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秋巴黎、南法—15日蜜月游(二)暢游巴黎

作者: 快樂工作快樂旅行

導讀第二部分 暢游巴黎“羅伯斯辟爾…用革命的恐怖奪取了無數貴族的生命,最後,自己也在革命的恐怖中上了斷頭台,這和中國文革期間批鬥的情況何其類似也。不僅這個,對文物的打砸,對人性的摧殘,法國大革命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都有類似之處。”—作者日程 9月23日-26日 歐洲五國游9月27日 巴黎蒙馬特高地、聖心堂、馬得蓮教堂、奧多姆廣場、歌劇院、艾菲爾鐵塔; 9月2 ...

第二部分 暢游巴黎“羅伯斯辟爾…用革命的恐怖奪取了無數貴族的生命,最後,自己也在革命的恐怖中上了斷頭台,這和中國文革期間批鬥的情況何其類似也。不僅這個,對文物的打砸,對人性的摧殘,法國大革命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都有類似之處。”—作者日程

9月23日-26日 歐洲五國游9月27日 巴黎蒙馬特高地、聖心堂、馬得蓮教堂、奧多姆廣場、歌劇院、艾菲爾鐵塔; 9月28日 巴黎凡爾賽、巴黎聖母院、La Conciergerie監獄,蓬皮杜,凱旋門9月29日 巴黎榮軍院,羅丹博物館過亞歷三大橋到大小宮;ORSAY博物館,盧浮宮第二到第五天 荷比盧德四日游 荷比盧德沒什麼可以太多說的,整個就是一個到此一游,一天一國。如果不是我每天晚上整理照片,恐怕都弄不清哪是哪了。這也堅定了我要深入玩透法國的決心。

如果說其中有什麼亮點的話,就是比利時歷史悠久的王宮廣場(還在那裡碰到曾培炎出訪)和海牙、特裡爾的寧靜的小城生活,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選擇這些地方的小城鎮作進一步拜訪。

還有印像深刻的是,當我在盧森堡的麥當勞排隊時,轉頭忽然看見一份報紙的頭版頭條有個中國人的照片,仔細一看,陳良宇,法語我是不懂,但大概意思應該是被捕了,回去看BBC,才知道有這麼爆炸性的消息。更想不到歐洲人對中國的政局這麼感興趣。

回到巴黎路過協和廣場的時候(這也是我第一次到市中心),讓我大為震驚:方尖碑、雕塑噴泉、17世紀的建築。。。法國就是法國呀,西歐的其他國家沒辦法比。第六天巴黎蒙馬特高地、聖心堂、馬得蓮教堂、奧多姆廣場、歌劇院、艾菲爾鐵塔 (步行距離19公裡)西歐四國游後,我們有三天時間在巴黎,在這個時間,我們打算用其中的兩天來集中掃蕩博物館。

今天的計劃就是到處走走,看看不需要博物館卡的景點,也了解一下地形,為明後天的大掃蕩作准備。

早上睡了個懶覺,看了一下火車時刻表,9點後就只有10點有車了。到Gare de Lynon換Metro到Anvers已經11點-- 住在郊區就是要多花時間在路上。出地鐵後沿著小山坡往上走,沒幾分鐘就看到了聖心堂,兩邊的小路上都是賣廉價商品和快餐的小店,蒙瑪特區是非洲人和阿拉伯人的聚集區,小偷很多,我把書包往前背,以防萬一。

正如攻略上描述的那樣,路上果然碰到了很多玩著彩色編織帶來騙錢的黑人,我們自然躲了過去。很多歐美人沒有經驗,聽到他們說“請幫個忙”,都很熱情的過去,結果絲線上手,甩也甩不掉,而黑人兄弟就開始和你談價錢了。

聖心堂真得非常雄偉,非常美麗,非常。。。,但是在圖片上看多了,就好像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東西,興奮不起來。還趕上了11點的彌撒,有人在唱聖歌,非常好聽的。在德國看過了科隆大教堂,所以聖心堂裡面的布置就不覺得怎麼樣了。

外面是陽光明媚,蒙瑪特高地是巴黎附近的一個制高點,像個小土丘,可以俯瞰整個巴黎,但是,說實話,不怎麼樣。除了鐵塔和幾個教堂的尖頂,看不到什麼東西。大概巴黎沒有太多的摩天大樓,主要以五六層樓的古建築為主,走近看氣勢不凡,遠看就沒什麼了。

教堂的背面就是著名的畫家村,路上不斷有人拿著畫板問你要不要畫肖像。小路的盡頭,還有一個大型的集市,都是賣畫家們自己的作品,裡面也有不少中國人模樣的。這裡集中居住的是尚未成名的藝術家,所以房價不高,治安比較混亂。

離開聖心堂已經一點了,買了個三明治,邊走邊找地鐵站,一不小心看到了一家著名的超市champion,我們大喜過望,進去買了三明治、巧克力、酸奶、可樂,好像不要錢一樣。順便說一句,法國的巧克力、酸奶和奶酪還是不錯的,我每天都會來一點嘗嘗,以至於回國還帶了大量的巧克力回來。

坐地鐵直接到了馬德蓮教堂,這個教堂的外形是希腊的神殿,所以形態別具一格,裡面的聖母升天像非常有名。解說居然還有中文的,拿著它在裡面轉了一圈。在教堂的台階上用了午餐,遠處面對的就是協和廣場,但我們決定先去東北方向的歌劇院看看。穿過兩條大街,看到一個廣場,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青銅柱,這就是旺多姆廣場了,當年拿破侖權傾歐洲,將奧斯特利茨戰役繳獲的大炮熔鑄成的一根銅柱,環鑄著拿破侖在戰役中的“英雄業績”。不過,柱子頂端的拿破侖像卻很不起眼,不留心還看不清楚。廣場的周圍盡是名牌商店,青青如數家珍,我是一個都沒有聽說過(這兩點也是我用來衡量一個品牌是不是超一流品牌的方法)。

再走不遠,忽然看到前面一幢金碧輝煌的建築,這就是加尼葉歌劇院(Opera de Garnier)。拿破侖三世下令建造這座歌劇院時,采用了招標的方法,結果,當時沒沒無聞的35歲建築師加尼葉贏得工程,他大量運用大理石和青銅等材料,耗時15年在1875年完成這個藝術建築。進門先要安檢,不過我覺得法國的安檢都是像征性的,讓你隨意拉開一根拉鏈,瞄一眼就算了。一個黑人看到我包裡的巧克力一把抓過,大叫著跑開了,我還以為碰到小混混了,可是他馬上笑容滿面的回來說開個玩笑。後來我再買票的時候,又看到他對一個金發的美美故伎重演,真是精力充沛呀。7塊錢一張門票,進去後真有些目瞪口呆,什麼叫金碧輝煌,我算知道了,不管楓丹白露、凡爾賽還是中國的皇宮都沒辦法相比。而且一個廳接一個廳的金碧輝煌。一個小時左右就出來了,最深的印像還是金碧輝煌四個字。4點出了歌劇院,我們5點半約了朋友在埃菲爾鐵塔碰頭,看看地圖好像不遠,我們決定走過去。但我明顯低估了巴黎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的城市規模。我們穿過杜勒裡花園和羅浮宮廣場、經過榮軍院和亞歷三大橋,走了整整一個半小時,才按時趕到了鐵塔下面。這麼多年在電影圖片上看到無數次的鐵塔一下子出現在眼前還有些不適應,因為它實在太大了,鋼鐵閃耀著一種褐色的光芒。朋友非常熱情,一定要請我們去凱旋門那裡的一家餐廳吃飯,走了10多分鐘才到地鐵站,我一想,這麼過去吃了飯,還要原路回來,弄不好沒時間登塔了。一商量,改為就近吃飯。一不小心,2個小時就過去了,回頭看到鐵塔已經開始亮燈了。出乎我們的意料,鐵塔下面幾乎無人排隊。我們買了最便宜的4塊錢的門票,只能到第一層,到二層8塊,頂層11塊。根據我的經驗,不管東方明珠、悉尼塔還是美國的帝國大廈,什麼地方的登高遠望都是噱頭,上的太高了,什麼都看不到。第一層到了,只有我們兩個下來了,其余人都要繼續往上走,看來大多數人還是深信“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上面的風景還是不錯的,晚上燈光閃閃,後來,我們偶然看到旁邊有一個樓梯通向上面,就試著往上走走,樓梯盤旋上升,可以看到鐵塔內部架構,互相支撐交錯,真是精密呀,也就15分鐘左右,我們居然爬到了第二層,人多了好多,但景色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奉勸年輕力壯的朋友也可以像我們這樣登一段,既省錢,又可以了解鐵塔的內部情況。下來的時候,碰到兩對西方情侶也在往上爬。登頂還有很高,而且上去過的人都叫上當,我們也沒有興趣費力氣了。快到火車站的時候,正好到了晚上9點,鐵塔開始例行的整點閃光,非常迷人,法國人在埃菲爾鐵塔上真是動足了腦精,好像上海東方明珠的全套燈具也是從法國進口的。第七天 巴黎凡爾賽、巴黎聖母院、La Conciergerie監獄,蓬皮杜,凱旋門 (步行路程22.5公裡)今天博物館卡正式啟用,我們買的是兩天卡30歐,而四天的也就45歐,後來想想,就算我們在巴黎有連續的四天,也是買兩天的卡合算,很多地方都只要瞄一眼就可以了。

凡爾賽在另一個方向的4圈,我們一早起床,坐7點43分的火車,到Gare de Lynon先換綠線,再換C線,9點半才到。車票出不了站,我理直氣壯的找值班人員,她解釋說我們的票只能到巴黎市區,凡爾賽已經出城了,所以需要再買票,但是她管不著,直接打開旁邊的通道讓我們出去了。後來證實巴黎有專門查票的人,分工明確,車站工作人員是不管這些的。這樣也好,省了我們10塊錢。

凡爾塞宮整個宮殿占地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為100萬平方米。 前後建了28年,並伴隨著太陽王路易十四度過了光輝歲月。遠看過去,和楓丹白露挺像的,畢竟都是王宮麼。我們揮舞著博物館卡,想像門口會有很多人排隊,不過奇怪的是,居然沒有一個人排隊。大概我看的游記都是6月這個旅游旺季寫的,過了夏天旅游者就少了。反正又到處是精美的雕塑壁畫之類的,傳說中的鏡宮感覺也一般,我差點都把它錯過去了。印像最深的還是國王和王後的寢宮,色調那個舒服,看得青青直咽口水。也就一個多小時,我們離開了王宮,來到了花園。過了6月份,凡爾賽改成了一票制,進入花園不需要另外買票了,傳說中那排著長隊的廁所也改成了免費的。其實不能怪法國政府小氣,當年路易十四設計宮殿時就犯了只求豪華,不講實用的毛病,以至於太子都只能在壁爐內小便。路易十五更是痛恨房子太大不保暖,自己找了個小房間睡覺去。從風水的角度來說,凡爾賽的確不適合居住,一是采光不好,二是臥房普遍過大,不利於聚集人氣,難怪法國王室後來眾叛親離的。由大運河、瑞士湖和大小特裡亞農宮組成的凡爾塞宮花園規模比楓丹白露更加宏大,所有的樹木都剪成了幾何圖形,這樣國王從臥室看出來十分漂亮,但是游人就慘了,在太陽暴曬下無處可逃。望不見盡頭的兩行古樹,綠色的草坪,綠色的湖水,千姿百態的大小雕像或靜立在林蔭道邊,或沐浴於噴水池中。我們在林間散步、草地午餐,並找到了掩映在樹林中的大小特裡農宮殿。相傳,大特裡亞農宮是路易十四為自己所建的行宮,內設72個房間和舞廳,當時經常在此舉行舞會和夜宴。小特裡亞農宮據說是路易十五受大特裡亞農宮的啟發,為他寵愛的龐柏度夫人建造的,仿造的是鄉村的風格。花園面積非常大,慢慢走一遍差不多要一天,我們一通暴走,三個小時走了個大概,想想再走也就這樣了。於是回去地鐵直奔巴黎聖母院。從saint-micheal站出來就是西蒂島,這個島有九座橋和兩岸連接,太方便了,不留心還發現不了這是個島。聖母院給我的最大印像是雄偉,兩個鐘樓高高聳立,內外到處都是精美的雕塑,一直以為只有中國才有能工巧匠,歐洲的工藝一點不差呀,而且中國古代的建築在雄偉方面還是差點意思。

聖母院是不售門票的,裡面的彩窗非常精美,我忍不住拍了好多張。看看已經下午三點半了,繞到旁邊一看,居然又沒有什麼人排隊,等了10分鐘就開始往上爬。鐘樓的樓梯是那種盤旋向上的,一圈一圈頭都暈了,5分鐘後到了一個禮品店,我還以為到了,後來才知道因為上面人太多,讓大家在這裡繼續等。再爬了一陣,終於見到了天日,見到了著名的沉思的怪獸,向水泥糊得,非常粗慥,不知道是不是在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後來重修的。只有一個很小的平台可以讓大家拍照。我正在奇怪,忽然發現旁邊有一條很小的路需要側身才可以過去,過去又是一個天地,可以進入鐘樓。《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已經很模糊了,只記得有個醜陋的敲鐘人住在這裡,還被鞭打。鐘樓裡面除了一個大鐘就沒有什麼了,反倒是樓梯非常狹窄,必須等到下面的人都上來,我們才有機會下去。再往上,就到了鐘樓的頂上,這裡近距離俯瞰巴黎城區,遠比在蒙瑪特高地和鐵塔上面來的清晰。下樓又是一圈一圈的往下,眼都花了。

四點鐘,我們開始找旁邊的聖禮拜教堂和監獄,好像記得和司法部大樓在一起的,我就到旁邊的大樓去問,結果發現這是一個醫院。轉了一大圈,終於看到很多人排隊等的就是聖禮拜教堂,大概有20米左右,這也是我在法國期間見到最長的隊伍。看看天色將晚,我們又去找La Conciergerie監獄。

它在司法大廈的另一面,從一個小門進入地下室,不仔細看還找不到這個門。古監獄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曾經囚禁4000多人,其中包括2600名的貴族,最有名的要算是瑪麗.安東奈特皇後。歌德式建築的監獄,還保留著11世紀的行刑室以及牢房,以及那位沒有面包想吃蛋糕的瑪麗.安東奈特皇後當年被囚禁的牢房。找到了一張關押在這裡最後掉腦袋的名單,羅伯斯辟爾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用革命的恐怖奪取了無數貴族的生命,最後,自己也在革命的恐怖中上了斷頭台。這和中國文革期間批鬥的情況何其類似也。不僅這個,對文物的打砸,對人性的摧殘,法國大革命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都有類似之處。半個小時就差不多轉完了,如果單獨買票6塊錢真是不值,相信大多數巴黎人都沒有來過。再到聖禮拜堂(Sainte Chapelle) 五點不到,看看隊伍短了正在高興,卻發現隊尾站了個工作人員,說不讓繼續排隊了,應該六點才關門呀。真是過分!回頭查了一下資料:“聖禮拜堂以巧奪天工的彩色玻璃窗著名,是法王路易九世用以安置耶穌荊冠之處,在教堂方門楣上即雕刻有捧著耶穌荊冠的天使。 雖和聖母院同以玫瑰玻璃窗聞名,但建築風格迥異,內部以鍍金與大理石裝飾,呈現巴洛克風格。樓上禮拜堂的16扇彩色玻璃窗,代表了1000個以上新約與舊約的宗教故事,包括了聖物移送、耶穌最後晚餐、出埃及記、以賽亞等”。教堂看多了也就這樣,沒什麼可以遺憾的。從西蒂島我們又轉向與之一橋相連的聖路易島,這個島上很安靜,也沒有什麼旅游景點,我們來的目的主要是給青青買一個大名鼎鼎的Berthion的冰淇淋。一般來說,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這個冰淇淋味道不錯,但是好像沒必要專門跑過來一趟。向北,經過宏大的市政廳,我們走向蓬皮杜中心。一路上都是16、17世紀的建築(整個巴黎好像都是這種建築),不像中國,市中心的古建築要麼毀在房產開發商手裡,要麼被圈在“保留地”裡面。忽然眼前出現花花綠綠,管子露在外面的蓬皮杜,的確有些突兀。門前下沉式的廣場上有很多藝人在表演,也有很多人在休息。我們坐電梯直接到了頂樓六層眺望。巴黎的房子真是矮呀,這麼六層高就足以俯視全城,因為在白天,蒙瑪特高地像是突然鼓出來一樣,看得分外真切。本來看一下就要走了,青青忽然迷上了裡面的現代藝術館,在裡面看了一個多小時。的確挺好玩的,除了著名的高跟鞋,還有很多電影、圖片、實物,我們看得很熱鬧,當然怎麼藝術了是不懂。各位如果有空,也可以進去消磨一下時間。天色將黑,我們買了10張的市內地鐵票,10塊9,乘坐A線去戴高樂廣場。A線是我最喜歡的一條地鐵線,連接了凱旋門、市中心和Gare De Lynon,站點很少,速度很快,我們一般優先選這條線。上地面就可以看到凱旋門。然後又是一圈一圈的旋轉樓梯往上爬。凱旋門不太高,但是在上面可以看到巴黎的道路呈放射狀向外發射,如果以這裡為圓心,大概12條道路就像是陽光一樣,整齊的向外發射。還能看到La Defance的新凱旋門和高樓大廈。正看著,8點艾菲爾鐵塔又閃光了,大家拍個不停。這樣,兩天來我們在巴黎的五大制高點—蒙瑪特高地、艾菲爾、巴黎聖母院、蓬皮杜中心和凱旋門都俯瞰了全城。從昨天的埃菲爾,到今天的鐘樓和凱旋門的旋轉樓梯也讓我們精疲力盡了。掏出計步器,今天共走了22.5公裡。但我們去了這麼多博物館,早就把30塊錢的博物館卡賺回來了,明天就是盡賺了。到火車站才發現已經很餓了,裡面只有4塊6的三明治供應,也只有認宰了。第八天巴黎榮軍院,羅丹博物館過亞歷三大橋到大小宮;ORSAY博物館,盧浮宮 (步行總距離25公裡)昨天掃了一大堆博物館,產生了雙重疲勞,一個是體力上的,走了22公裡,另一個是好東西看多了,審美疲勞。

早上一覺醒來已經8點,只能坐9點的火車了。和昨天一樣,換C線先到榮軍院,出地鐵就看到了那個大金頂,但是走過去還是挺遙遠的。游客很少,我們先進了軍事博物館,找了一陣子才找到拿破侖墓室和天使們守護的紫色石棺。以前我以為拿破侖不過征服了大半個歐洲,沒什麼了不起的,來法國之前補習,才發現他的偉大。表示一下敬意吧。

出門左轉,走不了多遠就是羅丹藝術館,從游記來看來這裡的人很少,但是離得那麼近,又可以用博物館卡,何樂而不為?進去後感覺很不錯,裡面的雕塑大多放在露天的花園裡面,包括地獄之門、吻、思想者這樣的大作,都是羅丹本人捐贈的。有一群學生在惡搞,把自己的披肩裹到雕像上,倒還別有意味。就這麼逛逛東張西望的,不過半小時就出來了。裡面還有一幢大房子放了他和卡蜜爾的其他作品,不過我興趣不大。

按計劃下一個目的地是奧賽,找人一問,才發現還是挺遠的。臨時改變計劃,過亞歷三大三世橋去大宮和小宮。

亞歷三大三世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座橋。於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橋之稱,全長107米的橋身由一個橋拱組成,橋身較低是為了不影響香榭麗舍和榮軍院的視野。作為當時法俄友誼的像征,橋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兩端、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飛馬振翼欲揚,非常生動,是極佳的藝術品。遺憾的是橋太大了,近處很難拍全。

正是秋天,塞納河邊的黃葉和綠草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反差,忍不住和青青拍了幾張合影。

大宮和小宮本身也都是藝術品,那建築、雕塑、青銅像,不知道還以為是皇宮出身,其實他們和埃菲爾鐵塔一樣,都是為了1900年萬國博覽會修建的。大宮正在維修,小宮裡面有個什麼美術展,我們進去看了一眼就出來了。

沿著香街走了一段,又來到了協和廣場,近距離看了高23米,有3400年歷史的方尖碑,法國人一直說這是是1831年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裡贈送予法國的,但是隨便想想,如果不是礙於淫威,哪個人會平白送東西過來?正好碰到一個中國拍照團,照相機哢嚓響個不停,聲勢很浩大。隱約聽到導游說這裡是當年路易十六砍頭的地方什麼的。。。已經是下午1點,肚子很不爭氣的餓了,而這裡是市中心,極目望去,好像只有一個售貨亭,裡面賣的是可麗餅-- 外面是山東煎餅,裡面是奶酪和火腿,沒有辦法,只好認宰。兩個餅,一瓶可樂,要13歐。不過幸虧在這裡吃了東西,後來進了羅浮宮,物價更是離譜,誰讓我們在旅游景點買吃的呢。協和廣場旁邊就是杜勒裡花園,初一看,除了有很多雕塑,這個公園實在很一般,有很多市民在噴水池邊曬太陽。一查資料,好家伙!這裡原來還曾經是個皇宮。自亨利三世至路易十三,法國國王都往來居住在杜伊勒裡宮與盧浮宮兩處宮殿中。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巴黎的民婦於1789年10月6日集群前往凡爾賽宮請願,隨後將路易十六及其家人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裡宮。拿破侖和稱帝後,杜伊勒裡宮改稱為皇宮。巴黎公社時期,法國政府軍攻入巴黎,公社見面臨失敗,下令焚毀巴黎的各主要建築, “寧願見其消亡,也不留給敵人”。在這一口號的慫恿下,12名公社社員攜帶焦油、瀝青和松節油,至杜伊勒裡宮內縱火。大火燃燒了兩天,宮殿建築已被全部焚毀,只剩下外殼。與杜伊勒裡宮相連的盧浮宮花廊也被縱火燒毀,但存放有大量藝術珍品的盧浮宮主體建築奇跡般地幸存下來。就這樣,只有這片廢墟保留了下來,最近,又有一部分法國人提出重建杜伊勒裡宮的構想。主要是可以利用重建的杜伊勒裡宮內的龐大空間作為盧浮宮博物館的新展覽空間。由於存在大量關於杜伊勒裡宮內部房間結構、陳設、布置的圖片資料,重建工作面臨的技術困難非常小。重建杜伊勒裡宮的費用初步估算為3億歐元,如果真是這樣,這個項目將成為20世紀初以來巴黎最大公共建設工程之一。後來去了很多景點,都發現雕塑、建築遭到破壞,而且大多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干的,而且在那段時間,只要是貴族,不管好壞,統統要被拉到協和廣場來砍頭,以至於法國現在基本沒有貴族的後代了。這麼看起來法國大革命有點類似於中國的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而且據說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以後,70年代,法國向中國學習,又有過一次對文化的破壞運動--想不到中國還有出口革命的歷史!吃完飯,經過小凱旋門,我們先到了對岸的奧賽,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號稱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像派畫作為主,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谷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由於屋頂采用玻璃,在自然光線下欣賞藝術作品別有意味。好東西實在太多了,惦記著羅浮宮,我們匆匆看了印像派大師的作品就出來了。到羅浮宮大約是下午3點半,之所以把這個重頭戲放到最後是因為今天是周五,羅浮宮要到9點半才關門,可以多一些時間仔細看。門口一個排隊的人都沒有,我們先到了金字塔下面,拿了中英文的樓層分布圖,根據自己的喜好,圈定了行走路線。說明書非常科學,把每個樓層的重頭戲都標出來,既可以幫助大家找,又可以提供坐標。一進門,就有標志指向三寶—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和維納斯,也就是說對目的性強的人來說,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任務。最先進入眼神的是勝利女神,雖然沒有了頭和手,但是那個氣勢。。。(這裡省去50字),維納斯占據了一個大廳,很多人干脆坐著慢慢欣賞,而蒙娜麗莎不像想像中那麼大。然後是埃及館、珍寶館、東方館、繪畫館、雕塑館。。。漢莫拉比大法典、木乃伊。。。看到後來就沒有感覺了。五個小時後,我們都已經筋疲力盡,飢腸轆轆,下了很大的決心,終於忍痛離開。後來想想,其實對我這樣的藝術盲來說,在書本上看畫片和看實物本沒有太大區別的。夜幕來臨了,羅浮宮廣場的燈光亮了,在水池邊看美景,忘了飢餓。在青青的再三催促下,才去找東西吃,真的是餓了呀!可恨的是附近都是正規餐廳,沒有一家快餐店,如果三道菜吃下來,價錢不說,我們就趕不上火車了。走了幾個街區,終於看到了麥當勞,這個親切呀,終於可以填飽肚子了。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