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濟南57小時半游記之一

作者: Annanne

導讀登泰山而小天下——“五岳獨尊”泰山 10月27日晚九點五十五分,踏上遠行泰山的火車。經過八小時又十三分左右終於到達泰山火車站。跟著人群走出車站,開始泰山之行。 泰山,位於泰安市之北,我國五岳之東岳。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長”,“五岳獨尊”之譽。在夏、商時代,就有72個君王來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秦始皇統一 ...

登泰山而小天下——“五岳獨尊”泰山

10月27日晚九點五十五分,踏上遠行泰山的火車。經過八小時又十三分左右終於到達泰山火車站。跟著人群走出車站,開始泰山之行。

泰山,位於泰安市之北,我國五岳之東岳。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長”,“五岳獨尊”之譽。在夏、商時代,就有72個君王來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秦始皇統一中國封禪泰山以後,漢代武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相繼效仿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一路走來,看到不少。

據悉“泰山”的由來與泰山的“封禪”有關。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十二記載,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丞相張說擔任封禪使,順便把他的女婿鄭鎰也帶去了。按舊例,有幸隨皇帝參加封禪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本是九品官,張說利用職權,一下子把他連升四級。唐玄宗在宴會上看到鄭鎰突然穿上五品官穿的淺緋色官服,覺得奇怪,便去問他。鄭鎰支支吾吾,不好回。這時,擅長諷刺的宮廷藝人黃幡綽替他回答說:“此泰山之力也!”妙語雙關,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就這樣混過去了。後人因此稱妻父為“泰山”。

因為泰山又稱東岳,是五岳之長,所以又轉而把妻父稱做“岳”、“岳翁”、“岳父”、“岳丈”等。據文獻記載,這種稱謂大致始自宋代。妻母則稱做“岳母”,在書面文獻中,後來也有稱做“泰水”的。

由此可見,“泰山”稱謂的出現是來自親屬關系中政治利益的關聯。28日早上八點,我們在岱廟站下車,由於時間尚早,岱廟還沒開門,故跳過,汗~但是據地圖上所稱,岱廟是山東最大的古建築群,歷代有72位皇帝在這裡舉行過典禮,被封為‘東岳泰山之神’,應該值得一看。帶著一顆激動興奮跳動的心跟著所謂的導游加一張旅游地圖一路向北前行。泰山征途由此拉開帷幕。哐、哐、哐。。。 第一站,岱宗坊


從岱廟到岱宗坊0.5KM,大多數人都是以岱宗坊作為登山的主要入口,我們也是。岱宗坊也就是我是素稱的牌坊,從坊下,或坊兩側走過,可以欣賞道路兩旁的文物古跡,主要景點有景色如畫的王母池、富麗堂皇的紅門宮,以及萬仙樓、鬥母官、三宮廟等。 插曲——“風月無邊”

這塊石刻在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是清光緒二十五年歷下才子劉廷桂題鐫的,是泰山七十二景之一。劉廷桂,外號“劉十二”,因十二歲考中秀才而得此號。相傳,當年劉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談及杭州西湖的無邊風月亭,劉廷桂受到啟發,當即揮毫寫下了“蟲二”二字,並對朋友說:這裡雖無無邊風月之亭,但卻有風月無邊之意。據說當時劉廷桂想直接題“風月無邊”,怎奈之前乾隆下江南時題過,因避諱,所以才靈機一動,題下“蟲二”。這個說法,和西湖那邊的說法以及湖心亭的“蟲二”碑矛盾,由此可見傳說的不確。風景名勝之處,總要編出一些有利於自家的故事來,其實很多是唬人的,就像京劇裡的歷史,絕不可輕信。劉廷桂在泰山留下的書法刻石大約有幾十處,字寫得不錯,“蟲二”是這些石刻裡拔尖兒的。

第二站,經石峪我們目標一致方向相同,一路小跑奔向東北方向的經石峪。這裡有刻在大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齊石刻佛教《金剛經》,全文隸書,字大約50釐米,字體遒勁,被譽為“榜書之宗”、“大字鼻祖”,雖經1400多年的風雨侵蝕,現在仍存留著1000多字。從經石峪折回正路,過柏洞後,山勢漸陡,在群峰對峙、峭壁矗立之處有懸崖欲墜的壺天閣。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