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笛岩之蘆荻仙子

作者: 1170278903

導讀蘆笛岩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光明山南側. 古老傳說,桂林連年大旱,有一的書生尋找水源來到光明山,只看到蘆荻草。找不到水源的青年掏出笛子對蘆荻草吹了起來,居然蘆荻草下的岩石縫隙中竟有清泉緩緩流出。隨著笛聲泉水源源不斷流到山下。村上的惡霸想獨佔泉水,把光明山的蘆荻草砍了個精光。頃刻間岩洞裡飛出美麗的蘆荻仙子,趕走惡霸,終日陪伴書生日復一 ...

蘆笛岩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光明山南側.

古老傳說,桂林連年大旱,有一的書生尋找水源來到光明山,只看到蘆荻草。找不到水源的青年掏出笛子對蘆荻草吹了起來,居然蘆荻草下的岩石縫隙中竟有清泉緩緩流出。隨著笛聲泉水源源不斷流到山下。村上的惡霸想獨佔泉水,把光明山的蘆荻草砍了個精光。頃刻間岩洞裡飛出美麗的蘆荻仙子,趕走惡霸,終日陪伴書生日復一日地吹奏著動聽的笛聲,泉水也就日復一日源源不斷地留著。人們為了懷念書生,便用蘆荻草莖做成蘆笛,岩洞取名為蘆笛岩。

有詩贊曰︰“天生蘆笛久塵封,盛世明時始露容。獅嶺朝霞迷客眼,高峽飛瀑嘆神工;回望山城如畫美,此身宛在水晶宮。”

蘆笛岩呈馬蹄形,洞口高於山下平地26米,洞深240米,最高處18米,最寬處93米,游覽路程500米,洞底面積1.49公頃。這裡原是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水位下降,水流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鈣。碳酸鈣沈澱結晶出來,經過百萬年的累積,形成了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洞天高闊,氣勢雄奇,素有“大自然藝術之宮”的盛譽。

蘆笛岩,1962年開放以來已接待過三千多萬游客,有許國家領導人、外國首腦及政要參觀過蘆笛岩,亦被稱為“國賓洞”。但遠在1500年前,此地就被視為旅遊勝地了。洞府內有不少前人的墨筆題字。對這些古代墨跡,人們稱它為"壁書"。其中唐代五則,宋代十一則,元代一則,明代四則,民國四則,年代無考者五十二則。在這歷史悠久的遊覽勝地中,隨著五光十色的燈光時起時滅,環繞40分鐘真是不足已啊!

看圖片請至http://tw.myblog.yahoo.com/ive-chen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