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 薩馬拉
在我的伏爾加河之旅中,薩馬拉是印像最淡的一個,也許是因為這個城市不像別的城市那樣特色鮮明,也許是它沒有很濃厚的人文和文化底蘊,也許是因為連續的游覽讓我有點審美疲勞,翻一翻照片,居然也照得很少。
其實薩馬拉也是個古城。
薩馬拉建於1586 年,起初是作為俄羅斯東部邊境的一個邊防重鎮修建的,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同時保障從喀山到阿斯特拉罕沿伏爾加河水路運輸的安全。二戰期間,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其他城市的一些企業曾疏散到薩馬拉,1941年底更是將俄政府主要部門和外交使團都遷到了這裡,當時可稱得上是蘇聯大後方的首都。
現在的薩馬拉是薩馬拉州的行政中心,在薩馬拉河注入伏爾加河處,市區沿古比雪夫水庫延伸35公裡以上,人口120萬,是俄羅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從中東歐到西伯利亞、亞洲中部和哈薩克斯坦途徑薩馬拉的路程是最短的。
其實我更喜歡薩馬拉曾經用過的名字——古比雪夫。薩馬拉在1935年改名為古比雪夫,1990年又改回原名。蘇聯解體後,像薩馬拉這樣的情況有很多,不禁讓人頓生感慨,從中一覽歷史的變遷。
薩馬拉附近的伏爾加河非常寬闊,最寬處跨度甚至過2 公裡,頗為壯觀。因為這裡有俄羅斯最大的水庫,因建水電站而形成的古比雪夫水庫。說來有趣,城市的名字改回去了,但水庫的名字卻沒改。
除了開始兩天游覽的城市比較多,後來的幾天都是每天一個城市,在船上的時間就頗多了,但是我卻一點沒有厭煩的感覺。伏爾加河始終很寧靜,沒有大波大浪,兩岸景色如茵。每天我都跑到後甲板上去喂海鷗,或是就非常悠閑地曬太陽。船上的俄羅斯人開朗友好,經常在甲板上跳舞和唱歌,還不時有年輕女孩穿著三點式泳衣接受陽光的沐浴,這樣美好的度假時光真是能讓人忘掉一切煩惱和憂愁,全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撫慰。
7月8日 薩拉托夫
伏爾加河沿岸的城市就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構成了俄羅斯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而薩拉托夫這個古老又現代的城市,就是其中熠熠生輝的一顆。
薩拉托夫在韃靼語中意為黃色山城,建於1590年。帝俄時期是著名的糧食貿易及鋸木工業中心。今天則發展成為大型綜合工業區,建有年加工800萬噸石油的煉油廠和化工聯企業,大型火電站和核電站。蘇聯時期該州就鋪設了全俄第一條石油運輸管線——“莫斯科-薩拉托夫”運輸管線,全長達850公裡。薩拉托夫飛機制造廠是蘇聯主要的航空器制造企業之一,主要生產“雅克”飛機。宇航員加加林(1934-1968)就是1955年在薩拉托夫第一次乘雅克一18教練機飛上天空,從此與航空結下了不解之緣,並成為人類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航天員。
薩拉托夫是俄羅斯重要的軍事基地,在城市附近的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導彈基地,裝備有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創造了44項飛行世界紀錄的戰機——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2005年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原計劃圖-160要來,後來由於技術原因沒來,前來參演的是圖--95)。
但是,讓我更動心的卻是薩拉托夫濃厚的文化氣息。
薩拉托夫市中心距港口不遠,我們沿著大街步行不久就到。路上經過了著名作家費定的雕像。俄羅斯是個藝術氣息濃郁的國家,又是一個重視歷史的國家,無論哪個城市,都能經常見到歷史名人、文學藝術大師的雕像。
薩拉托夫市中心廣場以傑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學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名字命名。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於薩拉托夫,曾被沙皇流放和作苦役20多年,是俄國社會民主主義的先驅。
廣場北邊不遠處座落著1885年開放的拉季舍夫美術館。被用來命名博物館的拉吉舍夫,1749年出生於薩拉托夫,是俄國18世紀末期著名的啟蒙主義者,被譽為“俄羅斯知識者的始祖”、“十八世代俄羅斯最卓越的人”。他的思想比同時代的其他先進的俄國人更接近於西方的啟蒙思想。拉季舍夫美術館被譽為“伏爾加河畔的艾爾米塔什”,裡面有俄羅斯十八、十九世紀的許多名畫、雕刻瓷器和家具藏品,其中包括列賓、列維坦等大師的原作。可惜我因為時間有限沒能進去參觀。
有一批大師級的思想家、藝術家,說薩拉托夫是思想者的故鄉、藝術的故鄉一點也不為過。
7月9日 伏爾加格勒
早晨到達伏爾加格勒,這是我伏爾加河之旅的最後一站。游船的終點本是距裡海只有100公裡的阿斯特拉罕,但一是時間有限,二是即使去了阿斯特拉罕也要返回到伏爾加格勒坐火車回莫斯科,三是聽說阿城景色一般,所以我們考慮後就放棄了。
戀戀不舍地隨著人流下了船,游船幾乎變成了空船,看來同我們一樣選擇的游客為數不少。雖然在船上呆了7天,但仍感覺意猶未盡,畢竟船上的時光那麼輕松悠閑。
先到火車站買了下午2點返回莫斯科的軟臥票(具體價格記不清了,但好像比國內同裡程的軟臥票便宜一些),寄存了行李,我們就抓緊時間到市裡瀏覽。
比起伏爾加格勒這個名字來,中國人恐怕更熟悉斯大林格勒這個赫赫有名的稱呼。伏爾加格勒建於1589年, 1925年前稱察裡津,1925年--1961年叫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十八世紀起就是軍事要塞,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鑿通後,成為俄歐洲地區東南部水陸交通樞紐。1918--1919年、1942--1943年在此進行了著名的察裡津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漫步在伏爾加格勒的街道上,周圍是一排排新建的樓房,完全沒有古典建築風格給人的優雅。整個城市雖然整齊卻似乎缺少一種自然的歷史縱深感。這座因二戰中一次艱苦卓絕的決定性勝利而永垂青史的城市,既沒有雅羅斯拉夫爾的幽靜和薩拉托夫的古典風韻,也沒有喀山濃重的異族情調,更沒有下新城的開闊和雄偉氣度。說心裡話,我隱隱感到有些失望。
但是當我來到馬馬耶夫崗時,卻不由得被震撼了。
在平整寬闊的山道後,是一組組重現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場景的雕塑,雕塑上深深地刻著戰士們的誓言“決不讓敵人占領我們的一寸領土”。喇叭裡,槍炮聲和呼喊聲一遍遍在游客的耳邊回蕩,讓人仿佛置身於當年硝煙彌漫的戰場。
這些雕塑只不過是紀念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序幕。在半山腰的紀念大廳裡,一只巨大的手從地面伸出,那只充滿渴望的手像征著英勇的戰士們和無數平民百姓強大的力量和無窮的生命力。一束不滅的火焰在熊熊燃燒,持槍的戰士肅然而立,低回哀婉的音樂似乎在為大廳牆壁上密密麻麻數不清名字的烈士們哀悼。我曾在俄羅斯許多城市和地方看到過長明火,但在這樣的氣氛中卻最讓人心情感到沉重和壓抑。
從環繞大廳的樓梯中走出來已接近山頂。一座高達85米的巨大雕塑矗立在山頂上,那是一位手擎長劍指向柏林方向的母親,她那憤怒而堅定的神情,大張的嘴巴,仿佛在號召著人們起來去戰鬥。沒有一絲柔和的線條,沒有女性溫婉的表情,經歷了戰火洗禮的母親更像是一名勇敢的戰士。這座巨大的雕塑已經成為伏爾加格勒的像征和標志,從伏爾加河上遠遠地便能看到。
只要細細地看一看路旁的墓碑就會理解母親的憤怒。整整一個團、一個師的戰士就長眠在這一塊塊小小的墓碑下。幾十萬人的犧牲換來的勝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數字是無情的,但數字後面無數曾經鮮活過的生命卻在無言地訴說著為國犧牲的光榮和戰爭的殘酷。
從馬馬耶夫崗下來,再看那些新建的樓房時完全是另一種感受。
市中心保留的唯一一座彈痕累累的樓房殘垣依然能重現歷史的陳跡。伏爾加格勒無疑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受損失最大的城市,長達半年多的戰鬥使整個城市化為一片廢墟。於是有了戰後在廢墟上重建的整座城市。這些因風格一致而顯得有些單調的新建築,向人們昭示的卻是寧靜平和生活的美好,是一種永不屈服的愛國精神和創造新生活的勇氣。
友情提示:
1、 伏爾加河游覽的船票需提前購買,因旺季時間短,船票緊張,有時甚至要提前一個多月購買。
2、 船票價格也有一定上漲,今年票價約為500美元/人(二等艙),含船餐、回程火車票(也有先從阿斯特拉罕住回游起的)
3、 夏天游伏爾加河氣溫適宜,穿短袖即可。但早晚船上氣溫較低,溫差大。個別城市可能因天氣變化較冷。
4、 有些城市停靠時間長,游泳愛好者可帶泳衣,一享暢游伏爾加河的樂趣,水溫特別適合。
5、 現在船上都有俄羅斯表演,建議會唱俄文歌曲的朋友一展風采,會引來帥哥靚女的青睞。

伏爾加河沿岸風景

薩拉托夫街景

薩拉托夫街景

伏爾加格勒馬馬耶夫崗上的紀念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