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這朵花來,拿了去罷,不要遲延!我怕它會萎謝了,掉在塵土裡。 它也許配不上你的花冠,但請你采折它,以你手采折的痛苦來給它光寵。我怕在我警覺之先,日光已逝,供獻的時間過了。
雖然它顏色不深,香氣很淡,請仍用這花來禮拜,趁著還有時間,就采折罷。
---- 選自泰戈爾《吉檀迦利》
我的渡口
這一次的印度之行,被自己炒作的沸沸揚揚。但凡認識我的人都會用帶有質疑的口吻問我同樣一個問題:“印度好玩兒嗎?!”這讓我如何回答呢?我矛盾於我的心情。在印度,我被她的美麗,善良,質樸而感動,同時,她的黯然,憂傷,些許齷齪又如流著膿血的創口,讓人觸目驚心。那是一個充滿著矛盾的國度,美麗與醜陋,富有與貧窮,發達與落後,愛與恨,快樂與痛苦,所有復雜的情緒緊緊交織在一起,就如同復雜的瑪莎拉(Masala)的香氣,不能說你如何喜歡這種香氣,但卻願意不斷的去嘗試,直到最後接受它。
在回程的飛機上,看到一篇余秋雨談文化差異的文章,我那矛盾的心情終於釋然。這個世界並非大同,有差異才會有對比,才會有美與醜。旅行的意義也就是在於在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風情,欣賞不同的風景,探索不同的文化,體會不同的人生。所以,旅行不應只是單純的用眼睛看,而應該用心來感受旅途中的每一刻。當朋友們再問起我“印度好玩兒嗎?!”這類問題,我會套用印度旅游局的宣傳口號“Incredible India”來回答。對這不可思議的,難以置信的,令人驚訝的印度,我想也只有親自踏上過那片土地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
和以往旅程結束後我的高調作風大相徑庭的是,這一次我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召集我的狐朋狗友來個什麼“看片大會”,將絢麗的照片展示給大家,再加上我口若懸河大肆渲染我的旅途經歷,讓我的朋友們敬佩、羨慕或是些許妒嫉我。我出乎他們意料的低調讓我的朋友們很不適應。我知道,即使我用最華麗的語言來描繪印度,秀出最靚麗的照片,那也只是我眼中的,我所體會到的印度,朋友們未必能真正了解你心中的那個真實的印度。對於以前我的那種偽旅行的作派,我開始鄙視甚至有點痛恨。印度的旅程似乎成了我行走中的一個渡口。在這個渡口,我終於找到了我行走的方向。
更多圖片請看http://***/u/554ec046010005w2

(純白的泰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