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何處有人家

作者: wlyc

導讀浮山西麓,荒草庵舊址,山泉凜冽,菜畦雜陳,雞犬相聞,燈火黃昏……經過大霧中三個多小時的攀爬,黃昏時偶然來到這個似曾相識的所在,看著充滿山野氣息的這一切,我心中突然有種如入“桃花源”的豁然。 霧中登山 在當地人的話中,浮山有個“浮山戴帽”的名號,“戴帽”是指浮山山頂時常有雲霧籠罩。由於浮山緊逼大海,水氣不易逸散,因此即便是晴天,山上也 ...

浮山西麓,荒草庵舊址,山泉凜冽,菜畦雜陳,雞犬相聞,燈火黃昏……經過大霧中三個多小時的攀爬,黃昏時偶然來到這個似曾相識的所在,看著充滿山野氣息的這一切,我心中突然有種如入“桃花源”的豁然。

霧中登山

在當地人的話中,浮山有個“浮山戴帽”的名號,“戴帽”是指浮山山頂時常有雲霧籠罩。由於浮山緊逼大海,水氣不易逸散,因此即便是晴天,山上也多有雲霧。這次登山我正好選擇在大霧最重的那幾天,浮山就不只是“戴帽”了,連“衣服”也穿得甚是整齊。

霧中行走與晴天的時候大不同,因為害怕迷路,我這次特意選了浮山後的一條老路。沒想到在霧中還是走錯了,且等我發現時路旁的草早已沒膝——已經入山很深了,我這才突然警覺:霧中登山,無論你對當地的狀況是如何地了解,都是一種十分不智的行為。

退,安全一些,但與自己的計劃相悖;進,危險一些,但與自己的打算相合。心中仔細盤算一陣,揣測自己尚不至於迷失在這座小小的山裡,於是人類那種慣有的賭徒心理占了上風,我就沿著溪流干涸後留下的痕跡繼續前行。

迎面有網

秋季的山林是靜謐的,尤其是在霧中,更是杳無人跡。一路上,除了枯黃的齊膝野草,就是厚厚堆積的落葉。偶爾也會從草叢中“撲棱棱”鑽出幾只野鳥,把我嚇一大跳。就這麼從谷底一直上去,再爬過一個山頭,不再有深深的草,連落葉也淺了許多,路就逐漸顯了出來。有路就有人走,我不安的心終於稍稍有些好轉。

有些惡作劇似的,就在我為有路而感到慶幸的時候,迎面卻有幾張捕鳥的大網進入眼簾,剛剛有些好轉的心情登時被破壞殆盡。早就聽說浮山上網鳥的行為很是囂張,不想今天竟為我親眼目睹了。

可巧,今天獨身一人且又手無寸鐵,在突聽身後遠遠傳幾聲喝罵後,想到安全至上的無上妙訣,我兩股戰戰慌不擇路下,就側身鑽入大霧彌漫的林中。

驀然有所得

林中的灌木與荒草都齊腰深,幾乎無處下腳,更不要說找路。無法,原路是不敢回去了,我只好迎難而上,從草裡穿行。穿越過無數的草叢,躲避著山間帶刺的灌木,走了將近兩個小時,就在我有些沮喪時,終於發現一條下山的路。沿著小道一路走,隱約瞧見一處平房院落旁有人影走動,提了半天的心落了下來。

看到那院落門前的那塊石碑,以及院中三株兩人合抱的參天銀杏,我知道荒草庵到了,准確地說是荒草庵的舊址到了。在浮山周邊,也就只有這麼一處地方有這麼多古木。記得八年前曾經來過此處,後來聽人說這裡已經拆了,不想還是原來那副模樣。看來是傳言錯了。

黃昏裡的這處院落顯得格外靜穆,像八年前一樣,依舊有絡繹不絕的人來院子旁的水井裡取水。門虛掩著,我悄悄走進去。一只雞“咕咕咕”的走來走去,一只黃毛狗則爬在地上,看著我默不作聲。院子裡的兩戶人家已經在吃晚飯了,地上落滿了黃得有些發亮的銀杏葉子。我隱隱覺得自己有些在尋訪隱士的味道。

或作隱士家

天越來越晚,在黯淡的暮色中,一個窗子亮起燭火。狗吠聲中,我從院子裡走出來,回頭望了一眼門前一左一右兩株枝丫縱橫的巨樹,心中私自把此地許作為青島市區最具唐詩之韻、隱士之風之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如果把此地改造成一個景點的話,應該別具韻味吧。

不過,據有些書上記載,浮山也曾有過隱士的。據說浮山南坡於漢代時曾建有一座“朝陽庵”,近代改建為“浮山廟”,辛亥革命後,滿清遺老中試圖復辟活動的參謀長曾明本,就曾在浮山廟的基礎上建了一座叫做“全聖觀”的建築,出家為道,做了隱士。可惜,現在早已不復存。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