不遜色。
路過帕雷爾區時我們自到印度十幾天來第一次看到了海,感覺到一種久違了的空曠與舒暢。海灣邊屈指可數的幾棟高樓,終於有點像是CBD的樣子了,而那一段蜿蜒的海灘據說是日出黃昏時,孟買市民最愛休閑散步的地方。深入Colaba地區,到處更多地滲透著西方文化的痕跡,英國維多利亞式的老建築比比皆是,如今大都已被用於學校、辦公和博物館。到達半島的最南端時,終於見到屹立在海邊的1911年為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訪印在此登陸而修建的印度門,對面就是擁有百年歷史的最昂貴的泰姬.瑪哈酒店和一座新建的城市酒店。規模宏大、裝飾精美復雜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則隱於鬧市中,不可想像人行道的這一側就是車來車往的城市道路,另一側進去幾米就是站台,登一步就上了列車,然後就是軌道僅以簡單的矮牆分隔,火車與行人和車輛在城市中並駕齊驅。IndiaTimes的總部大樓在路的另一側與火車站遙相呼應。一路上還見到很多宗教建築,有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有點日本式樣的佛教寺廟,可見孟買是多少宗教、文化和民族的熔爐。
感謝用心的司機,回程時特意選了城裡的另一條路線,路過很多平民區,看到更多普通人完全與現代化國際化無關的日常生活的場景,還有赤貧和飢餓的依然存在。當車子停在路口等候交通信號時,乞討的孩子、老人和殘疾人發現我們幾個外國人坐在車裡便紛紛圍上來。見得多了,我們也很難判斷誰更需要幫助,正猶豫間,司機將兩個盧比放到一個老婦的手上,打發這一群人走了。突然間很感動,不僅第一次看到印度人特別還是自己生活也很辛苦的出租車司機施舍窮人,而且還是為我們解圍……
孟買的交通阻塞世界聞名,接近高峰時間時,我們和司機都有些擔心。不過還是非常的幸運,我們順利地按時趕回機場。
再次感謝神靈給我們的好運氣,也祈禱神靈保佑那位善良的司機生意興隆、快樂、平安。
——人生必去卡拉拉
到達科欽機場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在Pre-pay taxi的櫃台得知,到Cochin fort區的旅舍還有50公裡的路程,很意外,各種攻略上都沒提到會有這麼遠,不禁疑惑那裡到底是不是我們要去地方。這時間,其他的旅客已經買了去十幾公裡外的Kollam的車票紛紛離去,只剩下我們。於是不再猶豫,決定冒險一試,就去Cochin fort。付了六百多盧比的車費,拿上收據去找車。
到了卡拉拉省,氣氛的確大不同了,機場外,出租車司機耐心地泊車、等候,乘客有序地上車,靜靜地離開。我們的司機是一個年輕人,似乎也很意外深夜被派了一個長途,只是英語不太好,沒法交流,問什麼只管笑,弄得我們心裡更加沒底,甚至擔心他是否知道我們到底要去哪裡。夜深了,半路上又下起大雨,看不清路邊的景物,完全不知身在何處。
走了快一個小時,路過一個收費站,雨也差不多停了,終於看到了小鎮的影子,輪廓各異的低層建築整齊地排列,街道不寬,很靜,路上幾乎沒什麼人。直到看到Delight Tourist Resor旅舍的燈箱招牌,一顆心才放下。這一間的確搶手,竟然客滿,於是到周圍的另外幾間家庭式客棧打探,年輕的司機一直耐心等候,直到我們定下Hotel Spencer,又幫我們卸下行李才離去。值班守衛wilson非常歡迎我們這幾個深夜造訪的客人,房價主動降到了500Rs,給我們的房間則異常寬敞高大,大木床臨空擺在房間的中央,陳設的家具上放了很多各式各樣的毛絨玩具,竟然還有中國的大熊貓。一天的旅途勞頓,很快便沉沉地睡去……
美美地睡到十點多,准備到海邊的小市場與Merry和Yan會合。小雨還在淅瀝瀝地下,旅館門外就是一塊方正的操場,長滿細嫩的小草,積聚的雨水形成了幾個小水窪。一路上又經過好幾間別致的家庭式旅館,還有小教堂——卡拉拉大概是印度基督教信徒最多的地方,而且占了本地人口的大多數。科欽作為卡拉拉的重鎮,就分布著好幾座非常有影響力的教堂,沒准其中的哪一座就是當年?布道的所在呢。。。。。。一路上的寧靜令人愜意,沒有了車水馬龍的喧鬧,沒有了無所事事好奇的人群,沒有了到處閑逛的牛,狗也成了被人牽著的寵物。。。。。。
逐漸聞到了溫和潮濕的混合著海的味道的氣息,聽到此起彼伏的濤聲,小路的盡頭豁然又看到了阿拉伯海,遠遠地漂著幾支漁船,中國式的漁網就懸在近處的海面上,被陰天染成灰色的海水拍打著黑色礁石的堤岸。
輕松的環境讓我們的印度之行開始有了度假的意味。
小市場上有可口的果汁賣,還有一個接一個的海鮮食檔,幾個賣新鮮海產的攤子。碩大的虎蝦、龍蝦、蟹、貝類、各種各樣的海魚一應俱全,可以買了到食檔加工,更加實惠,當然討價還價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適可而止,吃到上好的海鮮才是關鍵。
小市場東側縱橫的小巷裡就有各類的賣紀念品的店鋪,還有更加西化了的面包房。這裡各色的銀飾、織物、工藝品采自印度各地,價錢有點貴,但是品質和樣式很好,很容易找到心愛之物。
傍晚時分又下起傾盆大雨,我們仍然興致勃勃地去看印度傳統戲劇Kathkali。白天曾聽一對德國的小情侶評論Kathkali,說是震耳欲聾還沒搞明白劇情,一定是劇情介紹印錯了,要麼就是演錯了,不禁猜想也許會是川劇哪一類音量比較高的演出。看了以後,才知道什麼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了。其實Kathkali對我們而言,是很美很有趣的戲劇,極少的唱腔悠遠深邃,而大部分是手勢和身法的表演和著跌宕起伏的鼓點,人物化妝非常獨特,源自古代傳說和神話故事的情節雖然簡單但很有內涵,反正我們都看懂了,介紹和演出好像也沒什麼矛盾,設想要是請那小兩口兒看京劇更是無異於折磨了。
看完戲,雨絲毫沒有小的意思,於是在kathkali center隔壁的小餐館裡吃晚餐。連綿的雨讓我們有些擔心第二天椰林水鄉的游弋能否成行,餐館的老板好心地建議我們向印度的雨神祈禱,也許會有好運。回到旅館,Wilson也這麼說。
我們的誠意大概感動了雨神,第二天一早不但沒有下雨而且艷陽高照。我們如願以償地加入椰林水鄉之旅,烏篷船載著我們在阡陌縱橫、時寬時窄的水道間穿行,兩岸便是望不到邊的椰林,水鄉特有的植被和小動物不時地在水中,在岸上現身,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沿途我們還拜訪了椰繩、椰子食品還有以貝殼為原料做石灰的加工廠,傳統的技藝簡單而實用。中午在小島上用竹子和干燥的香蕉葉搭成的涼棚裡享用鋪在新鮮香蕉葉上的傳統印度午餐時,又襲來一場小雨,再出發時又是雨過天晴。或許不要理會那個“人生必去五十地之一”的言過其實的說法,更能體會卡拉拉椰林水鄉帶來的輕柔美感和內心的寧靜與祥和。
意外的插曲——我們在Cochin出名了。因為一個落海被救的中國江蘇籍某上海船運公司的船員,每天晚上我們都會被請去當地的小警察局做翻譯,協助調查,無論我們在哪,在干什麼都能被找到。警局很小,甚至沒有長途電話,也不能越級彙報,而據那人講還有31人因撞船而落水,我們非常擔心另外那些同胞的安危,於是立即用當地的STD給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打了電話說明情況,請求救援。連續三天,那人在警察局長反復詢問的心理攻勢下從開始的沉著鎮靜變得垂頭喪氣,甚至哭哭啼啼地要留在印度,聲稱“回國是要被殺頭的嘞”。事情的發展出人意料,根本沒有撞船這回事,此人承認是在運貨去非洲的途中與船長發生爭執而自動跳海的,而我們離開科欽前接到來自使館的電話內容更是讓人匪夷所思——此人是一個有發病史的精神病患者,請當地警局協助看護,直到使館為他補齊遺失的身份證明才能被送回中國。我是有些懷疑那人有偷渡企圖的,只是原本目的地並不是印度,因為第一次見他的時候,除了幾張套了塑封的妻子和孩子的照片身上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或物品,而且還撒了彌天大謊。事情的結果終不得而知,只希望他不要再給中國人抹黑。
第三天,我們踏上了從科欽去卡拉拉首府特裡凡得琅的巴士。。。。。。
到達時已是午後,我們差不多是直奔科瓦蘭海灘的,雖然範圍不大,海景也不似安達曼海的美妙,卻是我們結束印度之旅前最好的休養生息的地方。黃昏時,我看到了此生第二美的日落,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人,冥冥中一定是神對我們的特殊眷顧,貫穿我們整個的行程。。。。。
卡拉拉無疑是得到神的厚愛的,人們可以享受大海最慷慨的饋贈,雖然也並非人人殷實富足,但是畢竟可以安居樂業。
印南與印北的差異是巨大的,但是並不能讓我們割裂開來看印度。我們只期待一種理想的融合——印度續寫她獨特而燦爛的文明,而人民無論何種人種、宗教還是階層都能擁有幸福的生活。
後記:對印度的印像很難一言蔽之,更無定論。初到印度時,在對現代文明的依賴和內心對原生之美的渴望的矛盾中,我們或愛或恨——情感時常被劇烈地撥動,視線在絢麗的色彩中迷離,思想在人生百態中混沌……而離開時,我開始思考,並且回歸更深刻的平靜,原來表面的混亂之下是有一種神話的東西存在的——這也正是印度之行的吸引之處和最大收獲。
印度很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景,走過了很多地方,又發現更多要去的地方;印度人很多——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服飾、不同的生活,見過他們的表面,更想知道他們的內心。我甚至已經有了一個相當具體的再游印度的計劃,只要一個“神”的暗示,即刻啟程。。。。。。

(節日)

(女孩)

(敬奉Genish)

(耍蛇人)

(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