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之旅

作者: 小悟空

導讀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三十年來還從未感受過南方的秋天。 說不上是什麼理由,或許是達夫先生的那篇《故都的秋》在我的潛意識裡總在影響吧。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 ...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三十年來還從未感受過南方的秋天。

說不上是什麼理由,或許是達夫先生的那篇《故都的秋》在我的潛意識裡總在影響吧。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於是,在我的感覺裡,南方是沒有秋天的。

原本打算到丹東去看號稱中國最美、最大的紅葉區,但買不到去丹東的臥鋪票迫使我不得不改變休假的行程。

哪裡呢?

再往北或西去應該是太冷了,而內蒙的落日余暉在我的腦海裡還未散去。

只好是南方了,最終我的視線落在了湖南。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況且還有那個讓我魂牽夢繞過多年的湘西古城——鳳凰。

當然,還有愛晚亭。

“我乘著風起時大聲呼嘯,有時也蓬頭亂發地跳躍著。哦哦,多麼有趣喲!當我左手提著綢裙,右臂舉起輕舞時,那一幅天真嬌憨而又惹人笑的狂態完全照在清澄的水裡。於是我對著溪水中舞著的影兒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厲害,她也越笑得起勁。於是我又望著她哭,她也皺著眉張開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淚來了,然而她也掉了淚。她的淚和我的淚竟一樣多,一樣地快慢掉在水裡。”冰心的文章讀得不多,除了上學時的《小菊燈》,能給我留下深刻印像的,就是這篇《愛晚亭》了。

說實話,長沙的感覺有點差,整個城市還在建設之中,交通混亂無序,我打的車沒有一輛是按照交規行駛的,整個城市看不到一個警察,令我惑然不解的是,這裡居然還在開湖南省黨代會。

匆匆看過湖南省博物館裡陳列的著名的馬王堆出土文物後,找了個住處,熏香沐浴,准備去岳麓書院朝聖。

朝聖,並不為書院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愛蓮說》,也不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更不為那散布假道學專門害人的朱熹,而是為了拜祭65年前為長沙而戰死的將士們。

游人如織的岳麓書院,有誰還曾記得這裡曾是第九戰區司令部戰時所在地?

1942年1月1日至4日整整4個晝夜96小時,中日雙方軍隊曾對峙於長沙城內,巷戰、肉搏、血拼,攻與守,反復"拉鋸"。 守備長沙城的第10軍,從軍長到士兵,均於戰前預立遺囑:"成則以功勛報祖國,死則以長沙為墳墓"。第10軍預10師第28團官兵,在長沙城今東瓜山一帶與敵激戰,"肉搏,白刃拉鋸11次,最後7人守住南端小東瓜山陣地"。該團大部官兵壯烈殉國,僅50余人生還。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被世界公認的由中國軍隊取得的一場名副其實的勝利,而為長沙而戰死的將士,則多葬於岳麓山。

也許是時間不對,而今偌大的死難將士公墓,竟只有我的孤單只影。

遺憾的還不止,進了岳麓書院大門,拾階向上走,過了愛晚亭,再繞過岳麓寺,走過一級級漫長的青石板路,就到了蔡鍔將軍幕,墓碑呈劍狀,劍尖直指天空,墓碑前有一香火爐,爐內只有一汪髒水、漂著幾個煙頭,散發著惡臭,墓前的空地上落滿了殘葉,看樣子許久已沒有人打掃,與不遠處岳麓寺的旺盛香火,形成了鮮明反差。

沿著另一條小路走,還能看見一個小院落,上面掛著黑字的木牌子,“張輝瓚原居所”,收費20元。

張輝瓚?!就是那個紅軍的手下敗將,毛澤東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裡寫的“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的那個張輝瓚?!!!張輝瓚原居所20元?!!!!

莫名悲哀。

當晚乘上去往鳳凰的車,希望鳳凰再不至我失望。


精選遊記: 長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