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是一座有五百年歷史的古城,城裡明清風格的建築保留得較完整。1997年,麗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從此,麗江成了中外游客的必到景點。古城的入口處架著兩個大水車,從黑龍潭飛流而下的潺潺流水推動著水車日夜運轉不停。古城內的街道都用五花石板鋪成,走的人太多了,石板都已變得渾圓光滑。城裡水道縱橫,民居大多依水而建,橋特別多,小橋與流水組成一幅幅水墨畫。相比之下,城市房地產商堆砌的所謂大面積園林水景竟是東效施顰。
我們住在大水車不遠處的古城青年旅館,旅館裡有個納西風格的庭院,上網、餐廳、洗衣設備等一應俱全,門口的留言板可以讓你很快找到游伴。旅館相當干淨,白天可以在庭院裡清靜地看書或發呆。旅館內還有一條叫“阿毛”的小狗,是全館最受歡迎的家伙,可能是游客都喜歡喂它吧,肥得快變小豬了。總之,我很喜歡呆在這旅館裡。
游麗江最好起個大早,人比較少。四方街是古城比較熱鬧的地方,小販擺賣的都是五光十色的工藝品,一如既往的漫天開價,我們試過開價35元的東西最後以兩塊成交。吃東西的話最好在大石橋一帶,麗江的傳統食物叫粑粑,用小麥粉制成,很小的份量就可把人吃飽,但不覺得很好吃。在木王府的對面有一間賣瓢的小店,青海來的大胡子老板特牛氣。這人特專注,店內只賣水瓢,他說他賣的瓢是全麗江最貴的,我身後的瓢就要賣一萬多,一分錢也不減。聽得我慌忙倒退一步,生怕一不小心碰壞了他的好瓢,我豈不要傾家蕩產。他還定下了三不賣:買瓢送人的不賣;買瓢不在店內留影的不賣;買瓢不留地址的不賣。他搖頭晃腦地介紹瓢上雕刻的圖騰的藝術像征,陶醉得不能自已。不過,應當承認他做的瓢是我在麗江所見最好的。
麗江人沒有不認識宣科的,他組建的“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每晚都有演出,宣科主持風格獨特,嘻笑怒罵如行空天馬。古樂會幾乎天天爆滿,演奏的大多是年屆古稀的老人,無可否認他們演奏水平都很高,但恕我資質魯鈍,真的一點也聽不懂。
在麗江,晚上不泡酒吧是沒有感覺的,其中“木屋故事”和“櫻花屋”等都是自助游客們聚集的地方。我曾經在木屋故事一支啤酒坐上半個下午。一本書,一杯酒,透過玻璃窗看外面游人如鯽,自在悠閑得不想離去。這間酒吧的老板是廣州人,裡面很多他在各地旅游的照片,還有很多有關旅游、攝影的書籍,最適合消磨時間。
從瀘沽湖回來的晚上,一行五人明天就要各散東西了,我和杭州的小楊要回家,深圳的小楊要到中甸去,小熊和小劉要去千湖山。既然西出陽關無故人,那就勸君更進一杯酒吧。我們來到了四方街旁的“達達娃”酒吧,老板起這個名字可能是很喜歡朱哲琴的音樂吧。裡面有很多拍得很好的雪山照片,還有很多好唱片和書刊。我們坐在石板街上靠水溪旁的位置,飲多了得意忘形的人會很容易掉到水裡去,在車上認識的兩個北京朋友也過來了,我們一幫人來自不同的地方,孤身來到這個西南的邊城古鎮,能聚在一起喝酒真有點有緣千裡來相會的味道。酒喝了一瓶又一瓶,夜深了,古城行人寥落。來了個賣地圖的小伙,大伙拉他一起喝酒。他戴著一個眼鏡文質彬彬的怎麼看也不像賣地圖的小販,原來也是一個來麗江旅游的,說要在麗江好好呆一呆,賣地圖賺點錢再到別的地方去,很懷疑他有吉蔔賽人的血統。天下雨了,我們就搬到店裡去喝,不久眼前一黑,不是我喝醉,是整個古城停電了,點著蠟燭照樣喝。直到凌晨三點多,所有酒吧早就打烊了。我們魂不守舍地走在寂寥的街道上,月亮幽幽地看著這幫沈醉不知歸路的異鄉人,在光滑的五花石上打下幾個忽隱忽現的倒影,哪晚的麗江特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