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香格裡拉

作者: ruoruo1366

導讀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香格裡拉 第一天:恐怖的高原反映 去旅游,很突然。某日,表姐突然來信息問我去不去四川稻城,我一聽,來了興致,反正沒去過,也的確很想出去散心了,馬上請休年假。事出突然,工作決定必須要完成任務才能出去,所以出發前很是忙碌了一陣。出發前晚,還在寫稿。只有抽空上了下網站,馬虎准備了東西,事後證明,去高原,沒有精心准備是不 ...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香格裡拉

第一天:恐怖的高原反映

去旅游,很突然。某日,表姐突然來信息問我去不去四川稻城,我一聽,來了興致,反正沒去過,也的確很想出去散心了,馬上請休年假。事出突然,工作決定必須要完成任務才能出去,所以出發前很是忙碌了一陣。出發前晚,還在寫稿。只有抽空上了下網站,馬虎准備了東西,事後證明,去高原,沒有精心准備是不行的。10月20日早上6點,在廣州白雲機場,經表姐介紹,我第一次見到同行的另外三個旅伴:領隊林小鋒、表姐同事亮亮、還有領隊的女朋友楊靖。一見我,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帶的東西這麼少。7點鐘的飛機,先飛往雲南中甸。接近三個小時的飛機,實在太累,在迷糊中度過。飛機上播報當地氣溫是10多度,結果一下車,冷風馬上把我們吹成了寒號鳥,在簡陋的大廳找衣服去廁所換上。領隊准備實在太周到,連蟄哩水都帶了,因為是液態的,在封閉的機艙裡全部被擠了出來,污染旁邊的其他物品。結果,好一陣忙乎,其他旅客都走了,工作人員都要下班了,我們才走出來。門口,等待我們的是早已經電話聯系好的司機洛桑。

上了車,一輛豐田吉普,將我們拉到了松贊林寺.路上一些藏民正在翻曬他們的糧食,以前他們是用脫粒機來脫出麥粒,現在有了公路,他們全部曬在公路上,利用汽車的壓碾擠出顆粒,倒省事不少。和廣東農村牲畜都是圈養的不一樣,這裡的家畜都是放養的,所以路上隨時會看到一頭竄出的牛、馬、騾子或羊,最搞笑的是那些豬,黑黑的,在道路兩邊旁若無人地漫步或拱土。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位於香格裡拉以北5公裡的佛屏山下,是公元1679年五世達賴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它不僅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群落,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被譽為"小布達拉宮"。門票30元,據悉,幾個月前才10元一張,真是,來得晚了。該寺廟依山而建,一群群藏族建築從上而下往上蔓延,頂峰才是寺廟,倒也壯觀。我們沿著台階而上,真是高原地方,沒登幾步就氣喘吁吁。有些僧侶從我們兩邊走過,老姐很驚訝地說:“哇,剛才過去的喇嘛也長得太膘悍了,腰裡居然還別著手機”。而我則注意到,有喇嘛居然穿著無袖的喇嘛服,太性感了吧?

關於建築,我得承認自己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松贊林寺只是走馬觀花的看。牆壁上滿是壁畫,用了多種顏色,但是每個畫面都是多種生物的組合,比如馬腿人身,有些畫還是畫中畫,一個大人裡面不知藏了多少人。此時碰到一個旅游團,導游指著其中一個桶裡的水介紹說:“這是聖水,裡面浸了藏紅花,藏民到了這裡都要喝這種聖水以帶來幸福平安,至於游客,不妨嘗嘗,要是不敢喝,可以用來擦擦眼睛,可以預防高原反應”。我和老姐躍躍欲試。結果旅游團上了樓,為了跟上聽介紹,我們只好也跟著走。

上了樓,原來是寺廟的天台,中間有一個高出半層的樓閣,不時地傳出一聲響鼓。我們拍了照片,順著人流方向就准備從另外一邊下去,結果看到一個人走向那個樓閣。好奇心頓起,跟著他往那裡走,門居然是關的 ,我們繞著閣樓走,另一邊,一扇小門開著,聽見裡邊有人在念經文,裡邊不時傳來“咚”地響聲。感覺很神秘,驀地又讓人想到武俠小說常說的高人在閉門練關。經過那扇門,我不敢怎麼多看,就過去了,隱約見到一個人沒有穿喇嘛服坐著在敲一扇很大的鼓。前面的那個人在拐角處時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我們已經走到了閣樓的正前面,正面對我們剛才照相的天台。我問他不可以過去嗎,他說可以啊,我看他只是說不行動,心裡有小小害怕,不敢上前,他笑了笑又往前走,我們才跟著,正好繞閣樓一周,到最後也沒明白這裡到底是干什麼的,但發現閣樓周圍除了被轉經筒包圍外,牆壁上還寫滿了“游客到此一游”之類的塗雅,太不文明了。

走出寺廟,准備下山。下來時,見一喇嘛正專注地剝著什麼,我好奇地走近前看,見他年紀比較小,也很和善,就問他:“什麼東西啊?”他說是石榴啊,惹得我和老姐大笑,真是來到這個地方,總覺得好像什麼都很神秘似的,原來對方只是在准備吃水果,和我們差不多嘛。這個僧侶年紀很小,大概15、16歲吧,他已經在這裡住了10多年,他還說,他就住在山腰的那些房子裡。這時,我們才知道沿途兩旁的房子不是民居,而是喇嘛的宿舍,都屬於松贊林寺。他告訴我們,這裡住了大概700多個喇嘛。聊了一會兒,我們心裡有禁忌,但不敢問,交談就停了下來。我問他可以照相嗎,他說可以,於是為他留了影。告別他,我和老姐互相自爆自己想問的問題,我想問的是喇嘛可以還俗結婚嗎,我老姐則想問你在住了這麼久,要出錢嗎。呵呵,一個問題暴露廣東人的世俗。

因為知道是喇嘛住的房子,所以下山時候特別留意了一下,發現裡面一些院子居然還種了花,環境可謂是清潔幽雅。走出寺廟門,外面同樣和其他旅游景點一樣有賣旅游產品的小商店,我們隨意地逛,居然發現前面走著一個外國人,只穿著背心,包也很小,頭上裹一頭巾,很酷很酷。我們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當時我可是穿上毛衣了,頭上還戴著一頂用毛線編織的帽子,只能說外國人體質太好了。

納帕海草原

從松贊林寺出來,我們直奔中甸城裡,是新區,街道兩旁的建築都很新,商店很多,街道上車水馬龍,除了著裝上的不同外,其實和廣東下面的一個縣城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是誰說過,世界文化的死亡之日就是世界文化的大同之時,在中甸的縣城就會給你這樣的感覺.

在司機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一家藏族餐廳,簡單的竹子裝飾,擁擠的小屋,但很有風味。第一天第一頓,點的菜比較多,酥油茶、奶酪、雞湯、還有什麼餅,呵呵,有點忘記了。奶酪是黃色的,吃起來有點像酸奶,酥油茶的味道聞起來簡直就是一股怪味,但我們聽了司機說“喝了這個可以預防高原反應”馬上響應起來。說實在話,喝的時候感覺要比聞的好,但我還是在喝了一小碗之後無法再喝下去。最喜歡的還是雞湯,這可是高原雞,能在高原上活下來的雞真不簡單,所以味道也覺得特別好。那一頓,吃得很飽。還是得補充一句,這裡的廁所不敢恭維。

按照領隊的安排,今天晚上是住在飛來寺。所以吃完飯之後,就往那裡趕。途經納帕海,秋天的納帕海,天高雲淡,青草已經躲在深秋的背後探出黃色的腦袋張望世界,架子上的草垛不規則地在草原上矗立,黑色的犛牛在草原的深處露出班駁的黑點,遠方是矮矮的山叢裹住這一方安寧的世界。看著這一切,心情很靚。車子繞著納帕海行走,前面一個拐彎,是一個山窩,顏色驀地變得斑斕起來,紅紅黃黃的樹叢鋪排在山窩裡,見慣了廣東一年四季的綠色,突然有這樣豐富的色彩,我們仿如小孩般地驚叫起來,雀躍如春天的畫眉,忙不迭叫司機停車。但是洛桑說正在拐彎不方便,會給我們找一個更適合照相的地方。

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一下車,發現盡管我們已經在半山腰,正對納帕海草原,可是一堵人為的牆攔住了所有的視線。我們只能往下走,幸好圍牆沒有全圍住,不然俯瞰納帕海草原就只能成為一個夢了。司機告訴我們,之所以建起這堵牆就是不想讓游客不買門票就看到草原的真容。我們在沒有圍牆的地方看著納帕海,見到在山腳下,用鐵絲做成的障礙。當旅游成為熱門,利益的追逐不可避免地毀壞自然的風景,人為的圍牆是納怕海的傷疤,只是這傷疤將不可避免地擴大,傷疤的背後是30元的門票。

繼續前行。路上的風景不斷在變,雲南的山真多啊,從這座山的山腳上到山頂,再下來攀爬另外一座山,不斷地繞之字型,風景也在不斷地變化。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覺得不舒服,反胃,很想吐。

當車子到達長江第一灣,月亮灣時我一下車,山風一吹,馬上吐得稀裡嘩啦。同伴全部跑去看長江第一灣了,我沒有過去。回來後,看到西祠胡同上有人發了帖子,說是十大不可不看的景點,但是卻沒有遺憾,盡力而為無憾哦。那裡有一塊碑,司機叫我站在碑刻的中央往天空看,太陽直直射過來,在他的指示下,發現一道短短的彩虹。他告訴我,上次過來時,見到一個圓形的彩虹掛在碑刻的上方,非常漂亮,他也很少見到。

埡口上的高原反應

上車,早在這之前已經知道路上會經過一個埡口,海拔4000多米,路過的人都會頭暈,更擔心。到了一個埡口,大家說要拍照,我也下了車,結果風一吹,馬上又吐,酥油茶的味道湧上整個口腔,從此對它再無好感。老姐馬上要我吃藥。後來,再怎麼樣,我都不下車了。可是身體卻越來越不舒服,全身忽冷忽熱,那時好擔心,要是感冒就慘了。忍住忍住,天色暗了,外面的風景於我早已無關緊要,什麼時候才到目的地,好想躺在床上休息啊……

終於來到了德欽,找了家小飯館進去.這裡的每家飯館都很緊湊、衛生環境也很一般,那種油膩味讓人非常反胃。當天,我點了面條,很清淡的那種,雖然不想吃,還是強迫自己吃了一碗。吃完飯,開了不長的一點路,來到了飛來寺,尋找了一個旅館住下。據悉,“日照金山”是這裡的一大美景。

天氣很冷,一下車,頓時覺得這裡很靜匿,很靜匿,四周漆黑,只有旅店透著微弱的燈光,偶而有一兩行人走過,說實在話,要是一個人在這,會害怕。習慣性地抬頭,好多星星啊!什麼叫滿目繁星,什麼叫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呵呵,全明白了。可是疲勞加天冷讓我們都沒有心情去欣賞這一夜景,馬上鑽進旅館開始梳洗。我因為身體不適,當天只是洗了個臉。

第二天: 梅裡雪山溯溪

早上7點鐘,我們起床看日出。此前早打聽好了上到天台看是不錯的地點,結果,這天台有幾層台階,我們是爬得氣喘吁吁,再次感受了高原的殘酷。到了天台,早有幾個人坐在窗邊觀看,只見,窗外,幾座山峰上面隱約覆蓋著晶瑩的白雪,朝陽正從東方緩緩升起,據說,當完全升上來時,陽光照在雪山上,金光燦燦,非常壯觀。當日雲霧繚繞,我們幾經等待,雲霧仍將雪山遮蓋得猶抱琵琶半遮面,眼看著“日照金山”是無緣相見了,我們也只好下了天台。

今天的行程是去梅裡雪山.梅裡雪山又稱雪山太子,當地藏民視為“神山”,位於德欽縣東北約10公裡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梅裡雪山山峰甚多,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3座,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在此之前,關於梅裡雪山,我知之甚少,但是曾經在《花溪》裡讀到過一篇小說,關於一個女白領去雲南旅游路和客棧驢友以及客棧老板之間的故事。在那篇小說裡,提到了梅裡雪山,描述得如此聖潔美妙,美得震人心魄,所以當我在看到行程安排表時,的確對於當日的旅行充滿了期待。

無論是昨天的旅行,還是去年去瀘沽湖的經歷,都讓我見證了雲南環抱的群山和“之”字型的道路。那是怎樣的一段路啊?攀爬、環繞,在群山之中曲折來回,我正好坐在副駕駛位置上,可謂是時時可見險情。180度拐彎迎面突遇對開的車輛,山體滑坡後留下的斜坡上搖搖欲墜的山石……總之坐車仍舊是不舒服乃至頭暈的。大概在上午10點鐘左右我們來到了明永村,並在山腳下的一家小店用完了早餐。仍是一碗面條。

藏族馬夫

如何上山,此前已經討論。我是主張騎馬的,以吾昨日之遭遇可知體力之不濟,所以不如以馬代步。當地的旅游業已經比較成熟,比如說所有村民的馬都是統一管理,編號輪流用之,可謂是均財富,不過為了讓游客都選擇來回騎馬,門票要求單上山100元,來回上下山20元。

我抽中了42號,一個矮瘦然不乏精明的中年男人成為了我的“牽夫”,我的坐騎就是他的騾子。這是一匹長相還算符合“高頭大馬”這幾個形容詞的騾子,但是性格和長相完全不同,溫順地過分,老是給別的騾子讓路,喜歡走在隊伍的最後面,可能是比較懶。至於它的主人,這個長相完全不像藏族的藏族人則完全相反,很有意思。

他說他有兩個老婆,一個藏族一個漢族。我驚訝,不信有這種齊人之福。他就一臉你怎麼不相信我的神色說,是啊,有兩個啊,都和我住在一起,不吵架,我平等對待她們就沒什麼好吵的啦。我問怎麼個平等法,他說每天賺100元的話,一人給50。他還得意地說漢族的老婆漂亮,皮膚嫩嫩地。又說我20多歲了,還不結婚,不行。最後語出驚人說,你也找兩個老公吧……老天,他們的婚姻觀俺們實在理解不了。

從明永村往明永冰川上爬,不時聽到潺潺的水聲,一條山澗從上往下如一條玉帶掛在山溝裡,讓人忍不住想棄馬溯溪而上。秋天的山林,樹木開始發黃變紅,陽光透過厚厚的樹葉在散落著馬糞的山道上投下班駁的影子,“的的”的馬蹄聲中摻雜著千百年來都傳唱不息的馬鈴聲,間或有游客和馬夫的談話,更顯得這個山林的寂寞。游客漸多,熱鬧趨趕了寂寞,‘回頭看,給你照張相”之類的對話使騎馬之旅更多了些互動性。高高的馬背上,與對面騎馬下山的人擦肩而過,雙方都是友善的笑臉好奇的目光,有時超越一兩個徒步登山者,仰望的臉龐是疲憊,我的目光卻是敬佩。

到了一處險要之地,人需要走人工道,而馬依舊是走人工道旁一條陡峭的山路。只見馬夫將一匹匹馬往山道上趕,然後開始不斷地站在人工道上衝馬或者騾子吆喝,那場面也分外有趣。再騎一段路,就到了馬的終點。我們仍需要爬一段路,才能看到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

終於到達明永冰川,明永冰川是我國緯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現代冰川,從卡瓦格博峰往下一直鋪排.也許任何事物都是遠距離更美,無論是昨天的旅行還是在今天的車上,我們都曾經遙望群山中不時出現在山頂的冰雪,在周圍叢林的圍繞以及陽光的照射下,那種白色讓人想到晶瑩、神聖之類的字眼。然而當我們來到明永冰川,才發現或許因為這裡的山上有礦物質,仔細看,雪中居然帶黑,有人曾經在游記中說這裡的冰川泛著微微的藍光,這一點呵呵,需要很仔細很仔細地端詳才能發現。我們也終於發現那條從山腳一直跟著我們的山澗原來終點就是明永冰川。對岸的山峰林木紅黃點點,鋪排開來,一條小小的山澗從山頂彎彎曲曲衝刷出一條白色小瀑,將山峰一分為二,配上近處的冰川,有一種油畫般的視覺美。當天的雲霧仍是很濃,卡瓦格博峰峰頂上的終年不化的積雪被若隱若現卻終究難窺真容。

高原上爬山真是累,我們三個干脆沒有上到最高的看台,只有領隊兩個甜蜜中的人到了頂點。突然,有細細的雨飄灑下來,開始往山下走。在老姐的倡議下,決定下山的時候不走原路,而是去走那條一直延伸到山頂的山澗沿溪而下。還是需要先騎馬下山一段時間,和上山相比,騎馬下山太恐怖了。這些騾子簡直是專挑路邊走,要知道,差之幾釐就是懸崖啊,落差又大,顛笸得難受,有時候後面還有一些騾子剎不住腳,衝殺下來。幸好,沒坐多久,就到了可往山溪走的路口,我們和馬夫告別,往溪邊走。

未曾想到溪邊居然要走那麼遠,而且遠見得溪水的潺潺聲越來越大,越來越近,就是找不到入口進去,到處是枝枝蔓蔓,沒路,只好自己開路,倒有一種探險的刺激。終於找到了入口進入,眼前豁然開朗,冰川融化而成的溪水在河中央奔騰而下,兩邊的河床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上面還橫臥著一些枯枝枯木。“山不在高,有水則靈”,我們如一群孩子活躍在河床的亂石堆裡。腳下全是石頭,從這塊石頭到那塊石頭之間,掌握的是平衡,潺潺的水聲是這裡唯一的喧鬧,我們就這樣往山腳走。這一天,領隊最慘,居然在亂石堆著崴到了腳。只好尋找上山的那條路准備原路折回。老姐和亮亮去探路,前方突現一座橋,我從橋底下穿過,看看前方是否也有上岸的路。結果,老姐他們說沒找到路,打手勢讓我們繼續延河走,他們繼續去看看還能不能找到路。我們在河上沒走多遠,就上岸了,並最終找回了上山的那條路。此時,卻和老姐他們失散了。

和在河邊走,這條山路比較一般,主要是路上馬糞太多,味道濃烈不忍聞之,且曲折繞彎,路途無形中比溪路遠了很多。等到終於下到山腳,才發現河的對岸有一條平坦的小路往上延伸,一看就知道非常好走,早知道就該走那條路了。此時下得山來已是下午三點半,我們忙著吃完面條,領隊忙著弄腳傷,通過短信,知道老姐他們兩個沒找到下山的路,又回到河上溯河而下。不到一個小時,他們終於回來,興奮異常,激動地彙報路上的驚險。我們等他們吃完面條,要開路了。原來准備當日是回中甸住的,如今看來是不可能的了,只好決定到奔子欄居住。

夜路上孤單趕路的老外

天色漸暗,汽車在寂靜的山谷奔馳,路上的車越來越少。不知走了多久,車子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是一個老外,他居然准備在一個山谷裡過夜。司機讓我們用英語告訴他,再走十幾公裡就到小鎮了,這裡晚上冷。我們的英語都是半桶水,就“SO COLDSO COLD”的說起來,老外居然說,晚上了看不到路,騎著自行車不好走,不想走了,他不怕冷,是從拉薩過來。司機又告訴他,前面有個小屋子,那裡可以住。這個老外在中國也是待久了,會點中文,說他知道那個屋子,但是應該在後面,他不想去之類的。我們的車子是剛好每人一位,而且這個老外又有一輛自行車,顯見得是不能搭上他的了。只好告別他走了。

車上,司機說他要是碰到狼了就慘了。他說,這裡到晚上狼就出來覓食了,這個老外要是碰到獨狼還能應付,但狼會呼喚同伴,碰到群狼的話就慘了,晚上也不會再有車行走夜路了。他還說好像在拉薩也見到了這個老外。一個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在一個陌生的國度不斷地游行,風餐露宿,路邊不斷變化的風景,看日出日落在不同的地方升起落下……這樣的一種旅游方式也許對於很多普通的中國人來說簡直是一種難以想像的行徑,可是這種旅行在摻雜了艱辛的同時,又何嘗不是一種寂寞的享受,如秋天傲然開放的菊花,有一種怒放的生命之美,卻未必是每一種花都能承受得起這種風霜。汽車繼續往前走,前方居然又見一人,是一個中國人,我未看清好奇問是干什麼的,司機幽默地說“大俠”。原來是一個瘋子,有人得出結論,在晚上走在這個山谷的外國人是背包客,而中國人就是“大俠”。

疲倦湧了上來,我們三個開始安靜下來,只有亮亮和老姐還在高談。你走過夜路嗎?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群山環抱寂寞的山谷中行走,有一種世界都沉睡而歸途卻茫然的感覺,夜色籠罩的山谷一片漆黑,車子前行的聲音和他們兩個的談話更顯得山谷的寂寥,路牌在車燈照射下的亮光成為這世界唯一的亮點,而偶而經過的村寨露出的點點燈光讓我們有重回人間的溫暖。奔子欄,還有多遠,成為我唯一關注的焦點。

終於看到了一片燈火,9點多鐘,我們終於到達奔子欄。奔子欄是藏語音譯,意為美麗的沙壩。位於中甸至德欽公路的咽喉,也是古渡口,為進藏必經之路。因是交通要道,所以很是繁華,我們先找到一家餐館然後派亮亮去找住處。來這裡吃飯的問題,漸漸達成共識,牛肉、幾個青菜、兩三碗面條分著吃,加上米飯,很是豐盛。

當夜住的還不錯,屋子裡還鋪著地毯,就是浴室裡的設施太爛了,水溫也不高。洗完澡,掛念著沒寫一篇評論稿,想著還是寫寫傳回去,沒想到,困得腦袋成糨糊,還是罷了。一夜無夢,很香甜,不像第一晚,高原反應完全睡不著。

第三天:一條通往亞丁的原始道路

神清氣爽地起來,心情很好。司機說,他知道一條沒開發過的路可以送我們去亞丁,路上可以節約時間。我們這批人,都是那種不按計劃行事的人,馬上決定就這樣走。這條路需要先回到中甸,從那裡出發。上午10點多鐘,到了中甸,因為領隊腳有傷,先買了些拐杖之類的,然後楊靖去寄明信片,司機叮囑不能踩草坪,不然要罰款,結果我們在車裡就一個徑地盯著兩個值班員,果見一女子不小心走上了草坪,馬上開罰單,然後值班員開始轉戰其他地方創收去了。要去司機家拿油,路上見一婚嫁車對,好多輛車,其中不少還有好車,我們贊嘆這裡的人也富裕啊,說不定是中甸第一大富嫁女的排場。

司機的家在古城,清石板鋪成的道路,古色古香的小商鋪,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若不是少了那一灣繞城而流的溪水,我會以為自己到了麗江古城。司機的家是一個四合院,一邊租給了別人,另一邊是兩層的老房子,養著一只熊貓似的藏獒,居然叫“媛媛”,和我老姐同名。院子裡除了柴火外,還掛了很多牛肝、腸之類的東西,是藏獒的糧食,中間種著一些蔬菜之類的植物,最多是罌粟,花已經不多,只剩了零星幾朵,白白的,是美麗的誘惑,圓圓的罌粟果不少,倒是憨憨的,讓人不能想像它的毒性,司機說是打火鍋用來做調料的。我想帶幾顆回來玩,可是他們說過不了安檢,到時被抓就慘了,只能作罷。

從司機家出來,隨意逛。這裡居然也有四方城,有不少燒烤攤,我們買了些,很好吃。又到旅游商品店逛了逛,買了頂民族特色味很強的頭巾。當天的午飯是司機介紹的,一家小小的餃子店,那裡的餃子真的很好吃,尤其是調料,絕了!

接下來的路程有點探險的味道,因為不是一條已經開發的路,只是一條因為建設水電站而開設的路。路自然不是柏油路,乃是到處坑坑窪窪的泥路,一路顛笸,大家樂觀地戲稱這是全身按摩。最怕就是對面有車開過來,卷起來的土可謂滾滾紅塵,這時就要眼疾手快地把窗戶搖上去。一路上,司機習慣開窗行使,所以他也就老是不時要忙著搖窗戶。

剛開始,道路兩邊還是比較開闊平坦的草叢,一條小溪就在道路的旁邊緩緩而流,藍色的天空一片純淨,大片的雲朵漂浮在上面,路的兩邊不時有一些掉光了葉子的大樹,有時一群黑色的犛牛突然在路的盡頭出現,此情此景,也許“美”字已不能形容。

未名湖

車子不斷地在行使,景色不斷地在變換。不知何時,路邊的綠色樹叢已經不見了,眼前的山峰顏色漸漸變得單調,枯黃的樹木、灰色的岩石,高高的天空,路上早已沒有其他人,其他車,只有我們,這就是常常說的天路嗎?這麼地空曠,高遠而寂寥。路邊出現了一片已經顏色變枯了的叢林,下邊是一個小小的高原海子。海子就是湖水的意思。

這是一個不大的湖,但是很清澈,清楚得能看見湖水下的泥土,老姐下去走到湖邊,太陽照射下,湖水泛著粼粼波光,老姐的背影正對著我們,好一幅臨湖凝思的畫面,我按下了快門。太陽的光一會暗一會明,突然我們發現由於光線變化,湖水更加清澈了,仿佛在光的照耀下,還幻出不同的顏色變化,這一美景一瞬即逝,高原難道真的就是有這麼多奇跡嗎?

離開這個海子,大家都在討論該叫這個海子什麼名字,我以北大有未名湖,我們見到未名海為由,將其命名為未名海,得到大家的一致通過。

海拔越來越高,植被已經漸漸沒有,風化的山石皸裂著千年的皺紋,藍色的天空下更是顯得空曠而高遠.有時能見到山坡上殘留著一絲絲尚未融化的冰雪,這些山的海拔並不低,可是卻不是雪山,留不住雪花空靈的身影,只剩了山石在高高的山頭寂寞地吹著千年的風沙。也許冬天飄落的雪花是他們每年一度最愉悅的守侯吧?

雪花驟臨

道路越來越難走,狹窄不說,老見山體滑坡的痕跡,倚著山走,另一邊是陡峭的山崖,看著未免膽戰心驚。突然見到山腳下,一汪明淨似的湖泊安靜地躺在群山的環抱,如此安詳,趕緊讓司機停車下車拍照。司機說這個海拔的高度已經接近4000木,可以采摘到紅景天了,果見他在山上扒拉了幾下,就帶下幾根還有泥土的樹根樣的東西回來。他說嚼嚼可以防止高原反應,我接過來試了一下,又苦又澀,沒有嚼幾下就吐了出來。每個人都忙著拍照,突然,一陣風過,一陣“驚呼”,領隊頭上的帽子被風刮跑了,掉到半山腰,攔住了想下去揀帽子的司機。他自嘲說,剛買了一頂帽子,就丟了一頂帽子。原來他在古城逛街時買了一頂牛仔帽,沒想,新帽子還沒戴上,舊帽子就丟了。

上車繼續前行,到了一個山頂,居然清楚地看到旁邊殘留的擠雪,花朵般撒在一片山坡上,如此近,仿佛伸手就能碰到,我們全部跑下車。可真冷啊,寒氣從四面八方湧過來,我戴了一頂毛線帽子還不夠,又把大衣的帽子也套上。匆忙地照相,實在太冷,趕緊上車。上車不久,開始飄起雪花,毛茸茸地在車窗前嬉戲,真是一場驚喜啊!車廂裡的我們匆忙拿出照片來拍照。這一路真是什麼都碰到了。

開始下山,顏色又在變化,樹木開始蔥蘢起來,不知何時又見到了那條仿佛一直跟著的山澗又出現在樹木的背後。窗外的顏色也在不斷地轉變,秋天的痕跡在樹木上留下紅色或黃色的印記,有深有淺,有重有輕,鋪排在山腰,使得整個山峰的色彩如此斑斕,有些簡直就如城市裡公園裡的花朵。我們已經找不著詞了,此前,面對很多美景,大家不斷地用“哇!漂亮”之類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驚喜,招來老姐的“痛罵”。要求要表達驚喜的人都要說出新的一個詞來,領隊是最活躍的,一會兒說“哇!對面的樹真是,真是有種病態美”,引得連司機都暴笑出聲。後來,見到幾株紅色、黃色的樹木,他又說“好一片詫紫嫣紅”,招來老姐的批判,哪有紫色,又說“哇!好嬌艷啊”……那一天的一個結論就是在這裡,任是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仍是難以找到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不斷變化的景色,也許,惟有震撼這兩個字能形容那裡的山色。

海拔越來越低,路邊的樹木也就越來越多了,山澗好像越來越寬,越來越近,到最後好像就是在山澗邊上行走了。這時,路邊居然見到一個年輕的牧民牽著一匹馬走在山道上,在這條人跡罕至的道路上,一人一馬,讓人想到“古道西風瘦馬”之類的字眼。司機見打鳥不著,上去和他攀談,這個年輕的牧民穿著軍綠色的迷彩服,倒是不像牧民。我們這幫人自然是忙著謀殺菲林了,眼前的美景在我們看來是比任何一個世界佳麗都要值得“哢嚓”的。

照完相,我們繼續上路,決定找一個比較好下山澗的地方到山澗裡走走。後來見到一處比較平緩的地勢,山澗在樹木的掩隱下真真切切, 不到十米遠。我們三個開始去那裡玩水,因為領隊的腿有傷,他們一對就在岸上領略。這裡真的如同原始森林,到處都是橫臥的枯木,而高高的樹林又將天空遮蓋得非常嚴實。我們來到山澗邊,真是美啊,秋天的楓樹們葉子紅了黃了,半垂著身段正在臨溪照鏡,溪水清澈,寬闊的地方緩緩而流,狹窄之處或碰到擋道的石頭又驟然變急起來。溪水邊溪水裡,需要一人環抱的枯木干隨時可見,想起小時候讀過的文章,大意是在原始森林裡伐木工人可以將砍到的樹木通過林中的小河運送出去,這些樹木是否也是被這條不知名的山溪給衝刷下來的,山溪的盡頭是什麼,它們在這個近乎隔絕人世的森林裡度過了多少年呢?

用這裡的溪水洗臉吧,干淨純潔,絕對沒有廣州珠江、佛山東平河的渾濁異味,或許還能洗去臉上的痘痘,還自己一張光潔青春的臉龐。居然在這裡看見一株小小的歪斜的楓樹,是三角楓,斜長在溪水邊,絕妙地是其下方還有一枝橫臥的枯木,燦爛的金黃背後有生命消失的痕跡,可謂是繁華與寂寥最好的對比。

夜宿水電站

玩盡興了,我們上到路邊,車子已經停在那邊等我們。天色開始變暗,此前司機在和藏民的交談中已經獲悉,前面有一個水電站的工地宿舍,是廣東老板投資的,我們可以去那裡問問可不可以借宿,不然的話就只能到水電站旁邊的藏族村落借宿了,司機說我們最好住在水電站,藏民家裡是住不慣的。這時車速相對變快了,我們坐了一天的車也有點累了,也不再要求停車下來照相。後來見到一個由山澗形成的大瀑布,那真是氣勢磅礡,兩邊巨石聳立,真是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其恰好就在路的拐灣處,我們下來照完相,見路的這邊更是飛流直下,往崖底奔騰而去。

上車開始往那個尚不知道名字的水電站走,路上仍然是拐彎不斷,但是居然見到有修路的人的小棚子,還有婦孺在路邊,水電站開發的痕跡也有,現代文明在帶給人物質享受的同時卻同時侵害著自然的風景,比如說,那架起來的電線。我們都安靜下來,司機感嘆這裡的樹木居然還沒有變黃,可能是海拔低的緣故。

天未黑之前,我們到了一處平坦之地,正是水電站。找管後勤的,被問的人很熱心,指著一排臨時建築說在哪間宿舍讓我們去找。楊主任,一位小姐,聽清我們的來意後,問明我們是只住一晚多少人後,給我們開了三間宿舍。是真的宿舍,都是上下鋪的,裡面除了一張桌子一把凳子就是桶和洗臉盆。正說著,又過來一位主任,好像是楊主任的上司,知道情況後,先去吃飯吧,晚了沒飯吃。真是太幸福了,以前我們哪怕是找餐館,也沒有一下車就有的吃的道理。到了他們的食堂,很多人圍著兩張桌子在吃飯,我們的出現很是顯然,反正也不管了,自己去拿了碗筷就去打飯菜,居然有紅燒肉,真好吃。更好的是食堂的後面有一排水管,居然有熱水供應。

吃完飯,天色也暗了。我們開始安頓自己,弄清楚哪裡能洗澡,怎麼洗澡等事宜,中間還和其中一總工樣的人聊了聊。晚上,去飯堂後邊洗臉打水,撒水時居然擾了躺在那裡的幾只狗的清夢,猛地“吠”了起來嚇了一跳。然後提水去浴室洗澡,浴室隔音效果很差,能聽見旁邊另一間浴室的水聲,感覺離以前的日子很遙遠很遙遠。其實,人的需要真的很少很少,一簞食一身衣一桶熱水澡而已。是什麼,讓我們離生活的本質越來越遠?

晚上這裡還是有點冷,洗澡回宿舍的旅途中仰望了一下蒼穹,黑色的藍幕上繁星密集,覺得夜很靜心很安寧。因為是用木板造的臨時宿舍,隔音效果很不好,所以隔壁談話的聲音都很清楚,我們早早關燈安歇,卻很久才睡著,到了半夜,因為我只有一床被子,居然被凍醒。第二天早上,聽到楊靖起床的聲音,想著該是到了7:30了吧,然後居然開始喇叭的聲音,這真像學校啊。起床梳洗,洗臉正是對著對東方,朝陽從群山的後面隱隱上來,面對群山和朝陽洗臉在我還是第一次,有種異樣的感覺。又到飯堂吃飯,然後打量了一下這個水電站。在一片平坦的半山腰裡,周圍是層層包圍的山脈,有點像是一個鍋,水電站就在鍋底中央。我們的宿舍藍頂黃牆排列開來,有種鋪排的美。一幢兩層小樓是工作室,上面有“民和水電站”幾個字。我們和總共、楊小姐照完相告別,銘記這一個唯一沒有掏錢卻住得舒適吃得開心的地方。

第四天:繼續前往亞丁

民和水電站的腳下正好是一個藏族村落,已經忘了她的芳名,只記得它的上方正好是我們行走的路,站在路邊,俯瞰下方,只見十幾座藏族民居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中,安靜詳和,村落的旁邊是開墾的菜地,土地平整,田埂鑲邊,一層又一層圍繞出一片片地塊,規模不如報紙上見到的梯田那麼大,但有種精致的美.

拍完照片,上車.這條道路還未完全修好,路上老是見到推土機的身影,有些工人在路上正在進行休整.當我們經過,他們的眼神總是好奇地張望過來,其中有一個居然還是昨天見到的牽馬的藏民.對於他們來說,我們只是匆匆而過的路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悲歡於我們而言是可望卻不能觸及的彼岸,我們只有這一瞬間的交集,過後仍將各走各的路.

道路仍舊難走,所幸仍舊有那條山澗相隨, 讓路邊的景致仍值得期待.不知何時,來到了谷底,道路兩旁是陡峭的山崖,山崖下方山澗已成滔滔溪水,司機把車停下來,說上次在這裡看到一只龜,一條蛇,還有青蛙,按照他指的方向,我們果見山崖頂處露出一只烏龜的腦袋,真的很像,而在懸崖的邊緣,像眼鏡蛇一樣的蛇頭正偷偷的伸出來,仿佛正在捕食獵物,呵呵,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這條路上偶而會碰到一些小村落。而在路上,偶然會突然出現拖拉機或者摩托車。一次,當我們下車拍照片時,突然一陣音樂從遠而近傳了過來,不一會兒,只見路盡頭出現一輛飛快的摩托車,眨眼間又消失在路的盡頭,音樂就是從他的車上傳來的。寂寞的山谷,這樣的摩托車,這樣的音樂,真是很酷很酷。還有一次,見到迎面而來的摩托車上,居然插著一朵鮮花,耀眼地在車前搖曳。 這種風格,顯然和城市中家居擺設中花瓶裡的花截然不同。

……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