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丹巴出發,繼續延映爐線到八美分路,這一段路上的風景其實也很不錯,是一片原始林區,但是由於這裡是原來的丹巴林場,所以有一些大樹被砍伐掉了,不過這裡的交通實在是不便,被砍伐的現像實際上還比較少。途中要經過一片叫做紅石灘的地方,據我觀察這一路的石頭含鐵量都較高,這裡的尤其明顯,很多石頭表面都是明顯的鏽紅色。 真正讓我感慨的是快到八美分路的時候,進入到號稱最美的中國高山草甸區。這裡的山地是完全的被草地和森林覆蓋,看不到一點土的顏色,整個給人的感覺非常和諧。特別是在一個觀景點遠眺雪山的時候,垂直的落差真的讓人感慨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尤其是路邊間或有之的溫泉,讓人覺得真正到了仙地一樣。路上看到很多當地的藏民到這裡的溫泉來沐浴。現在雖然還不是鮮花盛開的季節,間或的野花讓我們為之興奮,從山巔俯視山下,農田、村舍、小河掩映其間,若不是因為交通實在不便,難以想像這裡是什麼樣的景像,估計鮮花是肯定沒有了,都被采來抱在手上或是戴在了頭上。

下山之後很快就到了甘孜州的佛教中心地——塔公。塔公寺坐落於山麓,也可以說是依山而建。是我國現存的較大規模的藏傳佛教薩迦派寺廟。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建築在後藏仲曲河谷白色土地上的寺院稱為薩迦寺。因寺院圍牆塗有像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所以薩迦派又被俗稱為“花教”。薩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傳。有血統、法流兩支傳承。薩迦派不禁娶妻,但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人。薩迦派僧人戴紅色、蓮花狀僧冠,穿著紅色袈裟。在佛教哲學上,薩迦派特別推重“道果”教授,在教義中最重要的是“道果法”。此外,薩迦派教義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那就是屬於“時輪金剛法”和“金剛持法”的體系傳承。時輪金剛法至今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薩迦派到公元13世紀即中原社會進入元朝時,發展成為具有強大政治勢力的教派。薩迦派的第四祖薩班·貢噶堅贊和第五祖八思巴(本名羅追堅贊),分別為元帝國的鞏固作出巨大貢獻。八思巴被封為帝師,並奉命創制了“八思巴文”。這種蒙古新文字,在蒙古全境流通使用,為蒙古的社會、文化進步發揮了重大作用。薩迦派的主寺是薩迦寺。其佛殿後的藏經庫可稱作是智慧的儲存庫,所藏一萬余鐘佛經、佛典,是八思巴時期集中了衛、藏、康三地區的繕寫家用金汁、銀汁、朱砂、寶石和墨汁精心抄寫的,堪稱佛教中之珍寶。薩迦寺另有—‘部“方經”,長、寬各一公尺,上下均用夾板保護著,全部用金汁寫成。更被視為寶中之寶。整個薩迦寺共藏佛教經藏四萬多卷,其中包括大量“貝葉經”。有人稱薩迦寺為“第二敦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薩迦派於公元1550年在四川德格貢欽寺所設立的德格印經院,這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專門刊刻藏傳佛教經書、各教派重要著述、歷法和醫學等於余種典籍,對保護、弘揚藏傳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四川實際上薩迦派歷來的重鎮,紅軍經過這裡的時候,得到了這裡僧眾的熱情幫助,所以這裡在文革時期也幸免遇難。
這裡超長的風經幡、華麗的內裝修、奢美的裝飾品和超長、超大轉經筒都讓人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