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舊曾諳(下部,杭州篇)

作者: 窗台上的貓

導讀第三天,我們去了杭州。這次不是去看西湖(之前已看過好多次),主要是想走走以前沒來過的楊公堤(西湖西進工程後的產物),順便去西溪濕地。 天氣還是不好,時陰時雨。不過蘇軾不是有詩雲:“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細雨霏霏中的杭州,就是淡妝的西子啦! 坐50分鐘的火車到了杭州,我們直接前往西溪濕地。車開到天目山路後不久,馬路邊便出現了 ...

第三天,我們去了杭州。這次不是去看西湖(之前已看過好多次),主要是想走走以前沒來過的楊公堤(西湖西進工程後的產物),順便去西溪濕地。

天氣還是不好,時陰時雨。不過蘇軾不是有詩雲:“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細雨霏霏中的杭州,就是淡妝的西子啦!

坐50分鐘的火車到了杭州,我們直接前往西溪濕地。車開到天目山路後不久,馬路邊便出現了一條小河,旁邊是茂密的野草和蘆葦,遠處則是籠罩在霧靄中的連綿山丘。好個是“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啊。到了西溪濕地,看到裡面幾乎全是這樣的青草遍地,流水悠悠,十分有野趣。

我們選擇了坐電瓶船,40元/人,圍繞外河道走一圈。當中還可以上岸三次。坐在船上,我近距離地看著兩岸的樹木花草,那感覺像極了在威尼斯坐水上巴士。只是這裡沒有了兩岸多彩的房屋,而是一種完全原生態的氛圍。據導游說這裡原來是農民居住的村子,後來國家為了保護這片濕地,而將居民遷出,並在這建起了濕地公園。現在在一些小島上還能看到以前居民遺留下來的小木屋,當然如今已變成陳列室或餐館了。好玩的是一家名叫“煙水漁莊”的餐館,外面充當牆壁的木板上竟還留有“毛主席語錄”的字樣。看來這裡以前的確是居民區,而且是文革時就在的啊。

船到中途站,我們上岸四處轉轉。此時還沒下雨,可是空氣濕度很高,望出去也是迷迷蒙蒙的。樹葉已開始發黃發紅凋落,河水在底下尤自靜靜流淌。這景像使我想起了我很喜歡的王維的詩《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多麼悠遠空靈的意境!

繼續坐船。風平浪靜,周圍安靜的很。偶爾可以看到不知名的鳥類在水邊梳理羽毛,見船來,就飛走了。那情景,好像歐陽修詞裡描繪的那樣:“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一靜一動,天然野趣一下子就現了出來。

過了一會開始下雨。“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雨中獨特的情境全在了王維的詩句裡。我們差不多也要往回趕了。在回去路上看到不少枝干漆黑的樹勉強撐著還未凋零的幾片紅葉,紅黑相間,煞是好看。我一下子想到了“疏影橫斜水清淺”這句詩,此時的畫面特別符合它。以前還曾在書裡讀到過“疏影橫斜水清淺”是寫文章的極至,意在不艷麗俗媚,而要清淡高雅,疏落有致。於是我又把這些樹當作好文章的像征了。

心滿意足離開西溪,我們打車去楊公堤。楊公堤其實很長,有3.4公裡。因為時間有限,我們這回只打算去茅家埠、烏龜潭和浴鵠灣。

車在烏龜潭附近停下,眼前長長的林蔭道就是2003年才修建好的楊公堤。它很像蘇堤,但更繁忙,車來車往不停歇。而且蘇堤兩旁全是水,可楊公堤不同,它一邊是西裡湖,一邊或是山,或是新疏浚的深潭,景致反而更豐富些。我們離開楊公堤往西走,不一會就到了烏龜潭。那是怎樣一番豁然開朗的景像啊——細雨霏霏中,遠處青山或隱或現,近處流水潺潺,潭水一灣深綠,岸邊錯落點綴著幾座茅草頂小亭,竟一個人也沒有。一切籠罩在霧靄中,淡淡的色彩,簡直像從古代水墨畫中剪下來的一樣。描繪這番景致的詩詞也有很多——“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爰”,“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哪句不是對煙雨江南的上佳寫照?我們走在這樣的詩情畫意中,早把雨天的麻煩勁拋到腦後了。

走得累了,恰好看到不遠處樹叢中有一棟木屋,於是趕去休息,順便吃點東西。這木屋原來是無人居住的,屋後堆著建築材料,也許是等著裝修吧。我們在寬大的屋前廊下拿出食品,坐在石墩上邊吃邊聊,任外邊斜風細雨,此時也和我們無關了。我環顧四周,發現這裡真是絕頂清淨之所在,處處“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是修身養性,或培養靈感的好地方。要是住在這該有多享受!碰上這樣的下雨天,可以在屋檐下拉把藤椅,倒杯茶,捧本書,有心無心地消磨時光。或是索性出門散步,學學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啊,那真是神仙也羨慕的好日子!

我們從烏龜潭一直走到浴鵠灣,後來還看到幾對新人在湖邊拍婚紗照,不禁為她們的拖地長裙捏一把汗。不過這裡確實是照相的絕佳外景地,怎麼拍都是畫一樣的漂亮。長廊上時聞絲竹聲,聲聲悅耳。還有小伙子獨自在廊下釣魚,頗有點“獨釣寒江雪”的意思,沒有雪,還有蒙蒙煙雨。

考慮到晚上要趕火車,我們在茅家埠只逗留了一會,就匆匆返回。其實是挺遺憾,因為茅家埠據說是新西湖最大的一塊水域,周圍也有好些景點。如果能好好走一走,一定樂趣無窮。事實上,僅在入口處的幾座小木橋,和彎彎曲曲的長長棧道,就把我吸引住了。於是發誓來年一定重返這裡。“水光瀲灩”也好,“山色空蒙”也罷,新西湖的天然況味都會叫我流連忘返。

就要離開煙雨凄迷的江南了。感覺這三天的行程,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這些地方我以前都未曾來,可來了之後總覺得熟悉,好像在哪裡已經見過讀過。細細一想,不就是以前看的古代水墨和詩詞麼?江南好,不只在日出時和春天,在深秋的雨天來,也能感覺到它的美麗,和值得回憶之處。

妙哉,夢裡水鄉!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