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有沒有翅膀的痕跡麥子五天的江西之旅,跑了九江、景德鎮、婺源、上饒、鷹潭、南昌……好幾個地方,看了廬山、三清山、龍虎山……好幾處景點,感受了涼爽、悶熱、冰冷……好幾種感受。俗話說:“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此次贛東北之旅還真是超值,三面環水的廬山,有夏日裡難得的涼爽,讓人流連忘返;屬於天目山西南分支的三清山,連綿的細雨過後,西海岸的雲海,真是美不勝收;原是徽州“一府六縣”的婺源,粉牆黛瓦,幸好風韻猶存;鷹廈鐵路這端的龍虎山,丹霞地貌,碧水丹山,和武夷山相比,雖然稍遜一籌,好在還有幾分神似。去了江西,卻領略了浙、皖、閩三省的風景。牯嶺街:經歷了風雨的路牌一宿的火車,清晨,悶熱的九江,著實給我們來了一個下馬威,躲進餐館吃早飯,好幾個人都對著空調站了半天。經過“躍上蔥蘢四百旋”,我們到了廬山。天氣很好,藍天白雲,格外涼爽。錦繡谷、仙人洞、廬山會址、含鄱口、三寶樹、還有因體力不知未能到達的黃龍潭,就結束了廬山的行程。曾經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雄渾,是“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柔美,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智慧,是“好與名山作主人”的即興,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氣魄……而如今的游人,還真是悲哀啊!匆忙的腳步,閃動的快門,想要記錄一切,卻沒有了忘情山水的灑脫。望著山谷裡的紅鐵皮屋頂,車經過了牯嶺街。吃過晚飯,大家紛紛來到牯嶺街,在街心花園坐坐,享受涼爽,沿街的店鋪閑逛一會兒,還真是熱鬧。導游說,牯嶺原名牯牛嶺,因嶺形如一頭牯牛而得名。19世紀末,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租用了牯牛嶺的長衝,在這裡興建住宅別墅,逐步開發,並據英文Cooling的音譯,把牯牛嶺簡稱為牯嶺。廬山至今仍保留著美、英、法、德、俄、等二十多個國家風格不同的別墅。其中有多少個像賽珍珠一樣的外國孩子,在這裡度過了快樂的童年。現如今的中產、小資們也只能望其項背。看著“牯嶺街”三個字,不約而同都想到了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老式的黃色路牌,綠底白字,讓人想起了曾經的80年代,就像電影裡的60年代,一個無法取代的時代,一個曾經成長的時代,一個在激進中又被忽略和遺忘的時代。孤苦伶仃的路牌,仿佛就是無言的訴說。沒有人知道,它站在這裡多久,都經歷了些什麼。它就那麼站著,看著,一批批游客,路過。它也不知道游客們,都會想些什麼。這個時代,就是這麼匆忙,我們都不知道答案,但是我們的腦袋裡又裝滿了各式各樣的答案。我們不希望看到殺人事件,但是處處又都是“殺人”事件,殺青春,殺熱情,殺純真,殺夢想……直到我們能夠冷漠地視而不見。此時此刻,是我的經過,彼時彼刻,又曾經是誰的經過呢?(眩暈的太陽)彩虹橋:沒有非此即彼以後坐火車往往把在路上的時間拉長了,“在路上”的感覺確實不錯,不屬於這裡,也不屬於那裡,是一種過渡,是一種曖昧,沒有非此即彼。橋,也一樣,不屬於這岸,更不屬於彼岸。婺源清華的彩虹橋,是我執意要加上的景點。到達的時候,已經是黃昏,天就要黑了。建於南宋的彩虹橋,經歷了八百年的風雨,廊與亭的完美結合,錯落有致。大家饒有興致地在廊橋上照相,在水車前留影,看村婦洗衣,看孩童戲水,沿著水中的石頭,互相攙扶著走一圈,享受著鄉村特有的傍晚的寧靜。不知道大家對我執意安排的景點是否滿意,時間太倉促,行程太緊張,彩虹橋是難得讓人能靜下來的地方。婺源,和前幾年去過的安徽黟縣、歙縣,只能算是幾分神似,其實,就是同幾年前的婺源自己,也只能有幾分神似了。作為旅游之地,越早的開發,就越早地遺失了那些神韻。非此,是千年古村的清朗俊秀,即彼,是現代都市的重重包圍,沒有非此即彼,就只剩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似是而非。不過,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被什麼東西裹挾著,改變著,腳步匆匆,異常繁忙,不能夠停下來,而變得似是而非。是時代嘛?也許有些言過其實,我們都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們想回到過去,又憧憬未來;是生活嘛?也許有些誇大其詞,我們都是芸芸眾生而已,我們不過是舍不得這岸的回憶,又貪戀彼岸的溫暖;是社會嘛?也許有些咄咄逼人,我們都是人民群眾而已,我們就想端起碗來吃肉,然後放下筷子罵娘;別人嘛?也許有些……還有其他什麼嘛?反正,純真都消逝了,正邪也不再兩立,只剩下醜陋的靈魂,還在相互打著招呼,開著玩笑,勾肩搭背,稱兄道弟,一團和氣……這不是也挺好,好得像皇帝的新衣一樣,只是,如今再也沒有一個人,有勇氣去做那個大喊一聲的孩子了,唉,可憐的孩子!裹挾,像一個旋渦,讓我們在非此即彼之間打轉。可是,卻沒有永遠的曖昧。十年祭:酷愛老房子的味道因為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問題,和同事起了爭執,彼此都很難說服彼此。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那些老房子的,平遙的市樓,楠溪江的風雨亭,紹興的三味書屋,徽州宏村的居善堂,烏鎮的林家鋪子,青島的八大關……走近她們,仿佛在穿越歷史,一磚一瓦,都散發著迷人的味道。是屋檐綠苔的青澀,是窗欞木雕的清香,是天井陰影的干燥,是廚房牆壁的輕煙,是門前流水的清澈,動用所有的感觀,都不能完全領略老房子的魅力。她們巋然不動,她們執意堅持,她們看著太陽東升西落周而復始,看著月亮陰晴圓缺日復一日,看著花開花落容顏老去,看著人們忙進忙出匆匆而過,看著一代人又一代人出生又離去……那是生活沉澱下來的味道,是老房子特有的味道。堅持是一種品格!但是,歌詞裡也唱了“把天真當作認真,耽誤了多少青春”和老房子的幾十年上百年相比,人生的十年,可能太短暫了,所以十年的堅持,也許還夠不上是堅持,盡管這其中,也包含了那麼多掙扎、無奈和忍受。想起張暖忻的《青春祭》,我們用什麼來祭奠青春,無聲的哽咽,無畏的堅持,無謂的固執己見,還是無釐頭的自嘲……無論天空中有沒有翅膀的痕跡,我們都曾經在這裡飛翔。(2006-8-6)

(李坑的老房子)

(彩虹橋)

(廬山路牌)

(三清山雲海)
(俞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