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游記(二)

作者: 自游人的旅程

導讀睜眼醒來,天已大亮。天公不作美,霧氣依然把天邊遮蓋得嚴嚴實實,日出是看不成了。黃山全年有三分之二的早晨,被雲霧籠罩。(北海景色) 八點左右,我們沿北海賓館前的石階,朝北上坡。先到曙光亭,再到獅子峰上的清涼台。這時的雲霧是時聚時散,上台四看:台旁邊有扇子松和“八戒吃西瓜”石;西邊可見丹霞峰及峰側的“達摩面壁”等石;北面的“猴子觀海”清晰 ...

睜眼醒來,天已大亮。天公不作美,霧氣依然把天邊遮蓋得嚴嚴實實,日出是看不成了。黃山全年有三分之二的早晨,被雲霧籠罩。(北海景色)


八點左右,我們沿北海賓館前的石階,朝北上坡。先到曙光亭,再到獅子峰上的清涼台。這時的雲霧是時聚時散,上台四看:台旁邊有扇子松和“八戒吃西瓜”石;西邊可見丹霞峰及峰側的“達摩面壁”等石;北面的“猴子觀海”清晰而生動;在纜車上見到的諸峰,重重疊疊,在雲霧裡時隱時現。清涼台果然是觀雲海和日出的好地方。山風吹過,身上的汗水化作涼意,憑欄獨立,看遠處層巒迭嶂,雲海起伏,心生寧靜,是那種與世無爭的寧靜。遠處還有更高的群山,卻沒有可以攀爬的道路,孤獨的聳立在雲海中,可望而不可及,那裡可曾有人光顧?是怎樣的人可以獨自在那裡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孤獨豪邁?(這個叫什麼我忘了……)



返回的路上,行走在松林間,雲霧越來越濃。走到“散花塢”時,卻突然出現了一絲陽光,抓緊時機為“夢筆生花”留了一個影。繼續沿向東的石階大道走,岔道口一棵茂盛的松樹,前有銘牌書“黑虎松”。(黑虎松)



朝樹前道左的石階上坡,這裡就是黃山的精靈“始信峰”。“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這裡是黃山名松的大本營:雞爪松、連理松、引接松、豎琴松、探海松......更有臥龍從岩洞穿出,欲駕著白雲飛向始信的臥龍松,根連岩壁,懸臥於始信二峰的雲天之間,令人贊嘆遐想不已。“始信黃山奇”,這裡不僅松奇,峰巒岩石也同樣雄秀峭麗,只可惜始信封頂整修,不能攀登。走過始信峰後,順小道前行,想從這裡登攀到石筍峰去,近看巧石奇崖。離石筍越近,山石的造型便越清晰,不像在曙光亭上遠眺,有雲遮霧障。“立佛石”、“十八羅漢朝南海”的石景已經抬頭可望。憑著想像,每個羅漢的形像都唯妙唯俏,至於南海,不就是黃山上的茫茫雲海嗎!小道又開始上坡了,我的腿腳在為我打退堂鼓,考慮到還要從前海下山,任務艱巨,只得知難而退,從原路返回了。


從北海到前山,想繞過光明頂是行不通的。我們從北海賓館後的石階向上行走。一路上,雲霧繚繞,一片朦朧,看不到其他行人。只有我們腳步聲和山風拂過松林的滾滾松濤,有如身處仙境。這時,不禁和兒子大聲朗讀:松下問童子,雲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經過1個半小時的雲中漫步,我們終於再次登上光明頂。此時雲霧已經逐漸散去,整個光明頂變得一片明亮。光明頂不僅是黃山的第二高峰,還是黃山的中心地帶、交通要道。昨天沒有看到景觀,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一段下坡路就到達海心亭,古道西風,還能觀看棋盤松、風動石等景致,石階大道也頗為好走。不多遠就來到一處岔路口,右邊的就是以驚險聞名的西海大峽谷另一入口。我們自然繼續向前行進。漸漸地路邊風景也開始漸入佳境,周圍山巒或挺拔或厚重,或陡峭或奇巧,不一而足。雖然山間霧氣還是很大,好在風力漸強,山景隨著雲霧的迅速移動而虛實變換,就像少女的面紗,或隱或現之間蕩漾著主人嫵媚的誘惑,感受非語言所能描述。海心亭到鰲魚峰的路上要經過當年黃帝在黃山煉藥時所用的曬藥台,聽說很靈驗,能治痔瘡和腳氣的!眾人紛紛或坐或踩。看這光滑的石面,不禁感嘆:曬藥石與飛來石雖屬同類,同時接受人們的觸摸,可每日接觸人們的身體部位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前行不遠即是鰲魚峰,峰頂平緩,高處有試膽台供好高騖遠者一試身手。下峰有兩條道:左側一線天右邊鰲魚洞,一般下行要走鰲魚洞,下峰後返回一線天處觀看。聞名不如見面,果然既陡且長,不過上爬只要光看眼前石階,料無大礙,可如果下行,確實是需要些膽量的。我們獨辟道路,從一線天往下走,果然奇險無比,其路狹小,台階濕滑,坡度達70多度。想起來,當年電影《小花》裡劉曉慶和陳衝就是在這裡抬擔架,把唐國強給抬上或下去治傷的?“妹妹找哥淚花流”的情景一下在腦海裡閃現……



(一線天)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