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購物休閑在巴黎/從遇到LV高管開始“法國人一邊大把賺錢,一邊還擺足了派頭—買這個要預約,買那個一次不能超過兩個……而中國人就笨多了,以前搞雙軌制,要求外國人來華必須住涉外賓館、買外賓票,把別人當皇上一樣伺候,也沒多賺多少外彙,但是歐洲人還得理不饒人“你們搞歧視!”……“青青在此後的每一分鐘都沉浸在甜蜜中,如果說昨天她心滿意足,那麼今天就是超出預期了。這麼看來,這些包買得還是很值得,畢竟,錢可以再賺,而美好的蜜月回憶卻只有一次。”行程
10月6日 名牌打折村、盧森堡公園、拉丁區10月7日 Ladefense、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協和廣場、杜勒裡花園、老佛爺百貨、密特朗圖書館10月8日 拉雪茲公墓、蓬皮杜、塞納河、先賢祠、拉丁區10月9日 巴黎下午1點40飛機回上海MU55410月10日 上午7點到浦東機場第十五天巴黎名牌打折村、盧森堡公園、拉丁區打電話得知現在諾曼底現在天氣很冷,聖米歇爾也正在維修的消息,我們兩個居然都非常輕松—這下可以有正當理由不去那裡了。剩下三天時間,如果要再去法國西部兩天,就不能在巴黎好好轉了。我們計劃中的腐敗游還沒開始呢。
跳跳本來還建議大家一起去迪斯尼樂園,我馬上否決了。我們對這種人造的樂園一直沒有興趣,我在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去過環球電影城還有水上樂園什麼的,感覺都很類似,前年上海的嘉年華游樂場就坐落在公司旁邊,我連看一看的興趣都沒有。
眼見情況如此這般,青青馬上拋出了深埋在她的心中的逛街計劃—要去名牌打折村、要逛逛香榭麗舍大街,哪怕什麼都不買。
名牌打折村在巴黎市郊,就在迪斯尼前面一站,已經在第四圈了。我們還得先到Gare De Lynon換車,再換C線,還要換一個什麼線的,反正路上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到了車站,又出不了大門,可能是因為我們六圈的票不能和四圈通用。這次倒好,又按緊急按鈕、又大叫,就是找不到工作人員,門外就有一個彪形大漢狀的保安紋絲不動的站在那裡,一點幫忙的意思都沒有,想起巴黎鐵路工作人員分工明細,就不指望他了。正在這時,又過來幾個人,也是拿著車票出不去,也和我們一樣大呼小叫,但是他們比我們膽大,很瀟灑地從閘門跳了出去,還衝我們投來鼓勵的眼光。我們當然也照方抓藥,一起跳了出去。據說巴黎的地鐵車票磁條時有發生問題的,大家也都習慣了。
順便再談個感受。巴黎郊區的地鐵站還好,市中心的地鐵站都髒得很,我看到很多人一出站就很瀟灑地手一揮,把地鐵票彈了出去。這也證實了我一直以來的想法—中國這麼髒固然有衛生習慣的問題(特別是一些人隨地吐痰的習慣難以忍受),但主要還是因為人口太集中。我去的大都市不算太多,但是不管在悉尼、紐約還是香港,市中心地區都挺髒的,至少也是紙屑和煙頭隨處可見,但是一到郊區就好多了,因為人少了麼。就連新加坡,這個號稱重典治不文明行為的城市,我在晚上的烏節路上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煙頭口香糖。現在國內有些人還在把西方國家當作天堂,城市衛生方面就是一個很大的迷信所在。中國太大了,其他地方不好說,但是在北京和上海這些大城市,我還是有信心看到越來越干淨的。
言歸正傳。出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購物中心,大到一眼看不到頭,是那種很典型的shopping mall。穿過去,就可以看到一幢幢排列地整整齊齊的小房子,像個別墅區,這就是名牌打折村,每個品牌一棟小房子,干淨整潔,和我印像中大甩賣的場景完全不同。
青青如同小孩子看到了玩具店一樣馬上興奮起來,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卻只認識很少的幾家,比如Dunhill、 Tommy什麼的,兩年前香港買的那批襯衣已經逐步進入退役期了,本想如果便宜就買個半打襯衣回去接班。可一看,打完折還要60歐80歐的,而且還不一定有我的號,就沒什麼興趣了。
在各家店穿行的大多是亞洲人,特別是我們的同胞,一般人多勢眾,成群結隊大呼小叫地興奮的很。我們這次到歐洲,雖然感覺絕對的物價比較高,但是用歐元來計,還都是幾塊十幾塊的,買火車票一下子用了80歐,就是很大一筆錢了。而在這裡呢,大多數東西的計價單位都是幾百幾百歐元的,大家還像撿了便宜一樣。
在歐洲,除了時尚一族,大多數人穿著都很隨意,所以溫州貨很有市場。這些名牌商店的顧客大多是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法國人一邊大把賺錢,一邊還擺足了派頭— 買這個要預約,買那個一次不能超過兩個……而我們中國人就厚道多了了,以前搞雙軌制,要求外國人來華必須住涉外賓館、買外賓票,把別人當皇上一樣伺候,也沒多賺多少外彙,但是歐洲人還得理不饒人“你們搞歧視!”……哎,真是沒辦法呀。
眼看3個多小時過去,肚子開始餓了,青青不好意思地過來說,她覺得好看的包實在太多了,可不可以買兩個。最後入圍的有Ferragamo、Kenzo還有Lancel,但是拿在手上比來比去,哪個都不忍放下,看看她那麼喜歡,就都買下來吧。她出國的機會不多,難得的。
今天出門的時候,我還發愁,剩下一張500歐的鈔票,還有三天時間,看來是沒有機會花出去了,現在。。。幸虧隨身帶了信用卡。
後記:回國偶然在上海南京西路看到了我們買的Kenzo的那個包,8900。在打折村只要400歐不到,還可以退稅,所以還是挺值的。
拎了好幾個袋子,打算坐火車去拉丁區看看。正在研究地圖,旁邊過來一個穿著考究的人,彬彬有禮地問有什麼可以幫我們的。他的英語非常好,是聽不出口音那種,我們就聊了起來。他居然在LV工作,而且還是一個負責國際業務的高管,他詳細向我們介紹了LV的國際化運作和在中國的策略,並問了我一些中國的經濟情況和消費習慣。這正好是我的強項,我們作投資的,宏觀經濟和各種消費的數據都在腦子裡,來法國前,因為要買Cartier的戒指,我還淺淺地研究了一下奢侈品行業,多少有些心得。
言談甚歡,一下子過了快一個小時,他干脆一直把我們送到了巴黎。最後還強調,香榭麗舍大街那家LV店現在已經不用排長隊了,強烈建議我們去看看。
天氣陰沉沉的,又刮風又下雨,這時候的盧森堡公園一點也不如想像中美麗,我們本來想去索邦大學、先賢祠看看,去花神喝咖啡。現在天氣不好,大包小包的……和青青同時決定會去算了。我是因為在名牌打折村耗盡了體力(我好像一逛街就渾身無力,時間長一點還會有虛脫的感覺,當年參加鐵人三項賽也沒有這麼累),青青是因為想早點回去看自己買的包包。
回到家,我累得不想動彈,青青卻體力驚人,打開包裝一個包一個包地愛不釋手。。。第十六天 Ladefense、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協和廣場、杜勒裡花園、老佛爺百貨、密特朗圖書館 步行27公裡今天我們打算走一遍巴黎旅游的黃金中軸線: 從Ladefense到凱旋門,然後沿著香榭麗舍大街到協和廣場、杜勒裡花園、羅浮宮廣場,去老佛爺百貨給一個朋友買包,最後去密特朗圖書館附近吃飯。今天的內容雖然很多,但是大多數地方我們已經去過了,日程還是很寬松的。先坐地鐵到了La Defense。雖然是巴黎高樓大廈的集中地區,這裡卻屬於城鄉結合部,地位相當於上海的浦東陸家嘴。坐地鐵還要小心,同樣一個地鐵站,坐一線只要買2圈以內的票,而A線要買3圈的票了。去過了紐約、悉尼、香港,又在陸家嘴工作這麼久,La Defense不可能讓我有什麼特別驚艷的感覺,主要的特色是這裡不像其他商務中心那麼擠,所以顯得很干淨。今天天氣很好,白色的新凱旋門(其實也是幢寫字樓)在藍天的映襯下非常耀眼,加上遠處遙遙相對的凱旋門,景色還是不錯的。由於是周末,沒有上班族,只有游客,我們在高高的台階上發呆很久,又去旁邊的購物中心逛了逛,買了中午飯。看夠了,就繼續下一站。凱旋門周圍有很多游人拍照,我們既然已經登頂過了,也就沒什麼可留戀的,拍張照片繼續往前走,馬上就碰到了倒包的同胞。由於LV規定用一個護照半年內只能買兩個包,很多同胞就鑽空子,用旅游者的護照去買,然後高價倒賣給日本人,給經手人20歐的辛苦費。我們搖搖頭就走了。不過這麼一來,倒也提醒我們可以去LV總店看看,也算給昨天那個熱心的LV高管一個面子麼。總店就在路邊,櫥窗非常搶眼,一個最新款的大包要2400歐,比國內那種經典款漂亮多了,當然也貴多了。排隊的大概有10來個人,而且沒有一個中國人(我還以為很多同胞會被掮客引誘過來呢),等了五六分鐘就可以進去了。裡面有三層的店面,品種之多完全出乎我的想像,衣服、首飾、還有男裝、男鞋,最熱門的,當然還是包了。我對奢侈品沒有概念,大概看慣了國內滿街的假貨,我對LV印像並不好,以為他們只生產那種硬皮的包。這裡的包則完全顛覆了我的觀念,每一個都像是藝術品。逛了一個小時,看看青青戀戀不舍的眼光,我很想給她再買一個包,她的生日快到了,就算提前送她的禮物吧。青青一聽,連連擺手說,“太貴了,太貴了,其實昨天買了那麼多包,我已經心滿意足了……”最後,我們決定買一個價格不那麼離譜的。LV的導購專業度非常高,登記護照、取貨、刷卡,一直到送出門,始終彬彬有禮,讓你有種貴賓的感覺(後來我們去Hermase,那裡就有點店大欺客了)。青青在此後的每一分鐘都沉浸在甜蜜中,如果說昨天心滿意足,那麼今天就是超出預期了。這麼看來,這些包買得還是很值得,畢竟,錢可以再賺,而美好的蜜月回憶卻只有一次呀。LV所在的George V Street正是是奢侈品店集中的地方,一個個名牌商店和五星級酒店星羅棋布,出入的也都是入時的摩登女郎,巴黎作為時尚之都,名不虛傳。從外面看,除了LV,都比較低調。找了很久才找到Hermas,從外面看好像一個小雜貨店,難以想像裡面的包居然要賣四五千歐元一個。在香街路邊吃完飯,又逛到了協和廣場,已經第三次來這裡了,忽然聽到一個中國的旅行團殺到,一個導游大聲說,“這裡給你們二十分鐘拍照,下一站我們要去……在那裡,大家要把中午飯也解決掉……”— 又是一個拍照團。
老佛爺百貨就在巴黎歌劇院後面,非常龐大的一幢樓,進去差點沒有暈倒—大概是因為周六,到處人擠人的,好像到了上海南京路。不過,裡面貨色的確不錯,很全,channel, LV這些店,還需要排隊進入,就連我們找了很久的頂級名牌店Hermas也在裡面有店鋪。
這麼惡劣的環境,對於剛從香榭麗舍大街過來的我們來說,當然沒有了逛的欲望,直接到四樓去找朋友要的包。足足轉了兩圈都沒有找到,後來在一個很不起眼的牆上找到了,和一大堆雜牌包掛在一起,品種很少— 70歐一個,在中國,怎麼也得有個專櫃吧,但是在老佛爺只能算雜牌貨,售貨員顯然對此沒有熱情,“都在那裡了,自己找吧。”
老佛爺的廁所也是我生平頭一次見到。明明看到男女廁所箭頭指向同一個地方,卻只看到一個廁所,而且裡面有很多女士在裡面,讓青青去打探一下,她觀察了很久出來說,“我看來看去,好像男女都可以進去的。”都是一個個隔間,自己進去把門插上就可以了。如果我一個人過來,肯定不敢進去的。
出了老佛爺,又回到陽光明媚的巴黎街頭。走不遠看到一家巧克力專賣店,很多人排隊在買。根據我們的經驗,歐洲有很多老牌的小店,東西很貴,但是非常好的。排隊買了一小袋,果然味道非常好,和超市賣得不是一個級別的。可惜我們還要走挺多路的,不然應該多買一些帶回去。
下午四點鐘,杜勒麗公園陽光明媚,我們很及時地感覺到累了。和法國人一樣,拖一把躺椅找個好地方眯一覺,這個美呀。我也就此評出了此行的法國的五大曬太陽發呆場所:楓丹白露花園、杜勒麗公園、教皇宮廣場、Eze山頂花園,還有尼斯的英國人散步大道,盧森堡公園本來也不錯,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天氣不好。
曬得渾身暖洋洋的,繼續前進,來到了羅浮宮的廣場。上次我們忙著在裡面的各個房間穿行,找名家大作欣賞,不曾想到裡面的中心庭院居然是免費對外開放的,還有些街頭藝人在賣唱,很平民化的生活。
密特朗圖書館是個非常現代化的建築。在巴黎市中心的東南部,這裡也有很多高樓,主要是80年代為了安置難民而修建的。以前聽別人說,一定要去密特朗圖書館看看那四本書,我還以為是四本收藏的古書,到了才知道,原來整個圖書館主體建築就是四幢樓,像是四本打開的書。廣場非常大,中間深深地凹進去,移來了一片從非洲運過來的原始森林,真是大手筆。今晚好像有什麼活動,森林裡煙霧騰騰的,還有法語的講解。
今天正好是8月16,所謂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一抬頭,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就好像在我們眼前一樣,在北京上海從來沒見到月亮這麼低的。究其原因,大概一是因為城市裡面高樓太多,月亮太低了看不到,再一個恐怕是因為污染太嚴重,看不真切。
據說唐人街就在附近,往那個方向走了一會沒看到也就算了。全世界的的唐人街都差不多的—髒、亂,並且到處是餐廳。一般只有混得不好的人,才會在唐人街扎根,稍有點地位,有份白領的工作,就會向“主流社會”進發了。
吃完飯聊天散步已經半夜12點半了,今天是法國一年一度的不眠夜,可能城裡面有活動,我們就一起駕車進城看熱鬧:巴黎聖母院、方尖碑都已經被燈光染成了各種顏色,滿街都是喜氣洋洋的人群,但這樣也有一個嚴重的後果—到處都堵得水泄不通的。我們早上走過的LV總店旁邊那條小路長不足100米,整整堵了半個多小時。
我們再也沒有雅興欣賞夜景了,找到出城的路倉皇出逃,即便如此,在城裡還是被迫塞了兩個多小時。回去的路上經過森林、小溪,但是除了司機,大家個個都呼呼大睡了。
凌晨三點左右才到家……第十七天 拉雪茲公墓、蓬皮杜、塞納河、先賢祠、拉丁區盡管凌晨三點才睡,盡管該去的地方大多也已去過,但今天是我們在法國的最後一個整天。早上8點,我和青青不約而同地醒來。
第一站是拉雪茲公墓。這個地方本來不在日程中,但是,雖讓我們時間多呢。換M線到Pere-Lachaise,出站就可以看到圍牆了。公墓麼,當然不能賣門票了,但是網友一再告誡,裡面道路非常復雜,一定要買地圖。
門口有個婦女推著輛車賣地圖和明信片,2塊錢,這也是我在歐美國家頭一次花錢買地圖(一般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寫在紙條上問她巴黎公社牆在哪裡,她想了很久,才幫我標出來,在入口的對角線附近。看來,去拜訪巴黎公社牆的人很少呀。
裡面的路果然很復雜,我們設計了一條步行路線,可以經過肖邦、莫裡埃的墓地,最後到達巴黎公社牆。周末參觀的人比較多,我們也就像逛公園一樣東張西望,肖邦的墓規模很大,有一個長發少女的雕像守護著他,獻花的人也非常多;而莫裡埃的墓就很小了,在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不是看到有人在裡面,我們肯定找不到。其他人的墓就千奇百怪了,很多有十字架,講究些的自己還有個小房間,做了彩窗;有幾個浙江瑞安人大概在法國經商很久了,修的是中式的墓的形狀;還有些藝術家,把墓碑做成了藝術品。。。就這麼一路走,我們總算看到了巴黎公社牆:很普通的一面牆上面寫了幾個看不懂的字,獻花的人也不多。以前,我一直認為公社社員都是些正直的勇士,到了巴黎,看看他們濫殺無辜、放火毀古跡的偉業,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紀念地默默無聞了。
離開墓地已經中午,據說蓬皮杜中心附近有一條溫州街,打算去試試看。不過,今天是星期天,華人也不能免俗,紛紛關門歇業享受陽光,僅剩下一大堆中文的招牌。好不容易看到一家開門的快餐店,菜單全部是法文的,老板娘長著一張溫州的臉,卻只能模糊地用中文說,“都是中國人,你們隨便選,我不會騙你們的。”另外就不會說了。我們只好隔著櫥窗點了幾個。中國人的快餐都是稱份量的,幾樣東西一共13塊。味道實在一般,但很久沒吃中餐了,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青青吃了幾口就不吃了,寧願去對面的面包店買干面包。
從蓬皮杜到杜勒麗花園,本來熱鬧的商業街冷冷清清,我們一口氣走到了塞納河邊,有個法國女孩在賣很漂亮的版刻畫,特別用中文寫著“請不要拍照、請不要觸摸。”大概中國的游客看的希奇又摸又拍照,弄得她很煩。
河邊到處是曬太陽、發呆的人。我們也找了個地方邊曬太陽,邊看著河面不時開過的游船和對岸往來的人群,打了個小盹。巴黎聖母院、奧賽、羅浮宮,這些原本覺得很神秘的地方,經過我們幾次的拜訪,現在熟悉的像是鄰家的房屋;賣藝的、閑逛的、路過的,這些原本很陌生的法國人,經過多次的交道,現在也熟悉的像公司的外籍員工,在一個城市呆到這個境界,也就知足了。
找了很久才找到先賢祠,這個建築非常的宏偉,據說是從一個修道院改建而來的,由於要買票,我們在門口張望了一下就走了。
再次來到旁邊的盧森堡公園,裡面的景像和我們前天來的時候已經截然相反了。那天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今天卻是陽光明媚、鮮花盛開,景色非常漂亮。一路上看到城裡冷冷清清,我一直在想巴黎人星期天都到哪裡去了(中國人喜歡逛街麼),現在才算明白原來都到這裡來了。不管在林間,還是在噴水池邊,只要有空地,就坐滿了人。或看書,或聊天。巴黎政府也想市民之所想,在公園裡放了上千張的鐵制的椅子。即便如此還是供不應求,很多人就干脆躺在草地上。我一直以為只有在北京上海的公園能看到的景像,活生生地就出現在眼前。
在拉丁區又逛了幾圈,經過了著名的索邦大學,然後打算到花神喝杯咖啡。花神的出名決不是因為咖啡怎麼好,而是因為有很多名人喜歡來這裡,說不定旁邊在看書的就是什麼著名導演。不過,和盧森堡公園一樣,這裡也是人滿為患,我們拍張照片就走了。
該去的地方好像都去過了,沒有遺憾了,回去吧。。。第十八、十九天 回家雖然是下午1點40的航班,但還是早早醒來,9點半出發,10點半到了機場。
先去退稅。很方便的,先在一個櫃台show了一下買的包,蓋了圖章,然後去American Express的窗口取錢。排隊的時候,還有一個黑美美提前幫你檢查材料,提高工作效率。我還很奇怪為什麼American Express要提供這種服務,收條到手後才明白—原來他們要收10%的服務費。LV那個包由於我選擇的是信用卡退款,手續費就不收了,但是錢要在兩個月以內才進賬。
根據經驗,從西向東的航班一般比較累人,而且很難入睡,因為時間憑空少了6個小時。迷迷糊糊只睡了3個小時左右。
7點鐘,飛機一降落浦東,馬上想到了工作。這次出來時間比較長,該玩的都玩了,從國內的長假後就開始操心公司的事情,真是勞動模範呀。不過青青比我更模範,她從機場直接去了辦公室,留下我帶著大包小箱,先運回家裡,然後再去上班。
法國旅行,一次圓滿的美好旅行。
(全文完)

(巴黎聖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