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陰天一早坐上開往梵淨山的面的,經過兩個鄉後車上僅剩下我一個客人。一路上人少車少,面的開得飛快。一條清清的小河悄悄地與我結伴而行,車窗外連綿不斷的青山綠水景像使人目不暇接興奮異常,我顧不上與司機大佬聊天,兩眼緊盯著窗外,生怕漏掉任何一個美景。
到了景區我決定放棄坐車到魚坳停車場,而是沿著公路步行上山,以便細看梵淨山。雨後的山林散發出花草的異香味,溪流在山谷中蜿蜒,奔騰的急流撞擊岩石奏出一曲曲山水相溶的林海頌、春之歌。
我在薄霧輕罩的山路上不知不覺地走了近10公裡來到了魚坳停車場。一群挑夫帶著異樣的目光遠遠望著我,當我在他們身旁的飯館坐下時,一位挑夫輕輕地走到我面前,客氣地問道“先生,坐轎上山嗎?”“人家是走路上來的,哪會坐你的轎子”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出,立刻引來一陣笑聲,這位挑夫不好意思地摸著脖子也跟著笑了起來。原來我扛著三角架獨自步行上山的事已傳到了這裡,後來我還知道我的“英雄事跡”差不多都讓山上的挑夫、游客知道了,因為我不斷聽到他們的誇獎聲。
我在挑夫們的圍觀下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午飯,那位好不容易派到籌的挑夫仍不死心地站在我的身旁,希望在這慘淡的季節裡,我的到來能給他帶來一筆微薄的收入,以便養家糊口和交納每月一千多元的管理費。我雖心地善良,但旺季300元,淡季少說也要150元以上的滑杠費我可消受不起。
告別了飯館老板娘,我開始沿著一級級的石階往山上繼續前進。山路並非人們所說的那樣艱難,只是魚坳段和金頂招待所前的那一段石階路比較陡峭。只是路程較長需費時4個鐘頭以上才能爬到達金頂招待所。
山上刮起了風,霧隨風而至漸漸將遠處的山峰籠罩,天色變得更加陰暗,樹木和山峰在霧中時隱時現,此時的梵淨山就像是一幅水墨畫。霧中的山景變化莫測,當樹木山峰清晰可見時,我連忙架起相機,可就在我正准備拍照時,眼前又變得白茫茫的一片,要拍一張滿意的照片確實不容易。經過近五個鐘頭的攀登我終於來到金頂招待所。而此時山頂上的風來得更猛,寒風夾著霧迎面撲打而來。繼續上金頂已不大可能,一些游客失望地下山了,我和三位來自山東的游客住在一間充滿濕氣的大房間裡,希望明天能夠看到日出。
第二天,風更猛、霧更大,還下起了雨。我們四人商量後決定冒雨前進,在鎮國寺民政招待所歇了一陣,待雨勢較小後我們一起向金頂走去。由於沒看清楚指示牌我們一行走向相反的路來到了蘑菇嶺,被大風從懸崖下吹上來的雲霧不斷湧上山頂,能見度僅有十多米遠,附近有兩條上山的路,但不知是否通向金頂,我們不敢貿然行事在石縫中躲避失控的大風。
幸好有一群當地中學生及時出現在我們面前,經指點我們才知道走錯了路,而那兩條路是分別通向印江和松桃縣的。我們和同學們一起回到鎮國寺,重新回到金頂之路。在金頂下我們遭到狂風的有力阻擊,望著陡峭、狹窄又濕滑的石階,學生們驚叫著退了下去。又剩下我們四人,當中的一位小姐拉著男朋友的手縮到了背風的地方,我和另一位男士交換了意見後決定嘗試攀爬這石階。右手緊緊抓住鐵欄杠,左手拉著一根鐵鏈向上爬了5米多,我止住了腳步,看著腳下陡峭、濕滑的石階,感受到狂風橫掃過來的威力,我在想著上去之後下山的問題。最後我決定放棄上金頂,天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好轉,上去也看不到遠處的風景。我們又回到了鎮國寺,我告別三位山東游客獨自下山了,而他們還不死心繼續等待天氣的好轉。
下到魚坳,老板娘衝我大喊:“哎呀,你昨天中午剛離開,一群猴子就出來了,在山上停留了二十多分鐘。”
太好了!我又多了一個遺憾、一個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